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教概述

[複製鏈接]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15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3 16: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1-3 18:51 編輯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魯迅)。「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

道教 - 道教產生

道教,創立於東漢順帝時期。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后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在文化傳統上,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在理論上,道教直接吸收並發展了春秋 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在實踐上,道教繼承了先秦朝時期士,神仙的修鍊經驗和成果。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起來有:道教宇宙觀,道教人生觀,道教哲學,道教神學,道功道術,齋醮儀範,醫學養生,陰陽風水,命相預測,道場法事,道教武術,道教音樂等十二個方面。因此說,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座寶庫。

而建立,發揚,完善這座寶庫的是一代又一代聖賢先哲,仙真高道。從先秦時期到兩漢時期,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再到隋唐五代時期,再到兩宋時期,再到全元時期,直到明清時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餘位。在歷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為人們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學派和道教哲學創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園苦縣人(今河南鹿邑縣)。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稱《道德經》是道教文化的開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著極其深刻的見解,在中國及世界影響深遠。

道教 - 道教人物

莊子:戰國時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學繼承者,學問淵博,著《莊子》十萬餘言,即《南華真經》,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共52篇,現存33 篇,唐玄宗封他為「南華真人」,宋徽宗時封他為「徽妙方能真君」。

鬼谷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楚國人。因長期隱居穎川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內)的鬼谷山,故鬼谷子,著有《鬼谷子》一書,是中國相學的創始人。

徐福:秦時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險家,琅砑人(今山東膠南,諸成一帶),是道家醫學的創始人。

東方朔:西漢方士,字曼青,西漢時平厭次(今山東陵縣)人。著有《神異經》,《海內十洲記》等書,精通道家命相學,醫藥學。人稱「仙人」。

張道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東漢沛國豐人(今江豐縣)是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張天師。

葛洪:東晉著名道士,人稱葛仙翁,丹陽旬容人(今江蘇境內)著有《抱朴子》一書,共70篇,主要記載煉丹的方法。對我國化學,醫學,製藥學有一定的貢獻。

王重陽,金代著名道士,陝西咸陽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創始人,著有《明陽立教十五論》,是道教養生學的倡導者。

張三丰:明朝著名道士,武當派創始人,冀川寥陽人(今河北)精通丹術,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輯要》中收錄生人所編《張三丰先生全集》對道教武術和道教音樂作出重要貢獻。

黃帝  老子  莊子  列子  關尹子  茅盈  河上公  嚴君平  張陵  魏伯陽

于吉  左慈  葛玄  許遜  葛洪  寇謙之  陸修靜  陶宏景  王嘉  孫思邈

成玄英  李榮  王玄覽  司馬承禎  吳筠  杜光庭  鍾離權  呂洞賓  劉海蟾  彭曉

陳摶  張伯端  石泰  薛道光  陳楠  白玉蟾  劉永年  翁葆光  蕭廷芝  彭耜

王重陽  馬鈺  邱處機  譚處端  劉處玄  王處一  郝大通  孫不二  曹文逸  李道純

張君房  王志謹  張三丰  孫玄清  孫汝忠  陸西星  伍沖虛  王常月  黃守中  閔小艮

劉一明  傅金銓  柳華陽  李涵虛  黃元吉  汪東亭  徐頌堯  劉名瑞  趙避塵  陳攖寧

道教 - 歷史發展

中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圖騰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那時先民們除認為萬物有靈而產生自然崇拜外,還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因而又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各種喪葬禮儀和祭鬼、驅鬼儀式隨之逐漸形成。《竹書紀年》中載:「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几杖而廟祀之」。至殷商時代,史前時期的自然崇拜已發展到信仰上天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為中心的天神系統,遇事便由巫祝通過卜筮以向上帝請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發展到以血緣為基礎,與宗法關係相結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動定期舉行。這時期已出現專門從事溝通鬼神和人類的宗教職業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並有一套符咒驅鬼的巫術;祝以言辭悅神,是宗教祭祀活動中負責迎神祈禱的司儀者。他們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畫符念咒等。當時國家和社會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進一步發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個系統。並把崇拜祖宗神靈與祭祀天地並列,稱為敬天尊祖。蓋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後世道教所以成為多神教,即源於古代之鬼神崇拜;後世道教做齋醮法事,亦與古人鬼神祭祀禮儀和禮制有密切的關係。人們崇拜神靈就要舉行祭祀活動,而祭祀活動離不開「禮樂文明」,禮樂文明隨著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逐漸由上層走向民間,被後來的民間方士和巫覡所繼承,道教成立后,演變為道教的齋醮科儀。所以說,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明有相當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來。道教實際上是禮樂文明的繼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國遠古原始社會時期。其證據之一便是《山海經》。該經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時期的神話及宗教信仰,其內容相當豐富和系統。它為道教仙學的遠源提供了依據。《山海經》中,提出了長生信仰;提出了神仙與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記載了祭祀的祀禮及奇異的方術。

