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42蔣介石秘密訪問印度:尼赫魯當眾玩倒立(圖)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8-12 0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年邁的甘地向蔣介石請求說:「尊夫人的英語說得很好,聲音又非常美妙。您是中國政府的首腦,同我這個平民交談,可否不講外交禮儀,讓尊夫人為我們翻譯,讓我聽聽她美妙的聲音?」 宋美齡一聽,猜測甘地將有重要的話要說,不願意其他人聽見。

  高度保密:總統專機突降昆明

  1940年,日軍加緊了對東南亞侵略的步驟,9月,侵入越南,切斷了中越通道,嚴重威脅滇緬公路的安全,並把侵略矛頭指向緬甸、馬來亞、新加坡等國。日本咄咄逼人的進攻,改變了英國長久以來對日的妥協態度。英國於10月重新開放了封鎖已久的滇緬公路,並積極醞釀與中國建立軍事同盟。為了保持滇緬公路的暢通,中國政府也迫切需要與英國建立軍事同盟。1941年2月,英國方面邀請「中國緬印軍事考察團」赴三國作了為期3個月的考察。

  為了加強中國戰場的抗日武裝力量,牽制日軍,美、英兩國政府協商決定成立盟軍中國戰區統帥部,將法屬印度支那和泰國境內聯合國軍隊撥歸中國戰區指揮,由蔣介石任統帥,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兼駐華美軍總司令。中國戰區統帥部負責領導中國、越南、泰國境內的對日作戰。

  1942年2月,日軍進攻仰光,駐緬英軍向中國戰區統帥部求援。2月16日,中國政府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

  為了鞏固中英軍事同盟,在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同時,英屬印度總督林里斯哥邀請蔣介石訪印。蔣介石也希望英國增加對華軍事援助,於是接受了邀請。

  蔣介石的中國訪問印度代表團主要成員有蔣夫人、外交部長王寵惠、宣傳部副部長董顯光、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商震、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兼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道藩、侍衛官俞國華等人。

  這次訪印極為保密,訪印團2月4日由重慶直飛昆明,機場無人送行。到達昆明上空,昆明機場詢問得不到答覆,機場警備司令王叔銘親自帶領一排衛兵趕至機場,準備扣留飛機。飛機降落之後,卻見蔣氏夫婦和中央要員先後下機,大為驚訝,連忙熱情招待蔣氏夫婦一行到機場接待室歇息。

  王叔銘私下問張道藩:「你們開什麼玩笑,事前不露點風聲,到了機場上空還不答話?」張道藩說:「這次訪印要絕對保密。如果事前通知你們,萬一電報被敵人譯出,則訪印之行危險了。」王叔銘說:「幸虧我們判斷絕不是敵機,要是判斷失誤,開高射炮轟擊,那就不堪設想了!」俞國華也跟王叔銘開玩笑說:「你們的頭兒(指昆明警備司令)應該知道委座要到昆明,你的官還是小了點,沒必要知道嘛。」王叔銘似心有不快。

  飛機在昆明加油后,再飛臘戍。在臘戍住了一夜,次晨飛抵加爾各答。

  急中生智:張道藩口唱譜就國歌

  在訪印團中,張道藩是一個重要角色,是蔣介石組團時特別點名的。張道藩學識淵博,通過瀏覽一本英文版《印度年鑒》,他發現過去中國稱甘地和尼赫魯的黨為印度國民黨,是錯誤的。當時,印度確有一個小黨叫國民黨,甘地所領導的黨是印度唯一大黨。張道藩立即報告蔣介石夫婦,經核定,即通知國內各機構及新聞單位,更正為「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印度國大黨)。

  2月9日,訪印團乘專用火車赴新德里。抵達新德里的第三天,印度總督夫婦設國宴招待蔣介石夫婦和代表團成員。按照印度招待國家元首的禮節,宴會時須奏中國國歌。為了慎重起見,印度樂隊先以他們準備好的一份「中國國歌」送交中國代表團審核。中國代表團發現竟是北洋政府使用的「國歌」,即「卿雲爛兮,虯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立即告訴印方,此歌絕不能用。

