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資料:我國釣魚島主權與戰略價值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9-27 0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9月08日01:08  東方網



資料圖:釣魚島


  釣魚島主權與戰略價值在當代國際關係中,人們遵循的原則之一是「利益乃交往的籌碼」,這種利益至上的原則支配著各國政治與外交行為。日本國內的某些人對釣魚島的狂妄之言和無禮之舉,正是出於對這不大的海上荒島主權歸屬所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垂涎。說穿了,日本與我爭奪釣魚列島的權所有,不是為了幾座荒島而發。日本的眼光緊盯著的是釣魚島潛在的巨大經濟和軍事價值。奪取釣魚島是日本企圖對我國東海海域海洋資

  源進行爭奪的重要而關鍵步驟。同時,這幾座島嶼的歸屬也直接影響著日本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邁進、甚至恢復軍事大國地位的戰略步伐。

  如果我們翻開歷史,尋找釣魚列島主權的源頭不難發現,中日之間對此真正有所爭議並形成第一次爭端高潮的時間是本世紀70年代初。在此之前的近百年內,包括二戰結束后的20餘年時間,日本都是在偷偷摸摸地干著竊取釣魚島主權的勾當。1968年聯合國亞洲經濟委員會通過對台灣海峽以北海底資源的勘測,發現括釣魚列島在內地廣大東海海域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海底石油資源。這使受資源短缺、石油缺乏困擾的日本對這一地區發生了濃厚興趣。由此日本政府才在戰後首次正式提出了對釣魚列島的主權要求。換言之,如果不是對新發現資源佔有慾望的驅使,很難說日本會在這一時候提出它的所謂主權的問題。1969年5月,日本沖繩縣八重山島公所派出水警和工程隊,登上釣魚島並設立了水泥標柱式「國標」,還欲蓋彌彰地在島上清除了中國人留下的痕迹。1970年8月31日,日本有關機構通過法律,確認所謂「尖閣群島」屬於日本。在此基礎上,日本採取種種措施加速釣魚島的「日本國土化」進程,不僅向那裡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還用巡視船將人員和器材運往釣魚島,並非法在島上修建了直升機機場,意在以既成事實的態勢達成永遠佔領的目的。這就是日本佔領釣魚島的真實用意!當我們從這一視角去觀察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時,便不難發現,日方關於這些島嶼歸屬上的舉措頗具戰略意義。因為無論是島嶼周圍海洋資源的經濟價值也好,還是小島本身的軍事價值也罷,可以說都對日本有利益悠關的重要意義。

  就海底資源而言,釣魚島周圍海域不僅海底石油儲量巨大,可達30-70億噸,而且其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年可捕量達15萬噸,有人曾經斷定,釣魚島附近水域的石油資源使之「有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這種誘人的憧憬,足以令人為之冒險。進入90年代,隨著《聯合國海洋公約》的簽訂,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制度的確立,日本海上擴張意識日益膨脹。而日本實現擴張的策略就是佔領島嶼從而獲取島嶼擁有的海洋區域。日本國內一些出版物對此有過明確的表述。日本海洋產業研究會編寫的《邁向海洋開發利用新世紀》一書中,公然將一些有主權爭議和位置重要的島嶼,作為「對擴大與前蘇聯、朝鮮、韓國、中國等鄰國海洋經濟區的邊界線起到重要作用」的關鍵所在。該書還露骨地提出,假如達不到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要求,「日本海洋經濟區只限於4個主島海岸200海里水域內。」日本將減少200萬平方公裏海洋經濟區域,僅擁有25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就此日本外務省也承認,如佔有釣魚島,日本將大大增加專屬經濟區的管轄範圍。以釣魚島為基礎,日本才可以與中國分划東海大陸架,多約2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並進而攫取東中國海油氣資源的一半!無怪乎有人將釣魚島視為日本染指東海大陸架豐富資源的唯一根據地。這就是日本無理強硬堅持釣魚島主權歸屬的首要因素。

