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之苦痛源於「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ingxi2010 發表於 2010-11-17 2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之苦痛源於「我」





    金剛經云::「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菩薩。」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遊告訴我們,「有我無法成佛,佛不是我,我不是佛,有我無佛,有佛無我,有我無法成佛,成佛不能有我。我們之所以不能成佛,最關鍵的障礙是我,我不除,永難成佛。」
   「我要成佛。」
   「我要為國家、民族建功立業。」
   「我要光宗耀祖,流芳百世。」
   「我要為人類做貢獻。」
   「我要成為富翁。」
   「我要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我信仰上帝;我信仰佛法;我信仰基督;我信仰共產主義;我信仰有神論;我信仰無神論。」
   「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我認為那是錯誤的;我認為他在走邪道;我認為他說的對。」
   「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國家;這是我的宗教;這是我的政黨;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父母;這是我的孩子;這是我的丈夫;這是我的妻子;這是我朋友;這是我的敵人。」
   「我渺小;我偉大;我謙卑;我傲慢;我深厚;我淺薄;我富有;我貧窮;我有功;我有罪;我不行;我能幹;我正確;我錯誤;我有地位、名譽、金錢、知識、文憑、職務;我卑賤、無名、低下、平凡。。。」
   「我」是造成人苦痛的根源,是阻礙人離苦得樂,獲得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最大障礙。若能除我,無我,就會來到心經所說的「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的菩薩,佛的境界,就會離苦得樂,獲得大解脫,大自在。
   無我則無爭,天下若人人無我,則天下就再沒有任何的戰亂和紛爭。
   無我無執無相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老子言:「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為吾有身」,才「寵辱若驚」「及吾無身」則「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如嬰兒之未孩。」
   人為什麼會那麼多的痛苦、煩惱、不安呢,就是因為有身見、有我見、有我慢、有自我有我執的緣故。如果一個人能夠無我,無執,無相,還會有什麼痛苦,煩惱,不安呢?正是因為有「我」,才「寵辱若驚」, 才會有忌妒、仇視、憤怒、爭鬥、埋怨、比較、恨、擔憂、焦慮、假、惡、丑、謊言、虛偽、貪婪、擁有、霸佔、好勝心、辯解、爭論。凡事都從自我的立場去界定,認為這朵花就是美的,那朵花就是丑的,大朵的花才是漂亮的,小朵的花就很醜,你乾的工作是神聖的,他做的工作就是卑賤的,你是高的,他是低的,你是有才的,我是沒才的,你長得很漂亮,他長得很醜陋啊,我是聖人,你是凡夫啊,我修行,你不修行啊。。。
   符合我們自我的意思,就認為他是善的;不符合我們自我的意思,就認為他是惡的,總是從我出發, 怎麼會沒有痛苦和煩惱呢。你那個標準,想法,有多少是符合道,符合上帝的意願呢?很少有人從道的角度,從仙佛的角度去思考看待事物。有分別,有比較,就會有忌妒、仇視、憤怒、爭鬥、埋怨、比較、恨、擔憂、焦慮、假、惡、丑、謊言、虛偽、貪婪、擁有、霸佔、好勝心、辯解、爭論,就會有無窮的煩惱、痛苦和不安。

   耶穌說「陽光照義人也照歹人」,上帝創造的天、地、陽光、雨露、空氣等等,不斷一直在養育著我們,並沒區分是我的就養育,不是我的就不養育。

  「絕學無憂」,人若能來到無我無執無相的境界,就能夠不論別人是如何的批評或是誇讚,都能夠讓它穿流而過,寵辱不驚。就像沒長大的小孩子一樣天真,淳樸,沒有痛苦,煩惱,憂慮了。一切只有遊戲,玩耍,美好,開心、快樂、幸福。
   「彩筆繪空空不染,箭射虛空勁自失。」自我盡失,才能心曠神怡。一無所有,才能獲得大安心,大自在。

   今天的人類,想要到達無我之境,讓人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快樂開心自由幸福,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生命禪院學習,修行。

82

主題

386

帖子

6694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694
沙發
whyuask 發表於 2010-11-18 10:04 | 只看該作者
自尋煩惱,誤人不淺。我之既無,修行者誰?