在遠古原始社會時代,已有人開始學仙。史載軒轅黃帝「且戰且學仙」, 「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后修道成功,於鼎湖白日乘龍升天。

到了戰國時期,神仙信仰已經相當廣泛。這是,出現了許多記載神仙傳說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於仙人、仙境、仙藥等傳說的文字。如《莊子·逍遙遊》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風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書中的《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 、不為物累、超脫自在,能騰雲飛行的神奇人物。漢代的《淮南子》、《史記》中亦有類似描述。

伴隨神仙之說的出現,尋求仙境、仙人,傳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現了。他們將神仙學說及方術與鄒衍(戰國時期著名方士)的陰陽五行學說柔和起來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於燕齊的上層社會,其法形解銷化,依託鬼神,企望長生成仙。從戰國(前2 75—前221)中後期到漢武帝(劉徹,前140—前87)時,在方士(亦稱神仙家)們與帝王將相之鼓動下,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葯事件。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尋求神仙及不死葯,其規模越來越大。那時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僑、鄒衍、徐福、盧生、李少君等人。  我國獨有的神仙信仰沿襲而下,到東漢中、晚期為道教所繼承,成為道教信仰的核心內容。

漢武帝后,方仙道逐漸與黃老學結合向黃老道演變。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陵於蜀郡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了正一盟威道。

崇奉的神靈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下面只能介紹一些地位較高且較有影響者。

1.三清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它們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實是「道」的一體三位。「三清」的說法始於六朝,但此時「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別為神寶君、天寶君、靈寶君三位大神居住。後來,「三清」才逐漸作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稱,而「三清境」亦成為其居住地。

2.四御四御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具體指:玉皇大帝(總執天道),中央紫微北極大帝(協助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協助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後土皇地只(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另外,又有以四極大帝為四御之說,具體為:北方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

3.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歲星(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 此外還有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傳說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醫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據《度人經》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間多舉辦「北斗會」、「南斗會」。在諸星神中,影響較大的還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龍形,稱青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形,稱朱雀;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組成虎形,稱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稱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關其來歷說法頗多,或說起源於中國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說起源於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氣,或以為即堯、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漢末天師道為病人祈禱時需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寫於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時期,「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洞陰大帝」。據稱,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別誕生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們為了祈福、拔罪和禳災,多分別在這三個日子舉辦「上元會」、「中元會」和「下元會」。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眾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靈,有人以為其乃是由殷商時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發展而來。在早期道教的《真靈位業圖》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階位卻並不高,僅排在玉清三元宮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稱其遠祖趙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書於趙宋,故特上玉皇大帝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從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道教多將玉皇視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為他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總領宇宙主宰之君」,其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聖誕日,道觀和民間多舉辦「玉皇會」。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被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漢代則專指天上文昌宮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為道教與民間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與蜀中的梓潼神張亞子(又作張惡子或張堊子)有關。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亂入蜀,曾夢見張亞子顯靈,並追封他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入蜀,又親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經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張亞子遂由地方神成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並因預卜科舉功名甚驗而甚得讀書人信向。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並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與文昌星神遂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元明以後,各地多建有文昌宮、文昌祠等,人們多於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日舉行「文昌會」。

以上僅是道教所崇神靈中很小的一部分。實際上,道教崇拜的神靈成千上萬,他們多在舉行齋醮法會時被恭請蒞臨,如唐宋時的《道門科範大全集》、《道門定製》等道教科儀經典中即收錄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經典中也多有記載,如漢代的《列仙傳》、晉代的《神仙傳》以及元代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俱記有歷代神仙得道之事。

道教、儒教、神話小說及民間傳說中的神靈的異同

道教神靈排位:三清、玉帝、四御

儒教神靈排位:天、祖(三皇五帝)、聖(至聖孔子、亞聖孟子、武聖關羽)