  然而,首要並非是唯一的。促使日本對釣魚島主權強硬立場尚有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原因。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看,釣魚列島有著十分重要、但並不為人多知的軍事價值。眾所周知,在我大陸國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陸外緣天然的屏障。在這一串島嶼的中段,我東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島和台灣島,它們加上日本九洲島使我東海海區與太平洋分隔。琉球國曾與我國有2000年的歷史淵緣和500年的藩屬關係。後者是廣泛存在於中國與周邊鄰國關係史上的一種特殊的國家形態,在19世紀80年代之前,琉球國一直向中國中央政府呈進貢品。但在1879年,一直企圖實現海上南下擴張政策的日本實現了它對琉球的覬覦已久的吞併野心。琉球一失,我台、澎等島的安全即顯危象:完全暴露於日本南下擴張征途的正面。終於,在甲午之戰以後,台、澎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雖然二戰之後日本將台灣歸還給了中國,並且無法突破戰爭罪責給其帶來的種種限制。但時至今日,日本國內的一些右翼勢力仍然叫嚷「台灣歸屬未定」。如果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全面復活,日本再次成為世界軍事大國,台灣和我國大陸的東部必將首先受到威脅。這樣,處在台灣東北120海里,介於琉球群島和我大陸及台灣省之間的小小釣魚島,其潛在的軍事價值必定會令世人瞠目。事實上,在今後釣魚島的軍事價值將會日益突出。在戰略意義上,該列島可以為日本利用、作為日再次侵略台灣的橋樑或前進基地;也可以成為我保衛國家東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擴張勢力南下的前哨。

  對日本來說,由於它是一個地形狹窄的島國,因此防禦縱深十分短淺。其內陸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過120公里。在戰爭爆發時極易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空中與海上的襲擊,故日本基本上屬於一個無縱深可資防守的國家,在二戰後期,日本就已吃過這種國土地形之苦,盟軍利用它給日本本土以沉重的打擊。因此,從一方面來說日本急欲擴大其軍事防禦的範圍,使其軍事力量前出四島建立前沿,才可對其海上安全更加有利。從另一方面講,日本佔領和控制釣魚島可以將其所謂防衛範圍從沖繩向西推遠300多公里。這正符合日本一些人企圖推行海上擴張政策的政治意圖。以此日本軍隊可以對我國沿海地區和台灣省的軍事防禦實施艦、機的抵進偵察與監視、從而使我方的防禦活動陷入被動。同時,正如日本著名軍事評論家小山內宏所指出的,釣魚島既適合建立電子警戒裝置,也可設置導彈。這意味著日本可在此建立一個本土以外的軍事基地,而這毫無疑問是針對中國、並對我產生重大威脅的一種結局。可以說,日本方面正是認識到了上述軍事價值,所以早在70年代就將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划入其警戒範圍,並將釣魚島列入了日本的軍事控制圈內。

  對我方而言,釣魚列島處在台灣島東北最遠端,直接與琉球諸島相對,在地理位置上,它正處於我國大陸與日本沖繩之中,東西各距200海里。其前沿位置不僅對台灣島的軍事防禦意義重大,而且對我國東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響。從國土防衛的角度上講,島嶼是大陸的前沿,在戰爭中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琉球群島距離我東部沿海一般僅300-500海里。二戰後,美國已將它建成美軍西太平洋軍事「島嶼鎖鏈」的中心環節之一,戰後美海軍一直在沖繩中城灣基地駐紮著包括5個分隊的太平洋艦隊第一兩棲大隊。美國一直注視這裡為戰爭期間進攻遠東地區的「橋頭堡」,已經對我東部沿海地區的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如果釣魚島再被日本永久霸佔,為美日安保體制下迅速發展的日本軍事力量得以據此向西擴張,在可預見的將來,很難說其不對我國的安全構成潛在或現實的威脅。從國家利益的長遠發展看,大陸與台灣一定會統一。台灣回歸祖國之後,台灣海峽對我國國防建設所起的作用將會大大改觀,我軍將有可能利用台灣島和台灣海峽優越的地理位置,加強我國防實力,甚至將其作為中國沿海實施作戰的依託,相反,如果日本依託距台灣島僅120海里的釣魚島對海峽進行監視,甚至對我利用海峽進行軍事行動實施干擾,將嚴重削弱海峽軍事功能的發揮,也將大大不利於我國東南沿海的安全,同時也會對我跨出第一島鏈的未來海上發展受到更大的制約。從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釣魚島的戰略價值是重大的,它不僅在於島嶼本身7平方公里的主權標誌,而且在於其潛在的經濟與軍事價值。因此,無論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國防安全的角度,我們都必須保衛釣魚島的主權所有,絕不能容許日本的染指和霸佔合法化,這乃是國家利益的要求。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9-27 02:11 | 只看該作者
日本學者論證歷史資料認為釣魚島屬於中國

