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氏兄弟本周末在加拿大BC省揭幕的列寧/毛澤東雕塑:溫哥華藝術雙年展引發爭議

[複製鏈接]

7

主題

8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誰看見過風007 於 2009-12-29 05:05 編輯

文章來源:【安居樂業加拿大信息網





高氏兄弟的新作本周末在加拿大BC省列治文揭幕,頓時引發極大爭議。當地英文與中文媒體第一時間展開激辯,藝術圈與民眾議論紛紛。許多人們在問:2010溫哥華冬奧會在即,這是藝術還是政治?

高氏兄弟1985年開始合作從事繪畫、裝置、行為、攝影、寫作等藝術活動, 現居北京。曾出版《中國前衛藝術狀況》、《藝術生態報告》、《在北京一天能走多遠》等著作,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國現代藝術史》、《中國先鋒攝影》、《中國傳世攝影》等藝術圖冊並被中外人士及美術館收藏。

  主要個展:2005年「一座爛尾樓的影像故事—高氏兄弟攝影展」,北京新銳藝術計劃,北京。2002「與無家可歸者共餐」(濟南)。2001年「擁抱—高氏兄弟新作展」,四合苑畫廊(北京)。2000年「熔化—高氏兄弟攝影展」,東廊畫廊(上海)。「世界擁抱日」高氏兄弟網路行為藝術展(濟南)—世界各地。1995年「最後的人類—高氏兄弟裝置藝術展」,(濟南)畫院。



  主要群展:

  2005年「第二現實—來自中國的攝影藝術」,「Piazza」,歐盟總部大樓(布魯塞爾,比利時) ;「第8屆國際雕塑、裝置藝術展(威尼斯,義大利) ;「天安門—通向天堂之門」(阿姆斯特丹,荷蘭) ;「影像理想國:影響藝術世界的13位中國先鋒攝影家」,北京新銳藝術計劃(北京)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山西平遙;「五城記」攝影展,798時態空間(北京) ;「高邊疆—高氏兄弟/黃岩+張鐵梅數字影像藝術展」, 北京新銳藝術計劃(北京) ;「姿態—前進中的視覺圖書館」,馬其頓當代藝術博物館(塞薩洛尼基,希臘) ;「360度的城市-法中攝影/錄像展」,北京新銳藝術計劃(北京) ;「中國前衛—中國當代藝術展」,ARENA(桑塔·莫尼克,美國);「喻體與鏡像」當代藝術展,「北京新銳藝術計劃」(北京) ;「划痕,惑—中國新加坡數字影像藝術邀請展」, 北京新銳藝術計劃(北京) ;「過去與未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及影片」,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西雅圖,美國) ;「過去與未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及影片」,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斯馬特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國)。

  2004年「過去與未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及影片」,紐約國際攝影中心,亞洲協會(紐約,美國) ;「設計大理石– 40位國際藝術家在卡拉拉市」(卡拉拉,義大利) ;「天安門」,中國視覺畫廊(巴黎)。2003年「第二屆羅馬國際攝影節」,羅馬。「今日中國美術大展」,北京中華世紀壇。「SOHO當代藝術展」,北京SOHO街。「雌雄胴體:當代藝術家聯展」,北京798藝術社區。

  2002年「知識就是力量」當代藝術展(北京西單圖書大廈) ;「身體的限度」(北京香格里拉藝術公社) ;「首屆中國藝術三年展」(廣州藝術博物院)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山西平遙) ;「幻覺·中國當代藝術家觀念反思」(東海)。

  2001年「Mao Y'a Pas Photo」(法國巴黎);「尼斯國際攝影節」,尼斯當代藝術博物館(法國尼斯) ;「洛杉基國際藝術雙年展」(美國洛杉基) ;「中德新媒體藝術展」(北京藏酷) ;「地拉那國際藝術雙年展」(阿爾巴尼亞國家美術館,地拉那);「旋轉360度·中國方案藝術展」,海上山藝術中心,(上海) ;「運動的視域·北京國際影象展」,北京大學。

