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千百年來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複製鏈接]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8-16 1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家認為生命是循環不止的(輪迴),所以百千萬億劫以來,所有的生物都曾經是自己的六親眷屬(骨肉親人)。因此殺生害命,只為滿足口腹之慾,卻不知,這其實是最悲慘的「骨肉相殘」。

每一位修行者,在證得阿羅漢果位時,常常會忍不住悲痛,而掩面悲啼,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凡是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修行者,會自然而然的恢復一種能力,這就是「宿命通」,阿羅漢聖者們通過「宿命通」的觀察,才知道自己過去所殺過、吃過的無數生命,竟然都是自己以前的父母、兄弟、姊妹……,哪裡會不悲痛呢?

有一首勸人戒殺素食的詩:「千百年來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指出的就是一副鮮明的冤冤相報的悲慘世間圖。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他講到:他在未出家前是獵人,專門捕捉海獺。有一次,他一出門就抓到一隻大海獺。等剖下珍貴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斷氣的海獺藏在草叢裡。傍晚時,獵人回到原來的地方,卻遍尋不著這隻海獺。再仔細察看,才發現草地上依稀沾著血跡,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

獵人探頭往洞里瞧,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這隻海獺忍著脫皮之痛,掙扎回到自己的窩。為什麼這麼做呢?等獵人拖出這隻早已氣絕的海獺時,才發覺有兩隻尚未睜眼的小海獺,正緊緊吸吮著死去母親乾癟的乳頭。當這位獵人看到這一幕時,身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他從來沒有想到動物會有這種連人都做不到的母子人倫之情,臨死還想著給自己的孩子餵奶,怕自己的孩子餓了,想到這裡,這位獵人不由得心生悲泣,痛哭流涕,慚愧的無地自容。於是,他放下了屠刀,不再當獵戶,出家修行去了。每當這位已經出家的僧人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期,眼中還是會泛起淚光。

南無阿彌陀佛,希望所有見到此則故事的同修們,能夠將這一則感人至深,發人深醒的故事,講給您們所見到的每個人聽,願他們都可以在聽到這一則故事之後,內心會有所觸動,不再去為了一已私慾,而殺生吃肉。

南無阿彌陀佛,我佛慈悲,眾生慈悲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沙發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6 14:52 | 只看該作者
每一位修行者,在證得阿羅漢果位時,常常會忍不住悲痛,而掩面悲啼...
renee209 發表於 2010-8-16 12:40

沒這回事。悲傷哭泣是一種掉舉的反應,阿羅漢才不會有那種行為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6 15: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0-8-16 15:05 編輯

提婆達多主張素食       作者:從信法師

提婆達多和釋迦牟尼佛同年,是堂兄弟,從小一起受宮廷教育,讀書,遊戲,爭逐異性玩伴,恩怨牢牢記掛在提婆達多的心上,隨著歲月一起增長。當釋迦牟尼佛捨棄世間榮華富貴,並未減損提婆達多心頭恨,釋迦牟尼佛成佛,回到本生地,提婆達多不得不也企圖成佛,出家學佛別有用心,及至色身衰老,眼看永無超越佛陀之可能時,設計殺佛以用取代佛陀的地位。不想,害佛未遂,此事震驚一切人天,暴露出提婆達多的醜陋,惡名昭彰,幾乎沒有人不知。在極端惡劣的處境中,提婆達多仍然挖空心思,一心想要破僧滅法。由於大多數人不能辨別法非法義非義,竟致提婆達多得遂心願,提倡素食以竟滅佛。

提婆達多惡名昭彰,幾無害佛之可能,但他利用宗教信仰來滅佛,其高明處,直到如今我們還未察覺,還不知為什麼提倡素食竟能滅佛。

四分律大正藏二二冊五九四頁上:
時提婆達即往伴比丘所語言:
我等今可共破彼僧輪,我等死後可得名稱言:
沙門瞿曇有大神力,智慧無礙,而提婆達能破彼僧輪。
時,提婆達伴,名三聞達多,智慧高才,即報言:
沙門瞿曇有大神力,及其弟子徒眾亦復如是,
我等何能得破彼僧輪?
提婆達言:如來常稱說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
我今有五法,亦是頭陀勝法,少欲知足,樂出離者:
「盡形壽乞食,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露坐,
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壽不食魚及肉。」
我今持此五法教諸比丘,足令信樂。


