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葉檀《外管局的辯解蒼白無力》兼附葉檀2008 年的「兩房」利好無奈中國股市麻痹症

[複製鏈接]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7-8 07: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沒事閑逛 於 2010-7-8 08:02 編輯

葉檀寫《葉檀:外管局的辯解蒼白無力》時估計忘掉了她在2008年寫的文章《葉檀: 「兩房」利好無奈中國股市麻痹症》。
   在那篇文章中,她寫到(和我以前貼中的論調類似, 3700億買美國信譽也值了):「為了維持美國政府與兩房債券最起碼的信譽。「兩房」的國有化有利於保護「兩房」優先股和債券投資人的利益,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優先股股東大多為銀行和保險公司,「兩房」發行的約5.2萬億美元的債券投資人為亞洲各國央行。如果政府不出手,撕毀隱性擔保協議,任由兩房債券變成廢紙,以後休想從國外投資者手中換回一美元。
   而後,葉檀大罵中國股市對如此「利好」竟患了「麻痹症」!葉檀寫道「 兩房行政接管的核心是,美國政府為當初信用監管不當、信用監管軟弱買單。如果說評級機構等應該為自己捨棄職業道德的逐利行為付出代價,那麼,美國政府應該為自己的監管不力、放任資本市場瘋狂的造假行為負責,行政接管是被迫而無奈的負責行為。誰都該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當市場本身無力承擔責任成本的時候,政府必須出手。不然,要政府何用受兩房利好消息刺激,中國周邊股市大漲,但中國股市仍在恐慌中大幅下挫,所有的利好在這個特殊的市場中都被解讀為利空。誰來為中國股市的麻痹症負責?
   兩年後,葉檀不再說中國股市麻痹了,反而說「外管局」(2008年?)對「兩房利空」麻痹不仁?!
   兩年後,葉檀不再說當市場本身無力承擔責任成本的時候,政府必須出手。不然,要政府何用,反而寫道「美國政府的承諾沒有法律背書,兩房是企業法人。出於經濟穩定的考慮,美國是不會讓兩房破產,但兩房賠光了股本金,美國政府卻不再出手相救。就是因為考慮到兩房是美國金融的出血口,與其長痛,不如短痛,一點點排除這一毒瘤。」
   另外,葉檀為(自圓)其說,寫道「美國債權人有CDS等衍生工具作為擔保」,但她忘了AIG可也是美國政府出手救的!
   最後葉檀又寫道:「筆者不想過多地指責外管局,只想指出,官僚體系與日夕萬變的金融資本市場格格不入,外管局如此勉為其難,為什麼不藏匯於民?」,「藏匯於民」, 最好不是投資給「葉檀」, 否則按她2008年的文章,她不定為"兩房的利好" 而作什麼樣的投資呢!不是嗎?

   當然,美國可能如葉檀新文章所寫的「賴賬」- 美國沒有可能靠變賣資產、發展經濟還清如大山般沉重的債務。惟一的辦法是賴帳,但她在2008年也寫道如果政府不出手,撕毀隱性擔保協議,任由兩房債券變成廢紙,以後休想從國外投資者手中換回一美元。
   但我想的是如果沒有「美國」這個經濟大國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賴賬」的美國是否還是一個「政治大國」? 當人們頌揚「民主自由」時,會不會記得賴賬的「美國」

--------------------------------------------
葉檀:「兩房」利好無奈中國股市麻痹症
2008-9-9

    有兩則時間相近的新聞,顯示所謂政府不應救市的理論金融危機前是多麼的不堪一擊。

    美國政府上周五在伸手救援即將溺斃的「兩房」,A股市場崩潰,中國股市估值重心下挫到2245點以下。美國人應該欣慰,他們的自由市場理論在太平洋彼岸找到了信奉者。

    「兩房」之所以被行政接管,是因為「兩房」高負債的真相水落石出。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財政部聘請的「兩房」財務顧問摩根士丹利,在對「兩房」最近的財務調查中發現,「兩房」所用的會計方法令其高估了自己持有的準備金價值。

    美國政府接手「兩房」大約是希望達成兩大目標:卡住金融危機的蔓延鏈條。如果不接管「兩房」,美國的房價將繼續下挫,房貸利率繼續攀升,引發更多的金融機構破產,政府無法在金融疫病後期應對金融瘟疫;為了維持美國政府與兩房債券最起碼的信譽。「兩房」的國有化有利於保護「兩房」優先股和債券投資人的利益,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優先股股東大多為銀行和保險公司,「兩房」發行的約5.2萬億美元的債券投資人為亞洲各國央行。如果政府不出手,撕毀隱性擔保協議,任由兩房債券變成廢紙,以後休想從國外投資者手中換回一美元。

    兩房行政接管的核心是,美國政府為當初信用監管不當、信用監管軟弱買單。如果說評級機構等應該為自己捨棄職業道德的逐利行為付出代價,那麼,美國政府應該為自己的監管不力、放任資本市場瘋狂的造假行為負責,行政接管是被迫而無奈的負責行為。誰都該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當市場本身無力承擔責任成本的時候,政府必須出手。不然,要政府何用?

