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制改良的成敗孕育辛亥革命(第三,軍隊的覺醒)

[複製鏈接]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0-11-22 1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辛灝年】軍隊不是開玩笑的,他握著槍杆子。用我年輕時接受的教育來說,軍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柱石,要永遠受黨的領導和指揮啊,軍隊一發生問題當然就要出大事了。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是新軍起義,可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為什麼會發生「武昌起義」,為什麼會發生武昌的「新軍起義」。如果沒有武昌的「新軍起義」,就沒有「武昌起義」,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要推遲很多年。難道軍隊是在猛然之間觸發了起義的嗎?不是,革命黨「運動」軍界整整八年之後,才有了「武昌起義」。

我講一個很短的故事給大家聽。黃興一九零四年回到長沙發動起義,同時建立了「湖北科學補習所」,這當然是糊弄滿清政府的名字了。這個湖北科學所有哪些人呢?黃興的弟子胡瑛,早期的革命黨張難先,特別有一個人叫劉敬庵,是馬隊的書記,專門管招兵。只要張之洞說一招兵,他就馬上一方面通知留學生參軍,一方面通知會黨里的優秀人才參軍,然後在科學補習所進行革命訓練,告訴大家要矢志忠於革命,參軍是為了推翻滿清,不是保護朝廷,這是一九零四年的事情。「華興會」的起義在湖南失敗了,然後「華興會」的同志們立即電告湖北科學補習所,使他們全部得以安全轉移。第二年(補習所)改名為「日知會」,一九零八年改名稱叫「湖北軍隊同盟會」,由於太明顯,當年又改成「群治學社」,接著又改為「振武學社」,一直到一九一一年才正式改稱「文學社」。大家都知道「武昌起義」是「共進會」和「文學社」共同發動的,「文學社」的社長是蔣翎武嘛。所以你看看,一九零四到一九一一,整整八年,這八年沒有革命黨「運動」軍隊,就有武昌起義了嗎?你要知道湖北的一萬五千新軍裡面,革命黨佔了七八千人。

一九零六年,法國政府忽然對孫中山表示「願意支援你革命」,真是不知道那根筋抽的,也就是三四個月的時間,列強支援中國革命了。孫中山很高興,馬上就派同盟會員喬義生陪法國武官歐基洛去參觀中國各地的革命黨組織,還讓他們去訪問南京的趙聲。你猜法國武官歐基洛怎麼說?「我真沒有想到在中國的軍隊裡邊還有這麼優秀的人才」。然後喬亦生陪著他到武昌參加「日知會」教堂裡面的一個講演革命大會,並且請他演講。你知道來了多少新軍嗎?那一場講演會,參加者五百個新軍戰士。歐基洛說中國有這樣的革命軍人何愁革命不會成功。軍隊的起義實際上是留學生和革命的知識份子,以及普通民眾的起義,是革命黨的起義,這樣才有了「武昌起義」。

軍界覺醒了。軍界覺醒以後做了三件事:一九零八年我們安徽的安慶,蕪湖兩個地方的「岳王會」,倪映典他們,發動了一九零八年安慶「新軍起義」。這次很厲害,在安慶城下打了一天一夜,要不是叛徒薛哲的出賣,也許就成功了。因為薛哲的背叛,被清政府按圖索驥抓了三百個革命黨,三百個新軍戰士全部被滿清砍了腦袋。這是第一次「新軍起義」。第二次是一九一零年在廣州的「新軍起義」,領導安慶起義的倪映典在起義的機密被暴露之後,隻身沖入敵營,壯烈犠牲,使孫中山失了一員大將。第三次就是「武昌起義」。大家算一算,一九零八年「新軍起義」,一九一零年春天「新軍起義」,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新軍僅僅三次起義,遠離北京兩千多公里,三百個人每個人五顆子彈,就把一個龐然大物--滿清王朝,一下子掀翻了。軍隊的覺醒是一種相當徹底的覺醒。我今天不講軍隊的情況了,也不想煽動軍隊,但是那種精神要學習。中國的軍人,你們到底愛誰?愛國不是愛黨,國比黨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