  但是中國代表團未攜帶當時的國歌,在當地也找不到。怎麼辦呢?王寵惠通知中國駐印總領事館,要他們設法解決此事。也許平素少用的緣故,總領事館方面也表示沒有現成的國歌,需找內行的職員擬寫。由於時間緊迫,張道藩於是自告奮勇,親自高唱國歌,由印度樂隊隊長記譜,再彈鋼琴,由張道藩逐一校正。國歌譜就后,印度樂隊用了一天的功夫練習演奏,再經張道藩最後核准認可。席間奏起當時的中國國歌,雄壯悅耳。張道藩受到同行的讚揚。宋美齡說:「教育長不僅會做文章,歌也唱得不錯,是多面手呢,人才難得。」蔣介石也說:「學軍事的人,不應單純地專攻一門,比方說學炮兵的,也可以兼學工程和防化方面技能,今後軍隊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多元化技術人才,與學文學專業的兼修哲學、美術等一樣,這樣打起仗來可以一個頂兩個、三個用。」張道藩對這件事頗感自豪,後來常在友人面前提起。

  有鑒於此,張道藩建議將當時中國國歌詞曲製成精品,分送給各駐外使館,並致各國政府,以備禮儀上使用。


1942年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與甘地在一起


  不拘禮節:尼赫魯的「拿大頂」與張道藩的「側手翻」

  按照中國「行客拜坐客」的規矩,蔣介石夫婦一到新德里,就先訪問當時正在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甘地和尼赫魯先生。這二人是英屬印度政府圈定的「危險分子」,所以印總督很不贊成蔣氏的決定,只應允約甘地、尼赫魯二人到新德里來見面。

  其實尼赫魯聽說蔣氏夫婦抵達新德里后,就主動從家鄉趕來相見,隨行還有他的妹妹班茅特夫人。

  2月13日,印度總督請蔣介石閱兵。蔣介石具有雙重身份:中國政府首腦和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究竟以何種身份進行閱兵呢?如果以國家元首的身份閱兵,則好辦,按禮節行事就是了;如果以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身份,則是上下關係,是最高統帥檢閱下屬部隊,印方當然感到不光彩。當時印方提出以外國元首的身份檢閱,蔣介石稍顯不快。宋美齡對他說:「我們這個代表團,是中國訪印代表團,是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導人對一個非主權國家的友好訪問,從禮儀上講,適用招待外國元首的禮節。」最終蔣介石依從了印方安排。14日、15日兩天,印方請蔣介石赴印度西北邊境參觀要塞設施,尼赫魯和他的女兒英迪拉(後來的印度總理甘地夫人)及印度著名女詩人乃都夫人,盛情邀請王寵惠、張道藩、保君健(當時中國駐印度總領事) 三人,到新德里近郊的哥托米拉古塔遊覽。

  大家本想登上塔頂眺望新德里全景,但塔階有300多級,登了一半,大家都半途而下,在塔旁一片柔軟翠綠的草地上或坐或躺,休息聊天。尼赫魯比較健談,與王寵惠談得很投機。閑談間,尼赫魯將上身長褂脫去,只穿白長汗衫和黑背心。他的女兒英迪拉見狀,忙大聲阻止:「父親,你怎能……」她的意思是嗔怪父親在中國客人面前不講究禮貌,有失本國風度。

  尼赫魯全不理會女兒的嗔怪,就在原地表演他的拿手絕技納頂(中國叫「拿大頂」)。他兩手和頭部著地,倒立起來,惹得乃都夫人大笑,說他是「老頑童」,在場的人也都笑了。唯有英迪拉眼淚汪汪,討厭父親的作派,卻又無可奈何。