印度沙門文化一向讚歎苦行,提婆達多的主張一經提出,和害佛一樣引起轟動,很多樂修苦行的年輕比丘及外道都來追隨,聲勢浩大如海浪般洶湧而來,直到世尊入滅,釋迦牟尼佛所說正法律滅去,其勢力猶不稍減。在中國已不知所由,反而以為不食魚、肉是大乘法,小乘才吃魚、肉,提婆達多在地獄中若知道此事,一定擊掌稱快。


四分律大正二二冊五九四頁中:
佛告諸比丘:提婆達今日欲斷四聖種。
何等四?我常以無數方便說衣服趣得知足,
我亦歎說衣服趣得知足,我亦以無數方便說,
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趣得知足,
亦歎說,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趣得知足,
比丘當知,提婆達今日欲斷四聖種。


所謂「四聖種」就是養活僧眾的四種日常生活資具,一是衣服,二是飲食,三是臥具,四是醫藥。出家無家不可自食其力,若無四聖種必死無疑,但若趣得知足,無衣時依於糞掃衣,無食時依於乞食,無臥具時依於樹下坐,無醫藥時依於腐爛藥,必可安心辦道乃至心解脫慧解脫。是故佛制四依法,堪能接受四依法則許其受具足戒。然而此四聖種皆來自在家居士,糞掃衣雖然是丟棄物,並非輕易可得;乞食在印度雖然普遍,並非必然可得;樹下可坐,露地可坐,塚間可坐,風雨寒冷之時實不堪露地坐;腐爛藥輕易可得,有些病非酥鹽魚肉不能治。若盡形壽非此四依不可,信施幾無供養僧眾之處,僧眾之四聖種必斷無疑。因此佛制四依法,在四依法之前提下,若信施施貴價衣,可著貴價衣不必著糞掃衣;若信施供養美食,可以不乞食;若信施施園林樓閣,不必露地坐;若信施施酥鹽魚肉,不必用腐爛藥。釋迦牟尼佛住世期間,一切僧眾信眾及世尊本人都依法奉行,不遮吃魚、肉,不素食,外道才奉行素食主義,尤其護生主義者往往譏嘲佛教,一經提婆達多主張五法,其中盡形壽不食酥鹽及魚肉,使一向不辨法非法義非義的人傾倒,無不擁護聲援。

提婆達多原無對抗佛陀的勢力,尤其在他害佛之後惡名昭彰,但他利用人類的愚癡而得逞,形勢不止比人強,還比佛強,世尊入滅後,僧團四分五裂,佛法也快速滅亡了,在中國我們看不見吃魚吃肉的比丘、比丘尼,可知佛法滅無餘。

時至今日,我們若聞說學佛修道,即刻聯想到不食魚肉,學佛就是不食魚肉,素食,這是提婆達多的餘威。知否?中國佛教是提婆達多的聲援團體,發心學佛不知要學釋迦牟尼佛法,反而掉入提婆達多的設計中,怎不令人掉淚呢?

戒律中無論出傢具足戒或在傢具足戒都有不殺生戒,我們想當然以為不殺生便也不食眾生肉,若有人持不殺生戒而又吃魚吃肉,似乎不能自圓其矛盾行為。事實上,不殺生和不食魚肉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但學者無法分別此二者之分際,於是使提婆達多有機可乘,乘人類的愚癡而滅佛法僧戒。假使我們善能分別不殺生和不食魚肉的糢糊關係,便能解開不食魚、肉的是非。

所謂殺生就是殺害眾生的生命,不殺生就是不殺害眾生不斷眾生命。不殺害眾生是居於生命可貴,居於我畏懼被殺害,可想而知他人也一樣畏懼被殺害,為饒益有情眾生,不忍見眾生畏懼被害,為免於恐懼是故持不殺生戒。

所謂不食魚不食肉,應從吃魚吃肉來理解。吃魚肉有二種吃法,一種活生生吃魚吃肉,如活魚三吃,如活吃猴腦,如為吃魚肉請他人宰殺眾生命,所吃之魚肉不論自殺或教他人殺,都殺害了眾生命。另一種吃法是吃死魚死肉,所吃之魚肉已無生命為我殺之嫌,只是一種可吃之物質,如不見殺不聞殺不疑殺,佛法中叫做三淨肉。佛制一切僧眾信眾都可吃三淨肉,不可吃殺生肉,若主張盡形壽不食魚肉,便推翻了佛制。

