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始基督教和現代基督教受佛教的影響深遠

[複製鏈接]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0 06: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信仰平等 於 2010-6-11 05:19 編輯

基督家園不歡迎這個帖子,給發配到這裡來了.

佛教有2500年左右的歷史,基督教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 佛教比基督教早了大約500年.早在阿育王時期((約304 BC-232 BC), 佛教就成了世界性宗教,遍及歐亞非三大洲.

原始基督教受佛教的影響深遠,下面這些學者論述了新約(比佛經晚500年左右)和佛教的關係:

1.Friedrich Max Müller (德國著名東方學學者) 考證說基督教新約的很多東西[如"walking by faith (on the water) and sinking for want of it"]模彷彿教, 因為"some of these stories are found in the Hinayana Buddhist Canon and date, therefore, before the Christian era."
2. Dr . Winternitz: "We can point to a series of borrowings from Buddhistic literature which are absolutely beyond all doubt."
3. Sir Charles Eliot: " A number of Buddhist legends make their appearance in the Apocryphal gospels and are so obviously Indian in character that it can hardly be maintained that they were invented  in Palestine or Egypt and spread thence Eastwards."
4. Arthur Lillie: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Primitive Christianity"; "India in Primitive christianty"
5. Schopenhauer (叔本華): 「所有基督教中的真實東西,均可斷定為和婆羅門教、佛教一樣,這好似從遙遠的熱帶原野所吹來的花香,在新約全書中,竟可看出印度聖智的痕迹」。
6. Rudolf Seydel: "現存福音書元本的所謂詩的福音書,實受佛教傳說的影響.所以在傳說之中,有很多竟和佛家相類似的部分。"
7.Dean Mansel, Hilgenfeld, Bohlen等人,均主張基督教以前,佛教傳播於Palestine.
8. Dutt認為: 佛教的那蘭陀蘭時代,這時基督教僅能免於北方蠻族的侵入,所以各種制度均受佛教的影響。印度為授者,西洋的宗教則不過受者罷了。
9.Heinrich Heine在《德國宗教及哲學歷史》第一章中說,在路德提倡新教以前,羅馬天主教中有兩大宗派,即摩尼教(Manicheans)和格諾西斯派(Gnostics),兩派底思考方法浸透在基督教諸民族底全生活里,教義雖有不同,而均出自東方,尤其是印度。
10. S. Radhakrishnan在其著作Eastern Religions and Western Thought中考證了印度教和佛教對西方的影響.
11.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Will Durant: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中文譯本為世界文明史)
12.矢吹慶輝氏:《西洋人の觀たる印度》
13.歷史學家朱謙之(1899-1972):"印度佛教對於原始基督教之影響"
14. 康有為認為基督教模彷彿教.

..................... 太多了! 這些研究主要是新教的故鄉德國的學者們做的. Hans Haas出了一本著作(Bibliographie zur Frage nach d. Wechselbeziehungen zwischen Buddhismus und christentum, Leipzig)列出了此類文章和書籍的信息,包括了500多名學者的研究成果.

現代基督教受佛教的影響深遠,見永生兄的相關論斷及現代基督教神學家們,不一一列舉了.
自助者天助之.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沙發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0 06:29 | 只看該作者
歡迎基督徒朋友們有理有據地批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匿名  發表於 2010-6-10 07:59
有證據顯示耶穌生活思想特點相似於一個中東猶太苦行派 "特拉普提派"(Therapeutae)。 這個派系特別注重禁慾持戒沉思冥想種種修行生活,是基督修道院(Monasticism)的始祖,也和早期佛教僧侶沒兩樣。歷史考證說此派系出於早期佛教聖王阿蘇加(Ashoka)派出的中東的佛教使者,是當時佛教上座派(Theravada)滲入猶太教而產生的秘密派系。
en.wikipedia.org/wiki/Therapeutae#cite_note-4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4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0 09:07 | 只看該作者
阿育王(304 BC-232 BC) 還向古希臘派出了佛教使團,很多希臘人皈依了佛教.
自助者天助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10 10:32 | 只看該作者
阿育王(304 BC-232 BC) 還向古希臘派出了佛教使團,很多希臘人皈依了佛教.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0 09:07

彌蘭陀王問經(那先比丘經)就是誕生於那個時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6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10 10:33 | 只看該作者
有證據顯示耶穌生活思想特點相似於一個中東猶太苦行派 "特拉普提派"(Therapeutae)。 這個派系特別注重禁慾持 ...
Guest from 142.20.133.x 發表於 2010-6-10 07:59