  2000年「中國前衛藝術家文獻展」(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 ;"肖像,人物,一對和一組:來自現代中國藝術基金會的收藏",BIZART(上海) ;「家?當代藝術提案」,月星傢具廣場(上海) ;「人與動物」行為藝術展(北京)。

  1999年「第二屆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 ;「世界華人裝置藝術文獻展」,香港藝術公社(香港) ;「異質的書寫方式—中國當代藝術家圖文展」,(南京師範大學美術館) ;「失控」當代藝術展,北京設計博物館。






  1996年「中國當代藝術研究文獻資料展」,成都。

  1992年「廣州首屆90年代藝術雙年展」(廣州)。

  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985年「奉獻·山東現代藝術展」(濟南)。

  高氏兄弟最大的智慧就是反時尚。89現代藝術大展,《子夜的彌撒》以極荒誕、戲謔化的形式與理性和宏大主題相悖;90年代,《臨界·大十字架》以宏大的敘事主體與「玩世潑皮」相悖;世紀之交,又以極端人性化的《擁抱》行為與血腥暴力相左。
  —高名潞

  9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的特點是大眾文化與文化批判的結合。然而高氏兄弟的藝術卻指示了另一種可能—純粹的精神批判,他們從現實的精神危機中出發,引申到人類的精神狀況,實現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批判,反映了在後現代主義條件下,對理想主義的失落和文化庸俗化的焦慮。在89「現代藝術大展」上,他們展出的「充氣主義」裝置作品那種具有挑釁性的文化批判與調侃使很多人感到震驚。進入90年代以後,從他們創作的《複印機藝術》與《臨界·大十字架》兩大系列來看,他們保留了「充氣主義 」的熱情,在精神指向上多了一層現實的關照,而在物質層面上則繼承了現代主義形式創造的傳統,以兩面出擊的態勢重塑了中國前衛藝術的形象。高氏兄弟的作品,在其文化針對性和具體的題材上,可以明確地指認為是中國的一種「都市藝術」,即以都市的生存狀態和價值取向為背景,以行為、攝影等多媒介的方式對中國現代都市的巨變,以及產生種種問題的訴求為歸旨。在這裡,他們更為關注的不是現代化都市帶來人們的諸多實惠,而是直接對90年代以來中國都市化的現實與虛妄,併發出一個具有批判姿態的藝術家的聲音。或者說高氏兄弟的「行為」所塑造的形象、挪用、拼貼圖和建構的攝影作品,也正是由中國目前特殊的歷史處境決定的。

  高氏兄弟的作品有一種是真實地記載自身的生活過程和原生形勢,強調發現真實的記錄,還有一種是從日常生活的參照中提示出來的,採用擺拍的虛構手段與策略達到的真實,即重新建構現實和用虛構補充現實,強調以創作主體的角度來表現、闡釋隱藏的真實,即把不同的眾生相轉化成純粹的視覺形式感,並將這種形勢感發揮到令人炫目、驚悚的程度,從而強化他們對其的思考、判斷與批判。

  高氏兄弟的藝術具有一種知識分子性和靈魂的自我關注精神,這種傾向使他們在90年代走過了一條比較孤獨而獨立獨行的道路。他們的藝術在整個90年代廣泛地涉獵和表現了前衛藝術的各種形式,包括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等各種媒介的藝術實驗。他們的真正登場是在80年代末的1989年「現代藝術大展」,他們在美術館吹起了很我力比多象徵,用於對抗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從80年代末到瑞在,他們好像一直走在時代的邊緣,但是一個基本的主線一直沒有變化,即對彼岸性、知識分子的批判性、靈魂的自我關注以及藝術實驗的追求。《永不完工的大廈》(2001-2005)和《黑色空間》(2005)可以諳他們近年來創作的這條主線的代表作系列,也是高氏兄弟的代表作。

文章來源:【安居樂業加拿大信息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1: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