令我們糢糊不清的地方便是三淨肉和殺生肉之分野。若是信受不殺生戒,不殺害眾生命是前提,三淨肉並無命,所吃魚肉和殺生便不相干。但有說,若沒有人食魚肉,便沒有殺魚肉之事,即使所吃是三淨肉仍然不脫殺生之嫌。這是似是而非的話,不如理說,為什麼呢?

一者、吃魚肉和殺魚肉是二事,在世間除了極端怪異之人,沒有人吃人肉,但殺人害命之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戰亂時,死人遍野,由此而可知若沒有人食魚肉便沒有殺魚肉之事,不如理說。即使都沒有殺人事件,每天每時每分都有老死病死意外死之人,人類不免生老病死,畜生類也不例外,並非食了魚肉必定殺生,由此而可知,硬把食魚肉和殺魚肉連結在一起,不如理說。

別有好殺不惜眾生命的人,殺魚肉之過失無由推卸給吃魚肉的人,為什麼呢?釣魚打獵的人其樂趣不在吃魚吃肉,我們由此事實而可知,吃魚肉和殺魚肉是兩件不相干的事。

二者,若說食魚肉不脫殺魚肉之嫌,由命題的類比而可見端倪:
假使沒有人食魚肉便不會有人殺魚肉。
假使沒有人行淫慾便不會有人賣雛妓。
若是如此,
食魚肉的人便有殺魚肉之嫌。
行淫慾的人便有賣雛妓之嫌。
若是如此,
一切食魚肉的人便有殺魚肉之嫌。
一切行淫慾的人便有賣雛妓之嫌。
若是如此,
凡是有行淫慾的人都有賣雛妓之嫌。
欲入人於罪何患無詞,現代人賣幼女為娼妓,連古之聖賢也都有賣雛
妓之嫌,可知上述命題無一是處。
若是如此,
行淫慾的人便有賣雛妓之嫌,不成立。
食魚肉的人便有殺魚肉之嫌,不成立。

食魚肉有食魚肉之業報,殺魚肉有殺魚肉之業報,冤有頭債有主,路歸路,橋歸橋,不可模稜兩可,以致法非法義非義也模糊不清。

由於食魚肉不是殺魚肉,信眾供養魚肉僧眾得食,僧眾有病時也得乞魚肉食,出家非家不自食其力乃得四聖種不虞匱乏。但自從提婆達多主張五法之後,雖經釋迦牟尼佛呵責糾正,已檔不住惡法流布,事過境遷,愚癡眾生不知所由,提婆達多的餘力夾雜在大乘經典中傳誦,大小乘交惡,大乘學者造菩薩戒,又把提婆達多的主張編進去,大乘佛法流布地區奉行菩薩戒,四聖種果真如釋迦牟尼佛所說已被斷絕,不食魚肉便失去乞食之可能。

從何而得知大乘經律中所說不食魚肉非佛說,而是提婆達多的餘續呢 ?

一者,不食魚肉的知見若是如來所說,提婆達多的主張就是宣揚佛說,僧眾不能舉他破僧,世尊也無由呵責他斷四聖種。

二者,一切僧眾信眾及世尊本人都食魚肉,此一事跡遍見於四阿含及一切戒經,不容置疑,若世尊一面教他食魚肉也自食魚肉,又一面教說不可食魚肉,如此捉弄人並非師長的行誼。

三者,聲聞乘是釋迦牟尼佛所建立,菩薩戒不可惡口辱罵也不可說四眾過,卻處處辱罵聲聞,也頻頻說二乘聖人之過,很像提婆達多之言行。

四者,若佛子故食肉斷大慈悲性種子,菩薩自不食肉卻應捨身手足供養虎狼餓鬼,害他食肉斷大慈悲性種子,而且世尊及其佛弟子都食魚肉,應都已斷了大慈悲性種子。

五者,燒身燒臂燒指是自殺的行為,菩薩不可殺生不可食眾生肉,卻又不可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只許諸佛食不菩薩肉,不許菩薩食魚肉。處處不如理說,不止上述五端,但由此數端已可知,不食魚肉非佛說,乃是提婆達多的餘續。

