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媒體大呼:中國CPI再破高位海內外密切關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2-13 17: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2-13 10:32:55 來源: CHN強國論壇

另有分析認為,北京政府的數十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和政府銀行兩年來的大手筆借貸是造成通脹的罪魁禍首...

  美國之音網站12月11日發表完文章,題為《中國CPI再破高位海內外密切關注》,作者為記者雨舟。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11日發布11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海內外對這一高數字予以嚴重關注,並且紛紛猜測中國是否會採取緊縮措施打壓通脹。

  中國全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數據再度引發關注。繼10月份「破四」之後,最新發布的該指數在11月份「破五」,達到5.1%,並且創下28個月以來的新高。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對媒體表示,11月份物價漲幅出乎意料;從構成看,食品和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共同推動指數上漲。

  盛來運說:「蔬菜價格在11月下旬政策出台後出現明顯下降,但由於中上旬價格漲幅較大,所以整個11月份蔬菜價格同比漲幅仍達21.3%。另外,蔬菜以外的食品價格漲幅有所擴大,所以綜合下來,食品對CPI的『貢獻率』還是比較高的。」

  此外,11月份物價上漲原因也包含季節變化因素,因為入冬以後消費者對肉、蛋、菜的需求趨於增加。

  美聯社說,中國不同尋常地選擇在星期六宣布這一通脹消息,讓市場有足夠的時間在周末進行消化。同時,中國政府也試圖平息它可能帶來的不安。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只要所有部門和地區認真執行國務院穩定物價的16條措施,物價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基本穩定下

  香港澳新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師劉利綱博士表示,由食品帶動的價格上漲也將在其他行業獲得體現。劉利綱說:「CPI上揚主要以食品推動為主,但與此同時住房和一些服務性行業價格也在攀升,這是通脹預期的原因。食品價格的高位將逐漸傳導到其他行業。」

  法新社和彭博新聞社都說,CPI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漲幅加大了中國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瑞士聯合銀行駐北京經濟師王濤說:「現在應該提高利率幫助管理通脹預期,這是無可爭辯的。」

  路透社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從技術層面看,12月CPI還可能上行,說明中國通脹壓力仍然很大。所以,在中國政府明確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下,不排除有進一步收緊舉措。

  香港澳新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劉利綱博士表示,中國通脹指數也受到來自國際、尤其是美國的壓力;收緊利率和加速貨幣升值勢在必行。

  劉利綱說:「在國際環境下,美國的量化寬鬆標誌著弱美元將持續,使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在高位徘徊。中國進口很多原材料,只要國際商品價格在高位徘徊,中國就會繼續進口通脹。所以, 中國不僅需要貨幣政策的收緊,同時利率政策也應該加速。」

  另有分析認為,北京政府的數十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和政府銀行兩年來的大手筆借貸是造成通脹的罪魁禍首。

  北京優先理財事務所董事長、中國註冊理財規劃師協會秘書長趙良博士表示,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貨幣發行量過多;此外,它也是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的必然結果。

  趙良說:「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強調的是擴大內需,提高百姓消費能力。其核心問題是讓他們花錢沒有顧慮,因此必須提高收入。在生產力和生產率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工資水平,必然牽涉到鈔票發行。 」

  經紀公司里昂證券(CLSA)中國策略師安迪·羅思曼(Andy Rothman)對媒體稱,隨著中國消費者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他們有能力應對價格上漲。

  美聯社說,中國政府正試圖從經濟發展速度上著手,把增長率放緩到更可持續的目標上。中國經濟增速已經從今年第一季度達到的后危機最高點11.9%放緩到第三季度的9.6%。

  不過,中國如果繼續放緩發展步伐,意味著減少進口鐵礦、機械和其他物品,這可能影響到美國和澳大利亞等經濟實體。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4 2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