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警惕!美國對華經濟戰略新布局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5-3 03: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2日赴紐約進行演講,被看成是其對華爾街動手的開端。面對日益嚴峻的呼聲,我們可以意識到奧巴馬身上的壓力,但身處美利堅制度下的他,是否有決心與力量撼動華爾街的大鱷們,還是另一個問題。或許不久之後,新的嚴厲的管制提案就會伴隨著輿論而出現。但同樣,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個巨大的氣球在經過國會那雙帶刺的的手之後,會成為另一個癟了的「醫改」案。

  這一切,對於中國來說,或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奧巴馬可以盡情的與華爾街的輿論機構唱和他的雙簧,只要這一切有利於提升支持率,有利於維持奧氏效應,有利於增加中期選舉的勝算,就足夠了。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美國呼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奧巴馬的華爾街之行,就真的是要這些擅長炒作金融的華爾街利益集團們收斂些么?

  2010年初,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華爾街眾多大型金融機構開始扭虧為盈,其中高盛的利潤竟高達140多億美元。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在西方國家國民經濟尚未完全扭轉頹勢的情況下,這些西方金融巨頭是如何實現如此巨大的盈利的。眾所周知,全世界受經濟危機影響較小,且最先走出泥潭的,是以中國為首包括印度、東盟在內的的廣大亞洲發展中國家。東方的迅速發展為西方的復甦創造了信心和良好的形勢。當然,也為西方金融巨頭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我們不能忽略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西方金融在中國及其他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大規模客觀存在。由於他們佔領著國際金融渠道,所以我們對外資的需求和他們對我們的股份的控制,使他們可以輕易地以雁過拔毛的方式從我們的經濟復甦與發展中獲取巨大利益。

  2008年,美國政府拿出七千億美元去拯救華爾街。對於華爾街,與其說這筆資金是用來讓他們維持運轉,穩定國民經濟,倒不如說是為了在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下,充實他們的錢包,讓他們可以繼續安心地進行國際投資,為危機后的國際格局打下基礎。換言之以實現其宏偉的國際經濟戰略布局。不要忘記,這次經濟危機是由美國在可避免的情況下爆發的。

  於是,這筆巨大的資金便經由華爾街手下如同毛細血管般的金融系統,瘋狂地流向棋子應該放置的地方。當然,正如奧巴馬的外交政策一樣,它的重點是亞洲,是中國。

  2009年,中國的GDP增長率達到8.7%,成功實現保八的戰略目標。所有人都認為四萬億功不可沒。但首先應意識到,四萬億流入的重點方向是「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建設。這些建設是戰略性的,大規模的實際效益要在三五年後才會漸漸顯現出來。同時,我們也需要分析一下四萬億所帶動的民間投資所產生的效果。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民間投資信心明顯不足,大量資金流向的是能保值升值的房地產市場。這場資金流動的規模是龐大的,以至於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竟迅速推生出一個新的房價巔峰。基於此,其他行業便會面臨資金萎縮的局面。但中國經濟的發展並不是基於房地產行業的欣欣向榮,而是基於製造業的回暖。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大量西方熱錢的流入。當然,伴隨著西方資本而來的,是對中國製造業的控制。

  以被中國津津樂道的吉利收購沃爾沃為例。2009年末,經濟危機的慍色尚未在全球褪去,吉利卻突然發起收購案,全世界為之震驚。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吉利就完成了收購過程。這對於來自中國的對西方的收購來說,過程進行的是多麼出奇的順利啊。我個人同樣認為這一次比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的效果要好。但在所有人都在為李書福喝彩時,卻忽略了一些事實。現在就來看看收購背後的故事。2009年,高盛投資3.3億美元收購了吉利15%的股份。在收購沃爾沃的團隊中,高盛和羅斯柴爾德銀行又浮出水面。收購沃爾沃表面上是吉利的動作,但背後,西方資本或許才是真正的莊家。試想,如果美國國內沒有人來順理渠道,這場收購怎麼可能實現。從另一個角度講,這場收購可以看作是華爾街導演的,用華爾街的錢,借吉利的手,轉移美屬虧損企業的一場戲。與其說收購,不如用「包袱轉移」這個詞。這樣,美國方面就可以輕裝上陣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伎倆被美國精英屢試不爽,這與美國政府推動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是同一個道理。

  整個經濟危機歷時三載,對於美國完善其經濟戰略布局來說,時間已經足夠了。剩下的的就是施壓,等待與收網。施壓就是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事。人民幣一旦升值,經濟危機期間流入國內的大量西方資本也意味著升值,西方對我國製造業的控制力自然會進一步加強。2008-2009年我國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增加,一方面是為了刺激經濟,另一方面對於緩衝或平衡預期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也具有無法忽視的作用。當然,中國也不得不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這就是美國所等待的。中國不發燒,美國是沒有能力撼動中國這個巨人的。所以,中國必須警惕美國對華經濟戰略布局。

  面對西方此起彼伏的各種聲音和做法,我們不能在粗枝末節上耗費精力,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們更不能出現戰略上的短視和恐懼。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戰略上的威脅,戰術布局都是為整個國家戰略服務的。只有站在全球宏觀角度看待問題,中華民族才能真正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來源:辣眼時評 作者:路人戊 2010-5-2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沙發
zhousx18 發表於 2010-5-3 04:11 | 只看該作者
我們也要對美戰略布局,就是從低端向高端低價搶市場,讓美國人都丟飯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