由於提婆達多的主張夾雜在大乘經律中,不食魚肉的知見誤導學者學佛的取向,竟致僧破法滅。大乘學者奉行菩薩戒掉入提婆達多的圈套中,若不及早覺悟,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終將一無所獲。為什麼呢?飲食醫藥但取其所需以用滋身活命,正命只為修梵行永盡煩惱,學者要當實踐不殺生,不過午食,不介意肉食或素食。但菩薩戒顛倒世尊教誡,實踐不肉食,卻日日三時飲食。學佛只在素食純淨與否用功,殊不知若素食純淨而可得成就,一切外道素食行者都可得成就,一切牛羊素食動物也應可得成就。取向錯誤只學牛羊素食法無濟於解脫煩惱,宜應捨菩薩戒,但學世尊正法律,飲食醫藥取向於不過午食。

學佛的旨趣要當永斷貪瞋癡煩惱,心解脫慧解脫,不介意素食肉食。若樂行素食者,當知不食魚肉只能健身,只是助道品,只是世間法,素食並非佛法,不能只以不食魚肉不用動物身上物質為有道有成就。若環境不允許不食魚肉,當知食魚肉並不妨礙永斷貪瞋癡,不妨礙心解脫慧解脫,不必堅持不吃魚肉,沾到油腥味之素食可吃,肉邊菜可吃,三淨肉也可吃,不為純素而受素食所縛。

由於菩薩戒非法非律,致令學者學佛只取向素食,掉入提婆達多的設計,不荷擔如來正法律,是故作此說。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匿名  發表於 2010-8-16 23:45
回復 2# Dhammapala

Sadness is a mental factor (cetasika) belonging to "aversion" or "dosa" which has been uprooted upon attaining Arahantship. So to say that an arahant is crying because of overjoy or any sort of sadness/touching moment is a mistake.
5
匿名  發表於 2010-8-17 10:42
提婆達多主張素食       作者:從信法師

提婆達多和釋迦牟尼佛同年,是堂兄弟,從小一起受宮廷教育,讀書 ...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6 15:00


以下對Dhama兄這篇從信師的文章提出些看法,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仔細參考,

【提婆達多得遂心願,提倡素食以竟滅佛。】
辯正 :提婆達多提倡素食就能滅佛 ? 這樣的譬譽未免非因計因,

【時至今日,我們若聞說學佛修道,即刻聯想到不食魚肉,學佛就是不食魚肉,素食,這是提婆達多的餘威。知否?中國佛教是提婆達多的聲援團體,發心學佛不知要學釋迦牟尼佛法,反而掉入提婆達多的設計中,怎不令人掉淚呢?】

辯正: 這也是不如理的說法, 放眼佛教, 很多人學佛是為了探尋生命的實相真理, 跟聯想到素食扯不上關係, 清淡素食是助道品, 為佛子慈怒心及減低六識對飲食六塵的執著, 雖和正解脫無關, 但為助道的次法, 又怎會是提婆達多的餘威 ? 提倡素食中國佛教又怎麼是提婆達多的聲援團體呢 ? 如果提婆達多提出不邪淫, 不殺人, 佛教徒也是這樣做, 那這麼做的佛教徒難道就是提婆達多的粉絲 ?


【食魚肉有食魚肉之業報,殺魚肉有殺魚肉之業報,冤有頭債有主,路歸路,橋歸橋,不可模稜兩可,以致法非法義非義也模糊不清。】

這是正知見.


【由於提婆達多的主張夾雜在【大乘經律中】,不食魚肉的知見誤導學者學佛的取向,竟致僧破法滅。【大乘學者奉行菩薩戒掉】入提婆達多的圈套中,若不及早覺悟,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終將一無所獲。為什麼呢?飲食醫藥但取其所需以用滋身活命,正命只為修梵行永盡煩惱,學者要當實踐不殺生,不過午食,不介意肉食或素食。但【菩薩戒顛倒世尊教誡】,實踐不肉食,卻日日三時飲食。學佛只在素食純淨與否用功,殊不知若素食純淨而可得成就,一切外道素食行者都可得成就,一切牛羊素食動物也應可得成就。取向錯誤只學牛羊素食法無濟於解脫煩惱,宜應捨菩薩戒,但學世尊正法律,飲食醫藥取向於不過午食。】

