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港媒 中國「綿里藏針」 何愁漢唐雄風不再呢!

[複製鏈接]

3004

主題

3519

帖子

31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苦力打工

Rank: 4

積分
31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蝸牛 發表於 2009-5-28 1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鏡報》月刊2009年5月號刊文說,戰略核潛艇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國之重器」。中國防禦性核戰略,卻並不是軟弱的,而是「綿里藏針」。近年,不少中國人對外國甚至一些小國至今還侵佔中國的領士表達強烈的憤慨,發出一些衝動的聲音。應該明白,這是列強蓄意留下來的歷史問題。今天談中國核潛艇的問題,意在讓大家明白,凡事考慮的因素是複雜和多方面的,應該堅信,只要中國保持穩定、堅持發展、不急躁冒進,何愁國土不回歸,何愁漢唐雄風不再呢?!



  文章摘錄如下:



  新中國成立至今已六十周年,今年又是人民海軍成立六十周年紀念日。大慶之年舉行閱兵已成共識,適逢今年又滿一甲子,全中國上下對10月1日天安門廣場大閱兵都充滿期待,今年第一次增添了海上閱兵的內容,選擇在4月23日人民海軍成立紀念日在青島舉行,多個國家將應邀派出軍艦,與中國海軍一起歡度這個節日。

  在海軍的序列中,戰略核潛艇是一個特殊的艦種,裝備有射程數千公里甚至過萬公里的核導彈,擔負核威懾的重要使命。陸基核武器、空基核武器較易被敵人突然發動的核襲擊摧毀,戰略核潛艇由於其高度隱蔽性往往成為「漏網之魚」。因此,即使國家淪為焦土,陸軍沒有了,空軍不存在了,海軍覆沒了,但是大洋深處只要還有一艘戰略核潛艇,便能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報復。

  一艘戰略核潛艇攜帶的核導彈,其威力至少相當於投向廣島原子彈的一千倍,足可將面積約二、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從地圖上抹去,而放射性污染的破壞力更無法估量。正是這個原因,戰略核潛艇便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國之重器」。

  那麼戰略核潛艇是否愈多愈好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防禦性核戰略棉里藏針



  中國需要多少戰略核潛艇,要正確評估這個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中國的核政策和核戰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對無核國家使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是中國最基本的核政策。

  眾所周知,前蘇聯是在軍備競賽尤其是核競賽中倒下的,不搞軍備競賽是中國明智的選擇。中國的核政策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可能出現的敵對核聯盟,避免出現美英法對前蘇聯核夾擊的情況發生在中國身上。所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表面上處於被動地位,實際上鸁得的是整個道德的高地。

  中國的核政策是由毛澤東制定並鄭重向全世界宣布,並獲其後的中國領導人所堅持的,這一政策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聰明的核國家最終會理解中國的立場,毋須冒與中國核對抗的風險。

  中國的核戰略是防禦性核戰略,美國軍方認為中國的核戰略是「最低有限核威懾」,其依據是中國領導人歷來的講話,以及官方零碎的表態所總結出來。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利益的需要,中國調整核力量,對此美國不斷責難中國,聲稱中國違反了上述「自己」的核戰略。眾所周知,中國那點核力量對美俄等根本不具備威懾力。「熱心」的美國國防部又跑出來為中國制定核戰略,將「限」字改為「效」字而變為「最低有效核威懾」。表面是美國為中國設限,處在上風;實質是美國被迫妥協讓步,其實處於下風,尤其「有效」二字實在可圈可點。

  話雖如此,美國的態度仍是中國發展核力量須考慮的政治因素,試問若然美國不合作,縱容日本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首當其衝者會是中國。  




核潛艇受地理環境制約



  除了政治因素,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核潛艇是一種昂貴的玩意,其表現不但在製造費用上,據美國的經驗,處理一艘退役核潛艇所花的費用與建造一艘核潛艇相當,即使富如美國,也無法處理所有退役的核潛艇,部份被棄置在偏僻的港口內。至於前蘇聯及俄羅斯,至今近百艘退役核潛艇仍沒錢處理,將其棄置在荒無人煙的海岸和港口。

  中國雖然有漫長的海岸線,但每一寸都彌足珍貴,絕不能用來棄置核潛艇。為此,中國在需要多少核潛艇的問題上慎之又慎。另外也要考慮投資效益,不能因為急需就開設大量核潛艇工廠,到核潛艇需求飽和時造成生產力浪費;反之,又會造成開工不足而流失技術人才。

  地理環境的制約對中國發展核潛艇更為嚴重。首先,中國沿海水域較淺,尤其是黃海和東海,大部份水深約50-60米,潛艇在其中航行,上部20米已是水面,下部20米是海底,若要高速航行,操作稍不慎,或者冒出水面,或者插入海底;而捲起的浪涌能輕易被發現,令潛艇失去隱蔽性。

  其次,現代油輪等大型貨輪,吃水20多米等閑視之,中國沿海又是交通繁忙的水域,限制了大型核潛艇的活動空間。

  第三,中國潛射導彈核武器即使射程超過10000公里,但射程遠運行時間自然長,對方有充裕的時間攔截。

  第四,美國在第一島鏈部署有導彈防禦系統,軍事研究顯示,彈道導彈最佳攔截時間在導彈上升階段,中國核潛艇在沿海發射導彈,至第一島鏈的位置仍處在上升階段,要突破美軍的攔截殊非易事。

