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走出修行的誤區——關於菩提心》

[複製鏈接]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11-25 1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希阿榮博堪布對此有一段特別棒的開示!
摘自堪布《走出修行的誤區——關於菩提心》一文:

慈悲心的訓練讓我們的氣度逐漸開闊,平和之中帶著喜樂。喜樂針對自己是感恩,針對他人是隨喜。法王如意寶曾說感恩是最為寶貴的一種品格。對罹患滿足感缺乏症的現代人來說,喜樂是個陌生東西,不知感念自己福報的人大概很難理解那種無所希求的歡喜。在藏地,傳統佛法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觀修暇滿難得,對自己值遇的一切由衷地珍惜和感激。一般人能做到珍惜美好的經歷,而修行人卻要在困境中依然感念自己的福報。我有一位弟子,他的未婚妻八年前患尿毒症,長期靠透析維持生命。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他們相伴相隨在醫院的病房間輾轉度過。他們沒有自己的房子也沒有積蓄,卻過得平和安樂。他們從不抱怨什麼,反而真心地認為生而為人、得聞佛法的自己非常非常幸運。
 由於珍惜和感激,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自然而然心懷恭敬。在這個浮躁散亂的年代里,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莊重而專註地做事,所以我們的生活中少了很多優雅的東西。喜樂幫助我們找回內心的莊重和優雅。
 為別人的成功、健康、善舉、快樂等等而高興就是隨喜。只有開始隨喜這項訓練時,人們才會看到自己的嫉妒心有多麼強,多麼容易被激發。看似輕而易舉的隨喜,實際做起來卻有相當難度,必須像訓練慈悲心那樣,有步驟地逐漸擴大隨喜的範圍。是從親近的人開始還是從陌生人開始並不重要,關鍵是找到最容易把「真替你高興」說出口的對象。有人也許更容易嫉妒近在身旁的人,而對莫不相干或遠處的人是否比自己好沒有太大反應;有人恰好相反,隨喜親友不成問題,卻見不得其他人走好運。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嫉妒心強,但也很少有人能毫不費力、心甘情願地隨喜他人。大家都知道嫉妒除了蒙蔽我們的雙眼,使我們看不見別人的優點,並讓我們的內心倍受煎熬外,什麼好處也給不了我們。可是因為嫉妒總能偽裝成其它情緒,我們一不小心就會受它騙。你力求冷靜和客觀,有可能只是你不想隨喜讚歎某人。你的委屈和失落也許不過是嫉妒心在發作而已。
 嫉妒善於偽裝,不過說實話,我們心裡還是一眼就能把它看破,只是對外不想承認自己妒火中燒罷了,因為我們潛意識裡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嫉妒表面上是對別人不滿,實際上反映的是對自己不滿。我們在哪些方面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就會在哪些方面表現出對別人的嫉妒。從這個角度說,嫉妒心像是探照燈,照見潛藏在內心深處的不滿和執著。如果我們能訓練自己逐漸放鬆這些不滿和執著,就能慢慢減弱嫉妒心,嘗試去隨喜別人的功德。
 慈、悲、喜心都強調平等。大乘修行人不會為了顯示公正而力求平等。只因為內心足夠開放,對一切都能欣然接受,他的所見往往超越了人我、親疏、好惡,所以他能自然地平等對待眾生,包容一切,毫無偏見。是為舍無量心。傳統上,四無量心的訓練一般都從舍心開始。舍乃慈悲行的起點和基礎。《普賢上師言教》中有一個生動的比喻:修舍無量心就像歡迎所有人參加一場宴會,沒有人會被拒之門外。

本文轉載自:菩提洲 http://www.ptz.cc (歡迎轉載,請保留本版權信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