【學佛的旨趣要當永斷貪瞋癡煩惱,心解脫慧解脫,不介意素食肉食。】若樂行素食者,當知不食魚肉只能健身,只是助道品,只是世間法,素食並非佛法,不能只以不食魚肉不用動物身上物質為有道有成就。若環境不允許不食魚肉,當知食魚肉並不妨礙永斷貪瞋癡,不妨礙心解脫慧解脫,不必堅持不吃魚肉,沾到油腥味之素食可吃,肉邊菜可吃,三淨肉也可吃,不為純素而受素食所縛。

由於【菩薩戒非法非律】,致令學者學佛只取向素食,掉入提婆達多的設計,不荷擔如來正法律,是故作此說。

辯正: 不食魚肉的清淨食會誤導學佛的取向, 還會導致僧破法滅 ? 這實在是扯太遠了吧, 照此邏輯, 多食魚肉就能導正學佛的取向 ? 還會使佛法倡盛 ? 各位師兄看以上括號處, 這位法師無非就是想告訴學人中國大乘佛教非佛教, 為戲論, 大乘的明心見性就是祖師們無厘頭的自由心証, 修學佛法, 當然不應為純素而受素食所縛, 但怎能因自己不能相應於大乘禪門而誹謗大乘非佛說 ? 難道千百年來禪門的智慧還比不上此種不如理的推論 ? 這種將好好的一個完整殊勝的三乘佛法分割的支離破碎, 誤導學人看不到整個佛法的正確連貫性, 其實才正會導致僧破法滅吧 !

另菩薩戒為正法正律, 佛子如發心受菩薩善戒, 自當如法遵守, 目的在於長期守戒的自我約束, 令身心越趣清靜, 益於助道証果, 正好荷擔如來正法, 又怎會是不荷擔如來正法律呢 ? 做此說之人實不應以自身對大乘佛法的誤解而做此等不如理言論.

此派法師的立論應是受到印順老法師思想的影響, 此派法師也反對佛陀所傳的彌陀淨土法門, 以下為教界李元松對此的評論 :

*************************************************************

而印順法師的看法則只是史學學者考證的結果,雖然有依據,但是從佛法的角度說,印順法師的立場顯然是違背佛法的, 也違背中國佛教傳統的立場,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的追隨者昭慧法師所闡述的有關淨土的描述得到充分的印證。她說:
  【在梵語amita的後面,附加bda而成amitabda,光明是人類的企盼,落日則是光明藏,是一切光明的究極所依。而佛法是以寂滅為本性的;故以「落日」意象的「西方」隱喻光明的希望,以及「必趨於滅」的涅槃。導師在此部分接納歐日學者來自語言學與神話學研究的看法,認為這與「太陽崇拜」有關。

無量壽,壽是生命的延續。眾生對於生命,有著永久的願望。因此、耶教教人歸依上帝得永生;道教教人求長生不老。人人有永恆生命的願望,這是外道神我說的特色。人類意識中的永恆存在的欲求,無論是否確實如此,但確是眾生的共欲。這在大乘佛法中,攝取而表現為佛不入涅槃的思想。不入涅槃,即是常住,也即是對於眾生要求無限生命的適應。】

這文字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印順法師的真實立場,即:西方淨土事實上就沒有,極樂世界的說法不過是佛陀為了迎合人們對光明的企盼而施設的一個理想世界而已!我想,印順法師既然接受的是歐、日學者來自語言學與神話學的研究結果,這已經充分表明了印順法師自己不懂語言學和神話學,因為昭慧法師上面所提到的梵文,只是印度在淪為英國殖民地以後,才在印度教梵文的基礎上以羅馬字母改造而成的現代梵文,它與古代的佛教梵文是非常不同的,怎麼能依據這後來的而且是非佛教的所謂梵文來推論兩千多年前的佛教梵文的情形呢?有關這個問題,我曾在《梵文與中國佛教》一文中作過專門探討,結果表明:

