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柔克剛處理孩子反叛行為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12-22 21: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為父親,如果總是和孩子硬碰硬,必然會使你們的關係惡化。所以,面對孩子的反叛行為時,父親要學會冷靜,壓住心中的「怒火」。父親應該坦誠地與孩子溝通,交換看法,並學會採納孩子的意見,加以開導。心裡要想著:孩子出現了叛逆行為是很正常的事,只要尊重孩子,耐心地去教育他,孩子就不會繼續叛逆下去了。用不著去發那麼大的火,生那麼大的氣,甚至於去體罰他。想想當年的自己,不也是這樣嗎?如此一想,就會心平氣和了。

健柏一直是個人見人誇的孩子,比同齡孩子懂事了許多,可自從爸爸經營的公司出現危機,爸爸的脾氣越來越不好了,在言行方面的錯亂給健柏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一旦得不到滿意的答覆或者要求,他便會沖家裡人發脾氣、摔東西,甚至罵人、搞破壞,不願同爸爸媽媽說話,搞得家裡氣氛凝重。

爸爸知道自己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是當健柏發脾氣的時候,爸爸總想壓制他的火氣,可是換來的是兒子對爸爸的冷漠和仇視。萬般無奈之下,爸爸也學會了做出讓步,裝聾作啞,暫時退開,等健柏怒氣消散后再與他講道理,互換見解,而健柏也能心平氣和地與爸爸交流,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的。

要知道,孩子有調皮、搗蛋、叛逆的天性,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抗拒行為、反叛行為,從一歲半開始就會出現,只不過由於個體的性格差異和性別差異,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罷了。

通常,孩子的叛逆行為有這樣一些特徵:否定性,不認同父母的話;評判性,評判老師、父母的行為;對抗性,對父母冷淡,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不接受傾向明顯,甚至公開敵對;冷漠性,對抗造成與親子關係惡化,面對父母的不尊重行為非常反感,因而冷漠對待父母。階段性,青少年的叛逆不是長期的,隨著孩子心理不斷成熟,他們會逐漸改變這種叛逆、對抗的態度。

父親家教方法:

方法一:理解孩子

當你喊孩子回來吃飯時,孩子說再玩一會兒就不再理會你時,不要生氣,理解孩子貪玩的天性,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們玩得正開心,但是飯已經準備好了,也許先吃飯再玩會更好。」讓孩子明白,並非你要阻礙他玩,只是希望他去做另外一件事。

當父親理解了孩子,也就不會無緣無故地動怒了,而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愛,願向父親傾訴自己的煩惱。這樣,通過相互交流,及時排除孩子的不穩定情緒,孩子隨意頂撞父親的現象就會少得多。

方法二:言語簡要

不要講大道理,簡單明了地說出你的希望就行了,比如說「孩子,爸爸希望你現在吃飯」、「孩子,爸爸希望你和我一起去書店」,這要比「孩子,你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了」和「你不要出去玩」效果好得多。

方法三:少說「不」

孩子需要自由,你每說一個「不」就意味著在限制孩子的自由,當你跟孩子說「不行」「不能」「不許」「不要」的時候,就等於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機會和學習權利。其實你完全可以給孩子提建議:「為什麼你不去外面踢球呢?」而不是粗暴地阻止:「不許你在屋裡踢球!」

方法四:以幽默來對待孩子的頂撞

做父親的不能跟孩子一般見識。要知道,孩子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父親採用幽默的方法主動緩和一下空氣,給孩子留有一個下台的機會和思考的餘地。孩子會想:我這樣頂撞父親究竟對嗎?當他感到歉疚時,往往會很快平和下來。比如當孩子發脾氣時,對孩子說:「哈哈,火氣還真不小。」一笑了之,這樣說既不失父親的面子,還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又把氣氛緩和下來了。

方法五:面對孩子的頂撞,有時候可以採取「冷處理」、「不處理」的辦法

對於孩子的頂撞暫時「不予理睬」,這種迴避的態度讓孩子有時間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等孩子的情緒平靜后再心平氣和地與他交換意見,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父親的教育。在談話中,父親應該對孩子的反叛和頂撞表示理解,但必須講明不該發脾氣的道理。同時,做父親的也應該反省自己,是否也有不恰當的地方。

方法五:對孩子無理的發脾氣堅決不能讓步

有這麼一件事:因為父親沒有給兒子名牌運動鞋,兒子大發脾氣,竟然威脅說要把家裡的大衣櫥的玻璃砸碎。最後父親屈服於兒子的任性,給他買了運動鞋。這種做法實在讓人感到遺憾。作為父親,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怎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是不能做的。對孩子無理的行為,父親堅決不能讓步。

父親手記:

每個孩子都有獨立處理自己事情的願望,有時候會表現出強烈的想擺脫大人控制的行為。面對孩子這種反叛的行為,父親如果用柔和的方式教育孩子,會讓孩子強硬的態度軟弱下來。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2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