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批判——《大洪水的故事》不叫胡馬渡陰山 03044 【已錄】

[複製鏈接]

106

主題

1701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文原始出處:文*城海外論壇_
非基工作室正式推出
 
 
大洪水的故事

by 不叫胡馬渡陰山



大洪水的故事 (1)

1872
年的某一天, 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喬治。史密斯(George Smith), 在清理一塊從中東帶回泥板文書殘片時, 從那古老的契形文字中, 辨認出一段有關洪水神話的記載, 這個神話同《百怖經》中挪亞方舟的故事極為相似。 這個發現令這位學者欣喜若狂。 據說由於他無法表達喜悅的心情, 竟然脫光了衣服, 圍繞著工作台狂奔, 邊跑邊喊: 「我是讀到這出自幾千年前的文字的第一個人!」

史密斯是個很有天賦的年青人, 出生於維多麗亞時代的一個勞動階級家庭中。 在那個年代, 一個勞工階層的孩子接受正規教育, 並出人頭地的機會十分渺茫。 14歲時史密斯進入了一家印刷作坊當學徒, 學習為銀行刻制本票。 而在業餘時間, 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亞述人的文化和歷史。 他閱讀了當時能夠得到的關於亞述文化的所有文獻和書籍。 他是如此的專註, 甚至於白天為養家糊口在印刷作坊刻制銀行本票的午飯間隙時間, 也前往博物館學習對公眾開放的那些從中東最新帶回的楔形文字泥板。

史密斯對契形泥板的知識很快就超過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 並因此而被介紹給了當時英國亞述學研究的權威, 巴比倫契形文字的破譯者亨利.羅林森(Henry Rawlinson)爵士作助手。 史密斯的第一個發現是確定了以色列王Jehu 向亞述王撒爾馬尼薩三世(Shalmaneser III 859 BC-824 BC)進貢的日期。 在亨利爵士的推薦下, 史密斯於1867 年被任命為博物館亞述文化考古部門的助理, 還參加了《西亞契形泥板研究》三, 四卷的出版準備工作。 除了上述發現, 史密斯還確定了公元前763年五月(猶太歷九月)日食, 以及埃蘭人在公元前2280年入侵巴比倫的確切日期。

同年十二月三日,史密斯在倫敦聖經考古學會上宣布他的發現。 史密斯所發現的這部作品是今天被稱為《吉爾伽美什》的巴比倫史詩中的最後一章, 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學作品之一。 史密斯因此發現獲得了世界級的聲譽。

史密斯的論文發表后, 在英國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因為巴比倫版本大洪水的故事, 同《百怖經》中挪亞方舟的故事實在是太相似了, 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聯繫。 而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創作於公元前2000多年, 比《百怖經》成書早一千餘年。 史密斯的發現意謂著被教徒稱為上帝的神諭的《百怖經》, 不過是改頭換面抄襲來的神話故事。

對基督教歷史上殘害科學家, 瘋狂壓制科學, 殘害異己的血腥歷史及其邪惡本質略知一二的人,都會為史密斯的命運擔憂。 比如公元415年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基督暴徒在主教 Cyrillus 的挑動下,在復活節前幾天襲擊美麗的著名女哲學家 Hypatia,將其活活撕碎。暴徒抬著她的屍體碎片在亞歷山大城遊街示眾,然後在一個叫作 Kynaron 的地方把她和她的書一齊燒掉。黑暗的中世紀, 被基督教會殘酷迫害的科學家的名字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伽利略, 布魯諾, 塞爾維特……

一如既往,神學家和虔誠的宗教信徒對史密斯展開了一場瘋狂的攻擊。幸運的是十九世紀的英國, 教會已經失去了世俗的權利。 除了對科學家進行瘋狂的人身攻擊, 對他們的科學研究亂加指責外, 教會也只能在步步後退中眼睜睜地看著科學日新月異, 不斷地提出新的觀點,發現新的規律, 科學更加深入人心, 改變著人們對世界的認識, 對宇宙的看法。

史密斯所讀到的故事, 是史詩中的一片泥板,如果能找出其他的泥板, 則將是對教會的決定性勝利。 翌年一月, 通過每日電訊報編輯埃得溫.阿諾的安排, 由報社出資安排史密斯前往尼尼微(今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底哥里斯河對岸) 主要目的是發掘有關大洪水故事中缺失的其他契形泥板, 反擊基督教會的瘋狂攻擊。 史密斯憑著對亞述文化的豐富知識, 以及對尼尼微考古遺址的熟悉, 大體判斷出大洪水故事泥板殘片的方位, 居然很快就找到了洪水神話的另外殘片。 這次考察, 不但發現了有關大洪水的其他契形泥板碎片, 還發現了不少有關巴比倫王國的繼承和延續的珍貴資料。至此教會除了強詞奪理, 胡攪蠻纏外, 再說不出任何道理了。 從此, 人們發現《百怖經》原本不是什麼天書, 不過是一本人間的神話故事, 而且是一本抄襲而來的故事集。

