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生以快樂為目的

[複製鏈接]

258

主題

564

帖子

727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waichengtan 發表於 2009-4-25 0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淡如

吳淡如的文集都是有那種淡淡的味道.
感覺淡淡的,但在淡淡的裡面,卻一直在講述了一個道理.

我喜歡淡如那種飄渺的感覺.
像是飛在天空中的風箏,線雖然是握在手裡,風箏,卻飛得很遠很遠.雖然飛得很遠很遠,卻也感覺還在身邊.

喜歡淡如的主持,是因為喜歡她的小資.
現在在台灣很紅的 戀愛星期六 就是淡如J和蔡康永主持的.
在這裡面,淡如J宛如一個紅娘,有一點點任性,有一點點知性的紅娘.在這個節目裡面,淡如J更是充分發揮了她那兩性專家的本領,把那一群來節目的,不管是嘉賓還是來賓都下得怕怕的.連康永G有時候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過,他們兩個的一唱一喝的主持,更是體現了淡如J的小資女人來.

淡如J從大體上來看,還是一個非常識大體的女人.
她知道什麼是度,而那個度如何的去抓.

雖有女人的小小任性,卻也做得如何的恰當.


$$$$$$$$$$$$$$$$$$$$$$$$$$$$$$$$$$$$$$$$$$$$$$$$$$$$$$$$$$$$$$$$$$$$$$$$$$$$$$$$$$$$$$$$$$$$$$

①如果發現人生以快樂為目的 愛情以互惠為原則最新章節,而本站沒有更新,請告訴我們,您的熱心是對書院最大的支持!
②親愛的讀者,如果您發現小說人生以快樂為目的 愛情以互惠為原則內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馬上向本站舉報。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③本小說
《人生以快樂為目的 愛情以互惠為原則》僅代表作者吳淡如個人的觀點,與情天文學網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對作品內容、版權等方面有所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到論壇發帖或發簡訊給編輯
玄幻魔法小說《人生以快樂為目的 愛情以互惠為原則》是一部很經典的作品,劇情曲折動人,讓人流連忘返,《人生以快樂為目的 愛情以互惠為原則》是作者吳淡如的作品,歡迎收藏閱讀
⑥閱讀時可以用
「← →按鍵進行前後翻頁閱讀」「按回車[enter]鍵」 可直接返回
《人生以快樂為目的 愛情以互惠為原則》目錄頁
728*60廣告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alimama_pid="mm_10217926_1117278_6982581"; alimama_titlecolor="0000FF"; alimama_descolor ="000000"; alimama_bgcolor="FFFFFF"; alimama_bordercolor="E6E6E6"; alimama_linkcolor="008000"; alimama_bottomcolor="FFFFFF"; alimama_anglesize="0"; alimama_bgpic="0"; alimama_icon="0"; alimama_sizecode="11"; alimama_width=760; alimama_height=90; alimama_type=2;  



不要害怕新鮮事

害怕新鮮事,會使你的心漸漸老化,在一定的軌道上不斷地拷貝日子,厭煩的感覺也就油然而生。    成長是人生惟一的希望。    一個人會不會有成長,只有兩個決定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當挫敗出現時,你是不是願意再往前走;第二個因素是,你害不害怕新鮮事。    當挫敗出現時,如果你不願意再往前走,就意味著你與成功絕緣。    害怕新鮮事,則使你的心漸漸地老化,在一定的軌道上不斷地拷貝日子,厭煩的感覺也就油然而生。有趣的是,能夠不斷克服挫敗的人,卻常常在一定的年紀之後,害怕起新鮮的事情,曾經以某種方式成功的人,如果不調整自己的腳步,常會誤以為只要依循舊方法,他依然可以成功下去,缺乏一種觀察趨勢的先知先覺。很多老字號的凋零,某些曾經顯赫一時的事業變成夕陽工業,常都是因為只知道守成,沒有辦法隨著時代的演變創新的緣故。有一位資深的股票營業員告訴我,這幾年電子股飆漲,他那些長期投資的老客戶都沒有賺到錢,手中大批的傳統績優股長期以來動也不動,眼看著電子股變成了當紅的新銳,迅雷不及掩耳地翻了幾番,氣得瞪紅了眼睛。這些老客戶當然不懂得計算機,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辦法了解:到底大家發了什麼瘋,搶購這些不能吃不能穿、看起來也不太實在的東西? 「害怕認識新的事物,只想重複舊的模式,使他們失去機會了解未來的世界會發生什麼事。」這位營業員笑著說,「幾年前我叫他們在低價時候進一些電子股,還被他們罵沒良心,說我想賺手續費想瘋了。當初那麼低價的時候,他們沒有買,現在更買不下手了。」  我想這些年來的變化最衝擊中生代和中級主管的,非計算機莫屬。他們在學校幾乎沒有修過計算機課,憑著腳踏實地的刻苦耐勞成功了,所以也不覺得計算機有什麼重要,「大不了我請一個秘書不就好了嗎?」但是隨著計算機在大眾媒體上的出現日漸頻繁,他們開始有了被信息世界遺忘的恐懼感,年輕的員工滿口計算機、網路,讓他們無從迴避,卻又扯不下臉來,從基礎課程開始上起。 從前的文盲一看到了字,難免會有一種自卑感,現在的計算機文盲,跟從前的文盲一樣,除了自卑感之外,還有一種嚴重的自尊心,因為他們都是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可能會再三強調:計算機有輻射,危害身體健康;看著計算機屏幕,無法做創意思考;計算機推陳出新,將來一定有更新的配備,操作更簡單的新型計算機出現,何必現在就學呢?  不然就乾脆承認,我已經老了,還是用比較老的方式了解這個世界比較好,計算機是你們年輕人的娛樂……   
最近,遇到一位學有專精的理財專家,就跟很多人會問的問題一樣,她問我:「你是用手寫稿還是用計算機寫稿呢?」  我說:「通常在家裡,我用計算機寫稿。」她羨慕的神色讓我覺得受寵若驚。「你打字打得快不快呢?」 「已經和專業打字員有得拼了!」我有點「自大」地說。「真的嗎?」她很不好意思地說,「我一竅不通,是個計算機盲。」  「依你的聰明,要學怎麼使用計算機實在是太快了,學計算機開機上網,應該只要一個小時,學好中文打字,大概也花不了一個禮拜吧。」  她面有難色:「不可能吧,從幾年前說要學,到了現在,我連開機都不會,怎麼可能那麼快就學會呢?」   
「你寫的書不是在教年輕人要有冒險的精神嗎?你自己怎麼可以退縮呢?馬上試試看吧!這是未來的趨勢,至少我們不能被未來淘汰出局呀!」  她不是我遇到的第一個計算機盲。很多優秀的主管或者是企業家,到現在都還沒有開過機,有的還在外商公司上班,公司里那一台最大最新的計算機就擺在他的桌上,他可能還是理工科畢業的呢,他可能會避諱自己完全不懂計算機的事實,以為員工們不知道。其實那些被迫使用老舊的486計算機的員工,可能老早就在背後竊竊私語,嘲笑他「烏龜吃大麥」。其實我也常常碰到自己所製造的瓶頸,遇到一件新鮮事時,明明很想學,卻有點懶惰,或者是把它想得太難了,就會找許多借口來排拒它。直到自己鼓起勇氣展開學習的行動,才發現:沒那麼難嘛,都是自己嚇自己。不要害怕新鮮事,我們就不會成為學不了新把戲的老狗。 就試試看好了,多學一點又不會吃虧,即使真的學不會,人生也多了新的體會。
########################################################################



