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古代的養生經

[複製鏈接]

430

主題

2296

帖子

38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8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uxin_9605 發表於 2010-2-17 12: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動形養生古人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遊說「形要小勞之」,說明了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可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又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葯,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經絡養生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里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順時養生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古人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古醫家孟說云:「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調氣養生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癥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而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它措施,減少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ZT)

17

主題

1120

帖子

121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18
沙發
碧海琴音 發表於 2010-2-17 12:03 | 只看該作者
沙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0

主題

2296

帖子

38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884
3
 樓主| yuxin_9605 發表於 2010-2-17 12:24 | 只看該作者
碧海琴音: 沙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3: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