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亞:須警惕「高可能、低後果」衝突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7-7 0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7-06)
  
● 邱震海

  最近一段時間,東亞地區戰略局勢出現驟然緊張的趨勢:首先在朝鮮半島方面,繼韓國「天安艦」事件之後,美韓表示將舉行一系列聯合軍事演習,而朝鮮方面則表示將以強力來反擊來自美韓的任何軍事挑釁;其次,在中美和中日之間,由於前一階段的海上小規模衝突,有關國家在海上防衛方面,也越來越心存芥蒂,再加上美台軍售導致中美軍方几乎中斷所有的高層聯絡和對話,兩國軍方實際上處於沒有任何危機管理機制的「戰略真空」狀態。

  東亞地區的這一「戰略真空」狀態,固然來源於各種錯綜複雜的地區戰略矛盾,但實際上這一狀態若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引起各種小規模的軍事摩擦;而在本地區錯綜複雜的戰略格局下,各種小規模的軍事衝突發生多了,就會累積不信任乃至仇恨,最終釀成中大規模衝突。

今日東亞:

類似十九世紀歐洲?

  在當今世界版圖上,坦率地講,撇除千年恩怨不斷的中東地區和以巴衝突,另一個最大的潛在「危機灶點」就是東亞地區了。在這個地區,不但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國家統一問題及其帶來的衝突,如兩岸關係和朝韓關係,也有同樣是歷史遺留問題,但卻加上了新興大國崛起背景的中日關係,當然更有二十一世紀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an arising superpower)和一個已經崛起的大國(an existing superpower)之間的複雜關係,亦即中美關係。

  這樣的版圖和戰略態勢,某種程度上有點類似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如果人們將眼光從單純的軍事和戰略層面移開,進入這個地區人們的集體精神世界,亦即所謂的思想史,就可發現這個地區又十分類似於上世紀一戰和二戰之間的歐洲大陸,亦即各種思潮充斥其中,猶如「潘多拉的盒子」剛剛打開,使得這個地區人們的精神世界處於極度的迷茫、混亂和不確定狀態。這種「潘多拉盒子」被打開局面,在各國和地區內部都有其不同的表現形態,但在對外關係及其戰略上的表現形態,就是普遍地把本國民族利益置於地區整體利益之上。

  視乎具體衝突地區及其形態的不同,這個地區人們在處理衝突及其根源時,或是囿於歷史仇恨而無法自拔,或是囿於對未來的不安和恐懼而對近鄰國家充滿疑慮,或是囿於歷史悲情、文化傲慢或戰略警惕而展現互相緊繃狀態。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出發,必須承認這是東亞地區的現實。能夠真正改變這一狀態的,只有時間和歷史老人。正如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歐洲,當「大國平衡」遊戲在各大國間被玩得不亦樂乎之時,任何智慧的發現和善意的提示都無濟於事;只有當1945年二戰結束,歐洲大陸生靈塗炭,厭戰成為民眾的普遍情緒時,智慧火花才有產生的契機和成長空間。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性的無奈。千百年來,人類的科技(包括軍事科技)不斷發展,但在處理衝突時的智慧卻並未隨科技水平而呈相同級數的增長。

海上衝突:

東亞潛在「炸藥桶」?
  但人性的弱點和無奈卻不意味著,二十一世紀的東亞必須重複前幾個世紀其他地區人們走過的不必要彎路。在這方面,歷史的經驗、政治的智慧、民眾的成熟都是東亞地區在本世紀上半葉能否跨越一些障礙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東亞地區的知識界和傳媒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雖然在時間和歷史老人面前,任何人都顯得渺小而淺薄,但東亞地區的人們,還是有必要在危機管理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就現階段而言,東亞地區尚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但海空衝突,其中尤其是海上衝突卻是人們不可迴避的一個潛在「炸藥桶」。

  無論是朝鮮半島,還是兩岸關係,抑或中日關係,尤其是中美關係,無不與海洋有關。朝韓之間的海上衝突由來已久,「天安艦」沉沒事件更增加了美韓加強海上力量的意願,由此也引起朝鮮反彈。中日之間無論是圍繞著釣魚島還是東海問題,始終充滿戰略疑慮,雙方潛艇、偵察船出沒早已司空見慣,所謂第一島鏈的衝出與防守,在中日之間是一個歷史、未來與現實戰略相互交織的問題。

中美缺乏機制和政治意願?

  至於中美在太平洋的潛在競爭和衝突,則更是一個可能跨越未來數十年的長期戰略課題。從美國的立場出發,一定不會對中國在太平洋的勢力崛起視若無睹;

而中國也勢必不會因美國的阻擾而停止在太平洋的崛起。中美無論是圍繞美台軍售還是其他一系列軍事問題的博弈,從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看到上述這一終極戰略博弈的背景和影子。

  中美的這一博弈勢必將通過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最後獲得一個基本平衡。問題是,在這長期的博弈過程中,中美必須有一些機制確保氛圍的基本平穩。而恰恰在這方面,中美目前不但缺乏機制,而且缺乏建立機制的政治意願,以及覆蓋政治意願的政治氛圍。

  從戰略態勢上分析,東亞的軍事衝突大抵有兩種範疇,一是「低可能,高後果」,二是「高可能,低後果」。前者如兩岸軍事衝突或朝韓大規模武裝衝突,可能性不大,但一旦發生就可能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而後者則如中美、中日和朝韓的小規模武裝衝突,規模不大,後果也不會很嚴重,甚至幾天或幾周后就被人淡忘,但可能性和頻率卻頗高,而且日積月累,將導致「潘多拉盒子」本已被打開的東亞地區,相互間的戰略敵意不斷上升,最終邁向較大規模的悲劇性衝突。

  如何走出這一怪圈和困境,需要這一地區的人們從現在起就引起關注,並加以思考和探討。

作者為鳳凰衛視評論員

(聯合早報網)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