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孫文革命的倡導孕育了辛亥革命

[複製鏈接]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0-11-22 1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辛灝年】我剛才已經說了,沒有孫中山也會有辛亥革命,有了孫中山就會有更正確,更好的辛亥革命。孫文革命和辛亥革命是這麼個關係:若單純從歷史事件來說,辛亥革命是個歷史事件,孫中山的革命是一個歷程,我們如果把辛亥革命也當做一個歷程的話,那麼孫中山的革命就是辛亥革命。從一八九五年開始第一次「廣州起義」到最後「武昌起義」成功,創建中華民國,這整個歷程不都是辛亥革命的一部份嘛?辛亥革命是他勝利的結果,也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開始走向共和的勝利發端,這是我在十一年前寫書時就寫的。那孫中山的革命如何倡導了辛亥革命呢?他有三點非常寶貴的地方:

第一,高屋建瓴的革命思想

【辛灝年】他創立了「三民主義」。在座的朋友都在加拿大,在美國,誰都知道林肯有一個「三民主義」,對吧?我個人看法,林肯祗有一個「民權主義」,他是「民權主義」的內容,「三民主義」的形式。民有,民治,民享,「民有」也罷,「民治」也罷,「民享」也罷,都講的是民權,可能包括一些民生,他沒有提民族,沒有鮮明的提民生,他是指一個共和政府之下,就是共和制度之下,政府和人民的關係,所以他提出的是個「民權主義」。這裡就不好多講了,我專門有一本書談這個問題。

孫中山先生根據當時世界的需要和中國的民生狀況,特別是歐洲社會革命之尤烈,超過了共和革命的情況,預期到社會主義革命會泛濫成災,所以他提出了「民生主義」;他考慮到世界殖民地國家遭受列強的侵略,看到中國正在被列強瓜分,於是他提出「民族主義」;三個主義加起來而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所以我認為林肯主要是「民權主義」,孫中山超越了他,是一個真正的「三民主義」,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上,是三個獨立的內容,完全具有預見性。他說二十世紀的世界是經濟發展的壇場,他預示二十世紀世界經濟將極大發展,民生將極大提高。

再者,僅僅對「民權主義」而言,孫中山也是有發展的。孫中山先生的話很有意思,他說,「君權神授我不反對,但是我沒法證明。我認為民權是爭取來的,只有推倒專權,才可能有民權。你不推倒專制制度,怎麼可能有民權呢?(民權)是要自己去奮鬥的。」講的很對啊,我們今天不爭取,共產黨就會給你民權了嗎,對不對?不爭取不行吶,這是一。

第二,他的「三民主義」在講民權的時候,解釋的很具體,很清楚:選舉權,罷免權,創製權,複決權,人民就要這「四權」。有了這「四權」,給你當官就當官,不給你當官就當不了官,定下來的東西,錯了就改,重新議決,這就是人民的權利,是不是?講得非常對。同時他也把民權的這個職能非常形象地說清楚了,「人民有權,政府有能。政府是人民雇的司機,我讓你開,你就開,你開的好,讓你開,你開的不好,請你走,換個司機。」他把共和制度之下政府和人民的關係,就是坐車跟開車之間的關係,講的多清楚啊。這是最了不起的,也是現在很多糊塗知識份子,或者是有背景的知識份子拚命攻擊的。

孫中山的「訓政」思想是他「民權主義」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他非常深刻的揭示了一個道理:從民主革命剛剛成功,到完全勝利,中間還有一段反覆的歷程。在這個歷程當中,先進的知識份子,革命家,政治家們,要和人民一起,幫助人民學會他們的四個權利--選舉,罷免,創製,複決。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內抗復辟,外抗侵略,防止專制勢力的捲土重來。因為「訓政」的本意,就是皇太后抱著小皇帝,小皇帝不懂事嘛,皇太后就告訴他,你該怎麼回答,該怎麼說。孫中山把這個傳統的東西接過來,說成是「我們幫助人民一起來學會掌權,行使民權」,真是化腐朽為神奇。這有什麼不好呢,完全正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思想上堅持反對形形色色的改良,他首先反對「保皇改良」,後來反對「立憲改良」。他說,「保皇不是革命,保皇就是保皇,保大清,革命就是革大清的命,這兩種事怎麼能混在一起呢?如黑白之不能混淆,東西之不能易位。」他非常明確,也從來沒有恍惚過。

