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鮮人在北京有兩個擔心 不敢透露自己身份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6-30 2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位於北京朝陽區的平壤「海棠花」餐廳藍島店6月12日晚上7點半大堂里又是「客滿」。在這家被稱為京城「最美麗、最地道」的朝鮮餐廳里,來自平壤的女服員們身著藍色連衣裙,臉上始終掛著笑容,穿梭上菜,黑色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嗒嗒作響。

《中國新聞周刊》特約撰稿人陳君發表文章稱,慕名到「海棠花」吃飯的人,總帶著對朝鮮社會現狀的好奇。不過,「政治話題」顯然與「海棠花」的氛圍格格不入。

當晚,推杯換盞的食客們似乎毫不關注,四五個小時后,又一條關於朝鮮的新聞刺激了世界:幾經博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874號決議,對朝鮮5月25日進行核試驗表示「最強烈的譴責」,並要求朝鮮今後不再進行核試驗或使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任何發射。

近來,和很多生活在北京的朝鮮人一樣,「海棠花」服務員李春姬也是從中文報紙上了解朝鮮消息的。「不能說我們和祖國發生的事沒有關係,但我們的生活就是很普通的生活。」

昂貴的海棠花

「是偉大領導人金正日同志,您記住這個稱呼了嗎?」

「記住了,多謝。」

「那為什麼,你們餐廳的電視不播出偉大領導人金正日同志的新聞節目呢?」

「電視里播出的是朝鮮民歌,畫面是偉大祖國的金剛山。」

這段對話發生在5月30日晚上的「海棠花」。來自平壤的女服務員李春姬操著帶有朝鮮味道的普通話,回答食客提問。她在中國生活兩年多了,「按照工作合同,我就要回國了,但現在我還沒有適應北京的氣候。」

平壤海棠花餐廳在北京有三家店,設在朝陽區新源里中街的總店已有近13年的歷史了,經理、廚師、服務員以及菜品原料全部來自朝鮮。

風味地道、菜價不菲、美女養眼是眾多飲食網站和論壇對「海棠花」的評價,清一色女服務員和「幕後老闆」的身份也成了網民猜測的對象——

「大單間都被使館的人用於宴請,據說有很深的官方背景。」

「來這裡工作的都是朝鮮大學畢業生,很多人還是高官子女。」

「在飯店裡,氣氛也還融洽,但忌諱談論韓國。」

「聽說她們被管得挺嚴:集體行動,集中居住,不準談戀愛,不準使用手機,不準上網。」

海棠花幾乎成了人們窺視朝鮮的窗口,儘管從「窗口」傳遞的信息未必全然真實。而在李春姬看來,這些議論是「好玩而可笑的」。

「我們住在使館旁邊,是集體宿舍,也是集體管理。但我們有自己的休息時間,能用手機,也能上網。」她介紹說,「按照公司規定,我們在北京只能工作三年,然後必須回國工作,所以,怎麼可能交男朋友。」

李春姬服務的公司全稱叫 「平壤海棠花食品總公司」,領軍人物是軍人出身的柳在官。許多朝鮮人都知道,柳在官上衣左胸處總是佩戴一枚精緻的金日成像章,對朝鮮經濟建設做出貢獻者才能有此殊榮,「像章越小越精緻,級別越高」 。

1997年11月,柳在官把「將朝鮮料理和泡菜開到中國」的設想向朝鮮政府報告,獲得大力支持。朝鮮有關部門給他派出優秀的食品專家、廚師和服務員,幫助柳在官在中國組建北京水晶峰餐飲公司。他由此成為首批到中國創業的朝鮮人。

創業初期,柳在官對中國國情和法規不太了解,遇到很多困難。

「我們國家是沒有稅收的,想來很好笑,我們以為在中國也是不用繳稅的。還好,非常感謝中國北京政府的支持,我們企業很快走上正軌,還被評為優秀企業。」 海棠花藍島餐廳一位公關負責人說。推銷裝修考究的兩個大宴會廳是她的主要工作。「駐華使館外交官和企業老總是這裡的常客。」

