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湖南婁底48名安監員集體辭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9-05-25       中國青年報(北京) 

核心提示:因為工作缺少安全感,湖南婁底48名安監員集體辭職。在漣源,煤礦安監流行一句話,安監員要有「機器人般的體力,聖人般的智慧和品德」,同時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樂觀向上的心態。

中國青年報5月25日訊 5月15日,湖南婁底漣源市金石鄉安監站站長袁軍再次把辭職信交到漣源市煤炭工業局,這是袁軍第三次以書面形式請求辭職。

前兩次,袁軍的辭職信都被退回。這一次,袁軍在辭職報告中婉轉寫道:身患疾病,請求休假一年。局裡再次拒絕了他的請求。

自2009年1月以來,漣源市煤炭工業局下轄的48名鄉鎮安監員,先後以各種理由提出辭職。

在外人看來,煤礦安全監管是個肥差。安監員為何集體辭職?記者經過多方調查得知,經濟窘迫,只是漣源市鄉鎮安監站暴露的問題之一,問責嚴厲、工作沒有安全感似乎才是辭職背後的主要原因。

嚴厲問責制下安監員的生存狀況

2008年12月17日,漣源市伏口鎮掛子岩煤礦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8人死亡。事故發生后,漣源市政府對一名安監員和一名駐礦幹部當場做出下崗處理,且有兩人被停職。這成為引發安監員集體辭職的導火索。

漣源市鄉鎮安監站成立於2004年,主要負責監管煤礦安全生產,由漣源市煤炭工業局管理。全市共有12個鄉鎮安監站,在完成日常檢查等各項工作的同時,還受理生產安全信訪案件、事故隱患舉報,參與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等。

漣源市煤炭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48名安監員中,有兩名受到嚴厲處分,其中一名被開除公職,一名被追究刑事責任。在煤炭行業,安全監管的問責力度最大,安監工作就像走鋼絲,隨時都有危險。

根據湖南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下發文件200916號轉發中共婁底市委、婁底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發生1起較大事故,所在鄉鎮煤礦安監站站長就地免職,對所在鄉鎮分管負責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市直管煤礦發生1起較大事故,對市直安監站站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年度內發生兩起較大責任事故,市直安監站站長就地免職,煤炭主管部門分管負責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而這僅僅是針對安監站站長的問責。

一些安監員稱,細緻甚至繁瑣、嚴厲的考核辦法,常令他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以安監員下井檢查考核為例:安監站人員下井每人每月不得少於10次,每少一次扣100元,凡發現弄虛作假,每次罰款3000元,年度內個人累計兩次或單位累計4次,個人實行下崗,同時取消站長、副站長全年津貼。

低薪能否養廉?

查閱現行各類管理制度,有許多是針對安監人員與管理對象——煤礦老闆勾連而設計的。湖南某市一位分管經濟工作的副市長說,實際上,基層工作的安監員收入較低,如果與礦主勾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整體,會使監管形同虛設。原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也指出,非法小煤礦存在的問題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一些基層工作人員和礦主有權錢交易。

2003年,婁底市委原書記蔡力峰整肅「官煤勾結」黑幕。漣源市紀委經過調查,發現安監系統存在不少問題:個別安監站站長僅收受幾千元就敢替非法開採的煤礦轉為合法礦;少數相繼發生過事故的煤礦,礦長送去1000元就可避免停產整頓;有的煤礦連續兩年未執行年檢,安監站站長收取2000元后幫助補辦了相關手續。

「為了嚴厲監督安監員,局裡才制定那麼多制度與考核辦法。」漣源市煤炭工業局一名幹部告訴記者,通過幾年實施,監管效果還是不錯的,沒有安監員以身試法。

我國煤礦安全監管的格局,是國家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就湖南而言,分別在幾個重點產煤地區設立了煤礦安全監察局地方安全監察分局。管理婁底和邵陽兩個地區煤礦生產的湖南省煤礦安全監察局婁底安全監察分局,只有20多名工作人員,根本無法顧及縣(市)鄉的煤礦安全管理。日常的煤礦監管工作,自然落到了鄉鎮安監站。

「僅從工資待遇來說,安監員還不如挖煤的。」在當地,一個礦工每月能掙3000元。袁軍告訴記者,他每月的工資不足1200元,這幾乎是漣源安監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而這48名安監員中,30多人有中級技術職稱,且工齡大多在15年以上。

據了解,安監員屬於自收自支事業編製,其待遇和漣源市煤炭工業局職工一樣。

漣源市煤炭工業局安監大隊隊長張加升告訴記者,這些經驗豐富的安監員,一旦走出去,還是很有市場的。有事實為例,一名安監員辭職后被請到貴州一家煤礦做礦長,年薪50萬元,還配一部車。如此大的收入反差,令部分安監員心有不甘。

