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談談中國人的 「 春節情結 」

[複製鏈接]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10-3-2 0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談談中國人的「春節情結」
作者 北京特約記者 周西
發表日期 01/03/2010 更新日期 01/03/2010  11:56 TU

列印轉寄朋友發表評論

昨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虎年春節也在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劃上了句號。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近年來,由於洋節日在中國大行其道,傳統的中國節日受到很大衝擊,但儘管如此,中國人對過年仍然情有獨鍾,熱情不減。你只要看看每年的春運大潮,看看火車站鋪天蓋地的人流,急赤白臉地趕著回家過年,就能掂量出春節在國人心目中的份量。

中選網上作者黃楊的博客文章接著說,雖然有不少朋友抱怨,現在過年是越來越沒年味兒了,但說這種話的人大多都住在城市,可能是由於城市化沖淡了傳統的過年習俗,原來那種闔家團圓的熱鬧氣氛多少都打了折扣。但不管怎麼說,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仍然沒有任何其它節日可以取代。

文章回顧說,傳統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記得文化大革命那陣子,紅衛兵小將們「破四舊」,甚至有提議交通信號燈改為紅燈走綠燈停的,卻也沒聽說誰要把春節給廢了,撐死了也就是嚷嚷著要過個革命化的春節而已。話說回來,那時候整個神州大地都「一片紅」了,您就是不想過個革命化的春節也是不可能的。再就是,1993年北京市政府為了安全起見,頒布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過年放鞭炮這個古老傳統一下子就被禁止了。沒了爆竹,過年的熱鬧勁兒那可就差多了,好多人都不適應,這哪兒還叫過年呢?但無論如何,這年還得過,響兒還得照樣聽,有車的就開車跑到郊外去放,沒車的老百姓怎麼辦呢?就是踩個氣球也得聽那聲響兒。看見了吧?這就是傳統的力量。

如今已經旅居海外的這位文章作者感慨道,我特別懷念在中國過年,喜歡那種文化氛圍,正是長達兩千多年的文化積累造就了中國春節民俗的豐富多彩。要說西方的聖誕節也夠熱鬧了吧?但不知為什麼,總覺得和在中國過年沒法兒比。文章分析認為,中國人重視過年,有時候重視到不顧一切的程度。比方說,年前要是有什麼要緊事兒,趕快抓緊辦了,要不,您再有天大的事兒,也得等到過了年再說了,大家都忙著過年了,誰還顧得上您這點兒事兒。再比方說,打仗的事兒大吧,那也照樣得給過年讓路。六七十年代,解放軍炮擊金門,不定時地向國軍佔領的地盤上傾泄炮彈。可每到過年,《人民日報》總會發布例行通告,停止炮擊三天,讓蔣軍官兵們好好過年。再有,就是文革時期,好多單位都設立了牛棚,專門關押牛鬼蛇神。這些牛棚平常還挺像回事兒的,那可是階級鬥爭的前沿陣地,但一到春節,大部分牛鬼蛇神也都照樣放假回家過年。現如今,您要是搞腐敗的話,年前犯了事,一般也會讓您過完了年再「雙規」。當然了,政府在年根底下秘密判處幾個異議人士,同樣也能達到避開人們注意力的目的。

談到春節對緩和人際關係的微妙影響,黃楊的文章回憶說,小時候過年的時候,看到衚衕里有騎自行車的把拎著水果罐頭去串門的人給撞了,玻璃瓶子碎了一地,只見雙方相視一笑,自嘲一句「歲歲平安」,走人。這要擱平常,沒準兒能打起來,這就是過年!過年時人的心情好,情緒也好,要不然,當年葉劍英、廖承志他們向台灣傳遞示好信號都選在過年的時候呢。

文章又說,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過年是享受生活的大好時機,要不然人們幹嘛總是把好日子比喻成過年呢?記得六七十年代,儘管國內物資匱乏,政府還是想辦法讓老百姓過個好年。年前各單位都要開會叮囑不要大吃大喝,大家平常油水都不多,過年您逮著什麼招呼什麼,肚子肯定不堪重負。就這樣,領導千叮嚀萬囑咐的,那些吃多了上醫院的也不在少數。現如今,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那麼多,政府又開始擔心,自己的人民消化不了,有損身心健康,因此,那些海外網站該封的封,該堵的堵,倒也反映出政府的一片 「苦心」。

記得那時候,北京平常根本見不到花生瓜子,一到春節每人憑購貨本可以買到花生瓜子各半斤,同時每個人還多發給半斤油票。當時,不論您到誰家去串門兒,都能見到滿地的花生皮瓜子皮,整個一個「清一色」的節日景觀。毛主席死後,人們的物質生活慢慢得到改善,只要您有錢,不怕膽固醇高,過年你想吃什麼有什麼。過去窮,在家吃野菜;現在有錢了,到飯店裡去吃野菜。文章最後感慨道,從前在國內時,挺煩過年的,現在到了海外,對過年反倒更加看重了。人啊,就是缺什麼想什麼,當然啦,沒有了那種領導「別吃多了」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目前國內網民享受的種種免遭污染的「清新」環境,只能是自已找樂了。



北京話題010310
「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啊! 一時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    ---- 啟示錄18:1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1 14: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