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迺強:兩岸四地合作 新形勢新問題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5-23 0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在《中國評論》月刊五月號上發表專文,評析「兩岸四地緊密合作的新形勢與新問題」。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四地關係逐步緊密

  隨著兩岸關係回暖升溫,香港跟台灣的官方關係也在正常化中。香港決定在台灣設貿易發展局的辦事處,之後兩地高級官員開始互訪,首先是台中市長胡志強來港,打破了慣例。行文之際,本刊不久之前訪問過的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以香港佛教代表團團長的非官方身份,正在台灣訪問中。他是香港第一個局級官員訪問台灣。而香港特首曾蔭權和台灣「總統」馬英九,也已分別在不同場合表示願意訪問對方,並進行會談。  

  重拾「九二共識」,台灣當局「一中」的認同更加明確,兩岸之間有關的默契更加鞏固,中國人的性格講求實在,只問結果,不拘形式,在可見的未來一段時期,這雙贏的局面,將會是雙方都樂於保持的「現狀」。在事實「一國兩制」的格局底下,兩岸四地的各種關係將逐步緊密和同步,並且逐步規範化、法製法;如中間不發生意外折騰,這也是達到最終正式和平統一的坦途。
  
    全球化趨勢與兩岸四地合作

  這裡再提另外一個案例:不久之前,我在這裡提出大中華聯手穩定東亞。在其後香港理工大學的一個研討會中,台灣幾個學者都不約而同的有類似的想法,並且都認為香港和台灣比大陸更適宜擔當第一線的角色,和香港之間,互補性甚高,極少競爭和衝突。循著這思路,有學者更提出香港可通過合作,幫助彼此在珠三角的廠商渡過目前的難關,和協助它們提升和轉型。以台灣在科技和研發的突出優惠,如能出手相助,自能補香港這方面支持的不足,港商當受用不盡。同樣道理,香港在商貿服務和金融的強項,也一定能大大有助台灣在這方面的不足。這一類的項目,由民間主導領頭最方便,當中粵港政府如能稍微提供一些支持,就很容易加速到位,全面提升和優化珠三角的外資企業,加強了它們的整體競爭力,成了粵、港、台三贏的局面。而經過這一合作平台的經驗,三方合作進軍東盟國家的構思,就容易水到渠成。  

  經歷過這回由金融海嘯觸發的全球經濟大蕭條之後,全球化的趨勢必將逆轉,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將風起雲湧地出現,貿易主要在這些區域性的組織國家之內進行。但是「東盟十加一」自由貿易區,將於明年 1月1 日開始正式運作,台灣如到時仍未能與大陸簽訂某種名稱的自由經貿合作協議,東盟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跟台灣簽有關協議,台灣便自然被邊緣化於東南亞未來的經貿合作之外。這就是為什麼台灣 方面 不顧民進黨的反對,堅決要跟大陸簽CECA 協議的最重要原因。
  
  目前港台之間,已經積極籌組「港台商貿合作委員會」,以促進港台兩地工商企業交流,以及加強兩地經濟、投資和旅遊方面的合作。 委員會將如同香港與美國、日本及歐洲的商貿合作委員會,委員會秘書處將設在香港貿易發展局,沒有政府代表。現在看來,這個以半政府組織牽頭,以商人組成的合作委員會,將難以肩負港台商貿合作快速提升新形勢的要求。有需要另建一個「官、產、學」的綜合平台促進這方面的發展。

    新形勢新問題

  可以預見,在事實「一國兩制」 新形勢底下,也會出現一些新問題。例子之一是,在這次兩會中,繁體字地位這個幾年前已經提出來的問題,在新形勢之下被媒體突然炒熱。我早在 2007年便向政協提交提案,指出:「書同文」是我國文化上捍衛統一的重要手段。自秦朝以來,在我國兩千多年歷史中,首次出現了50年不是「書同文」的局面。大陸用簡體字,但台灣和港澳則視繁體字為「正體」,內地的簡體字是異端。  

  支持簡體和繁體系統的人各有其理據,爭持不下。但我們首先要承認兩點,一是在閱讀方面,雙方都不難適應,因此簡體書刊,在港台都有市場;而繁體字在內地我從未聽過有人說看不懂,大不了看得慢一點,有時候要用點猜想力而已。其次是在電腦最新的64元「統一碼」字庫中,繁簡體字既分別存在,又互相相容。因此,簡體和繁體兩者並非處於有你無我的競爭及零和狀態;問題是可以在彼此都滿意的情況之下解決的。  

  在實際層面,因為繁體字地區,基本上是台灣、香港和澳門,和部分海外華人社區,而這些地區用手書寫大量文字的情況會急速減少,大都採用電腦輸入。在電腦環境中,除了於某些情況之下會出現亂碼之外,簡體字繁體全有,繁轉簡一般沒有問題,只有簡轉繁才會出現不知所謂的結果。所以現在要解決的,不是繁體地區接受不接受簡體系統的問題,而是簡體地區能不能開放接受繁體的問題。
  
  人類文明的發展,文字要表達的事物日趨複雜,表達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確,辭彙只會越來越多,因而單字和新詞也只會增多,不應該減少。從這角度看,簡體系統字數太少確實有問題,尤其是幾個同音字合併的簡單字,問題更大。「回覆」和「回復」,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但在簡體系統便分辨不出來。所以不管怎樣,簡體系統還是要不斷從繁體系統中吸收養料,如「靚」、「掂」等,而不能永久停留於「亮」、「定」等諧音的。問題是繁體系統竟然被不合理的污染,如香港有些傳媒已慢慢習慣「復甦」,竟然忘記了「復甦」這個詞了。這裡並非迂腐地認為這是白字那麼簡單,而是思想朝模糊化方向倒退,同音詞不斷增加,這肯定不是中華文化朝要求精準表達的現代化發展應走的道路。  

  事實上,兩地政府對繁簡體字應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甚麼都不要做,只要不加干擾,繁體字便會在內地陸續回潮,而在沒有嚴格控制的,台、港、澳和海外,簡體字也已經不斷侵蝕繁體系統。文字是活的,按照目前兩岸四地發展的趨勢,無謂的繁體字,自然會被簡體字淘汰,連陳水扁都不能免俗。這樣不出數十年,一套約定俗成的統一新通用中文字便會自然產生,到時才作行政介入,作正式的統一不晚

124

主題

687

帖子

2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0
沙發
大漢魂魄 發表於 2009-5-24 06:06 | 只看該作者
兩岸四地合作另一名稱就是大中華合作!

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強調政府對繁簡體字應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甚麼都不要做,只要不加干擾,繁體字便會在內地陸續回潮.
而在沒有嚴格控制的,台、港、澳和海外,簡體字也已經不斷侵蝕繁體系統。
文字是活的,按照目前兩岸四地發展的趨勢,無謂的繁體字,自然會被簡體字淘汰,這樣不出數十年,一套約定俗成的統一新通用中文字便會自然產生,到時才作行政介入,作正式的統一不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