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楚七國之亂(3)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6 0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漢宮廷故事7:3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七.吳楚七國之亂



三、老祿伯奇計不用  勇周丘智取下邳
當時,劉濞還派使者鼓動淮南王劉安一起造反。劉安也想發兵響應吳王。淮南相國【《漢武大帝》說淮南王相國為張釋之。按:《漢書·張釋之傳》「釋之事景帝歲余,為淮南相,猶尚以前過也(張釋之文帝時任公車令,曾彈劾太子,即後來的景帝,和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為不敬)。年老病卒。」《淮南衡山濟北王傳》不提吳楚齊國亂時淮南國相名】說:「大王如果非要發兵不可,我願意替你統率部隊。」劉安就把兵權交給相國。淮南相掌握了軍隊,就部署兵力把淮南國都城團團圍住,不聽劉安的命令,並且宣稱擁護漢朝廷。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正月甲子日,劉濞在廣陵(今江蘇揚州)起兵,公開發動叛亂。
吳國的大將軍田祿伯獻計說:「大王單憑步步為營,集結西進,不輔助以奇兵突襲,是很難成功的。我願率領五萬人馬,沿著江淮進軍。收服淮南和長沙兩國,直搗武關(今陝西丹鳳),和大王在關中會師。這是一條出奇制勝的妙計啊。」
吳王說:「讓我考慮考慮。」吳太子暗中勸阻父親說:「大王起兵,反抗的是朝廷。如果大王把軍隊交給別人,誰知道他們會不會背叛大王。況且孤軍別進,利弊難料。只會白白地削弱我們的主力。」劉濞聽信兒子的話,就沒有採納田祿伯的計策。【反叛者如顧慮其部下背叛自己,就難成大事了。吳王劉濞之敗,在起兵之初已經呈現端倪。《史記·吳王濞列傳》載:上(漢景帝)問(袁)盎曰:「君嘗為吳相,知吳臣田祿伯為人乎?」(又見《漢書·晁錯傳》)可見漢朝上下對吳國大將田祿伯是很重視的】
吳國的青年將領桓將軍說:「我軍步兵多,適宜於在險阻地帶作戰。漢軍的戰車和騎兵多,適宜於在平坦地區作戰。請大王不必攻取沿途的城邑,繞開它們迅速西進。只要佔領雒陽的武庫,擁有敖倉的糧食,憑藉中原的山河險阻,號令諸侯王。這樣,即使大王不進函谷關,也完全能夠平定天下。假如大王貪圖攻城略地,必然造成行軍緩慢而延誤時機。等漢朝車騎趕到中原,迅速開進梁國和楚國的交界地區,大王的事業就敗壞了。」吳王徵求吳國老將們的意見,老將們都說:「這不過是年輕人衝鋒陷陣的戰術罷了。他哪裡懂得什麼戰略大計?」
周丘是下邳(江蘇邳縣)人。他逃亡到吳國后,靠賣酒為生,但是品行不好。吳王很輕視他,所以起兵時就沒有任用他。周丘就到軍中去求見吳王,說:「我無能,所以不被大王任用。我也不敢奢望您讓我帶兵。只請大王賜我一支漢朝的符節,我就可以報效大王。」吳王就答應了他。周丘手持漢節,連夜驅車闖進下邳,召見縣令。縣令來見,卻被周丘殺掉。然後,周丘和本族的兄弟在城中散布流言說:「吳國的叛軍馬上就會大舉進攻。他們用不了一頓飯的功夫,就可全城百姓屠殺得乾乾淨淨。大家不如趁早投降,就能保全身家性命。誰願意為吳王效力,還有機會獲封侯之賞呢!」一夜之間,就召集起三萬士兵。周丘就率領這支下邳的子弟兵北進。到達城陽(今山東莒縣)時,周丘的隊伍已經發展到十多萬人。後來聽說吳王兵敗,周丘引兵退回下邳,途中背上癰瘡發作而死。
【本回說明,如果吳王劉濞能有明朝靖難的燕王朱棣那樣的軍事才幹和用人度量,和漢景帝爭奪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可惜劉濞也不是那塊料,手下的人才再多,也沒有用。】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5: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