2004年12月16日08:41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中日兩國對釣魚列島主權存在爭議,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中國學者認為,釣魚列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該列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而日方學者和官員也聲稱日本對該列島(日方稱為尖閣列島)的主權具有充足的歷史和法律依據。

  真理只有一個,究竟誰是誰非?這需要學者進行研究,進而拿出可靠的歷史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實際上,即便是在日本國內,也有人明文指出,釣魚列島是屬於中國的。在1972年10月日本現代評論社出版的《「尖閣」列島——釣魚諸島的歷史的解明》一書中,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京都大學教授井上清先生以《釣魚諸島的歷史與所有權》一文,闡明釣魚島歷史上是屬於中國的。1995年,井上清先生來華參加學術討論會,筆者曾向他討教過這一問題。井上先生說:釣魚島的確是中國的,1895年被日本竊取。但他也強調,中國方面不但要從歷史資料中尋求證據,想從日本手裡要回釣魚島,還需要尋找國際法方面的依據,這樣才更有力量。

  井上先生已經故去,後來的日本學者不大觸及這一問題。最近,日本學者、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村田忠禧先生出版了《尖閣列島釣魚島爭議》一書(日本僑報社,2004年6月31日出版),對中日兩國關於釣魚列島的爭議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梳理,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書比較客觀,值得向中國讀者推介。

  一、中日兩國的相關著作與資料

  村田先生首先羅列了中日兩國的相關研究成果和資料。中國的研究成果首推首都師範大學鞠德源教授的《日本國竊土源流釣魚列嶼主權辯》上、下冊。(首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此書洋洋百餘萬言,極為詳實,鞠教授託人贈送筆者一套。)村田認為,「這是一部詳細而且豐富地介紹了目前保存在日本與中國的史料、圖版的巨著,可以說是論述這一問題時是必須要閱讀的。」他提及的中方資料,還包括《國家圖書館藏琉球資料彙編》上、中、下冊和《國家圖書館藏琉球資料續編》上、下冊,認為「這是很重要的原始資料集」。村田提及的日本資料除井上清先生的著作外,主要有兩個:一是浦野起央編的《釣魚群島(尖閣諸島)問題研究資料彙編》(刀水書房,2001年9月出版),另一個是浦野起央著的《尖閣諸島·琉球·中國·日本關係史》(三和書籍,2002年12月出版)。浦野在後面這本書的後記中說:這是「他與北京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共同研討資料和共同研究的結果」,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敘述,不代表特定的意識形態講話」。然而,村田對浦野的自我標榜並不完全認同,他認為,「確實,這本書大量地介紹了日本與中國方面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著作和論文,但是我發現其中的記述未必像作者說的那樣客觀。特別不可思議的是,作者聲稱與北京大學的研究者共同研究過,可是居然連一年前就在中國出版的鞠德源的上述著作都全然沒有提到過。」

  二、釣魚列島是「無主地」嗎?

  釣魚列島主權爭議的關鍵之一,是這些島嶼是不是「無主地」,如果有主,是屬於中國,還是屬於琉球?日本政府聲稱釣魚列島是無主地,也有日本學者認為釣魚列島屬於琉球,而琉球後來併入日本,故釣魚列島屬於日本。村田不同意上述說法,他指出:「明代以來各種各樣的中國地圖和文獻都把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標註在中國的版圖內。特別是明代為防備倭寇和海盜侵入,政府實施海禁,……對沿海的海防相當注意。確保沿海的安全是國家的重要任務,在應當保衛的沿海島嶼中,也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中國方面的證據,村田列了幾種,如明代胡宗憲、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中收錄的兩幅圖,還有施永圖編纂的《武備秘書》卷二中收錄的《福建海防圖》。

  琉球曾是中國的屬國,歷代國王都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明清兩朝共向琉球派過24回冊封使。因為往來要經過釣魚列島,又涉及航海安全,所以中國的歷任冊封使如陳侃、夏子陽等人在《使琉球錄》中多次記載了經過釣魚列島的情形,從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琉球的領域是從久米島(古稱古米山或姑米山)開始的,並不包括釣魚列島,越過赤尾嶼與久米島之間的海溝,才算進入琉球。一個可資佐證的細節是,與中國冊封使陳侃同行的乘琉球船的琉球人,看到久米島,認為是到了故鄉了,所以都特別高興。周煌的《琉球國志略》中描繪了一張《琉球國全圖》,也明確地將姑米山確認為琉球國的西端,而沒有將釣魚列島這些不屬於琉球的島嶼畫進去。

