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Chico兄的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9-15 0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hico兄的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For references only,

見聞等六性既依附六識而生,為六識之性;六根復依六識六塵為緣,方由如來藏生,是以如來藏為因,是故楞嚴說根塵識及見等六性虛妄已,歸結六識六根六塵及見等六性於如來藏,說一切法之體性皆由如來藏生--非因緣、非自然性,乃是如來藏之一部份體性。如來藏展轉生起見等六性時,仍自安住本來自性清凈涅盤之中--不論見等六性現不現起,祂仍常住不斷,真悟者悉可明見;乃至眠熟悶絕之際,一切悟者皆能見其現行不斷,非如婆羅提所說「王若不用,體亦難見」。如來藏於遍一切時現行運為之中,恆離見聞覺知;佛恐世人不解,故向阿難云:「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無漏真凈。」
 
婆羅提錯認藏識所生六識之性以為佛性,則墮佛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之中;於能知能見之性中,建立能知覺性為實相法,即是無明之根本。若能於知覺等性之中,覓得同時并行之「無見無聞無嗅無嘗無觸無知覺」者,斯即涅盤心、無漏心、真凈心也。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chico 發表於 2010-9-15 03: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9-15 03:47 編輯

回復 1# WILLIAMLYLE
還是那句話,修正自己的習氣,「阿含「經典有獨到之處,是最初方便。方法簡便易行,直接了當。對於我這個洒掃應對進退都不清楚的人很適用。現在我脾氣來了,至少我知道自己要發脾氣了。以前是自己脾氣發完了才知道。這是也是 「明「 和「無明「的差別。只有覺察到嗔心起,才能滅嗔心。

可以說這不究竟,還有能所,還有知見。我也認同。但我畢竟不是「頓悟「的根性。需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話說回來了,即使到了「常寂光土「,還是有「相「。可以做個比較,「常寂光土「的相,和娑婆世界的相有什麼區別?沒有。區別在自己「明「還是「不明「。真明了,那都能去,也那都不用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chico 發表於 2010-9-15 06: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9-15 06:56 編輯

回復 1# WILLIAMLYLE

網上查了一下是蕭平實批評母音老人的文章的部分章節。
原文如下:
 

母音老人又言:《…這些問題必須要搞清楚,倘若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將會成為修道的一個大障礙。非但修道不成,而且入魔有份,所以今天要著重講一講這個問題。從前,異見王問婆羅提:「何者是佛?」尊者說:「見性是佛。」異見王問:「師見性否?」尊者說:「我見佛性。」王又問:「性在何處?」尊者說:「性在作用。」王問:「是何作用?我今不見。」尊者說:「今現作用,王自不見。」王問:「於我有否?」尊者說:「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又問:「若當用時,幾處出現?」尊者說:「若出現時,當有其八。」王說:「其八出現,當為我說。」尊者說偈曰:「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人生出來,小孩落地了,要睜開眼睛看東西。大家都以為能看東西,是眼睛的作用……豈不知能看東西的實在不是眼球--眼根,而是我們的能見之性。…所以說,這眼睛能見的視覺作用,就是性的作用),在耳曰聞(耳朵能聽到聲音,也不是耳根的作用,而是聞性的作用),在鼻辨香(鼻子能嗅味,香味臭味等,是嗅性作用),在舌談論(一切語言談論,都是佛性的作用),在手執提(我們手拿東西,做工作等,也都是佛性的作用),在足運奔(兩隻腳走路,也是我們佛性的作用)。總之,時時處處無不都是性的作用。》(摘自母音老人著《心經抉隱》三四、三五頁。)

錯悟之人每愛引用錯悟祖師之言句,以自增光。婆羅提,據《傳燈錄》載為菩提達摩之徒,然其上述開示,同於常見外道,迥異達摩祖師傳於中國之禪,若非錯悟,即是譯錄者之以訛傳訛所致;何以故?謂達摩所傳者,得以《楞伽經》印證,乃是第八識心;婆羅提所說者,則不能以三乘諸經印證,亦不能以《楞嚴經》印證,非是心經所說實相心也。

能見之性,要有九緣,方能起用;若除如來藏不計,尚須八緣和合,方能由如來藏起見之性,若缺眼根、明…等八緣之任一緣,即無能見之性,是故能見之性由眾緣所成,非是佛性,《楞嚴經》中八還辨見,已具足宣示也,云何母音老人可謂「見之性」即是佛性?云何婆羅提可作是說?能見之性如是,能聞能嗅能嘗能觸能知覺性亦復如是,悉由眾緣所成;眾緣所成者必將復因眾緣離散而壞,則非常住不壞之實相法,無有不壞法體,云何可謂之為佛性? 

手之執捉,足之運奔,亦是眾緣所成,色蘊行蘊所攝,云何可謂之為不壞常住之佛性?與理不相應也。 

若如母音老人及婆羅提所說,而可名為證道,則一切常見外道亦皆是佛門之聖人也,同以六根六識六塵合生之見性聞性乃至覺知性為常不壞法故。若爾,佛法應無親疏,佛法應同外道,不須世尊降生人間四處遊行辛苦說法四十九年也。見性乃至知覺性等,常見外道早已宣說為常不壞之實體法故。

然見性乃至知覺性,悉依六識之現行而俱生,六識若斷(如眠熟悶絕),則見性乃至知覺性悉滅,夜夜斷滅之法云何謂之為佛性? 

複次,見聞等六性既依附六識而生,為六識之性;六根復依六識六塵為緣,方由如來藏生,是以如來藏為因,是故楞嚴說根塵識及見等六性虛妄已,歸結六識六根六塵及見等六性於如來藏,說一切法之體性皆由如來藏生--非因緣、非自然性,乃是如來藏之一部份體性。如來藏展轉生起見等六性時,仍自安住本來自性清凈涅盤之中--不論見等六性現不現起,祂仍常住不斷,真悟者悉可明見;乃至眠熟悶絕之際,一切悟者皆能見其現行不斷,非如婆羅提所說「王若不用,體亦難見」,此乃我會同修之所親證者。如來藏於遍一切時現行運為之中,恆離見聞覺知;佛恐世人不解,故向阿難云:「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無漏真凈。」 

母音老人及婆羅提,俱皆錯認藏識所生六識之性以為佛性,則墮佛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之中;於能知能見之性中,建立能知覺性為實相法,即是無明之根本。若能於知覺等性之中,覓得同時并行之「無見無聞無嗅無嘗無觸無知覺」者,斯即涅盤心、無漏心、真凈心也。佛語現在,母音老人何得援引錯悟者所說語句以誤學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9-15 07: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chico

As I said, brother Chico, for your references onl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chico 發表於 2010-9-15 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As I said, brother Chico, for your references only.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9-15 07:58


敬錄《首楞嚴經---卷二》,供WILLIAMLYLE 參閱。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恆河水
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恆河水。
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
佛言:汝今自傷發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恆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chico 發表於 2010-9-15 08: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9-15 08:42 編輯

回復 4# WILLIAMLYLE
「見聞等六性既依附六識而生,為六識之性」;這句話我看不懂。
按理說,眼根對色塵,產生眼識。見性本無生滅,何以依附六識為而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2: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