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稱日本面對中國崛起「情緒複雜甚為焦慮」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5-1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5-01 08:57

  環球網5月1日報道,美國最新一期《華盛頓觀察》周刊撰文稱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和軍事行動,已經讓「東京甚為焦慮」。該文稱近日,中國與日本圍繞東海問題不斷發生摩擦,攪皺了平靜融洽的雙邊關係。4月21日,日本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向中國政府抗議,在東海活動的中國軍艦上搭載的直升機4月份兩次異常接近日本軍艦,這是「對日本護衛艦實施危險的舉措」。更讓日本人擔憂的是,中國軍艦在4月10日首次穿越了「第一島鏈」,向海軍的「藍水之夢」邁進。5天後,日本政府決定開發東海海底熱礦藏的稀有金屬。由於中日在東海的經濟海域存在重疊部分,這一舉動定會讓中國不高興。


  「中日關係的發展中有一些天然的局限性。」美國外交政策分析協會(Institute for Foreign Policy Analysis)亞太研究主任詹姆斯·斯考夫(James L Schoff)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解釋說,「鳩山內閣上台後,採取對華友好的態度,中國也試圖改善對日關係。到目前為止,雙方的政策基調尚未改變,不過中日關係的發展無法避免一些磕磕碰碰的地方。」


  這些「磕磕碰碰的地方」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步伐似乎從小變大,讓東京甚為焦慮。只是,鳩山內閣還沒有找到明確的應對戰略。按美國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政治學助理教授、中日問題專家孫晶的話說:「日本的外交政策迷失了方向」。


  「事實上,日本對於中國軍力發展也做不了什麼。」孫晶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日本已經看到,中國的實力超過日本已經毫無疑問,因此正學著一點點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當然,日本不可能一下子對中國說『是』。中國也應該給予日本更多的時間,使其適應這樣的轉變。」


  該文稱所謂的「東海接近」事件發生在中國海軍在該地區的軍事演習中。日本防衛廳稱,4月10日,中國軍艦上的直升機以90米的距離接近現場監視的日本護衛艦「涼波號」。之後,防衛廳私下通過外交渠道向中國軍方投訴「此舉危及航行安全」。沒想到4月21日在沖繩本島以南約500公裏海域,中國海軍的直升機又一度接近正在執行警戒任務的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朝雪」,並在其附近盤旋了兩周。於是,日本政府向中國提出了外交抗議。鳩山內閣則在日本國會受到了在野黨的攻擊,其「友好海洋」政策被指責為「對華軟弱」的表現。


  把這些跡象放在融洽的中日關係大背景下觀察,似乎不太協調。孫晶認為:「中日關係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Institution)。要診斷中日關係中的問題,往往要跳出中日關係具體問題的範疇找端倪。」


  孫晶分析說,日本抗議中國直升機在軍演時過分接近日本的驅逐艦,但中方認為自己並沒有違規。這說明,中國領導層內部對這一聲音肯定是有支持者的。另外,中國軍隊的海外發展最近似乎遭遇到一些挫折。在索馬利亞打擊海盜的任務中,無法很漂亮地解救本國商船。因此,軍方可能希望能過近海訓練平衡一下中國海軍的形象。


  在孫晶看來,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的創舉也是這一思維下的產物。「第一島鏈」是1950年代有美國人提出的遏制中國的海上防線。這條島鏈包括從日本九州、沖繩、台灣,到婆羅洲島的海域。直到1980年代,中國提出了「近海防禦戰略」,才定下了2010年前突破這條島鏈,削弱美軍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影響力的目標。於是,2010年4月10日,10艘中國艦艇南下穿越位於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公海海域,在外洋潛行的潛艇極其罕見地浮出了水面。日本防衛廳首次證實了這一情況的發生。

  「其實,幾十年來『第一島鏈』的概念在中國人中更有認同感。」孫晶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中國海軍早已擁有突破『第一島鏈』的實力,只是不輕易這樣做。這次穿越,中國艦艇始終在公海航行,並沒有進入日本的領海。因此,這些舉動並不是為了刺激日本,或許更應解釋為一種『揚我軍威』的姿態。」


  斯考夫呼應說,無論是直升機接近軍艦之爭,還是日本開採東海資源,都不會根本性觸動宏觀上的中日關係。


  「中方直升機接近日本的驅逐艦,並不是有意要挑釁日本;日本開採稀有金屬也不是特意針對中國。這些事件雖然會對中日關係造成一定挑戰,但也恰恰說明,鳩山內閣改善中日關係,並不是要努力取悅中國,中方亦然,」斯考夫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


  文章進一步認為無論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的舉動的目的如何,處於這條島鏈上的日本多少都會有些焦慮。更重要的是,「東海接近」與「穿越島鏈」事件再次顯示了中國軍事發展的速度,這早已引起了華盛頓的關注。比鄰中國的日本又作何反應呢?