  琉球方面的主要資料是《中山世譜》,其中記載的琉球的範圍是三府五州三十五郡,另外有三十六島,並不包括釣魚列島。

  日本方面的歷史記載也印證了釣魚列島屬於中國,而不屬於琉球。1768年,林子平在其《三國通覽圖說》中,把琉球與日本、中國及台灣地區分別著色表示,釣魚列島與福建、浙江是同一種顏色。德川幕府統一日本后,於正保年間命令各藩繪製地圖以便合制全國地圖。其中,琉球國地圖由三張組成,連一些很小的珊瑚礁都清晰地描畫出來了,也並不包括包括釣魚列島。可見,釣魚列島屬於中國,是當時中國、琉球、日本三方的共同認識,這是沒有問題的。村田由此得出結論:歷史上,釣魚列島屬於中國,「所謂的『無主地論』是不成立的。」

  三、釣魚列島是如何被日本「領有」的?

  關於這一問題,日本政府《關於尖閣列島的領有權的基本見解》是這樣說的:「1885年以來,政府通過沖繩縣地方當局對尖閣列島以各種方式進行再三調查,確認那裡不僅是無人之島,而且沒有任何清國的管轄痕迹。在對此予以重新確認的基礎上,1895年1月14日的內閣會議上決定於島上建立航標,以正式編入我國領土。」

  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村田教授並不認可日本政府的說法,他梳理的事實是這樣的:

  1874年,日本出兵中國台灣,因遭到台灣民眾激烈抵抗,以索取50萬兩白銀為條件退兵。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斷絕了琉球王與清朝的朝貢、冊封關係,將琉球王遷到東京居住。1879年乾脆廢了琉球藩,改為沖繩縣。清政府雖不接受,卻無力扭轉局面。

  到了1885年,日本出於圖謀台灣的目的,開始有了控制釣魚列島的想法。當時的內務省給沖繩縣令西村舍三發了一份命令,要求他「調查沖繩縣與清國福州間散在無人之島」,以便在上面建立國標。西村調查後上報說,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均是「清國給予名稱,以其作為前往琉球之航海目標。……如踏查后直接建立國標,恐有問題。」外務卿井上馨也主張謹慎從事。他說:「近來,清國報紙傳言我國政府欲佔領清國所屬台灣地方之島嶼,呼籲政府注意。故在此之際,對此等小島我擬採取暫時不輕動,避免不必要紛爭之措施為宜。」

  既然如此,內務卿山縣有朋只好表示:此事「涉及與清國間島嶼歸屬之交涉,宜趁雙方合適之時機。以目下之形勢,似非合宜。」山縣所說「目下之形勢,似非合宜」,實際上指的是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率部擊敗法軍入侵,迫使法軍從台灣撤退的時局。釣魚列島在行政區劃上屬於台灣,這個時候染指台灣,自然是「非合宜」的。所以村田認為,如果劉銘傳當時不能擊退法軍,暴露出清國對台灣統治的弱點,那麼日本在1885年左右趁機在釣魚列島建立國標「是十分可能的」。

  後來的1890年、1893年,沖繩縣知事又兩次提出要將釣魚列島劃歸自己管轄,均被明治政府擱置起來。

  日本政府認為「合宜」的時機終於來了。1894年,日本向中國發動甲午戰爭,到了日方即將取得勝利的1895年1月14日,日本內閣會議正式作出了在釣魚列島建立國標的決定。何以1890年、1893年沖繩縣的申請都被束之高閣,而到了1895年就被通過了呢?答案就在日本內務省給外務省的協議文中:「如今與當年之情勢已經不同。」那時,日本對中國戰爭的勝利已指日可待,進攻台灣的準備也做好了,順手牽羊控制台灣幾個小島豈在話下?從上述情況看,日本很清楚釣魚列島是屬於中國的,雖然對該列島覬覦已久,卻因懼怕引起糾紛未敢輕易動手,到了日方在甲午戰爭中快要勝利的時候,趁清朝無力回天之機,把釣魚列島搶了過來。所以村田指出:日本政府的所謂因該島無人管轄故而編入日本領土的說法,「很顯然是不成立的」。