部分神話小說及民間傳說中的神靈排位:盤古、鴻鈞、三清、女媧、三皇、玉帝、四御

道教中沒有盤古、鴻鈞。神話小說及民間傳說中,一部分傳說盤古、鴻鈞、元始天尊為同一人,一部分傳說盤古為兄,鴻鈞為弟,盤古身隕后元神化為三清並尊鴻鈞為師。

女媧的地位時有變化,有時在三皇之上,有時在三皇之內,有時在三皇之下。

據說原因有三:

一、神話傳說中女媧化生萬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二、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兄妹又為夫妻,均為一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只選一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

三、尚書(偽尚書)在經書中的顯赫地位使得它所宣傳的伏羲、神農、黃帝三皇觀點為大多數人認可,而且女媧所在的是母系社會,之後是父系社會,以男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三皇由於可儒可道,尤以儒教最為推崇,所謂你抑我揚,你揚我抑,所以道家中宣揚的不多。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15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15
沙發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3 16:31 | 只看該作者
教 - 崇拜神仙來源

一、來源於中國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

1、自然崇拜

天、地、日、月、星辰、雷、電、風、雨、山川、河流等都作為信仰對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例如土地、星君、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山神、河神等。

傳統神學影響,是認識與研究道教神仙譜系的首要因素,中國原始社會的自然宗教逐漸向人為宗教(即神學宗教)的過渡,大致在殷周時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辭。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禮·大宗伯》記:「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禮」,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風師,雨師,地有社稷,五嶽,山林川澤,四方百物,人鬼則祭祖先也。中國古代宗教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充實形成了天神、地、人鬼的崇拜系統,這是道教神靈崇拜的主要來源。

2、圖騰崇拜

把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崇拜的對象。

例如龍、鳳、熊、虎、玄鳥,花、槐等,成為龍神、花仙等。

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為「太帖」,意為祖母。鄂溫克族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苗族、瑤族、畲族的盤瓠傳說。

3、鬼魂崇拜

例如閻王、黑白無常、鬼王等。

據說為黎族宗教的一種主要內容,及恩施土家族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重要的內容。在道教信仰的影響下,雲南瑤族的鬼魂崇拜不論是個體的祈神驅鬼,還是集體的驅鬼除邪,其宗教儀式、儀式主持者、祈禱的神祗、助其驅鬼除邪者等都已明顯道教化,說明其原有的鬼魂崇拜已成為瑤傳道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 生殖、 祖先崇拜

例如黃帝、三皇五帝等。

彝族、瑤族、基諾族、漢族等許多民族。

二、對聖賢崇拜的承襲

孔子、孟子、關公、岳飛等。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有「聖人」、「賢人」 崇拜。以及《上清眾仙真記》、《真靈位業圖》、《無上秘要》的「道人名品」等列堯舜禹三王,殷湯、周武、齊桓公、漢高祖、劉備等帝王,和諸子聖賢孔丘、顏回、墨翟等。

三、教派因素對道教神仙譜系的構建也有重要影響

道教教派眾多,從創教之始,在至上最高神上就有所分歧。

早期的五斗米道創教時,以太上老君為教主,供奉「三官」,從而魏晉南北朝時,北魏寇謙之的天師道,由於其享「天師之位」,受「清整道教」之命,得《雲中者音誦新科之誡》20卷,均假「太上老君」之名,為此,他依然崇奉太上老君就成為必然的了。

太平道開始創教時,後者則崇拜黃老,供奉「中黃太乙」。東晉中後期,上清派、靈寶派相繼出現,新出現的《上清》《靈寶》經中,不再尊太上老君為至上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或太上玉晨道君為最尊,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地位最顯,有的經書也列太上老君,但其排列地位稍次。

後來在各派協商,融合中提出「道不可無師尊,教不可無宗主,故老君師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的共識,正是在這種師徒關係下,使他們成為三位一體的「三清尊神」,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最高神。

另外,各派又有自己的創派真人、主祭神靈等。

道教在吸收各種原始宗教、民間宗教、神話傳說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神仙譜系,並與原來的地方宗教或融合,或形成總支形式。

道教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它時常與其它宗教、人們的傾向願望相互影響。


道教 - 道教法術

道教道術一詞,源出《莊子.天下篇》(見《莊子.天下篇》),與「方術」、「方技」是一個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稱為「仙術」的。