佛曰不可以「我相」見如來,並非「我」不可見如來。

生於世上是謂「緣」,與世間萬物互動故生「相」。「我相」即從我的角度看待的自己和我的角度看待的世界,但「我相」既不是真正的我,更不見真正的世界。人若自以為與世界相異,以自己為中心來決定對待萬物的態度,於是就有了貪、嗔、痴,有了求不得、避不開、守不住、放不下。然而世間萬相,取決於你看待世界的角度。所以佛說,知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人之痛苦並非源於「我」,而是源於「我相」、「我執」。
這正如聖經所說萬惡之源並非是指金錢,而是對金錢之「貪婪」(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

佛經是人生大學問,慎之慎之。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另一貼
佛學本義:快樂、活潑的生活
歡,無由尚得近亭山,需誰問,詩酒足安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466

帖子

210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100
3
xu3331 發表於 2010-11-19 02:45 | 只看該作者
倘若完全「無我」,則不必考慮來世。蓋今世過了,就此完結,那個餓鬼、畜牲,已經不是我了。
小疑小信,大疑大信,不疑不信(好像語出愣嚴經,請諸位師兄指教)。佛學本身,尤其經法師轉手者,也不例外。
樂天知命, 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80

帖子

6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1
4
至善 發表於 2010-11-19 2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xu3331 3樓 的帖子

非斷非常。 無我的內容是在佛經中有內涵的,不可只看字面意思。無我也不可能是斷滅論。因為有我才有輪迴。雖然來世的餓鬼、畜牲不是這世的我,確是因這世的我所有的果,不記得不是不存在,不記得也得要受種種的苦。今生為什麼有種種的苦惱,因為前世的我所作的業。如何解脫輪迴,正是佛法。
青青翠竹 儘是法身
鬱郁黃花 無非般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466

帖子

210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100
5
xu3331 發表於 2010-11-27 06:16 | 只看該作者
謝謝點撥。善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qingxi2010 發表於 2010-11-29 22:03 | 只看該作者
whyuask 發表於 2010-11-18 10:04
自尋煩惱,誤人不淺。我之既無,修行者誰?

佛曰不可以「我相」見如來,並非「我」不可見如來。

此我並非頑空斷滅,表達欠妥,以致誤解,抱歉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7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12-9 04:57 | 只看該作者
至善 發表於 2010-11-19 20:58
回復 xu3331 3樓 的帖子

非斷非常。 無我的內容是在佛經中有內涵的,不可只看字面意思。無我也不可能是斷滅 ...

GOOD POINT !


修成三頭六臂,金光閃閃

某友修行中, 有著以下一段的感慨 :

"回顧自己學佛的經歷,也是感慨頗多。學佛六年半,不算非常精進,但也絕非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之輩。念佛持咒打坐誦經,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由於不明理,錯過了兩次比較殊勝的機會. 最近有了壓不住的疑情:1。我為什麼念佛?這個回答不難,幾乎所有的念佛人都會答"求生西方」。2。如何念佛?這樣念佛就能往生西方?那為什麼實際情況卻是一萬人念佛,卻只有一兩個成就的?更何況我想求上品上生,這腳下的路到底該怎麼走 ?"