巴利文 Thera 就是『長老』的意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7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0 17:57 | 只看該作者
彌蘭陀王問經(那先比丘經)就是誕生於那個時代。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10 10:32


希臘籍的彌蘭陀王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西方統治者,那先比丘則出身於印度的婆羅門家族,而在佛門中出家,證得阿羅漢果。兩人進行了三日的論辯后,那先比丘終於令王敬服而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后的彌蘭陀王,建了一座名為「彌蘭陀精舍」的寺院,供養尊者那先。他更本著佛教慈悲平等的思想治國,得到人民的尊敬與愛戴,使希臘人紛紛改信佛法,又曾鑄造貨幣,流通極廣,幣上繪輪寶,並隨刻「法者」之字,由此可知王對佛教的關心。據說,他晚年讓位給兒子,自己出家為僧,證得阿羅漢果。圓寂之後,遺骨分散到全國各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匿名  發表於 2010-6-10 21:30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similarity in many parables between the Bible and Buddhist Sutras. Early Christianity - not the current schools - is closer to Buddhism than to Judanism.  You will be totally convinced with this statement if you have read large enough the scriptures and historical accounts.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9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10 21: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0-6-10 21:59 編輯

其實,像耶穌所說的要人"積財寶在天上"的教訓,細心的佛教徒一看就明白,因為佈施是生天的資糧。有人打你一邊的臉,另一邊的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這是忍辱。愛仇敵、為仇敵禱告,這是培育慈心,屬於四無量心的內容。

當然啦!有了保羅的因信稱義後,上面那些耶穌的寶訓就不用了,只要寶血就好了。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260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10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0 23: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信仰平等

刪改了兩千年,以為都塗抹乾凈了,不但完全不承認,還反過來說。
讓我想到了關於韓國的某些傳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260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11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1 0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windovertree

倒是討論呀
貼子的標籤都說了討論的。
討論不是爭誰高誰低,而是(從各自的角度)認識真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12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1 02: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信仰平等

刪改了兩千年,以為都塗抹乾凈了,不但完全不承認,還反過來說。
讓我想到了關於韓國的 ...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0 23:58


刪掉了一些明顯受佛教影響的福音書. 結果保留下來的福音書中還是看到了佛教的影響.
這是塗抹不幹凈的, 就像三位一體吧. 古希臘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家普羅提諾受印度哲學影響很深, 奧古斯丁又受普羅提諾影響很深, 他根據普羅提諾的理論確立了基督教的三位一體體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13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1 0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ndovertree

倒是討論呀
貼子的標籤都說了討論的。
討論不是爭誰高誰低,而是(從各自的角度 ...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1 01:14


被趕出來了.   誰有本事把基督徒請到這裡來認真討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14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7-11 20:19 | 只看該作者
把3樓網友關於猶太苦行派 "特拉普提派"(Therapeutae)的無效鏈接重新拷一下並引出其中的一段話: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rapeuta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herapeutae and Buddhist monasticism, a tradition earlier by several centuries, combined with Indian evidence of Buddhist missionary activity to the Mediterranean around 250 BCE (the Edicts of Ashoka), have been pointed out.[5] The linguist Zacharias P. Thun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 word "Therapeutae" is only a Hellenisation of the Indian Pali word for traditional Buddhists, Theravada.[6] In general, Egypt had intense trade and cultural contacts with India during the period, as described in the 1st century CE 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
自助者天助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15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7-11 20:37 | 只看該作者
原始基督教是講輪迴和素食的.後來輪迴被定為異端(但新約里還是能看到輪迴的痕迹),素食也被現代基督教遺棄了.

下面是關於輪迴的一段話: "公元三二五年,羅馬康斯坦丁大帝和他母親海倫娜,下令刪掉了新約中提及輪迴的部分。而在公元五五三年康斯坦丁堡的第二次會議中,證實了確有此行動,並把輪迴觀念作為異端邪說。顯然地,他們認為」人不只有一輩子可以尋求救續」的說法會削弱教會的力量。但是,原始的資料的確提到早期的神父確實接受輪迴觀念。西元第二世紀興盛的早期基督教一支諾斯替教(Gnostic)教徒——亞力山卓的克萊蒙、奧瑞根、聖傑若米,和許多其他人相信他們曾有前生,並會有來世。" (Dr. Brian Weiss)
自助者天助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匿名  發表於 2010-8-1 12:48
你去踢人家館子,不被踢出來才怪呢。要圓融,只要對眾生有益,哪個不是好的?廣義的佛教涵蓋一切,也都是虛幻不實的,何必非要你的我的?因緣不是攀來的,也是拆不散的,各信各的,同體異名而已。非要分個你我,還是分別心之故;人相,我相眾生相之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