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年末盤點,有多少「不了了之」的事情?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DT001 發表於 2010-12-28 1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2月23日,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回訪2010年一批輿論監督案例,發現當初曝光的不少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南都周刊》推出封面專題《2010 年失蹤的新聞》,質疑在一些網路熱點中,「是什麼讓探求和接近真相的過程總是戛然而止?」網友「秀才江湖」的一篇貼文,在網上瘋傳:《2010年遭中國網民強烈抗議的10大不了了之事件》。(12月25日《中國青年報》)
   
      每到年末,各類盤點風生水起,令人眼花繚亂。盤點是梳理,是回顧,是汲取力量,以便整裝待發,也是吸取教訓,做到心中有數。在形形色色的盤點中,有一類盤點值得激賞,這就是對輿論監督成效的盤點。毋庸諱言,2010年,各類典型事件層出不窮,令人難忘,所謂圍觀改變中國,輿論監督、媒體報道,也在推動著社會進步。
   
      回眸2010年,有多少典型事件被輿論監督?有多少監督成為了「爛尾樓」?基於此,媒體對其中部分案例進行追蹤回訪,大有必要。
   
      一方面我們固然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好消息,比如,杭州西湖景區環湖一帶許多名勝古建搖身成高檔「會所」,成為少數人進出「樂園」,該現象被媒體報道后,當地有關部門取消了最低消費,人們可自由出入古宅。相關部門表示,今後若發現經營企業違反規定,絕不姑息。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令人不願意看到的現象,比如「電梯更新費」仍在粗暴地收取,廣州的違建別墅,依舊「合法」……
   
      媒體監督了,違規事件並未如人們所願,朝良性軌道上賓士,而是依然如故,這顯然是輿論監督的失敗,令人心痛且黯然。那麼,在媒體進行凌厲的監督之後,眾口嘵嘵,社會各界業已廣泛介入,這些違規事件為何仍不改觀,從今年拖到明年,甚至並無整改和接受批評的跡象?筆者認為,其中不外乎兩大原因:
   
      其一,蔑視輿論監督。我行我素的背後,是因為當事人或相關部門心中有底氣。媒體即便報道,又能如何?公眾即便抨擊,又能如何?「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充耳不聞、視若罔聞,把輿論監督當做耳旁風,猶如清風拂面,如此不把輿論放在眼裡,是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輿論並不能把他們怎麼樣?特別是該違規事件存在著盤根錯節的利益勾連,有權勢官員在為其撐腰,所以不願意整改。
   
      其二,奉行「拖」字訣,對媒體監督的「規律」很熟稔。中國這麼大,每天發生的典型事件那麼多,媒體追求新聞性,不可能一直就一件違規事件抓住不放,當媒體追逐了其他新的典型事件之後,就會忘記此起,這正是不少當事人的如意算盤。比如,發生在廣西北海的一次強拆中,就有官員赤裸裸地告訴被拆遷戶: 「出了人命,最多網上熱鬧十幾天就過去了,對我們沒什麼影響。」
   
      當然,還有一類現象必須一提,有時儘管監督落到了時效,但出現了臨時工化,比如, 近日,一篇遼寧撫順市財政局辦公室採購蘋果公司 iTouch4當U盤的帖子引發網路關注。21日,撫順市政府首次作出回應,責令中止這項採購,並對事件深入調查。撫順市財政局辦公室主任李國強否認了 「故意違規」的說法,但承認這是採購人員業務不精導致的低級失誤。(見《新京報》)如果不真正問責主要官員,放任當事人將借口推到「臨時工」身上,這樣的監督「實效」也不值得推崇。
   
      輿論監督不能成為「爛尾樓」,否則就會親痛仇快,正中了當事人的下懷,監督的價值就會被架空。基於此,筆者認為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拒絕遺忘,媒體不妨多一些回訪,必要時進行二次監督、多次監督,不達目的不罷休,公眾也應該同仇敵愾,不能隨著時間流逝而淡化關注的力度。二是,強化問責。固然要對拖著不解決問題的當事人進行懲處,同時對上級部門也應該多一些督促,否則便有失職之嫌。 南方網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