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進黨天王上演內鬥大戲:搶權搶人搶地盤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6-21 0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王昆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六月號發表專文《「搶權、搶人、搶地盤」:民進黨2012前的大戲》,提出「在2012年之前,民進黨的天王們,將不斷上演『搶權、搶人、搶地盤』的大戲,由於這場戲沒有設下『投名狀』,所以最後的勝場會是誰,恐怕是」難以知曉。台海網引述文章內容如下:

如何掌握民進黨發展的動向與脈絡

  在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里,我曾寫了一篇「民進黨五都市長人選出線的怪現象」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我認為在台灣主流媒體的照拂下,民進黨採用全民調來決定台南市和高雄市長提名的人選,對具有高知名度的賴清德和陳菊將佔有較大的優勢。

  果不其然,5月初民進黨公布民調的結果,台南市賴清德以高達44%的支持度,大幅領先李俊毅、許添財、葉宜津、蘇煥智等4人而出線;高雄市的陳菊也以58.92%的支持度勝過楊秋興的41.08%,可以說這是一個沒有跌破任何人眼鏡的結果。

  同樣的,在5月號中評月刊上我所寫的那篇「在艋舺看民進黨的顛覆性格」的文章中,我特別提到民進黨能夠在1986年成立,是因為「蔣經國容忍民進黨創黨」。有趣的是,5月中旬玉山周報第48期中,有一篇專訪台灣的「考試院長」關中的文章,關中在專訪中主動提到「民進黨會走上組黨之路,法律雖然不允許,但是蔣經國沒有阻止,是他默許黨外人士活動」。

  我和關中不約而同的提到民進黨成立是由蔣經國「默許」的說法,只是想說要了解或預測民進黨的事務並不困難,只要稍微對民進黨的發展有所了解,就很容易掌握民進黨發展的動向與脈絡。

結盟:搶人才、搶戰將

  回過頭來看賴清德和陳菊兩人的出線,其實一點懸疑性都沒有,所以想要理解蔡英文用人之道,應該也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這一篇文章,我們就先來談談蔡英文的用人策略,這對於了解她在民進黨內能夠快速崛起,建立起「蔡英文王國」,應該是有所幫助。

  蔡英文的用人策略,可以用三個圈層來加以分析。

  第一個圈層是吸納爭取市議員提名的民進黨新秀,作為「蔡英文王國」的護城河;第二個圈層是結合以新潮流係為主的中生代主力,讓他們做為這個「王國」開疆闢土的戰將;第三個圈層,也是最核心的圈層,則是重新凝聚阿扁執政時期的老臣,作為重新執政的謀士與「影子內閣」成員。

  這三個圈層的構成,並非一次形成,而是隨著蔡英文在選舉中連戰皆捷之後,所逐漸構築出來的「人力銀行」。蔡英文就運用這群人力資源,在極劣勢的政治環境中「搶權、搶人、搶地盤」,也讓民進黨逐漸從谷底翻身。

  首先就從第二圈層的新潮流戰將談起。在民進黨內大家都知道新潮流系是最有紀律和組織能力的一個派系,他們在選戰中撓勇善戰的能量,也是被各方所刮目相看。蔡英文從接任黨主席開始,就採取和新潮流繫結盟的策略,讓失去邱義仁和吳乃仁「雙仁」領導的新系,重新找到一個可依靠的領導核心。去年底台灣縣市長「三合一」選舉前,蔡英文就不忌諱外界的眼光與批評,大舉推出新系新舊戰將,在全台各縣市長的選舉中攻城掠地。儘管選舉結果,所獲得的席次只有比上一屆增加一個宜蘭縣,但選舉的得票率驟升到45.8﹪,卻讓民進黨士氣大振,接下來才會有在今年1月9日和2月27日「立委」補選大勝的戰果。