第三,他有堅定的革命信念。一九零四年在美國,王寵惠為他在文字上翻譯的一個英文講話,就說:「中國已經處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時代,祗要一點星火,就可以在政治上燃起全中國的革命大勢。」一九零四年說的,一九一一年滿清政府垮台了,不過前後八年。所以我說他是高屋建瓴的革命思想。

第二,不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辛灝年】一八九五年領導「廣州起義」失敗,大家說他是江洋大盜;一九零零年領導「惠州起義」失敗,部分先進者已經看出他了不起,佩服他,「恨」他革命沒有成功;到了一九零五年創立「同盟會」,三千多個日本留學生都歡迎他,三百人加入「同盟會」;第二年,三百留學生在中國大陸,就是本土,發展了一萬八千人進入「同盟會」。他先後領導十次起義。沒有革命精神,沒有那一種不折不撓的精神,能堅持的了嗎?我有時候常常想,我們這一些人太愛面子,今天講演會(人)來少了,我覺得面子過不去,這都是不正確的思想,他就沒這個。他對著一個人都講,一個小孩聽他講演,他很感激,小孩說「這個板凳是我家的」,這事情大家都知道。他對著一個小孩也一樣講,了不起啊,百折不撓。這些事實大家知道的很多,我就不多講了。

第三,山高海闊的堯舜胸懷

【辛灝年】沒有胸懷,能當革命領袖,能做民主領袖嗎?(孫中山就有)山高海闊(的胸懷)。形容過份了?不。三千年中國祗有堯舜相讓,不讓兒子讓賢人。大家都知道孫中山把總統讓給袁世凱,但是大家不知道孫中山一輩子有「四讓」。一八九四年創建「興中會」的時候,他讓華僑劉詳當了會長而不是他自己,因為劉祥要當,他就讓劉祥,這是第一讓。

第二讓,他和香港輔仁文社的首領楊衢雲結合,成立「興中會香港總部」,準備發動廣州起義,起義前決定好他作總指揮,成功以後他做PRESIDENT(總統)。可是起義發動的前一天晚上,剛分手的時候,楊衢雲忽然跟他說「我要當總統,起義成功了總統應該是我」,孫文對他看看,「那就是你了,你做總統一樣啊,誰當不一樣?」就這樣楊衢雲就做了起義成功后的那個總統,雖然起義沒有成功。

第三讓,他派日本人宮琦寅藏他們到香港把康有為接到日本,然後他帶領的革命黨想跟康有為改良派合作,他說:「你們也是大清的犯人,我也是通緝犯,我要革命,你們要改良,我們有一點相同,那就是都希望在中國實行憲政,對吧?還是有一致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聯合起來推翻滿清,創建共和。」梁啟超跟孫講他的老師是不能作第二位的,一定要做第一,你們猜孫中山怎麼講?他說,「你是他學生,他是你老師,而你又是我朋友,當然他第一我第二嘛。」了不起吧?這是三讓。

第四讓大家都知道的,讓袁世凱。這其中有一個事件特別感人,真的,讀到這一段我流下了眼淚。為什麼呢?因為我有一個反差的感情。近年來,不知在何種背景之下,在海外的論壇上,大陸的一些報刊,包括在『瞭望』這樣中國共產黨辦的機關刊物上,公開否定孫中山。台灣的『中國時報』提出要重新評價孫中山;民運有一個論壇提出了「鞭屍孫中山」;有一個政黨的論壇說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親民的皇帝,胡錦濤就是漢文帝的轉世,然後反過來罵孫中山是亂臣賊子,都攻擊他,攻擊得很厲害。我出國十六年,在我所知道的情況下,在所謂搞民主的陣營裡面,孫中山已經被他們攻擊,污衊,謾罵了五大惡潮都不止了,這是很叫人遺憾的。大家可知道孫中山讓總統於袁世凱,一是外部環境造成的,二是為內部環境所逼,今天我不能細說,將來有機會專題來談。

