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吉爾吉斯騷亂看制度變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4-11 0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4-09 00:50:58

    就在全球關注東南亞國家泰國反對派紅衫軍圍攻國會之際(駕卡車撞破國會大閘,闖進國會院區,搶奪警察槍械),中亞國家吉爾吉斯首都突然爆發反對派大規模抗議引發的騷亂。在造成上千人傷亡后,在軍方表態支持反對派勢力之後,現總統巴基耶夫宣布辭職。這位五年前依靠「鬱金香革命」而上台的領導人卻再次被以同樣的方式趕下台。中國古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得以應驗。

    吉爾吉斯騷亂的導火索是反對派領導人年初因貪污罪名被判刑8年,這在西方成熟的民主社會中是極為罕見的現象。但深層的原因則是現任領導人的腐敗(該國是世界上最腐敗的二十個國家之一)、南北貧富差距以及私有化進程中出現的嚴重不公。而這些,都是五年前「鬱金香革命」的翻版。

    當年獨立后連任長達15年的阿卡耶夫政府貪污腐敗、任人唯親,現政府通過革命將之推翻之後,卻舊事重演:阿卡耶夫想把自己的孩子選進議會,而巴基耶夫也被認為想扶植自己的兒子當接班人。

   吉國南北差異是地理因素形成的,連綿的大山將南北分割,北部經濟發達,南部則相當貧困。為此也形成不同的政治力量。五年前的革命是從南方開始的,這一次的革命則源於北方。

    這次吉國騷亂有一點「特色」,即反對派要求能源、通訊、網路企業重新收歸國有。因為在私有化以後,收費大大提高,資本家只顧賺錢,大大加重了普通民眾的承受負擔。現在國內對國有企業壟斷頗有微詞,然而吉國的事實是有說服力的。如果這些微詞背後沒有民營企業進行的利益博弈,哪就只能是在對國有企業服務不滿的情緒下開錯了藥方。

    儘管我們可以把騷亂的原因歸於腐敗、貧富差距,然而在我看來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制度的失敗。吉爾吉斯引入民主制度以來,一是無法解決長期存在的經濟問題,二是無法解決政治權力的和平運作。本來民主制度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權力的和平轉移,是對立雙方的妥協。然而,在吉爾吉斯卻是一場革命取代中一場革命。而且應該堅持中立的軍方,卻往往成為政權更迭成功與否的關鍵。

    然而,吉爾吉斯的引入的民主制度為何失敗?其實放眼全球,吉爾吉斯類似的例子絕非個案,相反則幾乎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通案。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生在其專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有一個結論,雖然是論中國,卻完全可以解釋吉國的政治現實:試問哪裡有無歷史因襲的政治,無傳統沿革的制度,而可以真箇建立起來?蘇聯解體后,吉國象大多數轉軌國家一樣對西方採用制度移植,而不是象中國哪樣的制度創新。然而「政治權之穩固,一定要依賴於一種為社會所共同遵守、共同信仰的精神上的權。要實施此制度,即先對此制度要有信心。」(錢穆)。然而,在吉國,從上到下並沒有對民主制度的這種「共尊共信的心理力量在支持」,沒有通過談判、妥協等民主原則解決問題的「共尊共信」,而是矛盾產生就訴諸於革命和暴力。但是,建立在缺乏「共尊共信」基礎之上的制度怎麼會有生命力?

    至於經濟制度的成功,還不僅僅是「共尊共信」就足夠,還要有其它的配套制度。以印度為例,土地私有制,而且可耕地面積全球第一。但其產出僅為中國的一半,到現在也沒有解決全國的穩飽問題。儘管有免費醫療,但五歲以下兒童夭折率位居全球前例。而原因則和印度建立的選舉制度直接相關。政客為了拉票,寧可直接給農民補助,也不對農業進行大規模投資。而且由於土地私有化加上民主制度,整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處於停滯,以致於印度竟然出現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第一、二產業落後,第三產業高度發達的畸形現象」(據法國媒體報道,上周四,印度才通過小學義務教育法案。而掃盲一直屬於地方,但對於政客來說,越是文盲越容易在選舉中操縱,所以對於掃盲一向消極)。同樣的,吉國搞私有化,卻導致能源、通信等行業的大幅漲價,不但沒有實現私有化應該產生的高效率,降低成本,卻恰恰相反。

    當然非西方國家民主轉型的挫敗,也還有許多歷史性因素。西方的民主之路是先建立起民族國家,建立起一套基本的國家制度,然而隨著工業化革命產生資產階級,形成龐大的社會力量,進而馴服君權、王權。隨後無產階級再次登上歷史舞台,迫使資產階級以普選的方式開放政治權力,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政黨。最終逐步演變成現在的民主制度。此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得不提的是宗教。西方長期以來就是兩權相爭:君權與神權。本身就有權力多元的因素和傳統。然而非西方的亞非拉國家,不但沒有相似的宗教基礎,更由於西方的殖民,國家面對的首要問題是建立民族國家,而建立民族國家的重任往往是由一個政黨來承擔的。國家建立之後面對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重建基本的國家制度。這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路徑。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先生把制度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民主化之前建立,一旦民主化建立后,就不可能再建或者沒有機會再建立。第二類制度是在民主化之前建立,但會在民主化之後發生變化。第三類是民主化后建立。第一類就是國家的基本制度,包括外交、國防、法律、財政、稅收、金融、教育等。非洲許多國家雖然上層建築是民主制度,但基層卻是氏族社會。選舉完全以氏族劃線,就是一例。中華民國建立后只所以迅速失敗,就在於整個中國社會仍然是幾千年來傳統的農業社會,與政治精英建立的民主制度完全脫節。

    正是由於這種原因,太多的非西方國家在壓力(西方示範性作用和為了經濟援助而直接施加的壓力)下不得不脫離國情移植西方的政治制度,結果自然導致政治秩序混亂、經濟嚴重倒退,惡性循環。吉爾吉斯,只不過是又一個悲劇性的例證罷了。

    最後,不妨用錢穆先生的一句話做為本文的結語:革命的本質,應該是推翻制度來遷就現實的,決非是推翻現實來遷就制度的。制度絕非憑空從某一理論而產生,而系從現實中產生者。

(宋魯鄭   巴黎)                                              (新浪博客)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