  所以,以「結盟」的策略,善用人力資源,不忌諱其他派系的挑戰,這是蔡英文能以一當十,讓民進黨從廢墟中快速站起來的贏的策略。

  有了「三合一」選舉贏的經驗,蔡英文在主導「五都」選戰提名人選時,她更不忌諱採取「柔性獨裁」的作法,在南部最有贏面的高雄市、台南市兩都,還是起用新潮流系的戰將;高雄市雖然出現「姊弟相爭」的「秋菊大戰」,但陳菊、楊秋興都隸屬於新潮流系,所以誰出線,都不至於影響到選舉的大局。反倒是台南市,在多人相爭之下,如果稍一不慎,可能引發內部燒火。但蔡英文並沒有退縮,她鎖定賴清德挂帥,民調當然也清楚這個動向,賴清德支持率高出其他人選許多,當然也就不意外。

招手:搶新血、搶老臣

  在跟新潮流繫結盟形成猶如「銅牆鐵壁」的圈層之後,蔡英文必須有一群年輕的新血做為護衛她的王國的「護城河」,此時配合「五都」人選的提名,許多年輕的民進黨有意爭取市議員提名的新人,他們想要出線,無不渴求黨主席「關愛的眼神」。所以「五都」提名延到黨主席選舉之後,剛好讓這群「民進黨的羔羊」多了一些造勢的時間與機會,他們看準了蔡英文的實力,所以不斷利用對蔡英文的競爭者尤清進行抗議,不只趁機爭取蔡主席「關愛的眼神」,也可藉由抗議的造勢,獲得媒體的高曝光度。

在新人搶出頭的迫切性之下,蔡英文也順勢把他們納為自己的麾下。想要成大事者,不能沒有廣大且用之不盡的人才,過去民進黨其他派系就是過於封閉,他們劃地自限,只相信自己的子弟兵,以致於常會面臨人才困窘的處境。

  就以謝長廷為例,謝長廷雖然有不少為他效力的子弟兵,但能夠被視為大將者,卻是寥寥可數,即使他不斷的訓練年輕人成為派系中的枝幹,但因為缺乏可以在政壇上嶄露頭角的機會,使得他所訓練的新兵,一直難以成為可用之才。2008年競選「總統」時,在各派系的抵制下,謝長廷就面臨人才不足的困境,最後大輸馬英九200多萬票也就不足為奇。

  同樣的,蘇貞昌雖然有意連結成一個「蘇新連」系統,但這個缺乏穩定的系統在遭到蔡英文的「入侵」之後,幾乎已經全面倒向蔡英文。蘇貞昌的可用之兵,也只剩下一、兩個被叫得出來的幕僚,這就讓蘇貞昌決定要競選台北市長時,雖然他的意志看似堅定,但卻不斷遭到民進黨內質疑他是否「算計」太深,尤其是缺乏子弟兵的鏖戰,蘇貞昌即使獲得民進黨提名,他的台北市之戰,恐怕也不得不看蔡英文的臉色。

  在建立兩個圈層的人力資源之後,民進黨想要重新執政,蔡英文不得不像2008年國民黨一樣,端出「老臣」,讓人民相信她「已經準備好了」執政人才。為此,蔡英文利用擬定「10年政綱」的計劃,把許多阿扁執政時代的「老臣」重新集結在一起,變成她的「王國」中可以治理台灣的核心。

  事實上,2008年民進黨失去政權以後,過去的執政團隊早就各自紛飛,而且大多保持低調,他們多數重回學界,有的則歸隱山林、深居簡出,或是浪跡天涯、不問世事,有的甚至還得面對司法的「追殺」,讓大家心情都很鬱卒。蔡英文提出要擬訂「10年政綱」之後,剛好可以把眾人重新集結在一起,大家久別之後再度聚首,共謀「國是」,在惺惺相惜之餘,更加意氣風發、鬥志高昂,也讓討論的過程熱力四射、高潮迭起。

  這個「10政綱」的討論,主要是透過四場座談會進行,並以「台灣無可迴避的挑戰」作為主題,用以凝聚討論的方向,包括「人口老化下的社會發展」、「如何面對下一波的生態浩劫」、「全球化下台灣經濟發展新策略」、「變動的國際情勢與台灣全球戰略」等四大主題的座談會,蔡英文相信這系列的座談會,可以進一步凝聚人民對台灣發展的共識。

