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廣州大接訪哭聲一片,有人跪求,有人喊青天(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0-25 2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0/25  消息來源:南方都市報  

  



 




  廣州大接訪哭聲一片,老百姓盼望青天大老爺。

  18日9時,廣州市流花展覽中心,廣州四套班子首次齊接訪。這是繼兩年前6月26日,三級行政首長大接訪之後,又一次更大規模的集體接訪。帶鋪蓋通宵排隊,跪求,拱手喊青天,上訪人的熱情和人數較兩年前並無二致。據初步統計,本次接訪活動全市市、區兩級領導共接待來訪群眾3978人次。

  接訪至下午近兩點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廣寧召集各相關部門開會:件件個案都請市長過目,請局長親自督辦!不要隨便說不!踢皮球的人可能面臨問責!

  信訪火爆:預約號上周已滿

  張廣寧率領的廣州三級行政「一把手」第一次集體大接訪是在2008年6月26日。兩個月之後,廣州市政府常務會通過了《廣州市信訪工作首辦責任制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標誌著大接訪制度化。較往年而言,廣州三級大接訪活動更為頻繁,但四套班子齊接訪還是首次,這樣的經驗在國內省會城市也極為罕見。

  接訪活動是昨天上午9時開始。但早在上周六,主會場流花展館外已有人卷了鋪蓋來排隊,「一定要見到書記市長的人」。有人乾脆在現場舉起小牌牌「我是孤寡老人,我要見張書記」。較兩年前的隨機排號接訪不同的是,這一次採取的是預約接訪。主會場預約號早在上周六前已經排滿,但一些未能進入預約範圍的市民昨天早晨仍堅持趕到主會場外排隊。

  信訪者心態:官大的說話才算數

  跪求「領導」幫助解決問題,拱手向市領導稱「青天」,哭著訴苦,笑著抱著領導的手稱「激動」,像以往任何一次接訪一樣,這樣的動作在昨天的會場也很常規。

  「不要讓群眾久等,馬上開始吧。」9點不到,四套班子「一把手」各就各位后,張廣寧話音剛話,提前預約拿到黃色候訪單的市民在穿橙色工作服人員的引導下來到接訪大廳。然後分別流向市領導張廣寧、萬慶良、張桂芳、林元和、蘇志佳等的接訪台前。儘管昨天出現在接訪現場的除了市領導,還有市法院、市檢察院等21 個單位一把手,以及各區(縣級市)、各鎮街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但從9點開始至下午2點接訪結束時,一直被層層包圍的依然是書記、市長的接訪台。交委攤位前,整個上午僅有1名信訪者。6旬的阿婆說「排隊就是為了見書記市長,官大說話才算數」。

  至下午1點,預約訪問全部接訪完畢,聽工作人員介紹,外面還有沒提前登記但仍在排隊的群眾后,張廣寧表示:「不能讓群眾白來一趟。」他和萬慶良、張桂芳、林元和站到入口處接收信訪材料。直至下午2點,大接訪在5個小時后結束。主會場市領導接訪群眾397人次,各職能部門接訪群眾292人次,各區(縣級市) 接訪群眾434人次。據初步統計,全市市、區兩級領導共接待來訪群眾3978人次。

  張廣寧:接訪就是直面矛盾問題

  「有什麼問題,你們問吧。」接待完信訪的群眾,張廣寧返身來到媒體群中。針對大接訪制度已施行兩年,上訪人長龍仍不見短尾的情況,張廣寧稱:廣州不迴避上訪人山人海的問題,我們直面並解決,但是能像我們這樣去積極面對的城市,也不多見。對於城市裡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我們不僅不能迴避,還要直面解決。這一次市領導帶頭親自接訪,我們就是想當面傾聽老百姓的聲音,進一步了解老百姓還有什麼問題。以真正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一次廣州市四套班子的領導共同參加大接訪活動,就是希望向市民群眾傳遞一個信號———「黨委、政府是關心你們的」。

  接訪完后,張廣寧立即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召開現場會。他在會上強調:各級部門要落實領導包案制度。包案領導要對職責範圍內的信訪案件負完全責任,按照包接訪、包調查、包處理、包穩定的要求,一包到底,真正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經梳理后的受訪事項請慶良過目,各單位一把手要親自督辦,決不允許出現「局長推給副局長,副局長推給處長,處長推給辦事員,讓問題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的現象。

  此外,要落實問責制。對群眾的信訪工作態度不端正、接訪不認真的工作人員,要嚴肅批評糾正,及時調整崗位;對在處理信訪問題上拖沓、推諉、不作為、亂作為的有關部門和人員要追究責任。

  他希望進一步完善信訪機制,尤其要加強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真正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萬慶良:信訪案,我們接了就要辦

  萬慶良在會上表示,「有的信訪案訪了五六年,這說明有些單位的工作確實還沒有做好」。他希望這一次「信訪案,我們接了就要辦」。對於確實不能解決的,要認真做好解釋工作。

  接訪現場一

  阿婆:打13次「12345」沒人理

  張廣寧:倒查當時是誰處理的

  「我要投訴12345,打了13次,沒人理。」銀髮的畢衛紅舉著寫有「我是孤寡老人,我要見張書記」的小黑板牌,拎著小紅凳走到張廣寧的接訪台前。「我還寫了這封信鬧你,你也莫怪我,我以為你在呃我」。

