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唯利是圖?澳新州移動測速車隊揭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10-10-18 1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移動測速車隊被指唯利是圖

  反對黨抨擊當局「貪婪斂財」

  新州國家黨領袖、影子道路廳長Andrew Stoner認為,甘妮莉領導的工黨政府採用移動測速相機而非增多高速路巡警的做法,實際上是以高企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數為借口,從司機口袋中「貪婪斂財」。與此同時,當局將測速相機項目分包給麥格理銀行的做法,也令民眾倍感不安。司機們認為,在巨額利潤的驅使下,測速車隊或許最終會唯利是圖。

  預算案現斂財「陰謀」  

  他稱,已從資深高速路巡警處證實,司機超速誤差值已被縮減為4公里。與此同時,當局自7月19日推出移動測速相機,這些顯然都是為了獲取更多經濟效益。

  早先公布的預算文件顯示,新州2008-09財年的罰金收入是2.95億元,而2011-12財年已倍增至5.7億元。文件稱,「隨著移動測速相機的實施,外加超速罰金金額5%的增長,預計2010-11財年的罰金收入將增多1.37億元。」

  Stoner影子廳長指出,「當局預算案中已寫得很清楚,這些均只為增加收入,而非切實落實道路安全。這是甘妮莉工黨政府從司機手中謀利的重要部分」。

  巡警比測速相機更實用 

  他指責稱,「如果甘妮莉政府果真有心提高道路安全,他們應該改善數以百計的道路盲點狀況,並增加高速路巡邏警車」。

  「高速路巡警是降低新州道路交通死亡事件的關鍵,遠比測速相機來得重要。他們不僅可以偵測超速司機,還能留意其它違法行為,如司機在雙實線馬路上掉頭和轉向未打指示燈等,而他們的存在無形中便可提醒司機安全駕駛。」Stoner影子廳長稱,「不過,已有高速路巡警對此表示擔憂,4公里時速的誤差範圍太窄,並不適用」。

  Stoner影子廳長最後向記者表示,「甘妮莉政府顯然根本沒有意識到,超速並非車禍的唯一肇因,新州道路路況極差也責無旁貸。」  

  銀行承包測速創收有道 

  今次移動測速相機引來罵聲不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RTA將此「業務」外包給麥格理銀行。新州政府拒絕透露罰單收益中到底有多少會交予Redflex,但這家位於維州的固定測速相機供貨商正被麥格理銀行併購。

  由於管理人員有著高額的薪酬,麥格理銀行被譽為「百萬富翁的搖籃」,目前已向Redflex「貢獻」了2.27億元。有報導稱,該家銀行與新州政府簽訂分包協議,旨在為幫助僱員減少財產流失。麥格理銀行下有兩家全資子公司,包括麥格理雷達股份公司和麥格理特殊狀況管理基金公司,它們今年6月已購入 Redflex公司10%的股份。

  麥格理銀行已從日趨私有化的新州道路和機場獲利數以十億元計,僅去年便盈利超過10億元。儘管新州政府拒絕透露罰金收入增加的1.37億元中,究竟有多少來自移動測速巡邏隊,但媒體估計移動測速相機的貢獻可能超過1億元。

  延伸閱讀

  被指成政府創收工具

  美拆除全部高速路測速相機

  當地時間今年7月15日23時59分,美國亞利桑那州高速公路上全部76個固定或移動測速相機被停止使用。就在2008年10月,該州在全境高速公路上率先引入了測速相機,如今又成為全美第一個叫停高速公路測速相機的州。

  這一顛覆性決定的宣布,剛好在悉尼推出移動測速相機日期的僅僅4天之前。

  政府被指只圖錢

  76台相機全拆除

  「政府更想賺大錢,而非提升交通安全!」在民眾的批評和呼籲下,亞利桑那州公共安全部15日不再與Redflex公司續簽合同,後者為該州的高速公路提供測速相機服務。當天,高速路上所有測速相機全部,並在9月6日前拆除。

  亞利桑那州女州長簡·布魯爾的發言人保羅說,布魯爾反對這個系統,並從不隱瞞對以測速相機「創收」之舉的鄙視。她說她對測速相機的「侵犯天性」感到不舒服。今年1月,布魯爾透露,她打算在Redflex公司的合約到期后就不再續約。

  狂斂罰金數千萬

  

  工作人員被槍殺


  從2008年10月到今年7月15日的近22個月內,亞利桑那州高速公路上的76個測速相機共拍下270萬張照片,當局隨後開出120萬張超速罰單,幫助州政府收到總額高達7800萬美元的罰金。

  當局之舉隨後引發抵制如潮,部分測速相機更被憤怒的民眾破壞。更為極端的事情發生在去年4月,一名工作人員駕駛一輛移動測速相機車輛,停靠在高速公路的緊急停車帶時,慘遭槍殺。 

  前9月車禍減兩成

  研究發現更易釀追尾

  安裝測速相機是否可幫助提升交通安全,目前仍備受爭議。亞利桑那州公共安全部去年的數據表明,在引入測速相機的前9個月,高速路致命車禍數量減少19%。不過,相關研究卻認為,測速相機會導致更多追尾事故,因為司機在看到「附近有攝像頭」的標識后通常會緊急剎車。

