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海:清代一次流產的驚人計劃 奇襲日本本土

[複製鏈接]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韓冰 發表於 2009-7-1 15: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海:清代一次流產的驚人計劃 奇襲日本本土

    甲午戰爭期間,外交官宋育仁曾提出一個奇襲日本本土的計劃,如果他的奇襲計劃能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甲午中日戰爭的結局或許會是另一個樣子……

  宋育仁(1858~1931),清末著名維新思想家、活動家,時人譽之「談新政最早,治經術最深,著作等身,名滿天下」,其思想涉及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出版、軍事外交等諸多領域。1886年,宋育仁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反思和批判洋務運動基礎上,宋育仁於1891年完成《時務論》的寫作,全面闡述其維新變法主張。

  1894年,宋育仁隨公使龔照瑗出使歐洲。在歐洲期間,宋育仁銳意考察和研究外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接納社會名流,還經常出入英國議院、學校、工商各界,寫成《採風錄》四卷,介紹西方的政教、風俗,進一步闡釋和豐富了他的維新變法思想。
甲午戰爭期間,清廷駐外使節宋育仁提出了一個奇襲日本本土的計劃,如果此計劃得以實施,那麼,戰爭將可能是另外一個結局——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宋育仁正在倫敦,任中國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因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時代其職務。宋育仁上書清廷,指出「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在獲悉清軍平壤潰敗,黃海海戰失利后,宋育仁情急之下產生了一個大膽設想,希望能出奇兵反敗為勝。當下,他立即與使館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等密謀,購買英國賣與阿根廷、智利兩國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招募澳大利亞水兵兩千人,組成水師一旅,託名澳大利亞商團,以保護商隊為名,自菲律賓北上直攻日本長崎和東京。此打算看似異想天開,可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可行性。因為「澳大利亞為英國的屬地,西例商會本有自募水師保護商旅之權,中倭戰起,澳洲距南洋最近,頗為震動,商會發議,舉辦屬地水師一旅,以資保護,(英國候補議紳)庵潔華特暗聯議院同黨主行其議,而以此謀所購一旅駕名(假名)於澳洲商會所為,仍掛英旗出口,則局外無嫌,而蹤跡不露」(《借籌記》)。

  謀既定,宋育仁等一面報請朝廷批准,一面又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張之洞等人聯繫,以取得這些封疆大吏的支持。同時,宋育仁與美國退役海軍少將夾甫士、英國康敵克特銀行經理格林密爾等商定:由中國與康敵克特銀行立約借款200萬英鎊,另戰款100萬英鎊,以支付兵船購買費用。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其所購艦隻,備齊了槍彈武器,各級戰鬥人員,也已經募集妥善,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軍,準備交由前北洋水師提督琅威里率領。

  這事眼看就要成功了,當時已是「炮械畢集」,整裝待發了。因時間緊,清廷還未通過正式渠道獲得他在歐洲的活動,而此時,公使龔照瑗已經返職。龔照瑗查知此事,遂以妄為生事電告清廷。因為清廷已打定和日本媾和的主意,李鴻章堅決反對宋育仁等人的做法,而慈禧也認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將購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廢,同時電召宋育仁速速回國。1895年3月,清廷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以海外募集水師奇襲日本的計劃胎死腹中。宋育仁因「潛師謀廢」,敗局已定,只能「撫贗私泣,望洋而嘆」,著實傷心了很久。在回國途中,他寫成了《借籌記》,詳詳細細地記了這事的經過,以表壯志未酬之情。

  戰後清廷本打算對宋育仁作進一步的處理,但這一驚人壯舉,牽連涉及的人確實太多,有朝廷重臣,還涉及到外國人士。知曉此事的人對他的遭遇更是深表同情,所以,朝廷處理這事也有所顧慮,沒再深究,只是收繳了他出使時所賞賜的二品頂戴,仍降回四品原職,回翰林院供職。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4: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