道教所從事的道術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內丹、外丹、爐火黃白、辟穀、行□、房中、仙藥、服氣等等。宋馬端臨《文獻通考》曾對道術扼要介紹,說:「蓋清靜一說也;煉養一說;服食又一說也;符篆又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他說黃老列庄之書,所講是清凈無為,而略及煉養;赤松子、魏伯陽只言煉養而不言清凈;盧生、桃少君、欒大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冠謙之言符篆而不言煉養、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講經典科教。

道教之術繁多,共分五大類,道教五術大概解釋如下:

一、山
所謂「山」就是通過食餌、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鍊「肉體」與「精神」,以達充滿身心的一種學問。

食餌——是利用補藥、酒及日常飲食以加強體力,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築基——是利用禪、靜坐法以控制精、氣、神,進而增進體力的一種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莊子思想為基礎,進而達到修心養性的一種方式。

拳法——是以習練各種武術以增強體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種通靈、修鍊的法術,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鎮煞、趨吉避凶等的一種方術。

總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鍊、武學、食療等各種方法以培養完滿人格的一種學問。

二、醫
所謂「醫」,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法,以達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方劑——是利用各種藥物製成散劑、丸劑來治療疾病和修鍊的一種方術。

針灸——針法和灸法和合稱,是利用人的脈絡、氣血循環的原理,刺激患部,來治療疾病

的方術。

靈治——利用掌握人的心靈(心理狀態),進而以治療人疾病的一種方術。也就是現所稱謂的「心理治療」。

總之,「醫」就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式,以治療人的疾病的一種方法。

三、命
所謂「命」,就是透過推理命運的方式來了解人生,以穹達自然法則,進而改善人命的一種學問。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數」、「子平推命」、「星平會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時間和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

總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運,進而達到趨吉避凶的學問,從而改善人類發展的需要。

四、相
所謂「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風水)」等五種,以觀察存在於現象界形相的一種方術。

印相——就是觀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運的方法。印在中國,以前是權力的憑證。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鋪的名稱,通過五格剖相,同時運用命理等結合來推斷吉凶發展的一種方法。

人相——又分為面相與手相兩大類,通過觀察面、手部的紋線與氣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種方法。

家相——也就是陽宅的風水,以觀察其格局,進行分析來推斷對人類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種方術。

墓相(風水)——也就是陰宅,以通過選地安葬祖先,而達到對後代子孫蔭庇的一種方術。

總之,「相」是對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作觀察,以達趨吉避凶的一種方法。

五、卜
所謂「卜」,它包括占卜、選吉、測局三種,其目的在於預測及處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種類又可分 為「易斷」及「六壬神課」。

占卜——所謂占卜,是以《易經》為理論依據,結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約而推斷吉凶的方法。

選吉——主要著作以《奇門遁甲》為代表,通過布局、布斗、符咒等結合,處理事物發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運用於古代軍事。

測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數》為代表,通過十二運卦象之術,是推算國家政治命運、氣數、歷史變化規律的術數學。

道教 - 道家修持

★內 丹★養 生★武 術

道教修持,古代有許多名稱,如修道、修真、修為、修養、養生、衛生、長生術的話等等。不一而足。現在一般稱為「修鍊」、「修持」或「養生」。

修持的含義,就是修性煉命。性指精神,命指肉體,修鍊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精神和肉體進行自我控制,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道家書籍常用詞語解釋

[一炁]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稱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產生之先,混沌未開、陰陽末判之時,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的原始之炁,稱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時,此炁即由天地之間降人人身。欲求長生,須保此炁。老子《道德經》曰:「道生一」,即為生此一炁。

[一陽]
即一陽初動。修鍊者經過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靜,調節身心,使得身中生髮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為陽炁,稱為一陽,又稱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為「震為雷」(一陽爻生於二陰爻之下)或「地雷復」(一陽爻生於五陰爻之下),此一陽爻,即代表一陽初動之炁,又稱一陽來複。王重陽《五篇靈文》曰: 「凝神下照坤宮,杳杳冥冥,而得真炁發生,神明自來,謂一陽生而為復也。」

[黃芽]
先天一炁最初產生之時,其炁萌動,至微至細。彷彿種子入士之後,剛剛拱出的嫩芽,雖然微小,但是蘊含無限生機,故稱「黃芽」。其他異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點、一粒、些子、丹頭等,均言其極微小而極珍貴。