  而這四場座談會主要的引言人,包括林萬億(前「政務委員」)、林全(前「財政部」部長)、陳建仁(前「衛生署」署長)、陳時中(前「衛生署」副署長)、林盛豐(前「政務委員」)、賀陳旦(前中華電信董事長)、張景森(前「經建會」副主委)、胡勝正(「中研院」院士)、陳博志(「台灣智庫」董事長)、何美玥(前「經濟部」長)、施俊吉(「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進興(前「勞委會」顧問)、陳忠信(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吳釗燮(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明通(台灣大學國發所教授)、陳文政(前「國安會」諮詢委員)等。

  這批老面孔是否真的能夠規劃出完美的「政綱」,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蔡英文藉此「練兵」,讓原本已經各自紛飛的「老臣」,有個重新聚集的理由,他們現在幫蔡英文「出謀策劃」,當然也很容易被視為是蔡英文的人馬。

  這就是蔡英文高明的地方,她擔任黨主席,本來失去政權以後,民進黨的資源已經很少,但她利用「10年政綱」的規劃吸納百川,輕易的就把阿扁的執政團隊變成自己的人馬,這是最便宜的人力資源運用方法。

出擊:搶權力、搶地盤

  在民進黨所有的人力都被蔡英文囊括以後,民進黨的天王們當然會產生極大的危機感,他們看準了馬英九執政不力,幻想2012年應該有機會「班師回朝」,所以既然搶不到人,那麼搶地盤應該也是另一種重新出擊的開始。

  為了搶地盤,原本人氣最高的蘇貞昌搶先宣布願意參選台北市長,讓原先期待他出戰新北市的民進黨人大為不滿。蘇貞昌搶佔台北市,不必然是對新北市怯戰,反而是擔心如果他去出戰新北市,台北市最後反而可能又落到謝長廷手裡。他相信2012年的「總統」大選,如果他還有機會出戰,他必須想方設法把謝長廷的勢力趕出北部。所以他宣布爭取參選台北市長提名之前,主動打電話給游錫堃,對游承諾只要游願意出戰新北市,他願意跟他聯手進行「雙城之戰」。

在蘇貞昌的邀約之下,游錫堃未加深思,竟然興沖沖的也跟著宣布要爭取新北市長的提名。這裡先不談游錫堃的作法是否聰明,但他這一宣布,首先遭殃的卻是被外界視為是他的人馬的林佳龍。民進黨的派系政治絕不可能容許「一家人」同時在兩個地方參選,所以游錫堃一宣布要爭取新北市長的提名,首先犧牲的當然是林佳龍。

  事實上,林佳龍早在2月底就先行宣布要爭取參選台中市長的提名,但外界並不看好他的爆發力,這是因為五年前他第一次跟胡志強競逐台中市長的職位時,私自公布對胡志強不利的病歷,惹得台中市醫只的不快。要知道,台灣的醫只向來是支持民進黨的大本營,雖然他們的政治立場鮮明,但在醫德的考量下,他們也不見得會支持私自公布病歷的作法;所以林佳龍雖然貴為美國耶魯大學的博士,但他卻因為做錯一次而失掉天下。

  當然,蘇貞昌有意包攬北部「雙都」的做法,外界都認定他不只排謝,也排蔡。由於謝長廷一直在為2008年競選「總統」時,他說過的那一句「退出政壇」的話尋求解套之道;他需要的是民進黨主動徵召,但蘇貞昌卡住台北市,又讓游錫堃一起卡住新北市,這等於是斷絕謝長廷不可能在台北市或新北市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同樣的,蘇貞昌和游錫堃一起卡住北部「雙都」之後,也是讓蔡英文沒有再選擇的餘地,蔡只好宣布繼續參選連任民進黨主席。在蘇貞昌的想法中,沒有經歷過選戰洗禮的蔡英文,就不可能有機會拿到2012年「總統大選」的入場券,只是他也許沒料到,5月15日蔡英文和尤清為選舉黨主席所進行的電視辯論中,尤清卻無意間幫蔡英文解套,尤清說民進黨主席帶職參選並非沒有先例,這個說法倒是頗受民進黨員的歡迎。所以未來蔡英文若有機會帶職參選,首先要感謝的人,反而是跟她同台競逐的尤清。