  至於人們今天所學的梵文,國際上流行的是拉丁化的梵文,所有文字完全用拉丁字母拼成,已經失去了原先梵文的一些功能。比如,在密教的許多修煉中,觀想梵文的某些字形是重要的修煉內容,具有與持咒同等的法力,而現代梵文則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這說明,原先的梵文具有表意功能,而現代梵文則完全沒有。因此,我不同意有些學者的認為梵文就是拼音文字的觀點,而是主張梵文也有表意的功能。

拉丁化的梵文,我們不妨稱之為「現代梵文」。現代梵文「是十七世紀以後的梵文」,是西方學者在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之後為了研究印度文化的方便而造出來的。這樣的梵文,從佛教的角度說,是非常不可靠的。這主要有三方面理由:第一,現代梵文完全是學者的梵文;第二,現代梵文與古梵文明顯不同;第三,現代梵文對佛法的表現值得懷疑。

如果印順法師真的懂得語言學,並尊重歷史,對此會有何感想呢?

無論如何,由於印順法師據以分析極樂世界的依據,是世俗社會的純粹學者的臆測,盡管昭慧法師一再為印順法師的淨土思想作開脫,一再設法證明極樂世界能夠成立,但這只能是欲蓋彌彰的做法。比如,昭慧法師說:

淨土的真實性,也可從眾生業力所感的相對環境而推論之;往生淨土之論,更是志性怯弱者極好的依怙,它留一扇門給他力宗教傾向者,使其逐步接近佛法,以免他們因依賴的心性,而滑入外道的天國論中;它也留一個過渡空間給這些心性軟弱的行人,讓他們在過渡階段強化自己,以培養行菩薩道的堪能力。這些,是淨土法門無容抹煞的功德。

這就是說,昭慧法師之所以強調印順法師不否認淨土法門,是因為它在理論上能夠成立,在教化眾生時有一定的用處。然而,既然印順法師對極樂世界的論述已經表明了極樂世界只是假設而不是事實上的存在,昭慧法師的論證又有什麼必要呢?如果明明認為極樂世界不存在,卻偏偏要設法證明淨土法門有什麼樣妙用,這與明目張膽地騙人有什麼區別呢?

************************************************************

Rainee的這篇素食貼文, 意在勸善, 對初機學人具啟發慈悲的發心, 反之從信法師所說之事顯的甚不如埋, 藉素食一事非議大乘佛法,  佛門中人才濟濟, 自可分辯, 當自努力修集福德, 早日証真. 也望Dhama 兄莫怪, 法義之說, 非對個人.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6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7 11:31 | 只看該作者
Rainee的這篇素食貼文, 意在勸善, 對初機學人具啟發慈悲的發心, 反之從信法師所說之事顯的甚不如埋, 藉素食一事非議大乘佛法,  佛門中人才濟濟, 自可分辯, 當自努力修集福德, 早日証真. 也望Dhama 兄莫怪, 法義之說, 非對個人.
Guest from 108.0.190.x 發表於 2010-8-17 10:42

勸善之立意很好,但素食畢竟非法非律非佛所教作。你們如果一定要以素食為法為律,只要公開承認自己是提婆達多的門徒即可,末學會尊重你們的信仰。如果你們打著佛教的招牌,卻宣說叛徒提婆達多的法,甚至貶辱佛陀的法,末學只好出言破斥,斷不容是非不分、真假莫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7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8-17 11:43 | 只看該作者
1,初入佛門,倒是不必強求素食。否則的話,令一般人一聽學佛,就想起食素,則讓人退避三舍。
2,倒是久居佛門中人,深知因果,卻要自己食肉,讓別人承擔殺業,是不是未免太不慈悲?
3,話又說回,很多佛子,學佛多年後,漸漸的會偏向素食,肉食漸漸地會令他們覺得不舒服。
    久爾久之,很多人會很自然的,而不是像要戒什麼一樣,成為素食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8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7 12: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Dhammapala
Dhamapala兄何必做此不恰當的比譽? 素食和解脫雖無絕對的關係, 但素食怎就會和提婆達多的門徒扯上干係 ? 那麼如果照您的看法, 那位遊客兄辦正裏說的 如果提婆達多提出不邪淫, 不殺人, 佛教徒也是這樣做, 那這麼做的佛教徒難道就是提婆達多的粉絲 ? ) 是不是就成立了呢 ?  這實在不像博學多文的Dhamapala兄所說之言, 反倒是意氣之爭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9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7 12:33 | 只看該作者
1,初入佛門,倒是不必強求素食。否則的話,令一般人一聽學佛,就想起食素,則讓人退避三舍。
2,倒是久居 ...
renee209 發表於 2010-8-17 11:43