[黍米]
黍米,是以其極小的形狀作為比喻,言其極精極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發生的清陽之炁,雖然至為精微,但是卻可以點化全身陰質,脫胎換骨,故其效力無比。這一名詞,乃由外丹引用而來,在外丹裡面,原本是指藥物的用量。如丹書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夠點鐵成金。」這裡是指外丹所用的丹頭,意思是說用黍米船極小的藥力,居然收到極大的功效。而在內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個純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飯的米粒,而求之於有形。張紫陽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烏肝與兔髓,擒來歸一處。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就是說內丹所採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樣小,須要一粒一粒,逐漸積累,才能慢慢煉成金丹大葯。《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虛空,虛空括三界。及尋其根源,一粒如黍大。」這裡是說先天根源,其質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卻可以生化萬物。得此妙藥,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脫死,成就大道。

[半黍]
黍米之義,見上條。半黍之義,則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內丹的修鍊之中,精傑神的變化至微至紉,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見精妙。

[丹頭]
丹頭,在外丹而言,是指燒煉之時用作點化神丹的藥物,如同點豆腐之滷水一般。在內丹而言,是指用作點化全身陰質的先天清陽之炁。《翠虛篇·金丹詩訣》云:「丹頭只是先天炁,煉作黃芽發玉英。」

[活子時]
子時即半夜11點至1點之間,此時太陽開始從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為一陽初動之炁,從下元(北方)氤氳升起,與太陽初生之子時相同。又因此一炁之發生,未必就在真正時間上的子時,故稱為活子時。崔希范真人《入葯鏡》日:「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即指活子時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腎興起之時,稱為活子。

[一部之神]
中華道家認為,人身各個關節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統領全身所有眾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稱為一部之神。泥丸之內,分為四正四隅八個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為九宮。九官之中共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圓一寸之處,乃為泥九之神所居之處,此即人身眾神之總管。修鍊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壽遺齡。《黃庭內景經》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內服紫衣飛羅裳,但思一部壽無窮。」即指此處。

[一斤]
一斤,又稱二八。中華道家修鍊學認為,人在下生之時,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為一周天之數,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為384株,乃為易象封爻之數(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數。所謂古制一斤,即為16兩,分為兩個8兩,故稱二八。丹道在人身陰陽二傑之配合,猶如水火既濟,必須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則水少,水大則火小,故此必須各有半斤之數,才能共合一斤,補足人身本來元炁之數。否則便有傷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為喻。一說二八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為元炁,水半斤為元精,比喻在有質無質之間,即丹書所謂「神水」。

[神水]
神水,又叫做「靈泉」。在內丹比喻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雖然已成為液,但是又非濁質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動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來,雖然成液,但是又非純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實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稱為神水,修鍊內丹,此為真正藥物。
[二候]
一陽初動之時,稱為一候。此時葯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炁漸生,最為盈盛之時,猶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圓滿之候,乃為不老不嫩之時,稱為二候,此時正可採藥。王重陽《五篇靈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圓滿,乾坤之時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現、三陽已備之時,月圓滿於甲方,應乾之象,恐其金逢望遠。正是日月重明之際,再得葯之候,二候得葯也。」《伍柳仙宗》又稱為「二候采牟尼」。
[三彭]
三彭,又名三屍、三屍神、三屍蟲等,包括上屍神、中屍神和下屍神。三屍神皆為人身之陰神,即陰氣。道書上面說,上屍神名為彭候,在人頭內,令人愚痴獃笨,沒有智慧。中屍神名為彭質,在人胸中,令人煩惱妄想,不能清靜。下屍神名為彭矯,在人腹中,令人貪圖男女飲食之欲。一說三屍神住在人之後三關,即尾間、夾脊、玉枕之內,使人無法修道。必須以自身陽炁,打通三關,方可驅逐三屍,去除魔障。
[斬三屍]
「三屍」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釋。中華道家修鍊須要斬除三屍,才能去掉陰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誦經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藥的方法等等。在中華道家修鍊學而言,惟有修持內煉功夫,培養自身陽炁,炁足之後,聚于丹田,而後沖開三關,直透骨髓,才能永遠趕走三屍。三屍一去,陰魔自消。陰魔消除,陽炁自來。此步功夫,稱為「斬三屍」。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
三寸,又曰「三寸氣」,三寸指咽喉部位。《莊子》曰:「眾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氣。一刻功夫現代人的時間觀念,一個晝夜共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4刻,共為96刻。古代人所用的曆法,規定一個晝夜共為100刻。張紫陽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說:「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共計三萬刻。行住坐卧,綿綿若存,胎炁既凝,嬰兒顯象,玄珠顯象,太乙含真。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節候。所以三萬刻,能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干之數。」即是說修鍊之人,可以用極短的時間,得到極長的壽算。三萬六干之義,即指一年之刻數。三豐祖師亦云:「一刻中,上半刻為溫,為進火,為望,為上弦,為朝屯,為春夏;下半刻為涼,為退符,為晦,為下弦,為暮蒙,為秋冬。一時則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謂攢簇陰陽五行,一刻之功夫奪一年之氣候也。」
[五芽]
五芽,又稱五牙,指東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華道家修鍊學認為,此五炁通人身五臟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補五臟。《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丹]
丹,分為內丹和外丹。中華道家最早從事外丹燒煉,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質煉丹,以為服食之用。內丹名詞來源於外丹,內丹是以人身三寶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鍊成丹,又名大丹、聖胎、道胎、嬰兒等。
[還丹]
還即返還,即是把自己喪失的三寶精炁神,通過修鍊,培補虧損,還歸自己身中,進一步煉成內丹,堅固形體,做到青春不老,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這還僅僅是就其一般意義而言。在中華道家通過修鍊,不僅可以便自己的肉體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過天人感通,不斷深化自己的道力,達到《莊子》所云 「形全精復,與天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與宇宙同體,下與天地精神往來。」
[烏肝]
烏肝,在修鍊之中,指輕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陽《五篇靈文》謂:「真炁上騰,升入乾官,動而後靜,合陽中之陰,名日烏肝。」