1874
, 史密斯再度離開英國前往尼尼微考察。 這次是由博物館資助。 考察的部分成果發表在1875 年出版的《亞述的發現》中。 那一年的其餘時間, 史密斯的時間主要花在破譯整理同《百怖經》中創世紀有關的契形泥板上, 研究成果發表在迦勒底的創世紀一書中(1880年出版, Archibald Sayce作為共同作者)

1876
年三月, 不列顛博物館再次派遣史密斯前往發掘亞述巴尼拔圖書館的殘片。 史密斯在離阿來坡(Aleppo, 今敘利亞北部城市)約六十英里的叫以歧基(Ikisji)的小鎮感染了疾痢而病倒。

他於同年八月十九日在阿來坡逝世, 年僅三十六歲。 留下了妻子和七個孩子, 每年由女王發給150 英鎊的撫惜金。

大洪水的故事(2)

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中大洪水神話與《百怖經》中挪亞方舟的故事不但整體情節完全一致, 甚至許多細節上也極為相似, 而記載遠比《百怖經》要早。 最早的蘇美爾泥板成書於烏爾三世王朝期間的2100 2000 BC間(也有人認為早至前2600 年)。 最早的阿卡德人版本則成書於20001700年年間。 現代最常用的標準阿卡德人版本則創作於1300 BC。挪亞的故事則首見於公元前5 世紀, 猶太人被虜往巴比倫之後。 因此挪亞方舟的故事抄襲前者無可懷疑。 現在就先來比較一下兩河文明中幾個主要大洪水故事版本的異同。

蘇美爾神話--吉尤蘇得拉
最早的大洪水神話故事中的殘片, 是用蘇美爾語寫作的, 約成書於前2600年。 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學作品。 吉尤蘇得拉在蘇美爾語中意思是長生。 吉尤蘇得拉的故事是從一片契形泥板的蘇美爾語中讀出, 1914年由阿諾。龐貝爾(Arno Poebel)發表。 神話的第一部分描寫了人類和動物的創造, 中間有一段缺少的泥板, 而後不知為什麼, 眾神決定要發下大洪水來消滅人類。 掌管地下水源的神恩基(Enki)預先警告了吉尤蘇得拉製造一條大船(…缺失) 隨後故事開始形容洪水。 傾盆大雨下了七天, 大船在水面上顛簸。 太陽出來了, 吉尤蘇得拉打開窗口, 匍匐在地, 向神獻上了一頭牛和一頭羊, 故事結尾時, 大雨過後吉尤蘇得拉敬拜天神安(An)以及眾神之神恩尼爾(Enlil), 後者賦予他永生並賜他前往Dilmun居住。

阿卡德人神話--阿拉哈西斯
阿拉哈西斯(Atrahasis)神話故事中,風之神與眾神之王恩尼爾覺得人類太吵鬧,於是放出洪水、乾旱和瘟疫來消滅他們。水神恩基傳授阿拉哈西斯灌溉、貯存穀物以及醫藥的知識,人類因此得以存活下來。恩尼爾相當生氣,決定祕密召幾位神來放一次巨大的洪水完全滅絕人類,但是還是被恩基知道,並且事先安排烏特那庇什廷(Utnapishtim) 搭船避難,日後便予烏特那庇什廷永生的能力,囑其隱居深山。恩尼爾大怒,控告恩基妨礙他的計畫,恩基則向他解釋,為了必須的平衡,不應該完全滅絕無辜的人類,讓剩下來的人類進行節育即可。但是,相對地,如果人類不信神祇而墮落,就可以任憑眾神屠殺。

巴比倫神話--吉爾伽美什
在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Epic of Gilgamesh), 烏特那庇什廷(Utnapishtim) 久遠是蘇美爾城市述拉帕軻(Shuruppak) 英明的國王。 同他的妻子一起躲過了恩尼爾Enlil發下的大洪水。 烏特那庇什廷(Utnapishtim)事前從水神安處(Ea, 蘇美爾神話中的恩基)得知了恩尼爾(Enlil)的計劃而建造了一條大船, 裝栽了家人和各種動物。 當大洪水退去時, 大船停靠Nisir山頂。 他放出一隻鴿子, 鴿子沒有發現停靠的地方而飛回。 放出一隻麻雀, 也同樣找不到陸地而飛回來了。 但第三次放出的大烏鴉則沒有飛回來。 於是烏特那庇什廷向神獻上祭品。 將酒灑在Nisir山頂, 敬獻給大神安(Ea) 最後烏特那庇什廷(Utnapishtim)同他妻子得到了永生。

