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育孩子懂得理解「生活」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7-19 2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著我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傾注更多的精力來養育孩子,時代的發展也促使父母去學習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識,不斷增強自己的育兒能力。然而,回觀家長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我們是不是遺忘了什麼?

  孩子:想象「象牙塔」外的世界

  事實上,因為當前社會中已經為人父母的一代人是在稍顯艱苦的條件下成長的,而且傳統多子女家庭的教育基本上屬於自生自長的狀況,所以,當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家長們往往對孩子更加呵護備至,希望自己身上欠缺的或者遺憾的都在孩子身上補回來。一個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能得到父輩、祖輩更多的關愛,但與此同時也極易造成一些諸如過度溺愛、以孩子為中心等現象。

  然而在這個喧鬧的都市裡,很多小學生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卻總有學生生活太無聊的感慨,這樣的現狀值得我們深思。出於學習和安全等原因,絕大多數同學沒有機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接觸這個身處其中的社會,就像在「象牙塔」里觀望一樣,總是有著一個印象,但印象也總是模糊的。

  家長:孩子的生活我規劃

  有很多家長表示,「我家只有一個姑娘,我對她是呵護備至。我希望她健康、聰明、活潑、理智。」「我不想孩子活得太累,我給他報補習班是為了他學習更有效率,我讓他參加特長班更是希望他能夠有更多的本領,我對他要求嚴格,是希望他有個美好的未來。」「我不希望學習以外的事情干擾到孩子,他現在的任務就是把學習成績提上來,並且要得個獎狀,將來有好處的。」

  每個孩子天生都擁有最徹底的好奇心和最真實的逆反心理,大人提倡的他就偏不想照做,大人反對的他卻會興趣十足,畢竟家長不可能手把手教會孩子如何成長。既然阻止無效,那麼不妨有取捨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味一些味道,讓孩子感受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無論是食物、人、事,甚至是人生,酸甜苦辣總要孩子親自嘗試,才能知道最真實的而不是「過來人」經驗中的酸與甜、苦與辣,切身嘗試過,方能明白個中真味。

  建議:手把手不如自己走

  任憑家長怎樣描繪「生活」,孩子也無法做到從家長的眼中看世界。況且,孩子們的學習或是玩耍也是生活大熔爐中的一個色彩。在與孩子一同上學的路上,路旁經過大大小小景物時,談話中不要只局限在學習和衣食住行中,不妨有意無意指導孩子的眼光落到身邊的事物上。人群有背著厚厚的行李、怯怯中略帶緊張的眼神看著城市的民工,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有瀟洒的悠閑者,甚至路邊叫賣的攤販,讓現實中幾乎熟視無睹的事物給孩子們對於生活最直觀的感受,甚至允許他們和各色人物聊幾句天,再去和博學的師長交流,這所有的不同感觸在孩子心中的烙印遠比家長說上十次百次更深刻更有效。

  當孩子理解到現實生活不只是一味地學習和考試,理解到學習和考試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在使自己更加有素養、使自己變得睿智和理性、使自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那麼學習就不僅僅是一項任務,而是一種途徑,一種提升自我、開闊眼界、開創人生的途徑。

  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成長中經歷的擺脫局限感或者期待的那些強烈的渴望感無法傳達給當前生長環境優越的下一代,那麼給孩子自己去體味的機會吧,讓他自己去品味現實生活,讓他自己去理解知識、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期待和渴望。為何學習,何為動力,都會在他自己心中得到最好的詮釋。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91

主題

91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沙發
大臉貓皮皮 發表於 2009-8-5 16:55 | 只看該作者
給孩子自己去體味的機會,讓他自己去品味現實生活,讓他自己去理解知識、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期待和渴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9: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