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聯在中國抗戰期間提供的援助

[複製鏈接]

91

主題

2240

帖子

297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mepeace 發表於 2009-7-3 0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蘇聯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為其提供的援助是當時蘇中兩國軍事關係的一個鮮明的例證。這場1937年7月開始、1945年9月結束的戰爭具有特殊的、極其重大的意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中蘇兩國人民並肩戰鬥。蘇聯為中國提供各種援助,中國與日本侵略者的鬥爭牽制了敵人的主要力量。

·蘇聯積極提供對華軍援
在戰爭的第一階段1937~1941年,蘇聯給中國的軍事援助尤為積極,向中國提供當時最新的軍事技術裝備和武器,派遣軍事顧問、專家、飛行員,為中國培養專業幹部。儘管日軍佔有絕對的技術優勢,這種多樣援助仍加強了中國軍隊的抗擊能力,這一鬥爭成為衛國戰爭時期確保蘇聯遠東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蘇聯與蔣介石政府的合作是複雜而又矛盾的。國民黨領導人視蘇聯為意識形態的對手,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偏向蘇聯還是西方大國?並企圖從兩方面獲得好處。這種政策導致蘇聯政府與國民黨政府之間的關係趨於尖銳。日本百般阻撓中國獲得蘇聯軍事援助,並尋求結束對華戰爭的途徑。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儘管日本對美宣戰的可能性已經很明顯了,英國和美國一直對日本提供積極的援助,它們不止一次地為與蔣介石舉行和平談判牽線搭橋,直到火燒自身,條件對日本極為有利,美日的公開檔案材料已不容置辯地證明了這點。

蘇聯的援助大大提升了中國對日作戰能力,從而牽制了日本侵略其他國家,包括蘇聯的精力。蘇聯領導人擔心本國遠東地區的安全,他們明白,只要中國還有戰爭,日本就很難在北部開展大規模的行動,情報機構的材料也證明了他們的判斷。但蘇聯對安全的渴望客觀上與中國人民爭取獨立的目標及對外援的需求相吻合。

最切實、最大的蘇聯軍事援助是提供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首先是飛機、大炮、槍械以及物資技術保障。從1937年10月~1941年6月,中國軍隊近40個步兵師裝備了蘇制大炮,近50個步兵師裝備了蘇制槍械。空軍、炮兵及裝甲坦克部隊的裝備全是蘇聯的。蘇聯為中國軍工的建立提供的協助難以估量。 蘇聯對中國的軍事援助並不是隨意之舉,而是有計劃的,是根據中國軍隊的實際需要及戰鬥的特點而決定的。例如,需要緊急補充所損失的武器和裝備,或者是為了準備和開展大型的防禦和進攻戰。

蘇聯為中國提供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持續了4年多的時間,直到1942年初,后因西有德國侵略,東有日本備戰才停止。儘管存在著現實威脅,蘇聯還是形式上破壞了蘇日之間所達成的中立協定,蘇聯軍事專家一直在中國工作到1944年的下半年,協助開發軍事技術裝備及實施新的戰略、戰役及戰術方案。

·蘇軍事專家貢獻頗多

從1938年6月~1944年7月的6年時間裡,約有 500名蘇聯軍事顧問和200多名技術專家在中國軍隊工作。應該說,蘇聯政府向中國派遣的是最優秀的軍事專家。其中許多人畢業於軍事學院,在指揮崗位上工作過多年。所有人都擁有較高的軍事素養,受過戰役戰術及其他專業訓練。 無疑,軍事顧問的工作密切了蘇中關係,與國民黨軍隊將領中的先進代表及高中級軍官建立起了緊密聯繫。

與此同時,蔣介石政府及中國的最高級將領對蘇聯顧問「有害的意識形態影響」及其堅決反對參與策劃針對中國共產黨的軍事行動感到惱火。國民黨領袖的這種態度導致的具體後果是:從 1942~1944年蘇聯顧問人數銳減,蘇聯顧問基本上沒法直接參与參謀部和部隊的工作,被「禁閉」在軍事學校,沒法對武裝鬥爭的過程施加影響。蘇聯顧問只能參與教學,為中國軍隊培養人才。但是,即便在這種不利的條件下,蘇聯顧問仍盡一切可能履行國際義務。這不可能不產生效果。

不能不提蘇聯飛行員在加強中國抗擊力量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僅從1937年11月~1939年6月,就有700多名飛行員、射擊通信員、航空轟炸技術員到過中國。

除了航空轟炸兵,蘇聯領導人從1937年9月開始派遣戰鬥機飛行員。據不完全統計,僅從1937年秋~1940年春,中國就有近700名蘇聯戰鬥機飛行員和技術維修人員。 1941年,鑒於上述原因及蘇德戰事的爆發對蘇聯造成的人盡皆知的巨大損失,蘇聯政府被迫決定召回大多數蘇聯戰鬥機飛行員及其他志願兵。但他們在中國長達4年的積極工作對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重大的意義,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有200多名蘇聯飛行員在中國爭取自由的戰鬥中犧牲。 僅在1938年的一次作戰中,蘇聯航空隊還與中國空軍聯合策劃了一次讓日軍誤以為蘇軍已撤回而轟炸漢口的空城計,中蘇飛行員取得了滿意的戰果,擊落了日機20餘架,占來犯日機過半。

7年裡,200名蘇聯教官在中國飛行學校里為年輕的中國航空業訓練了1800多名學員,培養出1204名飛行員、160名領航員以及450名航空技術人員。蘇聯志願兵被召回國后,中國已擁有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得到了良好培訓的飛行技術人員,他們已完全能夠滿足中國空軍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甚至直到1944年下半年,蘇聯飛行教官和專家一直在直接參与中國飛行員的培養工作。

對於蘇聯人光援助國民黨蔣介石,而對自己的小弟弟中國共產黨不聞不問,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號稱「頭號中國通」的費正清其編撰的著名歷史書籍《劍橋民國史》中也不得不說.

抗日時期蘇聯援助蔣介石不援助共產黨,還有美國援助 。國軍得到美國和蘇聯援助他們最後打成了什麼樣,收復了什麼領土?我們黨內某派似乎從來不提蘇聯援助國民黨  

而且早在1937年9月-沒有等到締結一項正式條約的援助協議-他們就開始發送物資給國民黨人。1937-1939年期間,蘇聯供應總數大約為1000架飛機,2000名「志願」飛行員,500名軍事顧問以及大量大炮、軍需品和石油。這些是根據總額為2.5億美元的三項中期低息(3%)貸款提供的。這些源源不斷的援助,到1939年9月歐洲戰爭開始以後才減少。但是,蘇聯援助一直持續到1941年希特勒軍隊開進俄國。意味深長的是,實際上俄國援助沒有一項是送給共產黨的。按照中國駐俄國大使蔣廷黻的說法,「莫斯科對在中國激起反對日本比傳播共產主義更感興趣」。   

蘇聯的興趣是和蔣打交道,並使他承認雅爾塔會議在滿洲讓步。當然斯大林不能忽視中國共產黨人,但顯然他不相信他們不就將成為政權有利的競爭者。他不堅持在中國建立聯合政府。他最關心的是佔領東北亞戰略地區,而且他斷定做到這一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