  尼赫魯表演完畢,要求中國友人也來一手。王寵惠因年紀大無法表演,保總領事也說難於此道,於是推張道藩來打個圓場,以謝主人之請。張道藩時年四十餘,正值壯年。他看立在一旁的英迪拉含淚欲哭的模樣,怪可憐的,於是就把孩時學會的幾套武術招式施展出來,做了一個側手翻,直立起來,又兩手著地側翻旋轉,繼而右手撐地,兩腿劈叉。這時,英迪拉看到中國大員也不拘禮節,才破涕為笑。

  當天晚上,在總督府聚餐。印度朋友在席間合唱《印度,我們的母親》,歌聲悲切動人。他們說,印度獲得獨立后,要把這支歌定為國歌。印度朋友唱完后,要求中國貴賓也唱一曲助興。王寵惠推薦張道藩。張道藩引吭高歌,唱起了中國民族英雄岳飛的《滿江紅》。歌聲悲壯激昂,氣勢磅礴,在座主客為之動容。

  夫人翻譯:蔣介石與甘地密談

  蔣介石夫婦不能親往拜會甘地,在尼赫魯的安排下,2月20日從新德里前往加爾各答,甘地則從他的故鄉司瓦格拉木趕來加爾各答相見。蔣介石派張道藩與保君健代表他前去迎接。

  甘地到新德里后,謝絕傳媒採訪,住進朋友比拉家裡,蔣介石夫婦聞訊,立即前往拜會。2月21 日,蔣介石夫婦和甘地就在比拉家裡舉行會談,張道藩作記錄,董顯光任翻譯。會晤前,年邁的甘地向蔣介石請求說:「尊夫人的英語說得很好,聲音又非常美妙。您是中國政府的首腦,同我這個平民交談,可否不講外交禮儀,讓尊夫人為我們翻譯,讓我聽聽她美妙的聲音?」

  宋美齡一聽,猜測甘地將有重要的話要說,不願意其他人聽見,就請董顯光去辦別的事,她親自給蔣介石與甘地作翻譯。甘地指定他的秘書德賽作記錄,尼赫魯也在場。甘地年老體弱,不能長談,每過15—20分鐘就休息一下,談話自上午起,直到下午6時許方告結束。當晚,蔣介石夫婦離開比拉家,甘地也乘火車返回司瓦格拉木。

  訪印期間,尼赫魯成了訪問團的常客。當蔣介石夫婦不陪客人時,尼赫魯常在他們身邊。而當來了客人,尼赫魯就和張道藩等在一起交談。一次,蔣介石問尼赫魯:「貴國有沒有一本記述印度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性讀物,是印度人寫的,介紹給中國人?」

  尼赫魯先說沒有,繼而想了一下又說:「這樣的書倒有一本,但不是印度人寫的,是英國人寫的。」接著,他又問蔣介石:「貴國是否有這樣的書?如果有,我樂意拜讀,並向印度人介紹。」

  蔣介石將目光投向張道藩。張道藩平時在國內所見到的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書,都是大部頭,而且不是綜合性的,就如實告訴尼赫魯,並表示回國后準備組織編寫一本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讀物。過了兩天,尼赫魯給張道藩送來了一本英國人寫的《我們的印度》英文本。

  言出肺腑:尼赫魯謂中國未可輕言強勝弱敗

  逗留印度期間,蔣介石指示張道藩要與尼赫魯多談政黨問題,特別是印度國民大會黨的組織綱領、活動方式、發展方向及其在印度民間的力量、影響等,張及尼赫魯二人作過幾次較長的談話。

  有關資料記錄,蔣介石曾在一次晚飯後私下問尼赫魯:「你看馬克思主義是否適用於印度?作為印度的鄰國,我們中國也有馬克思主義,而且其發展勢頭不容小看……可以說,中國目前除了我們國民黨是唯一的大黨之外,共產黨已是第二大黨,而且是擁有相當武裝力量的政黨。這個黨很令我頭疼!一旦對日戰爭結束,中國政府就要採取措施對付這個黨。」