[兔髓]
免髓,在修鍊之中,指丹田發生之元精。王重陽《五篇靈》謂:「先凝神,聚於坤位,靜中生動,采陰中之陽,名曰免髓。」
[金烏玉兔]
金烏,代表太陽,在封象為離,在人身象徵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為坎,在人身象徵元炁。
[五等仙]
中華道家修鍊,將仙分為五種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謂鬼仙,指只煉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訣,不能修成純陽之體,因而只出陰神,名為靈鬼。名雖為仙,其實乃鬼,但是能夠通靈,與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約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時間,五百年後就要投胎轉世才能存在。所謂人仙,雖然外表和人沒有區別,但是能夠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長生住世。所謂地仙,是指修鍊層次在人仙之上,已可達到寒暑不侵、飢餓無害的程度,雖然還沒有做到出陽神,但是已經能夠免去衣食住行的負擔,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謂神仙,是指陽神已經修成,有了神通變化,能夠升遷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脫棄軀殼,飄然獨立,聚則成形,散則為炁。所謂天仙,則從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層的功夫,超出人類所在的環境之外,別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壞,這個不壞。」 可與宇宙同存,乃為中華道家修鍊之最高境界。仇兆鱉《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淵明註釋,論述五等仙最為簡明:「仙有數等:陰神至靈而無形者,鬼仙也;處世無疾而多壽者,人仙也;飛空走霧,不飢不渴,寒暑不侵,遨遊海島,長生而不死者,地仙也;變化無質,隱顯莫測,或者或少,至聖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龜莫能測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須以真修實證印驗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擬議之。
[六時]
六時,又名為「六候」。道家修鍊,將人身任督之周天分佈為十二地支,後面督脈為子、丑、寅、卯、辰、巳,前面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於十二時辰,故此前後各稱為六時,而又各分為六候。後面六時,謂之進陽火,屬陽用九。後面六時,謂之退陰符,屬陰用六。用以說明人身一炁升降之變化,及其火候抽添之運用。
[七門]
七門,即是天門泥丸、地門尾間、中門夾脊、前門明堂、後門玉枕、樓門咽喉、房門繹宮等七處門戶,乃為修鍊之重要關竅,五臟六腑皆繫於此。《黃庭經》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符開七門,此非枝葉卻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即指此七門。
[八素]
按照道家《黃庭經》的說法,大腦之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圍有八個,即四正四隅之神,圍繞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總稱為「八素」。
[七返九轉]
七返九轉,又稱七返九還,是中華道家修鍊學的專有名詞,是用易數來比喻內修之道。按照易學《河圖》的說法,五行生成之數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為生數,共計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為成數,共計三十之數。二十五生數與三十成數相加,共計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腎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則五行生數,三陰而二陽;地六成水,自腎為起,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則五行成數,三陰而二陽。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為腎,而腎得一與六;火為心,而心得二與七;木為肝,而肝得三與八;金為肺,而肺得四與九;土為脾,而脾得五與十。五臟之中,每臟各有陰陽之分。其中成數之最大者,乃為七與九兩個陽數,因為天九為一成數,天七為一成數。而此陽數,即代表人身之陽炁。修真之土,始則交媾龍虎,而採取身中之陽炁,以點化全身陰質,成就純陽之體。心七之數,乃屬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於中元而入於下田,結就大丹,乃曰「七返還丹」。而又以九為肺之數,肺屬金生水,水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數乃喻元陽之炁,以此陽炁周流全身,使陰消而陽長,謂之「九轉還丹」。
[九轉還丹]
九為陽數之極,代表人身陽炁,是說以陽炁點化全身陰質,修成純陽之體。又稱為乾健之軀,乃借《周易》乾卦皆為陽爻之象。乾屬金,九又為金之成數(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稱九轉,才能煉就大丹,並不是說一定要轉九次。而此陽炁,正是人身日漸損失之物,經過修鍊回歸吾身,故曰九轉還丹。