你說反了。現代的人,尤其是華人,初入佛門幾乎沒有不吃素的。等到他們明白了真相,就會知非即捨,困難之處在於提婆達多破僧一事詳載於律部,而中國佛教徒幾乎是從不讀律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0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7 12: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0-8-17 12:43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Dhamapala兄何必做此不恰當的比譽? 素食和解脫雖無絕對的關係, 但素食怎就會和提婆達多 ...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7 12:25

素食本身沒有問題,但以素食為法為律卻是提婆達多破僧的餘緒,大乘的弟子們不妨捫心自問:自己是單純的吃素還是將吃素當成佛法的一部分在行持?

提婆達多和他的徒眾都堅持吃素,而且要佛陀制戒禁止吃魚吃肉,然而佛陀不但拒絕了他,而且還嚴厲斥責,箇中道理值得三思。事實上,比丘律有兩條僧伽婆屍沙法(僧殘重罪)的制戒因緣與提婆達多破僧有關,出家眾在僧中宣說素食,形同破僧者的共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1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7 12:49 | 只看該作者
提婆達多(Devadatta)

作者:希爾伯列克

提婆達多是世尊、阿難尊者和難陀尊者的親族兄弟。公元前約499年,他對佛法生起信敬之心,於是隆重而光采地穿著貴重的衣冠,騎乘金網披飾的寶象前去出家,他的動作似乎要昭告世人:「你們看哪!一個有財有勢的王子要出家囉!」

出家作比丘開始的十二年之間,他善心修行─誦讀經法、請問疑難、受持教法、靜坐禪思,對佛陀所說的法義都能誦念。後來,他看到有些比丘有神通力,能夠從遙遠的地方取得美食,於是生起貪心,分別要求世尊及諸上座長老教他修習神通的方法。世尊及諸上座長老均告訴他:「何必要用神通呢﹖應當觀察無常、苦、無我的真相才是。」但是,提婆達多不以為然,他以兄弟之情,利用阿難尊者的多聞,聽取了神通法,然後在山林、曠野、坑谷之中精勤修習,得到了世俗的四禪,藉此四禪而發起了神通力。

得到神通之後,志得意滿的提婆達多就忘了我是誰。他認為自己和世尊都出生於釋迦族,世尊是因為有神通力才受到摩竭陀國王(頻婆沙羅王)與人民的信心供養。於是他就選定了摩竭陀王子阿闍世,為他現神變,甚至變成小嬰兒去吞食阿闍世的唾液,終於贏得了王子的信心。阿闍世每天都以500鍋豐富的飲食供養提婆達多和他的徒眾們。相反的,許多默默修行的上座長老們卻只能乞得冷飯酸麵,甚至吃不飽。提婆達多愈發張狂而不可一世了。

大約公元前487年,阿闍世計劃向父王頻婆娑羅謀篡王位的同時,提婆達多也向世尊爭取僧團的領導權,卻受到世尊嚴厲的斥責。提婆達多非但不知道悔過,反而認為佛陀讚嘆舍利弗、目犍連卻刻意貶抑他的徒眾,因此對佛陀起了瞋恨心。在瞋心的作遂下,他走入了偏激的行徑。他以摩竭陀國重視苦行的風氣,又以世尊曾經讚嘆大迦葉尊者的頭陀行為由,配合他個人修習神通期間的經驗,強烈主張五項苦行(1)「盡形壽受著納衣」、(2)「盡形壽受乞食法」、(3)「盡形壽受一食法」、(4)「盡形壽受露地法」、(5)「盡形壽受斷肉法」,自認為這五法是道,可以疾得涅槃。任憑世尊指示上座長老為他數作羯磨,仍然不聽規勸。他甚至在僧團中以捉籌的方式進行表決,贏取他的徒眾,滿足自己的領袖慾。