據悉,這些安監員中,有不少家庭小孩正在上學,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辭職的衝動

「在別人看來,我們的待遇不差。


但沒人能理解我們背負的精神壓力。」一位安監員說,如果能換個崗位,哪怕少拿點工資也願意。

工作中,為了更好地履職,這些安監員通常會被交換到異地上班,這也增加了他們上班的成本。同時,安監員的生活長期沒有規律,也給他們的身體帶來莫大的傷害。今年3月,張加升所管的安監大隊,兩名職工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這兩位安監員長期在安監站上班,「下井隨身都帶著葯」。

張加升說,現在沒人願意當安監站站長了,「他們覺得責、權、利完全不對等」。一名安監員告訴記者,他已經有3個月沒發工資,5個月沒報費用了。張加升隊長在楓坪鎮安監站督查工作時,一位安監員向他借了200元交手機費。

據了解,2007年時安監員還可以「下海」;到了2008年,為保全隊伍,局裡就下達行政命令,所有安監員不得辭職,即便是請病假,也只能在漣源市內就醫。

安監員集體辭職,引起漣源市煤炭工業局的高度重視,局領導為此多次向漣源市委、市政府彙報,尋求解決之道。張加升告訴記者,漣源市近期準備出台新措施,著力解決安監員工資低的問題。

完不成的安監任務

在漣源,煤礦安監流行一句話,安監員要有「機器人般的體力,聖人般的智慧和品德」,同時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樂觀向上的心態。

一名安監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被誤認為是在「找茬」。有些煤礦「帶病」違規生產,安監員在下達停產整頓通知無效的情況下,會去鎖煤礦的門。這時候,煤礦就會與安監員發生衝突。一位安監站站長說,大多數安監員都有被人謾罵的經歷,有幾個安監員為此還挨過打。

「我們沒有執法權」,這位安監員說,他面對的是煤礦這樣一個有錢有勢的強大個體,「他們(煤礦老闆)富得流油,有的關係通天。」

一位安監站站長說,如果發現煤礦存在安全隱患或違規生產,只能向安監大隊報告,督促其整改。「但如果煤礦硬是和你對著干,安監員一點辦法都沒有。」

而安監員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這也是許多安監員面臨的困惑。從法律上講,每年下發的諸多文件,在一些地方難以執行到位,但責任追究時,卻是失職、瀆職的依據。

記者了解到,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今年5月召開的煤礦整頓關閉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原則通過了《深化煤礦整頓關閉工作指導意見》。而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共關閉小煤礦1.2萬處,累計淘汰落後生產能力3億噸左右,全國有17個省區市開展了「以大管小」工作,已整合改造小煤礦1119處。其中,兼并、收購小煤礦801處。根據任務安排,到2010年年底,全國最多允許保留年產能在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9952處。這勢必帶來巨大的利益調整。

婁底市煤炭局副局長周偉透露,到2012年,按照國家政策,婁底還要關閉一批年生產能力在3萬噸以下的小煤窯。

「但婁底的煤炭產業佔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婁底不可能不產煤,不開礦。」據了解,漣源年產原煤400多萬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市)之一,稅費近4億元。煤炭成為漣源的支柱產業。

漣源市煤炭工業局一位副局長告訴記者,漣源市現有礦井97對,其中煤與瓦斯突出的礦井多達46對,大水及水患威脅礦井19對。為監管好這些礦井,漣源市煤炭工業局等相關部門每年下發的文件超過300個。

據官方統計,1993年至2002年,婁底市各類煤礦平均21天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每152天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2002年,全市煤礦發生事故89次,死亡243人。漣源在婁底產煤最多,死人也最多。1996年至2002年,漣源因煤礦安全事故死亡594人,平均每年85人。而這個數字,近幾年在不斷下降,2006年死亡66人,2007年死亡34人,2008年人死亡53人。

周偉坦承,在婁底抓煤礦安全生產,就像一個老師帶領一群有智障的孩子過馬路,「總會有危險發生」,一旦發生了事故,總得有人被問責。

而婁底市安監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幹部卻認為,一方面,婁底經濟發展離不開煤,另一方面,國家一再要求關閉小煤窯,降低煤礦的傷亡人數。「這種矛盾之下的安全監管,讓安監員很難做」。

在他看來,辭職的根源在於,「安監員是在被動做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任務,且必須擔責」。

周偉說,要想留住這些安監員,當地政府應該切實提高安監員的工資待遇,並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要讓他們(安監員)既有安全感,更要有責任感。」一位安監員說,他最怕過節假日。對有節無假的安監員來說,節假日意味著要堅守崗位,不能與家人團聚。因為確保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09-5-25 10:54 | 只看該作者
當一個好人真難,如果好人當不上的話,真的不如辭職!48名好漢你們好樣的!佩服你們!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