希伯來神話--挪亞方舟
耶和華造人後, 看到神的兒子同人的女兒結婚生子, 認為人類墮落。 就後悔造人在地上,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大雨下了四十天, 雨過天晴后, 挪亞方舟停在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過了四十天,挪亞開了方舟的窗戶,放出一隻烏鴉去。那烏鴉飛來飛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幹了。他又放出一隻鴿子去,要看看水從地上退了沒有。但遍地上都是水,鴿子找不著落腳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亞那裡,挪亞伸手把鴿子接進方舟來。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鴿子去,鴿子就不再回來了。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凈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

比較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及《百怖經》中幾個大洪水的故事, 可見儘管各個版本中細節上略有不同, 但整體故事的共同點卻無可置疑。 相似之處有: 人類得罪了神;神想要滅絕人類; 英雄得到了(一個)神的青睞而預先被告知災難將臨; 造出了一條大船逃生; 用瀝青填滿船的縫隙; 傾盆大雨下了許多天;家人同各種動物得以倖免; 放出不同的鳥去試探水位; 大水過後向神奉獻; 神聞到奉獻中的香氣而喜悅。

如同這個論壇上的基督徒能夠找出種種匪夷所思的理由來證明耶荷華埃及殺嬰, 迦南屠城慈愛公義: 什麼那時埃及沒有嬰兒, 迦南人沒出生的後裔也必然全都是罪犯等等。 教會是決不能承認《百怖經》抄襲蘇美爾人的故事。 他們再次發揮了基督教無理攪三分的傳統。 嘔心瀝血找出了一些所謂的不同之處: 人畜進入大船以後,《吉爾伽美什》中是烏特那庇什廷關上的門, 而《百怖經》中則是耶荷華關上了船門; 《吉爾伽美什》中, 雨下了六天, 而《百怖經》中四十天。《吉爾伽美什》中烏特那庇什廷的故事裡大水淹沒了屋頂, 《百怖經》中大雨淹到了山頂; 大水退去后, 烏特那庇什廷放出了一隻鴿子, 一隻麻雀荷一隻烏鴉。 而挪亞放出了一隻鴿子和一隻大烏鴉。 教徒企圖來證明這兩個故事其實本來是完全不同的, 根本不存在抄襲云云。 他們這種拙劣的手段, 讓人想起了一個故事: 一個貪財的瞎子, 渡河時把一玫銅錢偷偷塞進梢公的棉被, 而後百般強調那玫銅錢是多麼獨特, 企圖將棉被佔為己有, 結局當然只能是自取其辱了。 那麼基督徒是不是也在自取其辱而不自知呢?
(
待續)
大洪水的故事(3)


難道烏特那庇什廷同挪亞方舟的故事就沒有什麼不同嗎? 其實兩者也的確是有些不同處的。 在《吉爾伽美什》中, 天神恩尼爾是因為人類的吵鬧聲, 影響了他的休息而發大水毀滅人類, 這個理由有些牽強,凸現了大神恩尼爾暴虐無道。但還算能夠自圓其說。《百怖經》中耶荷華毀滅人類的理由, 竟然是看到神的兒子同人的女兒結婚生子, 認為人類墮落。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便後悔造人而決定毀滅人類。 《百怖經》中沒有明確說明到底人類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些什麼,陰晦地暗示,人類結婚生子,繁衍生育就是耶荷華眼中的惡。 這聽起來總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這也會構成人類足以被毀滅的,那人類社會從一開始, 不就是這樣生生不息的嗎? 若不是這樣, 又怎能有今天的你我呢? 如果今天耶荷華再來毀滅人類, 基督徒們會不會振臂歡呼, 高唱慈愛公義呢?  

如前所述, 從情節上看烏特那庇什廷同挪亞方舟是完全同樣的故事, 兩者有明確的關聯。 兩者也的確有個很大的不同, 不在於情節和細節。 而是就是作者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 史詩《吉爾伽美什》的作者站在人類的立場,對大神恩尼爾毀滅人類秉持了一種批判的態度。 蘇美爾神話中有很多神,眾神有不同意見,也會爭論。 看到人類被洪水吞沒的慘狀, 諸神也後悔。即使是大神恩尼爾,最終也聽從了水神安的勸告,默認了自己的輕率,賜予烏特那庇什廷永生。 最終人, 自然和神得到了和諧。  

而在《百怖經》中, 作者完全站在耶荷華的立場上, 耶荷華殺人有理, 人類罪該萬死, 死了也要對耶荷華感恩戴德。 這裡沒有了眾神, 只剩下了一個惟我獨尊的耶荷華。這個 見不得人類生生不息, 容不得人類幸福, 對創造人類後悔不已,而對毀滅人類, 卻從不曾有半點悔意。同今天的基督徒一樣,耶荷華是死也不會承認錯誤的。反正是殺你沒商量!你想怎麼樣? 