  美國高速公路保險機構支持安裝測速相機,認為它有助於改善交通安全。亞利桑那州汽車聯合會發言人琳達說,如果測速相機與警方協同作用,且罰款收益能全部用於交通安全項目,相信更容易被司機們接受。若測速相機令民眾感覺成為政府創收的工具,則無法存在下去。

  西人網友直斥當局貪婪

  老警員「反水」揭政府內幕

  移動測速相機相關新聞在主流媒體上報導后,引發本地西人熱評如潮。除極個別網友力挺當局,奉勸司機們遵守交規外,其它數以百計的民眾基本上持一邊倒的抵制態度,其中不乏服役20年的資深警員,形成鮮明對照。

  (1樓)J:真是不管民眾苦痛,只求利益最大化啊。告訴我任何一個測速相機幫助減少了車禍的例子!這群貪婪的豬!

  (2樓)B:很顯然J你喜歡超速,否則不會抱怨。只有司機超速,政府才可能賺罰金,你也才可能「痛苦」。你為什麼不遵守交規呢,利人利己。

  (3樓)S:B你顯然很少在悉尼開車,會相信測速相機能幫助減少車禍的鬼話。政府不過想多賺錢而已,你太天真了。

  (5樓)B:S,把車速降下來,你是唯一操控你的汽車的人,你可以避開罰金,同時挽救你和其它人的生命。不要給超速找借口。

  (10樓)S:作為一名20年老警察,我了解政府的工作手法。我見過很多車禍現場,包括被火車碾斷和頭部撞爆的屍體。不過,我還是堅持實事,政府就是單純在撈錢,以彌補他們取消4號路收費站的損失。醒醒吧,B。

  (12樓)B:(回復10樓)那有多少車禍是跟超速有關的?相信每位車禍調查警官都會說是大部分吧。我們為何就不能減速,並在限速範圍內開車呢?

  (16樓)Ara:這與挽救性命毫無關係,這就是撈錢,超速3公里都要罰……

  (17樓)regn:作為一位有上百萬公里駕駛記錄的老司機,我認為超速3公里便開罰單純粹為了賺錢。我們希望警方多辦案,而不是抄牌開罰單領賞。

  (32樓)Vern:我今年63了,自1964年領到駕照起就從未發生過車禍。誰說超速致死?有經驗的司機駕駛新款汽車,超速也比菜鳥好。我最近在德國開車,車速保持在每小時180至220公里。如果我在悉尼這麼開,早就終身吊銷駕照了。我想,這說明澳洲司機不如德國司機好?鄙視B。

  (41樓)Great:首先,B是笨蛋;其次,這些相機只會帶來更多車禍,司機為避免被抓猛踩剎車……

  (44樓)AX:在德國,車禍死亡率為每10億公里4.9人,在新州是7.9……

  (63樓)J:我想B是RTA的人,或者他真的純粹只是太蠢。

  (76樓)P:我認為這純粹只是為錢。聽說昆州推出移動測速相機的前3個月內,道路死亡人數反而增加了……

  移動測速相機Q & A

  Q:為何要重新推出移動測速相機?

  A:超速是導致馬路悲劇的最大肇因,移動測速相機的推出旨在減少車禍死亡人數。新州去年共有213人死於超速相關車禍。

  新州政府意識到移動測速相機的重要性,昆州和維州在實行此舉后,已錄得車禍致死人數減少四分之一。

  Q:這是一項新計劃嗎?

  A:新州警隊早先曾推出過移動測速相機,但因為採用落後的濕膜技術,最終取消。RTA今次再度實施該計劃,已借鑒了其它州的成功經驗。

  Q:移動測速相機執法力度如何?

  A:將在全州境內展開,包括任何時段和任何路段。

  Q:該項目為何外包?

  A:這一項目由RTA管理,但執行和執法車輛的維護被外包給第三方合約商。此舉意味著警方無需再分撥警力,以影響其它的道路安全執法行動,如吹波測試和路邊隨機毒品測試。

  此外,外包還降低了新州政府的運作成本。

  Q:測速車輛會隱蔽執勤嗎?

  A:它們不會藏起來,儘管它們的所處位置相比固定測速相機更難預測。司機們應明白,無論是否面對測速相機,他們都應控制車速。

  Q:當司機駕車靠近這些相機時,會看到警示信號嗎?

  A:移動測速相機車輛後面有指示牌,以提醒司機們已進行測速,幫助他們留意和調整自己的駕駛行為。不過,在靠近這些相機時,司機們不會提前獲得提醒。

  Q:我們怎麼知道這些相機測速精準?

  A:移動測速相機均經過嚴格的定期檢測、認證和調試,以確保測速結果精準。

  Q:這些相機如何運作?

  A:如固定相機一樣,只不過移動相機會由車載送到不同路段。相機以雷達或其它測速儀器監控車輛,並自動拍攝超速車輛照片。

  Q:移動測速相機都記錄哪些信息?

  A:超速日期、時間、地點、行進方向、車速、現場限速,以及其它相關違規內容。

  註:上述信息節選自RTA網站。

  2010-10-17澳洲新快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2: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