我祗講一個事實,王寵惠,當時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外交總長,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他寫的這段話。他說:二月十五日的早上,我問孫先生,「為什麼你今天要帶著文武百官,還帶著兩三萬軍隊,去參拜明孝陵?」孫中山笑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辛亥革命的本意。我們參見我們漢族的祖宗,第一,沒有錯;第二我為什麼選今天,而不是後天,也不是昨天,那是因為今天參議院要開第二次選舉大會,我已經提出辭去總統,讓給袁世凱,今天的參議院要選定袁世凱當總統。可是南京政府的許多文武官員包括軍隊都反對,都不准我讓總統給袁世凱。為了參議院開會能夠圓滿成功,能夠順利的移交總統大權,造成民國真正是共和相讓的局面,所以我才帶文武百官和兩三萬軍隊今天去參拜明孝陵,以防備他們在今天鬧事,讓參議會開不成。」這要何等的胸懷!你知道今天有的民運人士怎麼罵他,說他參拜明孝陵是想稱帝,說他稱帝比袁世凱還要早,公開的大文章,發表在『』上。我真的很難過,想稱帝他還會讓總統嗎?當時的南京還有一百萬革命軍吶,打也不是不能打呀。(他是)為了和平,為了共和與真正民權的實現,為了堯舜精神在中華民族的繼續傳承和發揚啊。

第四,心無旁騖的堅定信念

【辛灝年】我覺得孫中山先生還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是他在革命的歷程當中始終地堅持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從來心無旁騖,一生就一個革命。所以張難先在回憶錄裡面說,「當時中國人的心中,人人都有一個孫中山,可孫中山心中祗有一個革命。他整個這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他從來沒有徬徨過,沒有退卻過。」這不容易啊,人做一件好事干一次革命也許不難,干一輩子(革命)做一輩子好事不容易啊。他堅持到底,革命前反對滿清專制,創建中華民國;革命后捍衛中華民國,反對形形色色專制復辟,直到一九二五年病死,累死。孫中山的這個精神,是我們今天的很多朋友,特別是在追求著民主的一些朋友們所缺少的。

我講的這幾個大問題也該講完了,但是我今天想提一個思考題給大家,也給自己:我想在座的朋友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孫中山的「十六字革命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建民國,平均地權」。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成功了,但四九年馬列來了。一個洋教在中國統治了六十一年,國人反洋教犧牲了多少人,在中國大陸前三十年,哪一個人要敢說馬列一句壞話就是要掉頭的。馬列是在鮮紅的刺刀之下在中國立下了他的洋教權威。

一九五七年四川省重慶市一個中學教師鄧祜僧先生,只說了一句「我們不是說有五千年文明嗎,為什麼要請一個德國人當祖宗?」就被打成右派,死在監獄之中。在中國像他這樣命運的人何止千千萬萬。直到今天還要追加馬列主義研究(經費)兩億元,還要在大學新聞系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課程。中宣部今年以來發表五次講話,宣稱要反擊所有敢於向馬克思主義挑戰的任何思想和勢力。一個外國人的思想,先不說他是不是不好的,是不是壞的,只說他被奉為我們的祖宗思想,誰都不能說,誰都不能講,誰都不能反!洋教回來了,義和團死的冤吶!

中國人民在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前後一直到一九四九年,就是為了反對外國思想統治,反對洋教統治中國,可是馬列統治了我們六十一年。有人說今天還談什麼馬列,共產黨早就不要馬列了。不要了嗎,真不要,就宣布不要,就說我不要馬列了,返回中華民族的正宗,全國人民都歡迎。有嗎?還不準人民向馬列挑戰,中國祗有一教,「馬列教」。中國幾千年歷史,沒有一個宗教統治了全中國人民六十一年不給人說一個「不」字!我告訴大家,我很激動,一談到這個問題就激動,當年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今天就是要驅逐馬列,恢復中華!

今年四月列寧的忌辰,在俄國的許多大報上都出現了一句話,叫「把列寧送到中國去」,我不想做任何解釋,大家都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我搞不清美國有多少中國民主黨,但是我在紐約記住了民運中的一個中國民主黨的名稱,叫「中國民主黨美國總部」,應該沒錯。他就在不久前說了一句話,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對著俄羅斯報紙來的,他說,「共產黨滾回俄國去!」俄國人要把列寧送到中國來,共產黨就應該滾回俄國去,沒錯,我自己都要鼓掌。這兩句話典型的說明了我們在外族思想侵略和統治下的痛苦,以及我們今天民族革命的意義在哪裡。

第二句話,創建民國。民國被共產黨推翻了,現在就剩下「台澎金馬」,有人還要走出中國,要成立「台灣共和國」,要實現「中華民國在地化」,但四五年台灣曾經回來過啊。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我從小就害怕。直至十六年前我到美國,在舊金山的僑界一看,那麼多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心裡又怕又驚又喜,我沒想到中華民國沒有滅亡啊,那是孫中山先生創建的,是辛亥革命創建的,是無數中國民主革命的先烈們創立的,那才是民主的新中國,真正的新中國,是要走向共和的新中國,不是要專制倒退的中國啊!