對大水的沉積層及其中陶器的碳十四測定, 顯示公元前2900 年前後, 蘇美爾人居住的兩河流域, 的確曾發生過大洪水。 在巴比倫烏爾城那巨大的遺址中, 考古學家還在那裡發現了大洪水的遺迹。更可能有過不只一次的大洪水。

大洪水的故事(4)

每當有人指出《百怖經》中大洪水的故事不過是抄襲蘇美爾人的文學作品時, 基督徒就會利用世界上很多其他民族也有大洪水的神話故事這一事實來辯護。 什麼聖經故事(特指洪水傳說)與古印度、古中國、甚至北美 Aztec 的傳說都有不少相似之處等等。基督徒的辯護常常含有雙重含義, 首先是企圖否認《百怖經》中的抄襲行為,然後則是希望據此證明發生過一場淹沒了除地球上最高峰峰頂22.5英尺之外全世界的大洪水。 現在讓我們來比較一下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大洪水故事是如何相似的?

中國的洪水故事, 主要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洪水滔天。 鯀竊帝之壤以淹洪水, 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鯀復生禹,帝乃令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晉代《搜神記》中有個古巢老姥的故事:古巢縣, 有一天江水暴漲, 水退後在小河溝里留下一條上萬斤的大魚。 全縣的人都來分吃魚肉, 只有一個老姥沒吃。 後來, 一個長者來對老姥說:這條魚是我的兒子, 不幸遭遇橫禍, 只有你一人沒吃他, 我要重重報答你。 如果你看見縣城東門的石龜眼睛變紅, 縣城就會陷落下去。於是老姥每天去東門看那石龜的眼睛。 有個小孩覺得奇怪, 問老姥, 老姥如實相告。 小孩欺騙她, 用顏料把石龜的眼睛塗紅。 老姥見了, 急忙跑出城去。 路上遇到龍王兒子化裝成的青衣童子帶她登上高山後, 縣城立即陷落下去, 成了一個大湖。
這個石龜故事,在後來被附會成了毀滅人類的大洪水的民間故事, 又同伏羲女媧兄妹再造人類的神話傳說結合起來。 故事中伏羲女媧已經不怎麼像是遠古的英雄了, 反而到像是封建社會中的農民兄妹。因為有恩於石龜, 得到石龜的幫助躲過了毀滅人類的大洪水。 看到人類將絕, 兄向妹求婚。 妹開始不同意, 但徵求天意后, 終於兄妹結合, 使人類得以延續。
印度的洪水神話產生於公元前10世紀前後:摩奴在水池中捉到一條魚, 魚對他說, 好好照料我, 我將保佑你, 一場將毀滅所以生靈的大洪水就要來歷。 於是摩奴將魚養在陶缽, 魚長大后, 移入溝渠, 最後放入大海。 後來洪水果然爆發, 淹沒一切生靈, 只有摩奴坐在舟中, 舟身則系在那條魚身上, 摩奴得以倖免。
希臘神話的洪水故事是這樣的:在青銅人類的時代,世界的主宰宙斯不斷地聽到這代人的惡行。 由於人類的罪惡, 眾神決定發洪水滅絕人類。 只有丟卡利翁和皮拉夫婦, 事先得到普羅米修斯的警告, 造了一條小船而幸免於難。 在正義女神的神諭指示下, 他們蒙著頭, 解開身上的衣服, 把大地母親的骨骼――石頭――扔向身後, 男人扔的石頭成為南人, 女人扔的石頭成為女人。
居住在墨西哥的土著AZTEC人的洪水故事是這樣的: 第四時代時, 人們忽略了對神的祭拜,眾神十分憤怒,雨神Tlaloc決定要毀滅人類。但他事先警告了一對敬虔的夫妻塔塔和訥娜洪水將臨, 要他們從一段大木頭中刻出一個獨木舟, 並且帶上兩串玉米。 他們只能以玉米為生, 不可貪吃其他食物。 塔塔和訥娜夫妻登上獨木舟, 躲過了大水。 當大水退去后, 他們登上陸地,意外找到一條魚。當他們吃完大魚后, 才想起了雨神Tlaloc的命令。 這時Tlaloc出現了,你們就是這樣報答我的嗎?,憤怒的Tlaloc把塔塔和訥娜夫妻變成了狗。 眾神終於發現, 即使最敬虔的人, 也會違背神的意志。 於是毀滅了人類, 開始了第五時代,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人類時代。

