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楚七國之亂(2)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4 07: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漢宮廷故事7:2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七.吳楚七國之亂


二、定削藩晁錯尊朝廷  說六國吳王爭天下
當時的太子家令晁錯,很受皇太子劉啟的寵信。他多次上書給漢文帝,說吳王有過失,可以削減他的封地作為懲罰,卻沒有被採納。文帝死後,太子繼位,就是漢景帝。晁錯升任御史大夫。他向景帝進言說:「昔日,高皇帝初定天下,兄弟少,諸子都還很幼弱,就大封同姓宗親。庶子劉肥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座城;庶弟劉交為楚王,統轄四十多座城。侄子劉濞為吳王,統轄五十多座城。為封建這三個旁支親屬王國,分去了天下的一半。前幾年,吳王因為兒子死在長安的嫌隙,稱病不朝。按照古代的法律,應判處他死刑。文皇帝不忍心,賞賜給他几案拐杖,對待他的恩德是極為深厚的。吳王不思改過自新,反而更加驕橫放肆。他公然開採銅礦,鑄造錢幣,熬煮海水,生產食鹽。招誘天下流亡人口,圖謀作亂。如今,削減他的封地,他會造反,不削他的封地,他也會造反。削他的封地,他急於造反,禍害小些;不削他的封地,他造反得遲些,禍害更大。」【按;晁錯的說法,過於絕對。實際上,文帝的懷柔政策,還是可以起作用的。《漢武大帝》說,吳王劉濞起兵造反,對吳國都的繁榮將會因戰爭而化為廢墟,很是感慨。並說:不是晁錯逼他,他也不願意和劉啟(漢景帝)兵戎相見。就是用藝術形式對晁錯這種說法的批判。】
當時,楚王劉戊有罪,被削去東海郡;趙王劉遂有罪,被削去河間郡;膠西王劉卬有罪,被削去六個縣。朝廷商議,準備削去吳王的鄣郡和會稽郡【按:《史記》雲削吳豫章和會稽。史稱吳國三郡五十三城,現要削兩郡,確實是逼吳王造反】。
劉濞得知這一消息后,就打算乘機起兵,和漢朝皇帝爭奪天下。為了拉攏各諸侯王作為自己的同盟軍,他先派中大夫應高去遊說膠西王[注]劉卬,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王國的封地。這已經引起朝野的公憤。吳王準備起兵聲討晁錯。如果大王願意合作,吳王將會和楚王聯兵奪取函谷關,攻佔滎陽的糧庫敖倉。然後堵住漢朝的軍隊,安排行營,等候大王。如果大王肯光臨,天下就可以并吞。事成后,吳王願意和大王平分天下。」膠西王答應了,並派人去聯絡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和濟北王,一起發兵。等到朝廷削吳國會稽郡和鄣郡的詔書下達后,吳王劉濞首先起兵。膠西、膠東、菑川、濟南、趙和楚六國一起響應。一場劉氏同姓宗親之間的大混戰就這麼爆發了。
    劉濞給吳國百姓下達命令說:「寡人已經六十二歲,親自擔任統帥。我的小兒子十四歲,也身先士卒。吳國男子凡六十二歲以下,十四歲以上,都必須從軍。」  

【按:《漢武大帝》把這段話移植為膠西王劉卬所說,不知編劇是何用意。並且,劉濞是漢高祖的哥哥劉仲的兒子。公元前196年,劉濞被封為吳王時,已經二十歲了。而當時漢高祖的庶長子齊王劉肥,應該還比劉濞年齡要輕一些。膠西王劉卬是劉肥的兒子,漢文帝十六年(164年)被封。所以,劉卬比他父親的堂兄劉濞起碼要年輕二十歲以上。編劇硬要把吳王濞的話移植為膠西王劉卬所說,而當時劉卬實際上根本還不到四十歲。這不是顯得很滑稽嗎?】
吳王動員了傾國之兵二十多萬,並派人聯絡閩越和東越。越人也發兵前來相助。
楚王劉戊,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的孫子。劉戊在為薄太后服喪期間,私自和婢女通姦。晁錯彈劾他為大不敬,罪當處死。景帝赦免他的死罪,罰削去楚國的東海郡。劉戊因此對朝廷不滿,就和吳王劉濞通謀準備造反。楚相國張尚和楚太傅趙夷吾進行勸諫,均被劉戊殺死。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