「十六字綱領」的最後一句話叫「平均地權」。四九年以後共產黨開始把地主的土地搶過來分給所謂「貧下中農」,沒幾年全部收歸國有,國有就是黨有,黨有就是黨委書記有,對不對?到了今天六十一年了,在中國大陸「黨賣國土,民無私田」,各級黨的幹部把一塊塊田賣出去換錢,老百姓沒有一吋土地是屬於自己私有的。平均地權到哪裡去了?沒有了。朋友們,「十六字綱領」到哪裡去了?

今天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不是要說幾句反對共產黨的話,我也想讓共產黨聽一聽,要「驅逐馬列,恢復中華」,要「重建共和,重建民國」,要「平均地權」,反對「黨賣國土」,民要有私田吶。明年就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我希望在這百年一遇的日子前後,不論是我們中國大陸的人,還是台灣的,香港的,海外的,我們大家一起來繼承走向共和,為最終地完成共和而拚命奮鬥!謝謝大家!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沙發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1-22 10:57 | 只看該作者
如果共產黨是滿清, 樓主轉帖的作者到有孫大炮的派頭.

可惜這種假設的前提不符合客觀實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3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0-11-22 12: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shao 於 2010-11-22 12:52 編輯

回復 海外憤青 2樓 的帖子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1-22 10:57
如果共產黨是滿清, 樓主轉帖的作者到有孫大炮的派頭.

可惜這種假設的前提不符合客觀實際.



我想作者比他的派頭大得多.

"假設"?
請重新閱讀.
文章太長了,給讀者帶來一點麻煩和困擾.對不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4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0-11-22 12: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shao 於 2010-11-22 12:52 編輯

回復 海外憤青 2樓 的帖子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1-22 10:57
如果共產黨是滿清, 樓主轉帖的作者到有孫大炮的派頭.

可惜這種假設的前提不符合客觀實際.



我想作者比他的派頭大得多.

"假設"?
請重新閱讀.
文章太長了,給讀者帶來一點麻煩和困擾.對不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167

帖子

77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1
5
三二一 發表於 2010-11-22 13:21 | 只看該作者
孫中山以及辛亥革命一系列文章很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5372

帖子

22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Grand Jedi Master

Rank: 4

積分
2252
6
jedi_xie 發表於 2010-11-23 01:50 | 只看該作者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1-22 10:57
如果共產黨是滿清, 樓主轉帖的作者到有孫大炮的派頭.

可惜這種假設的前提不符合客觀實際.

同意

中共現在不是滿清,甚至連咸豐年都不是,而民運呢?又沒有」孫中山「,所以也就這樣啦,維持現狀,每天進步一點,小步跑進入」社會主義「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Fear is the path to the dark side. Fear leads to anger. Anger leads to hate. Hate leads to suffer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a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84

帖子

487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7
7
seamandh 發表於 2010-11-23 06:18 | 只看該作者
孫文的理想為什麼沒有實現?辛亥革命成功后,帶給中國是一個什麼結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wazhh 發表於 2010-11-23 08:26 | 只看該作者
同志尚需努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9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0-11-23 10:52 | 只看該作者
seamandh 發表於 2010-11-23 06:18
孫文的理想為什麼沒有實現?辛亥革命成功后,帶給中國是一個什麼結果?

因為張學良和楊虎城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10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0-11-23 10:52 | 只看該作者
wazhh 發表於 2010-11-23 08:26
同志尚需努力

努力用處不是很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84

帖子

487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7
11
seamandh 發表於 2010-11-23 10: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shao 9樓 的帖子

張、楊二人乎?歷史沒那麼簡單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12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0-11-23 11: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shao 於 2010-11-23 11:04 編輯

回復 seamandh 11樓 的帖子
seamandh 發表於 2010-11-23 10:59
回復 lushao 9樓 的帖子

張、楊二人乎?歷史沒那麼簡單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啊



看起來沒有成功的日子了.

其實歷史很簡單: 財富和權力之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13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0-11-23 11: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shao 於 2010-11-23 11:05 編輯

回復 seamandh 11樓 的帖子
seamandh 發表於 2010-11-23 10:59
回復 lushao 9樓 的帖子

張、楊二人乎?歷史沒那麼簡單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啊



看起來沒有成功的日子了.

其實歷史很簡單: 財富和權力之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