咋看上去,世界上這麼多民族都有大洪水的故事, 難道都是巧合不成? 這還不能證明曾經發生過淹沒全球的大洪水嗎?好吧, 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些大洪水的故事。
在上述這些所謂大洪水的故事中, 大禹治水的故事, 同蘇美爾大洪水的故事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大禹治水表現了中國初民征服自然的過程, 表現了華夏民族人定勝天的樂觀精神。想想看,

106

主題

1701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沙發
 樓主| 傻蛋吞椰酥 發表於 2010-7-2 20:44 | 只看該作者
而在那個伏羲女媧同石龜的故事中,有關石龜的部分完全是後人附會而成的民間故事, 不足採信。 而伏羲女媧兄妹結合再造人類的故事流傳較廣,年代也悠久。但伏羲女媧兄妹結合的故事中重點放在洪水后如何再造人類,不但細節上同蘇美爾人的故事中沒有任何共同點, 也完全沒有表達出 「神」懲罰人類的思想。
印度的洪水故事,同中國的神話故事到是十分類似, 感恩圖報,整體故事以及細節上都看不出同蘇美爾的大洪水故事有多少「相似」。 同上帝也沒什麼關係。
在所有這些故事中, 只有希臘的洪水故事同蘇美爾的大洪水故事整體上看非常接近。 神懲罰人類, 有人事先得到消息而倖免, 再造人類。但如果考慮到上述希臘洪水神話最早出現在文字中, 已經是在公元前二世紀。而希臘文明(邁錫尼文明)的建立,以及其同兩河文明小亞細亞地區文明的交流, 都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不少學者認為這個希臘的洪水故事, 很可能來自蘇美爾的大洪水, 或者是希伯來舊約中挪亞的故事。 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甚至更早,生活在亞歐大陸的裏海和黑海邊的、操持著原始的雅利安語言的游牧民族,大規模的向南方進犯。其中一支比較膘悍的民族叫做阿卡亞人,他們毀掉了克里特文明,而建立了邁錫尼文明。邁錫尼文明一直持續到公元1100年前後,又有一支更為膘悍、同樣操持著原始的雅利安語言的北方游牧民族——多利亞人,來到希臘半島。他們摧毀了邁錫尼文明,然後就出現了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西方人所說的「黑暗時代」。一直到公元前800年左右,在今天的希臘以及以希臘為中心的整個愛琴海甚至地中海地區,就出現了一個輝煌燦爛的希臘城邦文明。而那個時候的希臘的概念,遠遠不止今天的希臘的範圍,它是一個大希臘概念,不僅包括今天的巴爾幹半島,而且還包括小亞西亞的一部分,希臘文明涵蓋了整個地中海的北部地區。引用希臘的神話故事來為《百怖經》抄襲蘇美爾人開脫, 實在是南轅北轍, 幫不上什麼忙。
北美AZTEC人的洪水故事, 同蘇美爾人的大洪水也有些相似。比如說人類得罪了神, 神發下洪水毀滅人類, 有人為神所喜愛而躲過了災難。 但兩者在細節上卻很不一致。
那麼到底為什麼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這大洪水的故事呢?
從游牧到農耕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必經之路。 文明社會之初, 人類的知識水平低下,完全沒有修建大規模的灌溉設施的工具和手段。 所以,唯一的選擇是定居在大型河流流經的區域。 那裡通常土地肥沃, 存在自然形成的灌溉網, 充足的水源, 保證了農業灌溉和人類, 牲畜的需要。這就是為什麼四大古文明都無一例外地依賴於一條「母親河」的恩賜。 埃及的尼羅河, 巴比倫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中國的長江黃河,古印度的印度河。
世界上許多古文明,都有大洪水的傳說, 這不難理解。 洪水神話時代的初民, 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的母親河, 一方面慷慨地為他們提供鮮美的食品。 可轉眼間又泛濫成災, 奪去初民的財產, 食物以致於生命。 經厲過反覆的浩劫, 必然在部落人們集體的心理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通過神話故事警示後人。 同時把那些人類無法駕馭, 不時顯示出大自然雄偉力量的自然現象, 山川河流, 日月星辰加以神化而頂禮膜拜。先民無法理解自然災害, 特別是洪水, 地震這樣的大災難。自然而然地把這些災難歸咎於神靈的發動。可是神靈又是不能錯的, 所以神靈的懲罰,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類做錯了事情。 於是想方設法討好神靈, 敬拜, 奉獻。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 這本未可厚非, 畢竟這給了先民以安慰。 雖然人類也為這些安慰付出了自我貶低的代價。

理解了這一點, 我們對各民族的洪水神話故事中的那點類似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人類得罪了神靈,不過是因為初民不理解為什麼有時溫順的大河,時而有突然那麼可怕;神發下大洪水毀滅人類, 描寫了洪水災害;只有那些受神喜悅的人, 或者是有恩於神的人, 因為得到消息而幸免於難,再造人類, 不然講故事的人怎麼才能自圓其說呢?