  阿婆:住公房三年難忍臟差環境

  68歲的畢阿婆住荔灣,為了能當面跟書記投訴,她前天傍晚6時已前往流花展覽館排隊,「在街邊等了一通宵」,成為張廣寧昨天第十個接訪的人。畢阿婆原本住在流花路一所公房裡,2007年因拆遷被安置到長壽東路一舊式商品房居住。「自入住那天起,我嘗盡酸甜苦辣。」畢衛紅說,房屋開窗不通風,沖涼房嚴重滲水,廚房排水管惡臭熏天。3年多了,她無法忍受該房的環境,因而靠白天乘免費公交、晚上到處借宿度日。

  畢衛紅為此多次撥打「市長熱線」求助,還上門信訪。去年1月,她曾通過12345與時任市長的張廣寧通過電話,當時張廣寧承諾幫忙解決並作了批示。昨日,張廣寧在接訪時插話道:「我記得有這件事,當時批示過要求荔灣處理。」

  但她的問題未能解決「今年3月23日,我又打了13次12345,但接線員卻說我打錯了,還說我煩。我有電話費單為證的。」

  反映完后,畢阿婆將一封信交到張廣寧手上,並說「希望政府不要接了我的信又敷衍我。」

  聽完她的話,張廣寧笑了,並展開她的信念了起來「張廣寧同志,你身為市政府第一把手,點解講話不算數,光打雷不下雨,連我這個無依無靠的老人家也呃……」

  張廣寧念完后說:「我絕不會怪你的,是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夠細緻,您批評得對。我會跟蹤這件事。」他在信訪件上批示「認真處理,給予解決」后,當場叫來市國土房管局局長李俊夫,說:「老人身體不好,住房安全舒適很重要,立刻帶人去看看房子需要整修的地方。」

  張廣寧又扭頭跟左側的市委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黃周海說「這個請你們去倒查,查當時是誰處理的,一經核實要嚴肅追究責任」。

  李俊夫:即派專車送阿婆選新房

  考慮到畢阿姨所住的長壽東地塊已納入舊城改造範圍,李俊夫決定重新替她安排公房住處。國土房管局住房辦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可以騰挪的公房房源還有金沙洲和赤崗一帶。但畢阿婆擔心金沙洲遠,又擔心赤崗的電梯房管理費太高。

  李俊夫即派專車送她到現場選新房,力求讓其滿意。據悉,若畢阿姨選好合適的公房,一周內便可搬進去。

  但李俊夫也表示,畢衛紅阿婆的案例是非常特殊的,在政策範圍許可的情況下,會盡心儘力幫助信訪市民,特別是要關懷孤寡老人,讓他們實實在在老有所依。

  接訪現場二

  夫婦跪求書記解決亡兒賠償

  廣州市信訪局局長當場承諾:我督辦,下周三到款

  昨天中午12點26分左右,在離張廣寧的接訪台尚有兩米時,王瑞琛夫婦「撲通」一聲,雙雙跪倒。他們是為兒子的賠償金而來。近4個月前,他們15歲的兒子王偉俊在醫院病逝。他是在打了甲流疫苗不久,患上脊髓炎不治身亡。

  張廣寧曾批示全力搶救

  據王瑞琛介紹,去年12月10日,15歲的兒子王偉俊在社區注射甲流疫苗,約3個星期後,雙腿漸無知覺。今年1月17日,王瑞琛背兒子進院求醫,這一去,王偉俊再沒回家。經醫院反覆診斷,確認王偉俊患上脊髓炎,病情危重,家人疑由疫苗導致。3月22日,王瑞琛的妻子李愛紅打通市長熱線求助,時任市長的張廣寧當場要求相關部門全力搶救。

  醫院曾組織專家會診,並為病人開設綠色通道搶救。但6月29日下午,王偉俊還是停止了呼吸。

  為給兒子治病,家庭月收入2000多元的王瑞琛夫婦,已借外債10多萬元。據王瑞琛介紹,他們已接受節育手術,沒可能再要小孩。

  5月7日,經省市醫院專家會診,鑒定結果認為偉俊病情是因接種疫苗后引起的異常反應導致。王瑞琛夫婦就偉俊的去世,曾同衛生部門、街道辦就賠償問題多次協商。8月24日,越秀區衛生局向家屬出具補償的初步方案,包括醫療費、誤工費、喪葬費等共賠償832837.72元,其中政府預支的醫療費41萬元需王瑞琛承擔。王瑞琛認為預支的醫療費不應由自己承擔,衛生部門應一次性賠付87萬元。

  王瑞琛認為,扣除41萬元醫療費,拿到手的賠償只有30多萬。孩子的生命是疫苗奪走的,如果能選擇,他不要錢,他要他的兒子活過來。

  張廣寧聽完王瑞琛的講述后,當即讓工作人員叫來了越秀區副區長。據這名副區長介紹,賠償現已談妥,越秀區答應按王瑞琛的要求一次性賠償87萬元,政府預支的醫療費由區衛生部門承擔。

  「現在這樣說的能算數嗎」

  「現在這樣說的能算數嗎?」王瑞琛夫婦對當場就協調解決的結果有些不放心。

  同台接訪的市委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黃周海馬上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寫在了王瑞琛的材料袋上,寫完后她承諾:「如果下周三前拿不到錢,你就打電話給我,我來督辦。」

  在王瑞琛夫婦離開接訪台前,張廣寧交待身邊工作人員,王瑞琛有其他需求符合政策能幫助的也要儘力幫。接訪完,他起身跟王瑞琛夫婦握手,請他們「一定要保重身體」。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