  因此,中國核潛艇要真正具有二次核反擊的能力,必須遠航到太平洋深處。但是,美國在第一島鏈布設了嚴密的水底聲納系統,中國戰略核潛艇要潛出太平洋,只能以極慢的速度潛航,甚至採用漂航狀態以減低噪音,否則無法躲過美方的監察。中國核潛艇無法緊急出擊,在戰爭時期極度危險。

  破解這個困局的辦法,是建立中國的航母艦隊,在航母艦隊的護衛和遮掩下,戰略核潛艇才有可能安全和隱蔽遠航到大洋參與戰略值班。



中國需要多少艘核潛艇



  中國特殊的海況表明,中國的戰略核潛艇不能造得太大,不能造美國的俄亥俄級,更不能造俄羅斯的颱風級,發展方向以「多艇少彈」為原則。「少彈」為每艘戰略核潛艇裝備較少的導彈,一般為十二枚。多艇亦絕非無限制的多艇,多少為宜呢?

  一般而言,四艘戰略核潛艇便可保持有一艘處在值班狀態,其餘三艘:一艘在船廠維修保養,一艘在近海作戰訓練,一艘前往輪替途中。英法兩國均以此為原則,常年保持有四艘戰略核潛艇在役,只有在更新換代的時候,才有可能超出四艘,或者相反少於四艘的情況出現。

  四艘對於中國顯然不足夠,一則戰略值班航程遙遠,二則畢竟載彈量較少,另一方面,必須考慮被發現和擊沉的可能性,以50%概率計算,中國須有八艘戰略核潛艇才能擁有「最低有效」的二次核反擊能力。在中國南北海各部署四艘,輪替出擊或者同時從不同方向出擊,如此既能提高戰略靈活性也增加了出擊的隱密性。

  近年,不少中國人對外國甚至一些小國至今還侵佔中國的領士表達強烈的憤慨,發出一些衝動的聲音。應該明白,這是列強蓄意留下來的歷史問題。今天談中國核潛艇的問題,意在讓大家明白,凡事考慮的因素是複雜和多方面的,應該堅信,只要中國保持穩定、堅持發展、不急躁冒進,何愁國土不回歸,何愁漢唐雄風不再呢?!(作者 梁國梁)





鏡報月刊



相關報道:



韓國時報 中國的軍事集結



  儘管經濟低迷影響了中國的出口主導型經濟,然而根據五角大樓的新報告,中國的軍費顯然在上升。

  雖然軍費上升的趨勢已經持續了十年,不過北京的軍事任務有了新的定義,從傳統上與台灣的對峙轉向更具全球性的姿態,從南海延伸到索馬利亞海岸。

  儘管北京的軍費差不多是十年前的兩倍,但它的軍隊關注點不在於龐大而笨拙的人民/農民軍隊,而在於縮編和設備技術升級。

  北京龐大的外匯儲備、民族主義以及強國願景推動軍事項目的發展,在具體項目的軍費方面,北京缺乏透明度。五角大樓的報告稱中國武裝部隊繼續發展具有破壞性的軍事技術,包括「核、太空和網路戰爭」。

  這些能力得到驚人的展示:人民解放軍擊落衛星、電腦戰技術日益精進,而且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常常間接得到美國及東亞投資者的津貼及加強。在危機時代,網路戰可能瞄準、破壞民用通訊、電網、空中交通控制以及軍事通訊。

  儘管北京與台北之間出現喜人的政治解凍,但面朝台灣的中程導彈數量不減反增。五角大樓的報告指北京發展對台「脅迫能力」。在未來,這些能力可用於向台灣施壓,按照北京的條件解決兩岸爭議,同時試圖阻止、拖延或者克制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別忘了,儘管北京與台北目前語調和緩,但北京從沒放棄武力手段。

  當北京派遣船艦到索馬利亞海域輔助聯合國的反海盜行動,中國大陸的海軍現代化再次受到關注。儘管這種遠程的海軍部署凸顯北京的遠洋海軍能力,不過這算不上威脅,算不上海事里程碑,這不過是回歸明朝時中國船隻往來的海岸線。

  較為令人不安的是北京把浩瀚的南海視為「我們的海洋(Mare Nostrum)」(墨索里尼的民族主義者也使用過這個概念,把地中海稱為義大利的湖)。

  中國把南海當作自己的領海,希望實際控制這一重要地區。最近,中國船隻在海南島潛艇基地附近騷擾美國海軍監測船。美國海軍派出驅逐艦把監測船護送到安全水域。儘管事件幸而沒有升級,但教訓是很明白的;這是中國的地理近鄰(geographic neighborhood)。

  美國和很多北約國家被阿富汗塔利班的威脅牽制,朝鮮和伊朗等流氓國家將利用這個局面打破平衡。

  與此同時,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嚴肅而謹慎玩家將試探經典勢力範圍的參數。當中國扭轉地區勢力平衡,中國眼中的「我們的海洋」可能很快變成地緣政治事實。(作者 John J. Metzler)
http://i12.tinypic.com/52dtvew.jpg

28

主題

101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4
沙發
alxstone 發表於 2009-5-28 23:52 | 只看該作者
不愁,鄧貴大和黃得知就是在「雄風賓館里」犧牲折雞巴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