遠古人類,生活的地域有限,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作為世界的中心, 或者是世界的全部。當洪水來臨時,一些僥倖逃脫的人,很容易把一場局部的洪水描寫成世界性的大災難, 在文學作品中加以誇張就更不足為奇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大洪水的傳說,而這些大洪水的傳說, 也常常反映了當地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次或者數次大水災。 但迄今為止,沒有如何證據證明曾經發生過一場淹沒全世界的大洪水。蘇美爾人經厲的大洪水, 大約發生在公元前3000年,大禹治水發生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如果是同一個大水, 就是流到中國, 也用不了一千年吧。 稍稍想一想, 如果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場大洪水,淹沒了除地球上8848米的最高峰峰頂22.5英尺之外的全世界,哪兒來的水,大水又退到哪兒去了?就是神來喝, 也得喝一陣子嘛。 在珠目郎馬峰上, 烏鴉居然還能飛?

細心的讀者, 可能還會提出另外一個問題。這是個鼓吹地球上曾發生過一場淹沒全世界的大洪水的基督教徒難於自圓其說而試圖迴避的問題。 為什麼古埃及文明中沒有類似的大洪水神話故事呢? 回答這個問題, 需要比較埃及同兩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環境。

古人說, 一方水土一方人, 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兩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主要分佈在兩河靠近出海口的地區。 兩河當然是指發源於西亞塔魯斯山和扎格羅斯山的兩條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過的地區。 兩條河在巴格達附近幾乎相遇, 隨後再次分開, 到距波斯灣約八十公里處, 合二為一流入大海。 巴格達以南兩河流域肥沃的沖積平原是兩河文明古文明的發祥地。 其南半部古稱蘇美爾, 北半部為阿卡德。 有時將兩者和稱為巴比倫, 巴格達地區以北為亞述。
而兩河的水源是土爾其東部的積雪。 從水源的頭到兩河流域的距離遠遠短於尼羅河。 加之兩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雖然不大, 但也有近200mm。 在兩河三角洲的北部地域, 河流蜿蜒曲折, 如果當年氣候使源頭積雪快速融化后, 則會在兩河三角州北部的河谷地區造成強烈的泛濫, 整個河谷地區變成一片澤國。埃及的大沙漠乾旱少雨, 尼羅河穿過沙漠后, 水勢得到調整, 所以雖然尼羅河年年泛濫, 但很少有強烈的大泛濫。 更多的是一種有益的泛濫。 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給三角洲帶來肥沃的沖積物使之成為古代農民的樂園。每年七月, 尼羅河的水位逐漸升高而溢出河床, 流向河谷, 到九月泛濫時, 整個河谷都淹沒在水中。 河水去退後, 留下一層富含腐殖的淤泥。 這種淤泥是農作物的沃土。 農民只需將種子撒在其上, 就可靜等來年的收穫。
這種地理環境的差異, 決定了大洪水的故事,出現在蘇美爾, 而不是埃及的神話故事中。

在結束這段文章之前, 有必要反駁另一個似是而非的論點。「閃族人應該跟蘇美爾人有過接觸,那是不是一定非得是閃族人抄襲蘇美爾人呢?可不可能是蘇美爾人抄襲閃族人呢?蘇美爾人是第一個擁有文字的民族,不一定是第一個擁有宗教或傳說的民族 。」這段話咋聽起來,好象有點道理, 古代民族的形成本身就是個相互融合的過程,在融合的過程中, 語言, 文字, 神話故事都會打上彼此的烙印。 但是如果了解到最早的蘇美爾版本早在前2600年,阿卡德人統一兩河流域, 大概是在前2350年。 更重要的是, 即使後來的阿卡德人, 亞述人版本的大洪水故事,也是發生在蘇美爾人的居住地。 除此之外,阿卡德人同希伯來人的祖先到底有什麼關係, 還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儘管閃族人對巴比倫文明也有很大的貢獻, 但這並無法否認蘇美爾人是巴比倫文明的開創者,看不到有任何理由來推翻這個定論, 把兩個民族真正融合之前的文化, 如首創大洪水故事的桂冠, 從蘇美爾人頭上拿走。 這就像近年韓國人千方百計把中國的文化傳統, 統統歸入韓國人的發明一般, 簡直是無恥了。

綜上所述, 儘管大洪水的故事出現在許多民族的神話故事中, 但從整體故事到具體細節上都同蘇美爾版本如出一轍的, 卻只有希伯來版本, 而蘇美爾版本比希伯來版本要早一千多年, 希伯來人有同巴比倫也著直接的接觸。 所以說希伯來版本大洪水的故事, 抄襲自巴比倫文化是確切無疑的。

大洪水的故事(5)