  「日本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反應基本與美國相同。」斯考夫分析說,「在美國,不同的人對中國的軍事發展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比較擔憂中國軍事發展;另一些人並不認為這會給美國帶來威脅,而將之視為很自然的事。日本社會對此也存在很多爭議和分歧。但總體上,日本要比美國站在更加防禦性的角度應對中國。」


  在斯考夫看來,日本人對華的態度就會受到這些突發事件的影響。比如,之前發生的中國出口日本的有毒水餃事件,曾讓日本人十分關注中國的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問題。一旦出現對華摩擦,他們的態度會更加脆弱,更加敏感。


  孫晶注意到,鳩山內閣每年都會抗議中國國防預算不透明。這說明,中國的軍力發展的確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關注。然而,日本對此卻顯得無可奈何。


  亞洲的軍事格局正在悄然改變。過去,美國主導,日本第一的局面正在因為中國的崛起而發生變化。「但是,日本對於自己在亞洲的新定位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孫晶說,鳩山內閣上台後,改善了對華關係,與美國關係也鬧得有點僵。他提出的「東亞共同體」的概念由於一些政治敏感性,也沒有實質性地被落實。


  從回應中國崛起的角度,斯考夫認為,一國海洋軍事能力的發展不一定就要對其它國家造成威脅。實現海外利益也不一定就是零和遊戲。歷史上,美歐的軍事競爭就可以以和平、合作的方式進行。中國海軍走向世界,也可以是與其它國家合作維護世界海洋的安全。

  「美日應該承認中國海軍的成就,給予其合作執勤時的一些決定權和資源,將其包容於國際軍事合作中。」斯考夫建議說,比如,在索馬利亞打擊海盜的行動中,中國目前仍是單邊作業,並沒有正式與其它國家合作維和。美日應該考慮,如何從系統、情報分享等方面給予中國海軍以幫助,讓中國加入多邊聯合行動的陣營中。


  這些「雙贏」戰略聽起來的確振奮人心,但落到實處又不太容易。 斯考夫對《華盛頓觀察》周刊坦承說,「中日的東海之爭是歷史性的,雙方的爭執具體而細微。爭執一起,一方說是爭執,另一方則說是在本國領土之內的合理操作,這就很難找到解決方案。」


  「隨著中日雙方軍力的發展、對東海資源的開發,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方法是雙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這些爭執上,而是更廣泛的合作領域,積極地看待雙方都能受益的地方。這或許才是解決之道,」斯考夫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


  孫晶也看到了中日外交中獨特優勢:中日在東海問題上的小摩擦會繼續,但是不會影響大局。中日外交關係的特點是「人性化」。一旦有什麼突發事件,兩國政府的溝通還在其次,兩國政府內部的人員卻能達到有效溝通,雙方是靠建立人脈來解決問題的。



日方報告公開的中國海軍現代級139號驅逐艦照片。



  日方報告公開的中國海軍基洛級潛艇照片。



美日聯合軍演場景



美日聯合軍演場景

  香港亞洲時報22日報道,中國海軍最近在沿海進行的密集演習引發西方防務專家強烈關注,他們進行了觀點不同的解讀。美國軍事專家費舍爾稱,中國先進的預警機和戰鬥機也參與了此次演習,如果屬實將意味著中國的作戰能力大幅躍升。他還指出,中國十年內將擁有兩艘航母、多艘潛艇以及反艦導彈,如果美國和日本在太空防禦、海上能源武器領域的投資無法持續,華盛頓和東京將在2020年左右失去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優勢。



美日「ANNUALEX 2008」年度聯合軍演場景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沙發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0-5-1 11:50 | 只看該作者
2010-05-01 08:57

  環球網5月1日報道,美國最新一期《華盛頓觀察》周刊撰文稱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和軍事 ...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5-1 11:18


所有西方國家都是這種複雜的心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