  再說蘇貞昌搶地盤的手法雖然看似高明,但他最大的缺陷還是在人才的不濟,很少人會把一起搶地盤的作法交付給潛在的政敵,如果他有足夠的人馬可以結盟,就不需要外求政敵,這一點蔡英文顯然就比蘇貞昌要更為高明。

  在游錫堃卡住新北市之後,蔡英文刻意漠視已經宣布爭取台中市提名的林佳龍,這顯然是要游錫堃去選擇保自己,或是選擇保林佳龍。但她又授意民進黨秘書長蘇嘉全前進台中市,這也是暗中逼退林佳龍的絕招。蘇嘉全來自南台灣的屏東縣,不只擔任過屏東縣長,也是阿扁執政時期受過阿扁重用過的官員,但他被蔡英文招為民進黨秘書長之後,只得揮別阿扁和同樣是屏東的老縣長蘇貞昌。所以蔡英文重用蘇嘉全,也等於是有卡住蘇貞昌的用意。在黨主席改選之後,未來蔡英文若決定參選新北市長,她在「五都」選舉之中,就可以掌握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四都,蘇貞昌僅有台北市這塊地盤,從地盤的大小來分辨2012年誰出線,應該就不證自明。

  由於蔡英文、蘇貞昌各有盤算,最是無用武之地的謝長廷,倒是像三國時期在據有蜀漢之前的劉備,他帶著關羽、張飛四處征戰,就是搶不到地盤,成了十足沒落的天王。謝長廷當然知道搶地盤的重要性,所以在「雙英辯論」之後,他看準蔡英文不太反ECFA,所以他放棄對「地」的思考,選擇投入反ECFA的陣容,當起反ECFA的第一戰將,意圖接收台聯黨已經操作許久的「ECFA公投」的能量。

  也就是搶不到地盤的謝長廷,他選擇把戰場從對「地」的爭奪,拉向對「人」的訴求。畢竟,不管地盤在哪,只要有「人」的支持,哪裡都可以成為地盤,哪裡都可以成為他再起的地方。所以蘇貞昌、蔡英文再會「算計」與盤算,都不見得比「奸巧」的謝長廷來得老謀深算。

  對謝長廷來說,他「退出政壇」的說法沒有人願意幫他解套,外加他又被TVBS的李濤追打成「抓耙子」,在兩相夾擊之下,許多人可能寧願選擇「退出政壇」,以免被歷史訕笑。但鬥志昂揚的民進黨天王們卻從不退縮,謝長廷祭起反ECFA的旗幟,不僅讓他可以從人群中搶奪看不見的「地盤」,也可以自此表明願意跟深綠群眾站在一起,尋求對「抓耙子」質疑的解套;這種一石二鳥的戰略,如果沒有身經百戰,恐怕還不見得能夠演得這麼出神入畫。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2012年之前,民進黨的天王們,將不斷上演「搶權、搶人、搶地盤」的大戲,由於這場戲沒有設下「投名狀」,所以最後的勝場會是誰,恐怕是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想要知道劇情如何發展,就讓我們繼續把戲看下去吧!

7

主題

2533

帖子

202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25
沙發
世外閑人 發表於 2010-6-21 21:43 | 只看該作者
這群小丑只會為競選上台表演,無所不用其極。
而對台灣有發展意義的ECFA,不遺餘力的反對,非台灣之福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3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6-22 0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世外閑人


民進黨就盡情上演內鬥大戲吧
上帝欲讓其滅亡
必先讓其瘋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2533

帖子

202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25
4
世外閑人 發表於 2010-6-23 2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流水線


   沒錯,正瘋狂著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5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6-24 1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世外閑人

瘋狂的盡頭就是毀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