玄意訣初步

吐納術玄意訣第一步:
1.口呼氣,然後鼻吸氣。如此十八次。
要點:每次口呼盡,到感覺肺部已空,然後自動吸氣,肺如皮囊自動補充。吸氣能沒有聲音,綿長最好。
2.口吸氣,然後鼻呼氣。如此十八次。
要點:用口不是吞氣,而是喝氣,好像喝水,到不能吸了最後才閉住喉頭。然後緩緩用鼻呼氣,盡量綿長。
3.鼻呼鼻吸。如此四十九次。
要點:這個才是最關鍵的,用呼吸來引動體內真息。不要想也不要管,直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也可以放在鼻尖上)。一出一入,直接在那裡數著。
熟練后,可以由目前的18、18、49,逐漸增加到36、36、120,甚至108、108、360。
如果時間不是很充足,可以作成12、12、120,然後增加到24、24、240,直到36、36、360。
並非氣功,無需考慮意念!
建議採用坐式和站式練習!不要躺著進行。
腿腳姿勢可以自行調整,關鍵脊椎要正直,開眼閉眼無所謂。
每日可作一到三次,推薦醒來或者睡前進行,那時效果最好。
效果簡單描述如下:
吐故納新,去除後天濁氣,調勻五臟精氣,補養後天之氣,達到積精累氣的效果。
遠比所謂採氣對身體的益處來的真實、直接。只是感覺上初期可能沒有普通氣功來得強。
但三十到六十天之後,效果就變得明顯了。個別做得好的,可能會覺得身體變成皮囊,精氣充盈周身的強烈感覺。
此外還有很多效驗,這裡不多說了,實際練習中求證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15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15
3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3 16:34 | 只看該作者
道教 - 道家文化點滴

道家在中國的誕生,紮根,發展,對中國人的代代影響是深遠的,產生了較為厚重的文化形式。它以先秦時代的哲學家老子為其創始人,其道家思想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如老子的虛懷若谷、寬容謙遜的思想,恬淡素樸、助人為樂、反對爭名奪利的思想,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思想等。正是這種道教文化的發揚,形成了中華民族開闊的文化襟懷,使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夠經久不衰,愈來愈繁榮昌盛。


1。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

道教陰陽學說認為萬事萬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兩方面,分別可以歸納為陰和陽。比如: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水之北為陽,水之南為陰;葉之正面為陽,葉之背面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太陽為陽,而月亮又稱作太陰。陰和陽是互相轉化、生生不息的。太極圖中,當陽最盛的時候,陰已悄悄出現;當最陰的時候,陽已悄悄出現。盛極而衰,否極泰來。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比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角、徽、宮、商、羽;五味:酸、苦、甜、辛、咸;五臟:肝、心、脾、肺、腎;五情:喜、樂、欲、怒、哀;五常:仁、禮、信、義、智等,每種事情的五項內容都分別顯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順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剋的順序。生成的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的順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陰陽和五行學說相結合,成為古人解釋各種自然和人生現象的一種理論。

