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謙魔術:普通觀眾正是「魔術助理」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2-17 1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2010年2月17日 轉載)
   
    來源:錢江晚報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迹的時刻。」伴隨著這句標誌式的口號,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劉謙沒有讓觀眾失望,他的魔術再次成功勾起了大部分人的好奇心。不過,廣大網友不會滿足於只是讚歎一下「真神奇」,網路論壇上很快出現了各類揭秘劉謙魔術的帖子,截屏、畫圖……先不說到底正確與否,那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還真讓人佩服。
   
    滿滿一杯橙汁去了哪裡?手臂又是怎麼成功穿越玻璃的?
   
    大家先回憶一下兩個小細節。一個是表演開始時,演員字幕中表演者劉謙下方還有5個名字,都被冠以「魔術助理」的名頭,而圍坐在劉謙周圍的正好有5個人,網友認為他們並非是普通觀眾,而正是「魔術助理」。
   
    另一個細節就是坐在劉謙背後的那位老年「觀眾」,大家覺不覺得他的頭髮、鬍子和眼鏡都有點不太自然?很明顯是化過妝的,「他其實就是劉謙的助理,是個小夥子,化妝只是掩人耳目。」網友真是火眼金睛啊。
   
    揭秘一
   
    滿滿一杯橙汁去了哪兒
   
    第一個魔術,把滿滿一杯橙汁瞬間變沒有。為了讓觀眾相信是橙汁,劉謙特地小抿一口嘗嘗,隨即又倒入適量的橙汁,橙汁看起來很滿。接下來,他用右手捂住紙杯,把杯子頭朝下,橙汁變沒了。
   
    網友們把焦點集中在這個紙杯上,用他們畫的一張圖就可以解釋這個魔術的原理了。紙杯是有機關的,在離杯口兩三厘米的地方有一個隔層,其實橙汁也只是倒到這個地方,紙杯後面都是空的,裡面塞了吸水的紙巾,紙杯翻轉過來之前,把隔層拉掉,本來就不多的橙汁流進杯里,被裡面的紙巾吸收,看起來就是橙汁全變沒了。最後劉謙為了消滅「證據」,又揉壞了紙杯。
   
    揭秘二
   
    紙牌是怎麼排好的
   
    那麼劉謙又是如何把洗亂的紙牌按照順序排好的呢?對此,網友們的看法有點雜。有網友認為洗牌是「假洗」,看上去是牌洗亂,其實暗中碼好了順序。
   
    也有人說他的牌是2副,董卿洗的是一副,後來他自己換了一副,這副牌的尺寸不一樣。他一共分成10堆,每一堆最後一張要比其他牌大一點,當然觀眾肯定看不出來。分牌的時候,第一堆是一張方塊A,這個很簡單,拿一張牌就行。第二堆是方塊二和另外一張,而這一張牌的大小,是比方塊二和它下面的方塊三要大點的。依次類推,只要每堆牌的最後一張要稍微大一點,很容易就能把那張牌和它上面的牌抽出來了。
   
    揭秘三:硬幣是怎麼穿過玻璃的
   
    本來桌面上有三個硬幣,劉謙從下面拍了一下,桌面上變成兩個,而桌子下他的手裡多了一個。對真相孜孜以求的網友們通過一幀幀截屏,終於發現了其中奧妙。
   
    原來桌子上的三枚硬幣中有兩枚是特製的,有磁性,並且能夠扣在一起。而劉謙拍桌子的那隻手裡本來就藏著一枚硬幣,可能是吸在他的戒指上。當他用力拍桌子的時候,桌面上的兩個硬幣彈起,在磁力作用下合而為一,而他趁機把吸在戒指上的硬幣轉移到手心。什麼叫有圖有真相啊?網友們的的截屏清晰地抓到了4隻硬幣同時華麗麗出現的場面。
     現在,在淘寶上已經有人在賣這種道具硬幣了,名字叫蝴蝶幣,售價在150元以上,並且還專門註明「劉謙春晚穿玻璃硬幣」。
   
    揭秘四:手臂是怎麼穿過玻璃的
   
    這個魔術是全場表演的最高潮,也是最大的懸念。劉謙是怎麼把手從堅硬透明的玻璃中穿過去的呢?按照網友的分析,這個魔術是劉謙在後面那些「人肉背景」的幫助下完成的。
   
    先說一下那個圓環形的桌子,網友分析其實桌子的玻璃有兩層,就像公交車窗的玻璃一樣,並且可以旋轉。
   
    在他穿過玻璃的時候攝像機鏡頭與桌子持平,並不讓我們看到玻璃的移動。而他的另一隻手在明顯地拖動玻璃轉圈。直到把那個玻璃上事先做好的洞拖到了自己面前,再把手伸進洞里去。
   
    正如大家所想,表演完畢之後玻璃要複位啊,怎麼看不到他把玻璃轉回去呢?玻璃也沒有動啊。沒錯,攝像機並不給觀眾看,而現場的觀眾也看不到,後面的托就是這個時候用的,迅速把玻璃轉了回去。
   
    揭秘是否專業 專業人士不願表態
   
    網友們的「揭秘」夠不夠專業呢?記者聯繫了專業魔術師試圖進行求證,不過遭到了婉拒。
   
    對魔術界而言,魔術屬於行業機密,一個簡單的魔術背後意味著成千上萬次的練習,一個經典的魔術中常常凝結著幾代魔術師的心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魔術的原理往往說起來簡單,難的是如何在表演現場天衣無縫地呈現給廣大觀眾。所以,一方面有不少網友絞盡腦汁進行「破解」,同時也有很多網友反對這樣做,錢報論壇上的相關留言就有不少:「魔術的知識產權也應該得到尊重」,「魔術的魅力需要觀賞和體驗,知道結果其實是最差的欣賞方式,只有在不懂又想懂的過程中,魔術才是最美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9: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