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價格干預 中國隨時會啟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1-18 2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11月18日    僑報記者孫延





  為平抑不斷上漲的菜價,上海大型農貿批發市場之一的曹安市場實現「批零同營」,讓周邊居民得菜價實惠。圖為一些居民在曹安市場選購副食品。新華社




  迫於成本壓力,麥當勞在中國的1100多家分店17日宣布漲價。路透社



  抑物價保民生  溫家寶主持國務院會議推出四項措施
  中國總理溫家寶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民眾基本生活的四項政策措施。
  穩定價格 柴油將敞開供應
  綜合新華社、香港《文匯報》等報道,會議指出,7月份以來,中國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價格總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成本。會議針對這一現狀確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確保市場供應,促進價格穩定。把握好儲備糧油糖投放力度,落實好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制度。抓好冬季蔬菜生產,增加越冬蔬菜供應。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加大新疆棉外運力度。繼續實行化肥生產用電、用氣和鐵路運輸價格優惠政策,保障化肥生產供應。組織好煤炭生產供應,優先保證發電用煤運輸,確保城鄉居民生活和企業正常生產電力供應。增加成品油特別是柴油產量,確保敞開供應。
  二、完善補貼制度,安排好睏難民眾生活。各地區、各有關機構要根據實際情況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增加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學生食堂的補貼。各地區要儘快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打擊惡意囤積哄抬物價行為
  三、增強調控針對性,改善價格環境。繼續落實治理和規範收費的各項規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偏高的收費標準。把握好政府管理價格的時機、節奏和力度,必要時對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四、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整頓主要農產品收購秩序,嚴格糧食收購資格審核,加強糧食收購資金監管,取締無照收購、無證加工棉花的行為。關停違規建設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加強農產品期貨和電子交易市場監管,抑制過度投機行為,取締非法交易。強化執法,重點打擊惡意囤積、哄抬價格、變相漲價以及合謀漲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惡性炒作行為。完善價格信息發布制度,穩定社會預期。
  解讀:官方打「組合拳」調控價格
  中國物價連續4個月漲幅擴大,月度CPI漲幅突破4%,物價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新華社報道,「這一輪CPI走高主要受食品漲價推動,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影響明顯。而且在流動性過剩背景下,一些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受投機炒作影響出現變異,放大了通脹預期。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抓住了這樣的新特點,出台的都是有針對性的措施。」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說。
  越是中低收入者,生活越是受到物價上漲的影響。在濟南一家物業公司做保安的葉林說:「5升裝的調和油已經漲了10多元(人民幣,下同),米、菜、煤球都在漲價,工資卻趴著不動,這樣下去,今年這個冬天怕是不太好過。」
  「目前物價上漲對民生的影響遠大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所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價格調控措施時非常強調保障民生,這與經濟偏快甚至過熱時期物價調控大不相同。」劉元春說。
  另外,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確保市場供應,促進價格穩定」的政策措施。具體包括增加農產品和柴油供給、保障運輸等。
  「現在一斤白菜的運輸成本是一毛三,『柴油荒』后運輸成本還在漲,推高了菜價。這次國家出台完善綠色通道、確保柴油敞開供應的政策,落實好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中國蔬菜集散地之一山東壽光農產品物流園蔬菜經紀人王啟龍表示。
  之前,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透露,商務部已經採取了多種措施保障蔬菜供應。包括開展了今冬明春蔬菜市場的產銷銜接,建立中央、省、市、縣多級儲備制度,及時進行儲備投放,加強了蔬菜冷藏設施建設等。
  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面臨的並非是全面通脹,要理性看待當前價格形勢。要立足於保障民眾基本生活穩定物價,同時也要合理引導價格預期,避免出現恐慌局面。
  農產品價格回落  麥當勞提價
  隨著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中國農產品價格正逐步回落。