據說,「海棠花」的廚師全部來自著名的平壤高麗飯店和羊角島飯店。一份朝鮮特產東海海鮮火鍋1198元,一隻乳酪烤大蝦138元,一份炒牛骨髓185元。

「我們的菜品原料全都從平壤空運過來,保證正宗的朝鮮美味。所以成本就很高。」服務員介紹道。

如此「美味」在朝鮮國內難得有人能承受。

據英國媒體報道,2008年底平壤的大米價格為每公斤2000朝鮮元,豬肉價為每公斤5500朝鮮元,朝鮮人均月工資約為6000朝鮮元(按2008年底匯率折算,1元人民幣等於312.5朝鮮元)。

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說,世界糧食計劃署曾對375戶朝鮮家庭進行過調查,發現超過70%的家庭吃野菜,作為對糧食不足的補充。這種野生植物很難消化,對兒童和老人來說尤其如此。調查還發現,大部分朝鮮成年人開始省略午餐,每天只吃兩頓。

「看著海棠花的菜單,對照媒體報道的朝鮮情況,真不知道哪個是真實的。」 常在藍島店用餐的李先生頗有感慨。他就在附近寫字樓上班,2006年的時候曾去朝鮮旅遊。「當時就想找找70年代的感覺。在平壤外國人只能住高級酒店,很多事情並不了解。」

「人在這裡,我的心在平壤」

很多韓國人也習慣在這裡聚餐或解決午飯問題,「他們都穿西裝,頭髮弄得很亮、很……」李春姬比劃了一個「僵硬」的動作。3年前,2006年的11月,她到「海棠花」工作,才開始真正接觸韓國人。

當年,就在她來北京前的一個月,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了地下核試驗。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表了措辭格外強硬的聲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實施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李春姬對「核爆」和「悍然」沒有什麼印象。「我當時正在很努力地學漢語,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考核的,學不好怎麼工作呢,我記得剛來那一陣子簡直焦頭爛額了。」對這個20出頭的小姑娘而言,也許考試不過關,才是真正的「核爆」。

「上我們國家的網,聽我們國家的廣播,看我們國家的電視,關心祖國的事情,沒什麼奇怪的。人在這裡,我的心在平壤。」她一字一頓地用漢語表達著。

常在「海棠花」用餐的日本記者大田藤一不會說朝鮮語,剛來北京時中文表達也有困難,「好在這裡服務員有的英語說得還不錯」 。中國朋友第一次帶他來「海棠花」后,大田就決定把這裡當成一個「新聞據點」。

5月25日8點54分,朝鮮按計劃第二次「核爆成功」。當天中午,他又來到「海棠花」,點上一碗冷麵,「我很想觀察,大的政治事件的影響是否會投射到這裡。」但他失望了,「客人們你來我往,卡拉OK還是歌聲嘹亮,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大田還記得,三年前,朝鮮「悍然」的那天晚上,他也和中國朋友特意來「海棠花」吃飯。「那次真的把世界驚著了。在我們前後桌,人們都在議論朝鮮,但美麗的平壤女孩還是微笑著倒茶,上菜,和你寒暄。」

每次大田想把話題轉到政治上時,她們就突然說出一串朝鮮話,然後笑著走開。

李春姬一直無法適應,一些用餐客人把她當作「朝鮮發言人」。

「他們就拿著報紙給我們看,我們看得懂中文,但無法理解人們為什麼這麼關心(我們國家的事)。」李春姬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

她指著記者手中展開的《新京報》,當天國際新聞版頭條題目是《面臨制裁朝鮮威脅安理會》。

「都不說自己是朝鮮人」

「海棠花」藍島店有近30名朝鮮服務員,都在「北京勞動力市場服務大廳」(俗稱「勞動力大廈」)辦理了相關證件。這是所有在京工作的外籍人士都要辦的手續。

6月13日上午,北京「勞動力大廈」門口,等活兒的計程車司機李師傅正在翻看當天《環球時報》,頭版頭條的標題是《朝鮮面臨空前嚴厲制裁》。

「知道嗎,朝鮮人一般都不說自己是朝鮮人。」李師傅指著自己的鼻子,「我就住望京,一眼就能看出來,打北邊來的,好像都挺瘦的,又黃又瘦,穿的衣服顏色也很暗淡。」

望京,位於北京東北部,原有「望見北京城」之意。在李師傅印象中,十幾年前,望京到處是莊稼地,現在成了北京規模最大的新興社區。而它另一稱呼叫「韓國城」。據說,十來平方公里的望京最多時住著七八萬韓國人(一說10萬人)。

