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希臘為鑒 中國關注地方債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5-13 0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5月12日



僑報製圖 元豐/繪

  ▲目前大部分地方融資平台公司都是依靠配套土地的出讓收入來歸還銀行的利息,因此樓市新政料將嚴重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圖為四川眉山11日逆市推出36塊土地。  成都《華西都市報》


  希臘債務危機不斷升級蔓延,由此也引起了中國官方對地方債務的關注。目前中國地方債務已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約佔2009年GDP的一半。樓市新政導致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后,地方融資平颱風險加大,可能變成一觸即潰的壞賬「堰塞湖」。

  外媒:中國或成希臘債務危機受害者

  歐盟27國財長10日凌晨決定,設立一項總金額高達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幫助可能陷入債務危機的歐元區成員國,以防止希臘債務危機蔓延。此消息報道后,歐元區經濟危機會對中國生成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中國在此問題上應發揮的作用引起媒體熱議。

  《澳大利亞人報》11日發表題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可能會因歐洲的金融麻煩減緩」的報道稱,儘管大部分亞洲銀行未接觸歐元區的主權債務,政府債券持有量也比較低,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中國及其它亞洲經濟體可能會成為歐洲不斷升級的危機「受害者」。

  文章分析認為,隨著近幾年的強勁發展,中國對歐洲的出口量佔總出口量的比重已從2002年的15%上升到2009年的20%。歐洲此次危機,「對歐洲出口的萎縮成為對中國經濟最直接的一個危險」。

  德國之聲11日則援引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劉立群的分析稱,「中國因歐元外匯儲備比重較低,此次僥倖沒有受到太大波及」。不過,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到2016年中國就要基本放開金融市場,因此,中國將面臨更為複雜的局面,接受更為強大的挑戰,國際金融體系也必須予以合作。

  劉立群同時指出,鑒於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次救助行動「當然也要求中國伸出援手」。他分析:「中國的貢獻必須增加,不能簡單地袖手旁觀了,應該有所姿態、表現,包括一些實質性的援助。」

  高盛:去年中國負債約佔GDP的一半

  在歐洲債務危機有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復甦的同時,中國政府的負債率和償債能力也受到關注。

  高盛近日發布報告稱,估算到2009年底,中國政府總負債為15.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佔2009年GDP的48%。

  上海《東方早報》12日報道,高盛表示,這15.7萬億元負債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國債、地方政府債務(主要是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及債務),以及2000至2001年期間商業銀行剝離但仍體現在資產管理公司賬面上的不良貸款三大部分。

  官方數據顯示,中央政府國債佔2009年GDP的20%,地方政府債務約為7.8萬億元,約佔當年GDP的23%,第三部分總額為1.6萬億元,接近GDP的5%。累計起來,中國政府總負債佔GDP的比例為48%。

  作為參照,目前希臘的負債為GDP的125%,義大利負債正接近GDP的118%,歐元區負債則為其GDP的84%。

  就此,高盛經濟學家宋宇和喬虹評價,中國政府債務違約的總體風險仍然有限,市場對政府過度借貸的風險擔憂存在偏差。

  但高盛同時警告,在地方政府當前財政收入薄弱並過度依賴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近期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規模的擴張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債務償還風險,而地方政府借款的快速增長,已經凸顯出地方政府進行財政改革的緊迫性。

  入不敷出  銀監會徹查地方欠債融資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介紹,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7.38萬億元,佔全部新增一般貸款的34.5%。此前,還有傳聞說,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已經達到8萬億,甚至10萬億元。這一警示紅燈引起了決策層注意。

  廣州《南方日報》11日報道,為應對金融危機影響,一些地方政府不惜採取依託政府融資平台等方式舉債進行建設,已接近極限,部分地方政府性債務率已高達94%,個別縣市債務率甚至已超過400%。

  劉明康強調,嚴守風險底線,尤其把整治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和房地產市場等作為關注重點。

  據悉,銀監會目前已開始對地方債進行徹查,7月就會有結果。

  早在今年1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就在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提出,要儘快制定規範地方融資平台的措施,防範潛在財政風險。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警告,相關問題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無法償還債務,造成諸多問題。

  「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長遠看地方債務償還很成問題。現在估計地方總債務在10萬億元以上,而地方預算大概只有7萬至8萬億元,怎麼可能還得上?」中國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說。

  北京《中國證券報》報道,中國財政部11日公布,4月份中國全國財政收入7925.66億元,其中,中央本級收入4179.3億元,地方本級收入3746.36億元。1至4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近2.76萬億元。

  財政部預計,今年全年財政收入增幅將呈「前高后低」走勢,5月份起收入增幅將明顯回落。

  據悉,目前大部分地方融資平台公司都是依靠配套土地的出讓收入來歸還銀行的利息。而樓市新政推出,將嚴重影響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分析人士認為,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至少將較2009年的1.42萬億元縮水4000億元左右,地方財政將面臨著空前壓力。

  降溫還是避寒  調控需巧把火候

  中國4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11日發布,五大主要指標均同比增長。中國國家統計局稱中國經濟延續了回升向好態勢,總體運行平穩。然而,在當前的複雜形勢下,如何巧把經濟「火候」,鞏固這一好態勢卻成為一道難題。

  中新社報道,在系列數據中,工業增速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尤為引人關注。考慮到作為宏觀經濟「先知之鴨」的上證指數在過去20多個交易日里已累計跌逾16%。有學者擔心,近期不斷推出的貨幣緊縮措施會讓中國經濟如同氣候一般遭遇「倒春寒」。

  學者們還指出,從內需來看,4月份中國汽車生產量僅增長34.6%,增幅驟降近17個百分點;從外需來看,中國第一大出口地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正面臨深化和蔓延的趨勢。這些都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因素。因此,他們建議中國經濟加溫「避寒」。

  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過熱」,迫切需要加息「降溫」——4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創18個月來的新高,而且未來3個月中國CPI極有可能會繼續走高。

  此外,中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740億元,較3月份上漲超過50%;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2.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6.2%。

  可以說,在「最艱難的一年」過去后,中國迎來了「最複雜的一年」。究竟要「避寒」還是「降溫」?官方必須辨清形勢,巧把經濟「火候」,才能如溫家寶所說,真正處理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和管理好通脹預期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鞏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向好形勢。

  黨報警告

  地方政府勿盲目舉債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12日總結分析了此次希臘債務危機的全過程,警告中國地方政府要以希臘為鑒,勿盲目舉債。

  文章強調,國民收入的增長和福利的提高要建立在辛勤勞動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不能靠大規模的財政赤字和對外舉債來實現。

  目前中國經濟反彈勢頭強勁,總體發展態勢較好,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不顧自己能力,盲目舉債搞發展,入不敷出現象屢有發生。

  有報道稱,目前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已接近或超過8萬億元,其中7萬億元來自銀行貸款,巨額地方債務可能會拖住中國經濟剛剛復甦的腳步。因此,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患於未然。

  文章還指出,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都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也需要更加靈活、掌握好節奏,刺激政策退出宜謹慎,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負債大國則必須嚴控債務規模,改變不良開支行為。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披露,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國負債總額突破36萬億美元。一旦大量債務到期卻無力償還,希臘債務危機就會重演,導致世界經濟再次陷入新的危機。

  此外,做空歐元與新興市場成為近期國際投行的主要風向標,而金融衍生品市場仍然無序發展,信用評級機構未能得到有效監管,成了一些國家債務危機擴大的「加速器」。因此,要加快金融監管改革步伐,避免希臘等國債務危機被人為放大帶來惡果。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6: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