  廣州《羊城晚報》報道,在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大蒜批發價降到每公斤4.8元,生薑每公斤8.6元,與最高價位時相比,已跌了三四成。
  據了解,近期「蒜你狠」、「姜你軍」的價格回落,與中國加大打擊力度,遊資相繼撤出市場有關。另外,新姜大批量上市也是目前生薑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大蒜價格下降則是因為高蒜價抑制了部分的消費需求,再加上大蒜庫存量充足。
  中新社報道,福州在實施干預蔬菜價格的「限價令」一周后,其良性反應正在累加。目前,福州菜價已重返久別的「一元時代」。
  「限價令」得到了福州市民極大認同,他們期待限價能成為長效機制。
  福州市民金輝說,市場運行首先得保障民生的基本需求,起碼菜要吃得起,市民生活幸福感增強才是市場繁榮的成果。
  不過,之前的價格上漲餘威也仍在發酵,很多超市和飯館正在將上漲的農產品價格傳導給消費者。
  麥當勞17日就宣布在中國超過1100家連鎖店一系列產品價格上調,調幅最高為1元等。其將提價決定歸咎於成本上漲。
  福來品牌營銷顧問張正表示,漲價對企業來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此前中小型餐飲企業已經開始漲價,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大型餐飲企業加入漲價的隊伍。
  調查:中國民眾消費意願下降
  【僑報記者孫延11月17日北京報道】中央高層連日來密集表態,擬定措施抑制價格過快上漲的背景是近期物價上漲過快加劇了中國消費者的通脹預期。而通脹預期的上升直接導致了大眾消費意願的下降。
  中國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與尼爾森公司17日聯合發布的調查顯示,在經歷五個季度的連續上漲后,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反映大眾消費意願的經濟指標)首次下滑(104),比二季度下降5點。
  根據調查報告,消費者對未來12個月內價格總水平走勢持上漲態度的比重明顯增加,76%的消費者認為將會上升,比二季度顯著上升6個百分點;19%的人認為保持不變,只有5%的人認為物價將降低。
  分析指出,這與食品價格上漲關係密切,中國民眾食品價格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其中食品價格漲幅高達10.1%。
  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區消費者信心超過東部躍居首位。「這是由於東部製造業向中部轉移,帶動了中部的就業和收入增加」,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
  中國統計局官員:不贊成價格管制
  【僑報記者孫延11月17日北京報道】在10月CPI上漲4.4%的帶動下,今年1至10月CPI同比漲幅達3%,已觸及「通脹警戒線」。儘管CPI數據佐證了通脹危險,大陸民眾也倍感物價壓力,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認為,中國目前尚無明顯通脹,相反政府更要防範民眾的通脹預期,以免做出錯誤決策。
  他解釋,10月食品價格環比增幅為1.1%,其中蔬菜價格環比增幅就達5.8%,由此可見,當前的通脹壓力是由食品尤其是蔬菜漲價而引發的。雖然食品漲價推高中低收入者的通脹預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供求關係,但由於鮮菜供給周期短、不可量大囤積,這種漲價不會持續,只是暫時性的。
  因此,他不贊成政府進行強制價格管制。
  「不主張用管制手段處理完全市場化的領域,會適得其反。」潘建成說,「中國今年以來蔬菜價格已波動多次,都與天氣因素或自然災害有關,都是不可持續的,根本不必驚慌。」
  而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測,11月份中國CPI仍會繼續攀高至5%。而根據以往經驗,元旦及春節的臨近之際,由食品價格上漲而導致的CPI上行幾乎已成為中國每年都會有的「遭遇」。
  今年糧食豐收及人工成本的增加,使四線城市與農村消費者收入提高,但本應與收入成正比的消費預期卻明顯回落。潘建成認為,其原因是通脹預期,而非通脹本身。
  此外,「CPI上漲並非由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所推動」也是潘建成否認存在明顯通脹的理由。據統計局數據,10月PPI同比增幅達到5%。
  中國抑制通脹
  或影響全球經濟
  中國為抑制通貨膨脹,準備對生活必需品實施價格管制,這進一步顯示出中國對通脹形勢的警惕。此前,官方一直是通過加息等更為常規的手段竭力為經濟增長降溫。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援引經濟學家的話說,這份聲明發出了這樣一個信號,即政府更加關心的是通脹帶來的政治後果,而不是中國經濟整體過熱的問題。中國上次實施價格管制的時間是2008年通脹率大幅上升的時候。
  澳新銀行(ANZ Bank)駐香港的中國經濟研究主管劉利剛說,中國認為有必要實施價格管制,說明決策者在通脹威脅面前做出的不是採取前瞻性措施。
  劉利剛說,如果中國在今年剩餘時間裡為收緊信貸採取過於嚴厲的貨幣政策,則很可能會造成中國經濟出現某種形式的硬著陸。
  投資者認為,中國在刺激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而現在若為抑制通貨膨脹而大動干戈,可能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大國或許無暇顧及其他經濟體。
  投資者預計中國將克制它對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受此影響,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下跌。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沙發
wazhh 發表於 2010-11-19 09:34 | 只看該作者
支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