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巴黎2月2日電 (編譯 沈璐璐;審校 鄭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在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中國人民幣升值本身並不能解決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問題.
布蘭查德稱,IMF預估顯示,人民幣和其他主要亞洲貨幣升值20%,最多只能幫助美國出口實現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1%的增長.
他說:"因此模擬的結果顯示,亞洲貨幣的重大重估將幫助全球其他地區,但並不是維持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經濟成長的靈丹妙藥."
他表示:"我認為不要拿人民幣來抨擊中國,這點很重要.中國應該做的,也是正在做的,是降低儲蓄率,由此來提升內需,調整生產方向以滿足擴大的內需."
"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升值才有意義,對重新配置資源和避免過熱都有好處.這對中國有利,對全球其他地區也有利."
布蘭查德稱,IMF針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可能影響的模擬只提供一個粗略指標,但卻是一個很好的現成模型,並提供了一個衡量程度的有用工具.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周二稱,中國需要財政赤字,並讓匯率升值,使經濟傾向於由內需推動增長,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泡沫**
全球經濟經歷了下滑,隨後出現一場由亞洲引領的復甦,有關應對資產價格泡沫的爭論更趨熱烈.布蘭查德稱各國央行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較低和穩定的價格,但也要採取動作,更好地發現並減少不受歡迎的資產價格波動.
他舉例說,貸款與價值比率是影響房價的一個特定渠道.
央行可通過調整政策利率來確保物價穩定,但政策利率這一工具在應對特定問題時太過遲鈍.
他說:"問題在於央行在達成(物價穩定)目標上應享有多大的靈活性,以及是否應對通脹以外的情況採取行動和如何採取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