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有柏林牆的世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11-9 2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11月09日07:23   南方網  社論 

最後的時刻來得比人們想象的更快。20年前的今天,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沙伯夫斯基宣讀了一份簡短的新聞稿,宣布每位公民都有權擁有護照。東德民眾連夜湧向柏林牆。這堵矗立了28年零91天的「反法西斯防衛牆」,頃刻間已不復存在,世界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被冷戰一分為二的德國重歸統一,無數家庭得以團聚,德國民眾開始學習面對一個更加多元的社會,與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國民共同發展。一個在二戰之後千瘡百孔的民族,在撫平歷史創口的道路上,得到了一個飛躍的機會,重獲國際社會的尊敬。

柏林牆的倒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同時發生的東歐劇變、隨之而來的蘇聯解體,宣告了冷戰時代的終結。意識形態至上的時代結束了,二元對立的時代結束了,勞民傷財的軍事爭霸結束了,陌生人之間的互相仇恨結束了。經濟發展替代了政治對抗,全球化共識得到普遍的承認。

毫無疑問,中國人是這一變化的參與者及受益者。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的多元對話漸多,全球資本流動自由,為中國深化市場經濟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新一代的中國人,在相對而言更加輕鬆、更加包容的國際環境中成長起來,核武器的威脅越來越少,互聯網的交流越來越多,比冷戰時代的父輩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正在成長為世界公民。

牆是人類文明中最值得反思的創造。在近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牆是用來保護文明成果的東西,可謂沒有牆就沒有文明。從15世紀開始的大海航時代,開始了最早的拆牆行動。大約19世紀中期,人類日漸認識到,正是牆阻礙了文明的發展,開放和對話成為至今方興未艾的文明共識。文明程度越高的社會,牆建得越少。

無庸諱言,在世界各個角落,在文明的諸多領域,在很多人的心中,都還有無數的牆沒有推倒,甚至還在大力建設中。那堵用磚塊、水泥和鋼筋築成的柏林牆倒塌了,但是德國人仍然要為清掃心中厚厚的陰霾而掙扎。只要他們還沒有釐清歷史,還在分辨東德人和西德人,只要西德人還在說東德人好吃懶做、東德人還在說西德人貪得無厭,這堵牆就依然矗立在他們心中。

儘管階級鬥爭已經結束了,但是「斗人哲學」的陰影並沒有散盡,由此造成的社會隔膜和階層歧視同樣是一堵厚厚的牆,需要中國人進一步去推倒。即便這堵牆已經殘缺不堪,仍有無數的牆在阻礙我們通向前進的道路。當區分敵人和朋友、城市與鄉村、西方和東方、「左派」與「右派」、80后與90后、男人和女人、網上與網下、智者與腦殘……的時候,我們都得格外小心,因為每一次區分,都潛在著建牆的危險。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努力,推翻所有不該有的牆——無論是虛擬的,還是實體的,無論是政治的,還是心靈的——就是我們對柏林牆倒塌最好的紀念,因為它們都是柏林牆。

推翻柏林牆,不僅需要頃刻間的激情,更需要持久的行動;不僅需要憤怒,更需要理性;不僅需要鐵鎚,更需要思想;不僅需要德國人,更需要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全世界公民。

一個沒有牆的世界,也許是過於美好的幻想,但是我們仍然充滿著期待。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沙發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1-10 04:22 | 只看該作者
照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