  四、中日雙方就釣魚島主權發生爭執的原因

  日本將釣魚列島「編入」自己的領土之後,實際上並沒有在上面建立國標。因為日本控制釣魚列島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控制這些小島,更大的目的是為了便於圖謀台灣。既然不久後日本通過《馬關條約》輕易達到了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的目的,在釣魚列島上建立國標的事情就沒人提起了。到了74年後的1969年5月10日,事情突然起了變化,石垣市為表示地籍而在釣魚島上建立了標柱,次年9月10日沖繩政府又引人注目地發布了對釣魚列島的領有宣言。因為這個時候突然發現,釣魚列島海域有出產石油的可能性。

  村田說,「對這一點的反應,中國政府也有些相同。因為台灣的回歸是最受關注的問題,所以開始時對那些無人島嶼沒有表示關心。」村田評價說:「日本也好,中國(包括台灣當局)也好,是在了解到這些島嶼的周邊海底有可能出產石油的情報后,開始強調自己的領有權。而在這之前,兩國間沒有圍繞領有權發生爭論。兩國的地圖也很清楚地表明了上述情況。無論是中國(包括台灣當局)的地圖把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明確地標在中國的領土內,還是日本文部省審定的地理教科書中用尖閣列島的名稱表示這些島嶼,都是1972年領土問題發生以後的事。」

  在釣魚島問題上,村田忠禧總的觀點和結論是這樣的:「作為歷史事實,被日本稱為尖閣列島的島嶼本來是屬於中國的,並不是屬於琉球的島嶼。日本在1895年佔有了這些地方,是借甲午戰爭勝利之際進行的趁火打劫,決不是堂堂正正的領有行為。這一歷史事實是不可捏造的,必須有實事求是的認識和客觀科學的分析態度。但是有的人打著研究的旗號,實際上是有意地隱瞞事實。」

  五、村田忠禧的擔憂與希望

  村田教授是主張日中友好的人士。他認為,領土爭議已經成為激發日中兩國狹隘民族主義的口實,影響兩國友好關係,並對此表示擔憂。為此,他專門統計了釣魚島、尖閣列島這些概念在日本國會審議中出現的次數,也統計了這些概念在日本《朝日新聞》和中國《人民日報》中出現的次數。統計表明,兩國出現這些概念次數最多的都是在1996年、1997年、1998年,他認為「這一時期,日本和中國都是將對方視為對手,強調警戒論和威脅論的時期。這是90年代後半期,日本與中國都僅強調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風潮強化的結果。」

  在書的末尾,村田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對尖閣列島·釣魚島等問題不要孤立地看,要放在沖繩問題、台灣問題等整體的演變中來看,要把過去的歷史與今天的現實結合起來分析。在領土問題這樣的國家間的見解對立的情況下,需要傾聽對方的意見,保持用冷靜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態度。不冷靜地思考,立即用狹隘的民族主義,用偽裝的愛國主義煽動情緒是絕對要不得的。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應當向周恩來和鄧小平學習,應當意識到,我們還沒有超越他們的智慧,這是需要我們反省的。日本和中國的國家關係還是處於『初級階段』,為了達到高級的階段,需要我們雙方不斷的努力。」

  在釣魚列島歸屬爭議的問題上,村田忠禧教授是繼井上清教授之後又一位主持正義、敢講真話的日本學者。從這本書的論述和觀點來看,村田忠禧教授的立場是相當客觀的,他的研究能夠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不隱瞞真相。在追求真理的問題上,村田有勇氣超越國家利益而站在更高的境界上闡述自己的觀點。他說:「我們容易把政府、政黨、媒體的見解作為正確的見解而予以接受,但是那些見解並不一定代表真理。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真實、真理,而不是國家的利益,在這一點上,政黨和媒體也有同樣的問題。」村田教授的這番話,讓筆者想起了王雲五先生的一句名言:「有大公方可以有卓見。」的確,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不把自己從某個黨派、某個民族或某個本位的立場上超脫出來,就不大可能得出顧全大局、客觀公允的結論。筆者對村田教授的好感,不僅僅是他在釣魚島問題上得出了有利於中國的結論,更主要的在於他追求真理的客觀態度。

  由這本書還可以看出,村田先生真心希望日中兩國能夠保持友好關係。不隱諱釣魚島爭議的真相,把本來的歷史面貌交代給讀者,這不僅是村田先生做學問、求真理的態度,也是為中日友好而作出的可貴努力。我們希望,像村田忠禧這樣有良知的客觀公正的日本人士,能多一些,再多一些;而像石原慎太郎那樣的極右分子,能少一些,再少一些。

  人民網林治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3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9-27 07:0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不容置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3: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