  尼赫魯說:「以我的拙見,馬克思主義不適用印度的國情。因為印度原是個宗教統治的國家,英國人實行殖民統治以後,宗教在政治上的地位沒有削弱,比方說信奉印度教的人,你要他信奉馬克思主義,我認為是不可能的事。中國人也有信奉佛教的,但不及印度人那樣沉迷,印度有人說,中國人拜佛往往是一種投資,是有求於佛才燒香禮拜的,而把佛當祖宗或心中的救世主供奉和祭祀者甚少,所以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熱情應該比印度人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能夠站住腳,說明中國人還是願意接受新事物的。貴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從哲學方面講,畢竟是站在民眾的對立面,而共產黨要爭取民心謀求壯大,就必須與貴黨爭衡。據我所知,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自己軍隊的黨,而且與貴黨的鬥爭由來已久,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蔣先生說,對日戰爭結束后就著手對付它,從戰略上講,從本黨的切身利益上講,我認為這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勸蔣先生不要輕視它,不要單純從軍事觀點作結論——日本侵略貴國,原以為不需要很長時間就能亡華,結果打了這麼多年還未達目的,貴國的抗戰力量依然為國際所看重。可見,軍事力量有強弱,但未可輕下強者勝弱者敗的結論,因為形勢是在不斷變化的,強者有變成弱者,而弱者也有變成強者的可能。蔣先生是舉世矚目的軍事家,看問題遠比我深刻。再說,我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不深,所言不一定正確。」

  後來的事實證明,蔣介石在抗日戰爭結束后立即傾注全力實行「剿共」,其「必勝」的根據之一,就是單純的軍事觀點——認為國民黨的武裝力量遠遠優於共產黨的武裝力量。蔣介石並沒把尼赫魯當年這番話放在心上。

  數易其稿:蔣介石發表《告印度國民書》

  訪印團在加爾各答的最後三天,尼赫魯每晚都到行館陪蔣介石夫婦用餐,餐后常談到午夜,由蔣夫人翻譯,張道藩記錄。有時乃都夫人和班茅特夫人也跟蔣夫人談論文教方面的事。蔣介石與尼赫魯所談涉及世界大戰、亞洲問題、中印關係等等。綜合各次談話,尼赫魯有請求中國幫助印度人民擺脫英殖統治、爭取獨立之意。而每談及這些,蔣介石的態度都顯得含糊,此時他也不便公開熱心地聲援尼赫魯的反英複印主張。

  張道藩十分敬佩尼赫魯念念不忘復國的精神,蔣夫人也讚許尼赫魯致力謀求民族解放事業的雄心壯志。

  2月22日,訪印團赴大文豪泰戈爾的家鄉訪問。晚間,當地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和舞蹈表演熱情招待了代表團一行。23日,代表團返回加爾各答。

  訪印團即將離開加爾各答時,蔣介石覺得應該對印度人民有所表示,遂決定發表《告印度國民書》。該文告中有「我希望我們的盟邦英國『不久』(willnow)將給印度人民以政治實權」的話,這句話的英語譯文頗費斟酌。因為這樣的語句很容易招致英國方面的非議,甚至指責。經蔣夫人、王寵惠、張道藩、董顯光反覆推敲,按照蔣介石「既不得罪英國,又表明支持印度獨立的心愿」的旨意,幾易其稿。尼赫魯在錄音之前,讀了原稿,他激動地對張道藩說:「很好!很好!印度人民聽了廣播,一定對蔣先生和貴國政府表示深切的感謝。」

  發表了《告印度國民書》,旋即打點行裝,中國訪印團一行告別了古老而美麗、文明而多難的印度,從加爾各答飛返中國。

來源: 《同舟共進》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0

主題

291

帖子

7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70
沙發
gj-83 發表於 2009-8-12 21:54 | 只看該作者
『蔣介石並沒把尼赫魯當年這番話放在心上。』 這句話估計可算作是句戲言。。。老尼自己後來發動了1962年衝突,而且失敗后被氣死了,你認為他真會這麼天才么?估計他也就隨口說說而已,大半是口是心非吧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3
Norman 發表於 2009-8-13 10:34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