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復旦校長首度回應黃山事件:遇事不應冷漠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2-27 04: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2010-12-24 10:03:54作者:古越  


    「大家要把社會上的各種批評看作是對復旦現狀的不滿,也要把這些批評看成對我們學校的更大期望。」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院士

  
    一起因去黃山探險迷路而引發的「黃山門」事件,激起了網友對復旦學生的質疑和譴責,也將百年名校復旦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發一周以後,12月21日下午,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院士和學生委員會代表大會的部分學生代表進行了零距離交流,首度公開評論黃山事件:「我希望大家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我們應當遇事冷靜,但是不應當遇事冷漠。」

  
    校長主動提及黃山事件
  
    12月13日,主要由復旦大學生組成的探險隊在黃山探險時迷路,24歲的黃山市溫泉派出所民警張寧海在護送登山者走出危險區時墜崖身亡,網路、媒體和公眾紛紛質疑隊員對民警犧牲過於冷漠,而這一事件在復旦校內也激起了巨大反響, 絕大多數學生都很震驚,紛紛表示了哀悼。

  
    12月21日,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院士和學生代表第一次近距離地就學校發展和學生事務的話題展開「頭腦風暴」,楊玉良校長主動提及了最近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議的黃山事件。

  
    楊玉良表示:「關於這次的黃山事件,我希望大家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我們應當遇事冷靜,但是不應當遇事冷漠,冷漠就是無論事情跟你個人關係大不大,你都採取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直至突破了社會公認的道德底線。人不是計算機,人是有情感的,人做任何事都會帶著情感,而所有的情感都必須在人類社會的道德底線之上。但是要知道,情感不是情緒,情感是在公共道德條件下應該擁有的類似於親情、友情等的真情實感。如果你喪失了情感,你就會用一些貌似理性的態度掩蓋了你真正的判斷力,你就會變成一個冷漠的人。」

  
    對復旦的現實並不滿意
  
    楊玉良坦言:「我對復旦的現實並不滿意。我們有優良傳統,大家看看五六十年代,甚至三四十年代的復旦就可以知道;但是由於市場大潮的大背景,我們在精神層面是有所下降的。 這些年來,我們學校里,包括學校的教師、領導、學生,變得越來越世俗,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復旦大學應該有一個精神風格上的轉變。大家要把社會上的各種批評看作是對復旦現狀的不滿,也要把這些批評看成對我們學校的更大期望。談到精神層面的培養,我想說,真正的學者首先在道德上應該是純真的,大學的教師和學生也應該首先讓自己的思想『純真』起來。」

  
    重新審視大學各種活動
  
    楊玉良自我反思說:「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大學里的各種活動。我一直要求團學聯、輔導員,包括社團要審視自己平時的各種活動,要考慮舉辦這個活動對培養學生有什麼意義。我們搞各種活動,首先要審視培養學生什麼東西,這是很重要的。不要在學生裡頭灌輸一種思想:想方設法去當官、去投機,如果學生中的選舉也和社會上一樣,胡亂拉票、行賄,那這對學生是一種傷害。」

  
    網路傳播要先思考利弊
  
    此次的復旦黃山事件,網路在傳播消息以及表達網友不滿方面,表現出了極其強大的力度,楊玉良說:「網路是一個現代工具。我不評論好壞,我把其當作一種技術,大家知道技術是雙刃劍,比如核能,在一個技術主義盛行的時代,成功率在提高,你搞一個導彈我搞一個反導彈,純粹是技術主義,忘記了人類世界里還有精神和人文。」

  
    他呼籲說:「請大家在使用各種技術手段的時候,認真思考其利弊。只有這樣,大家才會成為不讓社會誤導走上歧途的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