八卦學說為古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說。『太極』是陰陽未分,天地渾沌時期。『兩儀』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土中的陰陽魚,白色的為陽,黑色的為陰,古人將陰陽魚比作太陽、月亮、地球,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地球為陰,陰陽相互環抱,表示陰陽交合,古人以四象來象徵四方,象徵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實際上是陰陽相重,陰陽相合而成。八卦分為「天體運行八卦圖」和「人體運行八卦圖」。人體是一個具有複雜結構和複雜功能的系統。『人體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體的八卦體象和八卦在人體診斷中的應用,這裡最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觀問題。人體不但普遍存在著太極陰陽全息,而且普遍存在著『八卦』全息。人體是一個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滿著小『八卦』全息,,無論眼、臍、耳、手、足、腹、舌、脈等都存在著『八卦』全息,並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過『八卦』體現了人體的相關性和整體性。人體又是一個大太極,而各部位又都存在著小太極,大腦及五臟都存在著太極兩儀,人體是一個大陰陽合物體,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陰陽合抱體。「人體運行八卦圖」反映了人與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人離不開宇宙所賦予的自然環境,而宇宙間的運動變化又折射在人體身上,宇宙與人體在各自運動過程中具有相互感應的效應,通過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醫易相通的原理。全圖工二十層內容,將天體運行的規律與人體七經八脈,經絡穴位及飲食健康的運行變化聯繫起來,形成天人合一的體系。此圖顯示了十二經絡的興奮時間及自然物象,對指導養身,疾病治療,康復鍛煉,對時間醫學,易醫學,頂測醫學的研究具有實用價值。[1]


2。道家與黃老

道教道教,是以道家學術思想為內容的宗教。道家學術思想的內容,也是中國文化的原始宗教思想、哲學思想、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的總匯,籠絡貫串中國文化上下古今的大成。

道家學術思想的形成,歸納分類約四個來源:(1)黃、老 學術。(2)老、庄思想。(3)隱士思想。(4)方士學術。
道教宗教學術思想的形成,也歸納分類做四個來源:(1)淵源於道家 。(2)發生於政治社會的演變。(3)促進於外來宗教的刺激。(4)基本於神秘學術的迷戀。
在秦、漢以後,往往以黃、老並稱,或老、庄具列,做為道家的宗祖。所謂黃,便是指黃帝;老,當然就是老子,但無論是黃、老並稱,或老、庄具列,普遍地都知道老子的確算是道家宗祖。黃帝的著述,如黃帝《內經》,以及道家流傳用於兵法或謀略學的黃帝《陰符經》等。道家素以黃、老並稱,自認它的學術淵源,是遠紹黃帝,這就是表示道家的學術思想,是根據中國上古文化正統傳承的觀念。(南子·修務訓》中說:「世俗之人,多貴古而賤今,故為道家,皆托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人說。」漢代著《史記》的司馬遷,他生在淮南子以後,比淮南子更了解這個思想,所以他在寫道家方士的《騶衍列傳》中,便說:「先序今而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並世盛衰。」這就是說明黃帝,是中國學術上共同所承認的文化共祖。[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404

帖子

32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4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1-16 1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98

帖子

8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8
5
weinierlai 發表於 2011-11-22 08:59 | 只看該作者
道學這麼博大精深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15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15
6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11-22 10:05 | 只看該作者
weinierlai 發表於 2011-11-22 08:59
道學這麼博大精深啊

是的.

「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

魯迅說,  「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0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08
7
kickbird 發表於 2011-11-23 00:22 | 只看該作者
儒釋道是中國人的衣服,儒是外衣,釋是襯衣,道是內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0
8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11-23 0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kickbird 7樓 的帖子

喲,這麼精闢呀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0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08
9
kickbird 發表於 2011-11-23 0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自由之靈 8樓 的帖子

其實無論披上什麼外衣,裡邊都是吃紅燒肉的中國人,一股醬油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0
10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11-23 0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kickbird 9樓 的帖子

都有一股醬缸味兒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0
11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11-23 00: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自由之靈 於 2011-11-22 12:45 編輯

回復 kickbird 9樓 的帖子



三教合一的青龍洞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0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08
12
kickbird 發表於 2011-11-23 0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自由之靈 10樓 的帖子

有人就把中華文化稱為醬缸文化,其實醬缸也不錯啊!醬缸腌的黃瓜就挺下飯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5: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