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讓美痛徹心肺 美狗急跳牆-3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2-4 08: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所謂的「關鍵問題」與「投名狀」

  顯然,這個「關鍵問題」就是承載著歐元與美元之爭的科索沃問題,而這份所謂的「投名狀」也就是所謂的「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並正式進入「隨形勢發展、美國『最後可能』說了不算」的「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階段」。

  ●歐盟(歐元)的未來原本就是想全面取代美國(美元)的地位

  其二,儘管政治整合還沒有徹底完成,但歐盟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美國(歐盟GDP與幅員均超過美國),儘管歐元一面世(99年)就經歷了「科索沃戰爭」的沉重打擊,但歐元並沒有就此死去。

  而拜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企圖通過控制「歐亞大陸中心」,分割、並控制歐亞大陸,從而進一步「終結」歐元的計劃最終失敗所賜,歐元不僅活了下來,而且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的儲備貨幣,並伴隨著美國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的持續下降,一直在向世界第一儲備貨幣的方向「行走」。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歐元的這種「行走方向」,既為歐盟的「政治、經濟、軍事層面」的全面整合提供了支撐,也為「日後完成軍事整合的歐盟」積聚世界(包括美國的)財富、人才、技術、超常規發展軍事力量提供了可能。

  顯然,歐盟(歐元)的未來原本就是想全面取代美國(美元)的地位。

  ●就目前而言,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在「經濟層面與軍事層面」同時遏制美國的、只有中國一家

  但由於自身硬實力的不足(歐盟軍事整合還剛剛啟動),目前,在「硬實力層面」上能遏制美國的只有「中俄」兩家,但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又不夠。

  由於「美國經濟」對「美國軍事」的支撐基本取決於「美元本位制」的「贏利能力」,因此,歐盟決策層也明白的道理是:就目前而言,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在「經濟層面與軍事層面」同時起到遏制美國作用的、只有中國一家。

●中國歷史上的「合縱連橫」

  而對「這種唯一」的「現實無奈」與來自「歐盟(歐元)未來」的「現實威脅」,恰恰雙雙構成了美國拚命想將中國拉入「中美國(G2)共管地球模式」之「最現實的實用主義」。

  非常清楚,「中美國(G2)共管地球」對中國不過是個戰略騙局,其戰略損害主要在於長期,現實損害在於離間「中歐俄」結織於伊核問題的戰略協調,在於破壞「中歐俄」之間的「合縱」,長遠損害在於「因『中歐俄』之間的『唇亡齒寒』」所帶來的「秦滅六國」之憂。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合縱」的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并;而「連橫」的目的則在於事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并和擴展土地的目的。

  不難看出,交織於伊核問題的「中歐俄」戰略協調與「合縱」是何等類似,而美國向中國拚命兜售的「G2模式」、其「長相」與「連橫」是何等的相像!

  ●中國堅決拒絕「G2」模式也是有著「強烈的歷史根據」的

  從歷史上看,「六國」的「合縱」之術一度是如此有效,直到被秦之「連橫」之術所拆解(破解了對秦構成巨大威脅的齊楚聯盟,並促使當時的「第二強國」--齊國反手與「第一強國」-秦國結盟、並進攻其它弱國),秦才得以一一滅掉包括齊國的「六國」的。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早在戰國時代就上演了「合縱連橫」的中國,之所以堅決拒絕「G2」模式,不僅有著強烈的現實根據(穩固的美元本位制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也是有著「強烈的歷史根據」的。

  ●「G2」對歐盟(歐元)是個「不折不扣」的「必殺之招」、而且可以「一擊斃命」

  而撇除「G2」離間「中俄歐」的企圖心,它對歐盟(歐元)還另有它用,即:由於歐美金融危機之後,美元本位制受到重大衝擊,位居第二的歐元對美元地位直接構成了「即時威脅」,再加上俄羅斯急於擺脫「石油美元結算體制」對俄羅斯經濟的桎梏,與「中歐俄」之間很容易在「打倒美元本位制」的問題上找到「共同語言」的還要進一步的是,「俄歐」之間在「立刻打倒美元本位制」的問題上,「也」是很容易找到共同語言的。

 ●「中歐俄」與「俄歐」之間的「些許差別」

  值得強調的是,這就是「中歐俄」與「俄歐」之間的「些許差別」,但更加值得強調的是,對美元本位制而言,正是因為中國在「喬治亞回合」中、通過實際行動(沒有與俄羅斯一道--其實還有歐盟核心國家--共同拋售美元資產)、向方方面面「強調」了這個「些許差別」,我們也就看到了這樣一種國際格局、或者 「排列與組合」,即:

  在「美元本位制」仍然可以暫維持運轉的同時(這是美國想從中國得到的),「北約(歐美)」卻無法在南亞方向對中國聯手施加最大限度的戰略壓力(這卻是中國想從歐盟得到的)、且美國為了引誘歐盟「出借」北約這頂「軍帽」,不得不在中東和平問題、特別是「科索沃問題」做出妥協(這卻是歐盟想得到的)。

  不僅如此,在北約這頂「軍帽」歷經數年也「欲求而不得」的無奈下,在「喬治亞戰爭」慘敗的美國,其「南亞戰略」又不得不去租借一條「俄羅斯通道」以平衡「巴基斯坦通道」的不可或缺性,從而好為進一步「威、逼、利、誘」歐盟、印度等提供南亞配合提供「支點」,從而好對中國施加最大的戰略壓力。