在「韓國城」里找朝鮮人並不容易。

不過,「海棠花」望京店倒是在「陽光下」做著相當興隆的生意。金融危機對它幾乎沒有產生影響。當然,「安理會最嚴厲的制裁」也沒有影響人們的食慾。

在望京西園三區開房產中介公司的李老闆就是這兒的常客。

「在我周圍,『疑似朝鮮人』有不少,他們都說自己是朝鮮族的,大都給韓國人或者中國人打工,租住在地下室里。」李老闆說。

因為業務關係,不少韓國人成了李老闆的朋友,批發韓國泡菜的金名兆就是一個。金名兆的企業里就有「朝鮮族人」打工。「語言通,工作就好找,不過要知道對方真是從平壤來的,心裡總會有一點兒彆扭。畢竟,生活環境太不同了。」

他曾和幾個朝鮮工人交流過。他們在中國有兩個擔心,一是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政策怎麼變,在那邊的家人如何,另一個,總擔心中國對朝鮮的政策有變化。

金名兆說,他有一位朋友打算下半年到平壤投資,但因為朝鮮進行核試驗要暫緩計劃。「他挺擔心朝鮮形勢會進一步惡化,影響生意。我就跟他說,其實也沒那麼厲害,經歷了2006年那次,大家就都清楚那邊要的是什麼了,誰都不想真的惡化。」

具體數字不掌握

我們還是不知道,有多少朝鮮人居住在北京。

6月5日,朝鮮駐華使館一位官員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的數字是「大概幾千人」,此後又稱「具體數字不掌握」,「還是問問中國的公安機關吧」。

「到底有多少人,恐怕誰都不知道確切數字。朝鮮人、朝鮮族人、韓國人,都在北京生活,在整個中國的活動範圍也很大。」一位研究朝鮮半島問題的專家說,「有關方面對這一數字的敏感也情有可原。畢竟,一些朝鮮人想借道中國去韓國,一些誰都不掌握的朝鮮人會突然出現在使館區。」

他指的是「闖館事件」。

2001年以來,從19歲的「政治活動家」朝鮮人張吉洙帶領全家人到北京尋求政治避難開始,北京各個使館區最緊張時,幾乎每個月都要發生「朝鮮人闖館」事件。

2002年到2004年間,「闖館」成為令中國警方和各國使館都頭疼的「政治事件」。在那些曾經被闖過的使館前面,會拉起警備線,安排便衣執勤。韓國、美國、日本、德國等國使館和學校受到格外關照——隔離護欄長期不撤,警車常駐門口。使館區還不時被禁行,導致周邊交通不暢。

「近兩年,尤其從奧運會前後到現在,情況好多了。」一位德國駐華前外交官對記者說,「也許朝鮮人在中國的生存選擇更多了,也許政治這根弦在普通朝鮮人心中綳得不那麼緊了。」

6月6日是個周末,韓國商人金名兆又約上李老闆等朋友,到「海棠花」望京店聚餐。他們包了一個大一些的「榻榻米」,「最低消費2800元」,席間身著傳統民族服裝的朝鮮姑娘跳起舞蹈,唱起《賣花姑娘》,出色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

在地球另一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說,鑒於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和導彈發射,美國正在考慮將朝鮮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而《朝鮮日報》等韓國媒體正忙於捕捉各種「戰前徵兆」。(除大田藤一外,本文中採訪人物皆為化名)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2

主題

1461

帖子

31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1
沙發
零下三度XII 發表於 2009-7-1 01:25 | 只看該作者
看看朝鮮,想想自己,原來共殘主義射會主義都是要不得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1: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