    受兩房利好消息刺激,中國周邊股市大漲,但中國股市仍在恐慌中大幅下挫,所有的利好在這個特殊的市場中都被解讀為利空。誰來為中國股市的麻痹症負責?

    考慮到股改解禁股與十倍於解禁股的新發行上市的限售股的衝擊,中國股市估值中心遠遠在2245點以下,18倍左右市盈率不是底。筆者曾經說過,如果政府不出手解決自己造成的市場信心危機,中國A股市場將享受不到新興市場的溢價,估值不僅會在H股之下,還會在成熟市場之下。因為A股市場具有其他市場沒有的風險折價。這絕不是說,股市不會出現超跌反彈,但這種灰燼中偶爾閃現的火光,只不過讓市場更加凄惶。

    資本市場的崩潰難道僅僅是股市的事嗎?絕非如此,股市的崩潰是對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沉重打擊。我國的實體經濟下挫體現在滬深300指數的下跌上,滬深300目前的市盈率只有15.19倍。這說明,我國定海神針的國企,增長前景被嚴重低估,國家源源不斷輸送的壟斷紅利、中國集一國之力捧出的世界幾百強的大公司,無法抵抗大小非與通脹等壓力。中小企業更不必提,遷移潮與破產潮將同時出現。

    有關方面必須以對市場高度負責的態度,解決資本市場的制度性障礙。市場信心的嚴重匱乏證明,中國資本市場的嚴重程度與「兩房危機」不相上下:兩房危機將引發金融崩潰,導致美國政府與企業信用的徹底缺失,而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將導致目前的估值系統徹底失靈,上市公司不論好壞玉石俱焚,使中國金融市場重回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以行政調配為主的老路上去,導致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停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頑疾再現於當下。

    有關政府部門必須攜手解決這一問題,以任何理由漠視A股市場崩盤、為大小非壓力辯解的行為,都是對中國未來改革不負責任的行為,損害的不僅是股市所有投資者的利益,我國國企改革、金融市場改革、資本市場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等需要健康股市作為支撐力量之一的改革,將陷入全面停滯狀態。

    應急之法是,正視存量大小非與增量大小非的危害。以三個不同的市場為現貨市場、為小非、為大非不同定價;如果在同一個市場中存在三種產品,政府應該提供充分的風險工具,如股指期貨、波動率產品,為不同的產品定價。

    現在,除了股改遺留的存量大小非之外,讓投資者憤怒與恐懼的是增量大小非,也即首發限售股。到2010年,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大降至4080億元,而首發限售股解禁市值卻高達36369億元,是前者的9倍。如果說部分限售股的存在是為了滿足風險投資的風險定價所需,80%、90%都是股改限售股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僅僅為了一個上市公司產生百個千萬富翁?十個億萬富翁?

    管理層應該以堅決的態度,拒絕限售股超過國際慣例兩倍以上的公司發行上市,拒絕現金流緊張、不願分紅的公司再融資,讓圈錢公司喪失生存空間,以此重塑信用,告慰中國的殫精竭慮的改革者,和為股市、中國企業的成長奉獻金錢和心血的所有投資者。

238

主題

6129

帖子

25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73
沙發
fred_yu_job 發表於 2010-7-8 09:06 | 只看該作者
似乎看到了一個被收買了的靈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匿名  發表於 2010-7-8 10:11
把中國套的越牢,美國的美元世界貨幣特權就越穩固。因為中國因美元貶值所造成的風險加大,不敢讓美元貶值。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4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7-8 1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匿名  發表於 2010-7-8 22:14
像我這樣的外行,從來覺得財經方面的評論大多黑話充斥,雲山霧罩。不過我尤其感覺莫名其妙的是像葉檀這樣似乎沒有過任何財經方面實際經驗(=外行)的「評論員」,竟然是《每日經濟新聞》的首席評論員和評論版主編,在中國的財經評論方面成為「大家」。無師自通也就罷了,紙上談兵竟然到了口沫橫飛、信口開河、傲視群雄的地步?純粹是為了娛樂和賣報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