  ●美國為此向俄羅斯「提前支付」一筆非常高昂的「戰略訂金」

  顯然,美國為此向俄羅斯「提前支付」一筆非常高昂的「戰略訂金(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是訂金)」,即,被迫向俄羅斯交割了一個「已經從法律上承諾不加入北約的烏克蘭政權」。

  非常清楚,防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拿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絕對影響力,這正是俄羅斯在喬治亞戰爭中不惜武力肢解喬治亞的「主要作戰意圖」。

  ●「美國南亞戰略」的主要目的都在於迫使中國做出美國「眼下真正需要的戰略妥協」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去觀察問題,那麼,就會明白:由於中國是目前唯一能在「經濟與軍事層面」同時有效制約美國的力量,因此,「美國南亞戰略」之所以急於想「南亞破局」,不論是「明修棧道式(政治與軍事手段為主)」還是「暗渡陳倉式(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為主)」的南亞破局,其主要目的都在於牽動、並主導種種「排列與組合」、以對中國施加最大限度的戰略壓力,以「威、逼、利、誘」、總之是迫使中國做出美國「眼下真正需要的戰略妥協」,以實現最具效率的「連橫」之策。

  ●所謂的「重新鞏固」與「重組」

  比如,接受「G2模式」,也就是接受美國的「連橫」之計,以全面破解「非美勢力」的「合縱」之策,且按「先易后難」的順序,以「G2」的強大威力,首先解決歐元、並瓦解歐盟這個對美元(美國)所構成的「即時威脅」,其次,再以「重新鞏固」與「重組」的「北約」、再是分頭瓦解俄羅斯與中國。

  在這裡,所謂的「重新鞏固」,在於美國可將那時不再有歐盟組織可依賴的歐洲國家完全重置於美國的絕對領導之下;

  而所謂「重組」,則在於重新絕對控制了北約之後,美國就可以放心地將此前一直「私用的」美日、美韓、美澳、美新(紐西蘭)等軍事同盟,作為重要資產一一注入「北約」,從而用這個重組之後的「新北約組織」,繼續遂行包圍、瓦解俄羅斯與中國的戰略計劃。

●美國全球戰略的主要目的於:先以「連橫」之術破解「合縱」之局,繼而完成「秦滅六國」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去觀察問題,也就不難明白:在喬治亞戰爭中,中國為什麼要以「上合」的名義充分理解俄羅斯的行動?也就不難明白,在喬治亞戰爭中,歐盟又為什麼要與美國保持距離,從而「公開」分裂北約組織?也就不難明白,「俄歐新關係框架談判進程」為何會在「喬治亞戰爭」之後立刻啟動?還不難明白,在美國的讓步下,先手拿到了「科索沃獨立」、後手又拿到了「歐盟簡單憲法」的歐盟,為什麼卻始終不肯提供美國急需的「南亞配合」?同樣,我們更不難明白,為什麼中國在奧巴馬訪華期間、再次高調地拒絕「G2」?特別是,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奧巴馬訪華之後,一回去就宣布增兵阿富汗?並開始著手向俄羅斯交割「烏克蘭政權」?

  值得強調的是,在北京於奧巴馬訪華期間拒絕「G2」的背後,是拒絕給美國的「連橫」之計以施展的空間,而在奧巴馬訪華后一回去就宣布增兵阿富汗、並「高價」尋租「俄羅斯通道」的背後,是「想與中國」玩「連橫」不成的華盛頓,轉身想與歐盟、甚至與俄羅斯去玩 「連橫」、破「合縱」!

  因此,不論美國在「中歐俄」之間如何「威、逼、利、誘」地尋找「連橫夥伴」,其戰略目的都在於先以「連橫」之術破解「合縱」之局,繼而完成「秦滅六國」的全球戰略。

  ●理解「合縱」與「連橫」之妙的,絕不只是個一心想玩「G2」的美國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其實想說的就是兩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理解「合縱」與「連橫」之妙的,絕不只是個一心想玩「G2」的美國,即便是歐盟與俄羅斯,從它們在第一、二波排列與組合中不斷變化的手法來看,也都能洞悉其中的奧妙,更何況「生之於斯、長之於斯、用之於斯」的中國?

  ●歐盟的第二層擔心

  再則,前面已經說了,「G2」對歐盟(歐元)是個「不折不扣」的「必殺之招」、而且可以「一擊斃命」,其對歐盟的戰略損害主要在於「眼前」。

  因此,歐盟的第二層擔心是:即便美國出具了上述「投名狀」,只要歐盟「不可逆轉地」向美國南亞戰略提供「實質性南亞配合」,從而也導致「伊核之中歐俄戰略協調」被瓦解,那麼,中國在自己的重中之重(南亞方向)承受最大限度的戰略壓力的情況下,即便出於策略上的考慮,也是很可能向「G2」模式進行「某種妥協」,從而對「扶弱(歐元)鋤強(美元)」之「既定戰略」進行「某種調整」,比如,即便不對歐盟(歐元)進行反戈一擊,也可能以「中止、或者弱化目前這種 『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策略以「警告」歐盟,從而「默認」美國(美元)轉身對歐盟(歐元)的重重一擊。

  當然了,至於人民幣是否對歐盟(歐元)進行反戈一擊,基於「連橫」成功之後「秦滅六國」的歷史教訓,對中國而言,這就要非常慎重了,具體如何行動,恐怕就要看「科索沃局勢」的具體演化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對「南亞局勢」而言,也算是一種破局方式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南亞局勢」也算是一種破局方式,但因之第一個倒下的,卻極可能是「原本」可以將南亞方向當作戰略工具、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準備在中美南亞爭鬥中、準備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中伺機取代美國(美元)的歐盟(歐元)。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