史詩《吉爾伽美什》

大洪水的故事是史詩《吉爾伽美什》Gilgamesh Epic)中第十一塊(最後一塊)泥板上的故事。  史詩<吉爾伽美什>共有十二塊泥板, 但因為最後一塊泥板的內容, 風格, 語言等同前十一塊泥板不同, 學者多認為第十二塊泥板為後人所加, 認定第十一塊泥板為最後一塊。 本文內容主要依據標準版《吉爾伽美什》的英文譯本。這部創作最早於四千年前的作品, 體現了蘇美爾人, 亞述人對自然的認識, 對成功的追求, 對死亡的看法, 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字裡行間透出的從容和豁達, 四千年後讀來, 依然能夠發人深思, 啟迪心智。 不知那些不吸食精神鴉片就無法生存的耶教徒, 看了后是否會有些羞恥心。

史詩《吉爾伽美什》圍繞烏魯克(Uruk)國王吉爾伽美什(Gilgamesh)和他的朋友-野人恩奇都(Enkidu)之間的故事展開。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述了三分之二是神, 三分之一為人的吉爾伽美什是烏魯克的君主,吉爾伽美什的父親是國王魯伽班達(Lugalbanda), 母親是處女苧蓀(And Lady Wild Cow, Virgin Ninsun)。 他身材偉岸, 長相英俊, 並且孔武有力。

「(吉爾伽美什)魯伽班達妻子的孩子, 神的後代。
大自然力量的象徵
(吉爾伽美什)是苧蓀的孩子, 那不曾觸碰過男子的母牛之神。
如此的純潔, 如此的神聖, 從未被罪孽玷污。」

這段介紹吉爾伽美什的描寫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原來處女生子的故事, 不是什麼新鮮招數, 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用過了。 既然處女是無罪(SIN)的, 這是不是在說人類的罪孽(SIN)源出於性呢?

吉爾伽美什行為粗魯, 尤其是霸佔了國民的初夜權。 人民怨聲載道, 聲達天庭。 諸神聽了人民的抱怨。 決定由女神阿魯魯 (Aruru)來為吉爾伽美什製造一個對手恩奇都。

看看女神阿魯魯是怎麼造出恩奇都的:

她曲身彎腰, 揉搓擠捏
從泥土中誕生了恩奇都

原來用泥土造人並不是耶荷華的發明。 其實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泥土造人的神話, 比如中國的女媧。 這本不難理解, 先民的生存, 同泥土息息相關, 每當春來大地時, 萬物復甦, 新苗破土而出, 自然而然地相信大地孕育了一切生命, 人也不會例外了。


野人恩奇都出生后, 以森林為家, 與野獸為伍。吉爾伽美什為了使這個野人文明化, 派差神廟女兒莎母莎特(Shamshat), 前往恩奇都出沒的森林, 去引誘恩奇都。 他們數天的交合,滌除了恩奇都身上的野性,他從而變成了文明之人。

這樣的神話故事, 很可能是遠古部落通婚的歷史在神話中的折射。 有些類似中國的炎帝, 黃帝, 九黎等部落交往的故事。 筆者對蘇美爾文明史, 沒有什麼研究, 不敢妄言。

相比之下,《百怖經》中耶荷華賦予人靈性的方法要簡便易行:「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只是不知道如果耶荷華先造出的是夏娃, 會不會也用上吉爾伽美什的辦法呢?

野人恩奇都在同神廟女兒莎母莎特一同前往烏魯克國的路上, 目睹了將要結婚的新娘被新郎送往烏魯克城裡, 讓吉爾伽美什享用初夜權。恩奇都路見不平, 拍案而起, 趕往烏魯克並與吉爾伽美什大戰一場。 兩人打得難分伯仲, 最後因英雄相惜而結為好友。


第二部分講述了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結成好友之後, 決心有所成就。 他們決定去挑戰看守衫樹林的七頭怪獸蛤哇哇(Hawawa)。行前吉爾伽美什對恩奇都所說的話, 充滿了英雄氣概:

人生短暫, 好男兒當建功立業
與我同行,鼓勵我勇往直前
人固有一死,但精神可以長存
即使我失敗了,也曾勇斗兇猛的怪獸,雖敗尤榮。 
如果我成功了,殺死那兇猛的怪獸,流芳千古。 

在太陽神沙馬什(Shamash)幫助下,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殺死了七頭怪獸蛤哇哇。 在他們回烏魯克的路上,遇見了女神伊絲塔(Ishtar), 她為吉爾伽美什的魅力所傾倒向他求愛。 被拒絕後, 她因愛生恨,以死威脅其父神安努(Anu)派出會帶來七年旱災的天牛(Bull of heaven), 下凡為她復仇。結果天牛被兩人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殺死。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回到烏魯克成為眾人擁戴的英雄。