從這裡我們來討論一個非常重要的佛法知見,希望能給有緣的朋友參考,

以上她的話裡面有著對自己未來生死大事的憂心和無奈,這種煩惱其實和我見有著很大的關係.幾乎每個修行人都認為,我們自己身上有個不死的靈魂,死後靈魂離開身體,再去投胎或受生,進入母胎后意識及記憶漸漸消散,完全空白,然後再出生, 二十年後又是一位美女,又會是一條好漢. 這可能是佛教徒一般很普通的觀念. 但殊不知這正是佛法里所破斥的「斷常」二見中的「常見」-- 執持意識自我的靈知不滅。就如修定的人,長時間熬腿打坐,希望能將自我靈知修鍊成清楚明白,無雜無染,認為舍報后能以修鍊成的靈知心自我去入住於那無憂無苦清涼聖潔的境界。修定過程中,如無法入定或受干擾,便感煩惱,憂心不己, 這正是我見的作崇。

每個有情自無始卻來世世輪迴,生命不斷延續,這是個絕對的事實。但是那個能延續的,從你上一段分段生死過來的,卻非你現在這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意識心。意識靈知,是因緣所生法,它必須依靠你不知道在那的意根,父母給你的身體和法塵,才能生起和作用,並非是本來就自在的心。雖然你絕對有上一世,但你這輩子的意識靈知心和你上輩子的意識靈知心並非同一個,因你上輩子的意識心在你入胎受生時便已永斷。這便是阿含聖教里所談到的「異陰相續」正理。就如同您今世的色身,和您上輩子的身體並非同一個. 佛門弟子中,執持身見不壞的問題一般不嚴重' 但執持意識靈知不壞,為"常"的常見卻比比皆是.

世俗不修行的人根本無所謂這個問題,只表現在臨死時的徬惶痛苦,搶天呼地,怕的正來自於這個根源-「我見」 恐怕自我的滅失,害怕自己不能再覺知, 想想也真的很可怕,不能在感受一切喜怒哀樂,一切將滅失. 但是我告訴您,修行人其實也好不到那去,因為執持意識心實有不滅,打坐念佛修定,非常在意自己功而唐捐,擔心長久的修持能否保持,害伯憂慮死後是否有成果,恐懼那個靈知自我是否能一直存在於自己所期盼的境界,關心自我意識靈知能不能在那個自以為是的喜樂清涼而無苦的境界永遠存在,這正是我見的具體表現,— 貪受在那個境界中能知能覺的你自己。

佛法的正知正見,重於真實的接受,死心塌地的接受, 就像你接受您的母親就是你的媽,並不是只用頭腦了解而已,只有在深心中真實的接受,功德受用才能夠漸漸的生起,你能確斷「意識自我永存不滅」的這個我見,並不會發起任何炫耀的神通境界,也不能帶給您任何的財富,但您會漸漸發覺,不再緊緊的捉住很多事物,也不再那麼擔憂無謂的事情,雖然孩子不乖時您還是會罵幾句,但是心裹沒像以前那麼生氣,你只在乎努力做好一個佛弟子,生命中該來的就讓他來,該怎麼著就怎麼著。因為您明白自我虛妄的道理,深層意識漸不自我執著緊捉不放,你連自我都能放捨,接受有一天自我會消融不存在的事實,您還有什麼會是太在乎的呢?

佛弟子深思吧!了義佛法,在一「捨」字,三乘佛法正教中,並沒有告訴你入定打坐,修成三頭六臂,金光閃閃,什麼最難捨?什麼是解脫,難道不是你自己嗎?您應也讀過三界人天應供的聖者阿羅漢捨報時所用「入滅」二字,為啥用"滅"這字? 滅的不正是自我嗎?所謂的「長捐世間,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 如果諸聖者阿羅漢捨報時還執持有個自我意識靈知可以去到未來,感受喜怒哀樂境界,怎會是「不受後有」呢?應該改成「續受後有」不是嗎?

另於財,色,名,食,睡,子女眷屬等,那是外我所屬應修斷的執著,您能現觀"我見"到底是什麼,確立「斷我見」的見地。那些經時自會轉淡. 當然,佛法所述實相絕非斷滅,那個在第二段中談到的那個能延續的,從無量劫前到今生,將再會去到無量劫未來的到底是什麼,有機會再向各位報告吧!

....知已如夢無所求, 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是夢中隨夢境, 成就沙河夢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7: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