這五項主張不但在當時引起僧團內部極大的衝擊,也對後世的修習模式有著相當偏頗的影響。當時,東印度(摩竭陀國、鴦伽國)一帶,苦行之風極盛,有拔毛的、禁食的、禁語的、倒立的...等等。民眾普遍認為「苦行」才能得到「道果」,因此愈是苦行僧愈是受到尊敬。大迦葉尊者就是出自於這種環境下的修行者,但他捨棄無意義的苦行而堅持少欲知足的頭陀行,頗受王公卿相和人民的敬重。大迦葉尊者年老的時候,世尊曾勸他不必再堅持糞掃衣和乞食了。他回答世尊說:「多年來已經習慣頭陀行了,同時為了讓後世的人能夠知道從前世尊座下曾有修習頭陀行的上座弟子。」但願在物慾橫流的時代裡能夠發人深省。世尊曾經讚嘆其少欲知足,並要求大眾不要毀訾頭陀行。

雖然世尊讚嘆大迦葉尊者,但世尊並未將「頭陀行」制戒,因此,行者可以視個別的性向持守頭陀行,但卻不必盡形壽受持,更不能要求全體僧伽奉行,因為頭陀行固然有助於修行,卻不是通達涅槃的必要條件,所以大迦葉尊者並未曾要求世尊制頭陀戒,更未教導「頭陀行是道」。因此,頭陀行雖當讚嘆,不可毀訾,卻不是正法律的直接要義和必要規範。

提婆達多的五項苦行,前四項類似頭陀行,但他主張「盡形壽」受持,則與世尊的戒律有所差異。例如:(1)糞掃衣之外如法接受輕暖衣料的供養,(2)乞食之外如法應邀到居士家接受供養,(3)一食之外,日中之前如法小食,(4)露地坐之外如法接受房舍安居;這些都是戒律所許可的。至於第五項「斷肉法」─不食魚、肉,如同吃素,這是取材自當時某些外道的作風,並不是頭陀行的條目,更不是僧團內部既有的規定。戒律的規定是不殺,但允許食用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我殺。聖弟子認知「四聖諦」才是正法,「八正道」才能通達涅槃,提婆達多卻捨正法律而主張「五法是道,疾得涅槃」。

律藏中明確記載:「提婆達多非法說法,非律說律,法說非法,律說非律,是破僧壞法的行為。」然而沒有辨識力的新學比丘,在迎合時代風氣的思潮之下,在滿足個人主觀意識的煩惱之下,自然隨聲附和而去。於是和合的僧團破裂了,正法輪的運轉受到了干擾。一直到公元五、六世紀左右,據說提婆達多的餘脈還存留在印度,他們雖然也尊崇過去諸佛,卻不禮敬喬達摩世尊。時空轉折,公元511年之後,中國大乘法受到梁武帝的禁令影響,大都仍然以「斷肉食」為法為律,以此為榮,誤認為吃素才是佛教,才能得道;反倒輕蔑依法依律正命而活的南傳僧侶─只因為他們接受一般飲食的供養。殊不知「乞食」、「托缽」、「如法接受飲食供養」才是出家人的正命;「經懺營生」、「自炊自煮」、「過午再食」反倒是值得反省的。

有些人甚至還會懷疑提婆達多所主張的五項苦行要比世尊所制的戒律更為嚴謹,為什麼世尊不接受他的主張﹖如果有這樣的疑慮,就不難瞭解當年為什麼會有許多新學比丘叛佛而去了。只有那些真正瞭解正法律的人,才能知道世尊制戒的緣起和用意,才能辨識這五法的主張是非法非律的,當時它只是流自提婆達多的貪欲與瞋心,用來獵取徒眾,實現「新王─阿闍世,新佛─提婆達多」的野心而已。

經律上一致記載提婆達多叛黨造成了僧團的分裂,也破壞了正法輪的運轉,提婆達多身壞命終墮入大地獄中。佛陀住世時,已經有這樣的叛黨奉行著非法非律的教導,更何況二千五百年後的今天呢﹖南、北傳僧侶在修行生活上的重大差異,是否代表著僧團分裂的事實?公元紀元前後輯出的大乘法義與原始佛法的明顯歧異,是否說明了破壞法輪的事實?史實是否持續地驗証了當時羯磨會議中的警告?

 

【引用及參考資料】

1.雜阿含經

2.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五分) 

3.四分律(卷第46)

4.十誦律(卷第36)

5.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