第三部分講述了恩奇都夢見他因為殺死蛤哇哇和天牛被眾神懲罰,病重而死。吉爾伽美什目睹好友死去, 萬分悲痛。 也聯想到自己終將離去受到觸動。 他開始了艱難跋涉,去尋找先祖烏特那庇什廷 - 大洪水唯一生還者和永生者探索生死奧秘。他趁著黑夜翻過通向太陽的馬什山,不顧半蠍人帕比爾薩格的阻攔,在用盡了120根船槳以後終於渡過死亡之海來到目的地。在死海邊, 吉爾伽美什遇見了旅店的女老闆郗杜麗(Siduri), 後者對吉爾伽美什說的一番話, 反映了四千年前蘇美爾人對生命的珍惜, 對死亡的豁達態度, 今天聽來也不無道理。

您終將會離去, 但那天來臨之前
請盡情地唱歌, 跳舞吧,
享用美食, 暢飲啤酒
珍惜你的孩子, 你給予了他生命。
到達終點前,
選擇你要的生活
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歷經艱辛, 吉爾伽美什終於見到了烏特那庇什廷。 後者給他講述了大洪水的故事(略)。 告訴吉爾伽美什, 當年大洪水消退後, 當眾神齊聚時, 天神恩尼爾看到還有人類倖存而勃然大怒。 水神安對恩尼爾說出的一段話, 足以讓任何一個稱頌屠城殺嬰的基督徒感到羞恥, 如果他們還殘存著一點人類的良心。

豈能因一人之過而滅絕人類? 
懲罰本該與罪行相當
難道只因一個冒犯而株連全人類, 殺害那些無辜的人?

這段話擲地有聲,體現了四千年前人類的樸素的道德觀。 放之今日, 也不過時。 反觀不少基督徒口口聲聲稱頌神的道德要高於人的道德,百般為耶荷華屠城滅族辯解。 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濫殺無辜是任何體現了高於人類文明的道德。 連四千年前的蘇美爾人都不如, 還大言不慚地談道德。 看來在天堂利益的誘惑下, 良心是很容易被吃掉的。

基督徒總是宣稱人類是無法理解「神」的旨義。 但我們理解華夏的神祗卻不曾遇到任何困難, 我們也完全理解蘇美爾人的神靈。 我們唯一不能理解的是那個號稱全能全善, 卻心胸狹窄, 嗜血殺生的耶荷華。

恩尼爾聽了水神安的一番話,承認了錯誤,他賜於烏特那庇什廷永生。烏特那庇什廷告訴吉爾伽美什, 如果要得到永生,需要等待眾神再次聚會。 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吉爾伽美什能夠7天7夜保持清醒, 不睡覺,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可惜吉爾伽美什沒有成功,他沉睡了7天7夜, 錯過了永生的機會。 

烏特那庇什廷的妻子有感於吉爾伽美什歷經千辛萬苦,和他非凡的壯舉,懇請烏特那庇什廷告訴吉爾伽美什海底永生草的秘密, 吃了永生草, 人類能夠返老還童。吉爾伽美什將兩塊大石頭拴在腳上, 沉入海底得到了永生草。在回國的路上, 當吉爾伽美什沐浴時, 他放下永生草。 一條蛇聞到了永生草的香氣,將草偷吃了。吉爾伽美什功敗垂成,人類從此徹底失去了永生的希望。

為什麼是蛇偷吃了永生草, 而不是狐狸, 老虎, 或者貓頭鷹呢? 遠古的先民, 認識到人無法擺脫死神。 但他們觀察到蛇能夠定期蛻皮, 以為這裡面是有返老還童的奧秘。 也許永生草被蛇吃了吧!

一千多年後,這條永生的蛇遛進了伊甸園。 


結束語:

十九世紀下半葉, 神學和地質學的鬥爭在那時正進入了一個膠著時期,神學以其慣有的霸道壓制地質學對創世紀的質疑,而且似乎佔了上風。他們宣稱「地質學可以考察現在情況是怎麼樣的,但無權對萬物之初的情況作判斷,」宣判了地質學在爭論中不能與神學站在一個平等的地位,所以相互之間的討論不用再繼續了。喬治。史密斯的發現證明《百怖經》創世紀的大洪水不過是從亞述人的傳說中「借鑒」而來的,一下子反而把神學原來擺出的居高臨下的姿態打個粉碎。雖然喬治.史密斯的發現本身不是一個純地質學的發現,但他從人文歷史的角度推翻了《百怖經》的所謂神的話的地位,所以使神學在和地質學的論爭中一敗塗地 。

喬治.史密斯的發現讓人們看到那個上帝發下了毀滅人類的大洪水, 卻不曾想衝垮了自己的聖殿, 這真是太諷刺了!

(完)

 

NCID:0304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