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華偏見 西方就像井底之蛙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11-9 05: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1-08]     

   張維為 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西方對中國的許多偏見是根深蒂固的。這次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異議人士」劉曉波,無非又是這種偏見的一次表現,背後還有一種對中國崛起和中國模式崛起的極度恐懼。因為這種崛起已勢不可擋,西方話語霸權也可能因此而走向終結。

 中國是以西方不認可的模式而崛起的,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也證明:如果中國當初沒有自己的堅持,而是按著西方和「異議人士」的願望行事的話,中國的命運可能不會比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好,國家大概也早就解體了。中國今後還會走自己的路,並繼續以西方不認可的模式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並深刻地影響世界的未來。正因如此,我們對此事不必太在乎,讓偏見者繼續生活在偏見無知中吧。

 這還使我想起了去年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時,一位德國漢學家對我敘述的一件事:他編譯了一本中國作家的文集,想在德國一家主要報紙上發表評論文章,介紹這本書。但報社的編輯告訴他,除非是中國持不同政見者的作品,否則德國讀者不會有興趣。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中國人說「孤掌難鳴」,也就是說理解是雙向的事情,如果只有一方想解釋,另一方根本不願意聽,那麼理解之橋永遠也不可能建成。這裡的關鍵是西方有沒有真正了解不同民族及其文化的意願,然後是這種意願的強度如何。依我之觀察,西方希望了解中國的願望長期以來遠遠低於中國希望了解西方的願望。

 但話又說回來,這對中國就一定是壞事嗎?我想不,我甚至覺得如果西方願意選擇把自己蒙在鼓裡,就讓他們繼續蒙在鼓裡吧。由於我們對西方的了解遠遠大於西方對我們的了解,所以我們得以趨利避害,博取眾長。而西方一直飄飄然,真以為歷史發展到了終點,老子天下第一,結果卻陷入了越來越多的政治和經濟困境。

 當然,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西方人希望了解中國的願望正在迅速上升,學習中文的人也越來越多,中國自己也越來越不在乎西方的偏見了。西方國家最終是承認實力的。你發展起來了,西方就會開始想方設法地了解你。隨著中國的崛起,這種趨勢開始顯現。比如,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已是世界第一,隨之出現的就是世界汽車工業開始某種面向中國的轉型。這一趨勢正隨著中國的崛起擴大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如旅遊、教育、新能源、現代化模式等。以後還會擴大到政治領域,直至西方話語霸權徹底壽終正寢。

 法國學者高大偉去年2月在《亞洲時報》曾發表一篇評論文章,把拒絕客觀看待中國的西方勢力比作是井底之蛙。他這樣寫道:「中國公民正在向世界公民轉變。這一轉變影響深遠。……中國在向世界開放的同時,西方能不能也向中國的文藝復興開放呢?如果西方認為自己沒必要向中國學習,沒必要學習中國古老的智慧、美學和價值觀,如果面對中國模式的全面成功,西方還是拒絕質疑自己對經濟和政治現代性的臆斷,那麼西方真可能成為最後一隻井底之蛙。」 (本文轉載自《環球時報》)
格外小心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1-9 19:30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西方的中國友好人士的作品因為意識形態關係不能在西方發表的話,可以拿到中國發表,政府機關,各大公司必須購買,讓中國友好人士名利雙獲。就像西方送劉諾貝爾和平獎和150萬美金一樣。中國也可以建立一個中國友好人士文學獎,獎金200萬美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