在天地間書寫生命奇迹    每個人有意義的事不一樣。某些人心中最有意義的事,對其他人可能毫無意義。歷史上有數不清的人,為了奪取自己心中最崇高的精神標竿,不惜捨生取「義」。    換了你,可能嗤之以鼻。原來人人如此不同,如天與地。也就因為,有人願意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這個世界才能像一個美麗的交響樂團。    史考特徵服南極的故事,你我絕不會師法前賢,但都會深深感動。他是一位英國海軍船長,也是英國南極探險隊的司令,自小害羞而膽小,陰錯陽差地加入了南極探險隊。從此,他愛上了南極。    愛上南極,或者,愛上了不可解釋的宿命,一種奇妙的「非如此不可」的生命旋律。他發誓,在有生之年,非征服南極點不可。他要使英國的南極探險隊,成為第一支在南極豎起國旗的隊伍。    此後十二年,費盡心血的籌備,又歷經幾千公里不畏嚴寒的奔走,第一次遠征南極點他幾乎成功,但卻因突然襲來的暴風雪而功敗垂成。他並不灰心,經過更充足的準備,他與經驗同樣豐富的隊友,再度回到南極的冰雪天地。他們帶著機動雪橇、西伯利亞的迷你馬、阿拉斯加的狗群,和紐西蘭政府捐助的大批冷凍羊肉,準備一舉成功。    冰封的南極,擁有令人驚嘆的風光,也藏著驚人的兇險,即使在夏季,氣候仍捉摸不定,每日溫差可以在攝氏零下七度和零下六十度間肆意徘徊,她像個美麗而暴躁的情人,驕縱地調戲著痴心的追求者。    即使準備再充分,所謂冒險,仍只是一場賭博,並不保證你能收回投下的生命資本。未知,使人惶恐,卻也充滿冒險與刺激。    冰雪封凍,使承載的睡袋與帳篷增加了一倍半的重量,機動雪橇的率先故障,更使搬運必備貨物難上加難,暴風雪常使空氣中充滿飛舞的冰錐,即使在帳篷中,呼出的氣,還是會使鬍子結成冰塊。西伯利亞的迷你馬只能畏畏縮縮地擠成一堆,等到死神一一解脫它們的痛苦,而終於成為人與狗的必備食糧。由於食糧不足,其中一半人馬被迫折返,向繼續挑戰極點的五個人舉杯祝福。他們並沒有想到,這一次別離也是永遠的告別。    風霜如針,刺進他們早已凍傷的雙頰,史考特等人奮力邁向通往極點的道路。但出乎他們意外的,他們並非第一支朝聖隊伍。在距離極點四十三公里的地方,竟然發現,挪威探險隊已經插上了他們「到此一游」的旗子。    那真是無情的打擊。但他們仍堅持接近極點一些,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八日,他們成功地征服心目中的南極點──它和南極的每一個地方一樣,只是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的酷寒大地,並沒有人開香檳和party歡迎。而且,他們必須馬上面對,長達一千四百多公里的回返路程。去與來,同樣艱辛,糧食則更為不足。一位最健壯的隊友失足跌落在冰崖中,咽下最後一口氣,另一位隊友為了把糧食留給其他人,選擇獨自告別,悄悄在荒涼的冰雪中迎接最後一刻。剩下的三個人,並沒有回到出發點。一直到他們去世八個月後,搜救人員才發現他們,靜靜躺在距離極點才十一公里的帳篷中,任白雪為他們建築墳冢。    史考特的日記被發現了。最後一篇,他寫著:    我們仍應堅持抵達終點,但我們卻已虛弱不堪,當然,我知道終點已經不遠。這很可惜,可是我不認為我能再寫下去了。願上帝照顧我國人民。    我們也許不認為,征服南極有什麼意義,可是,每一個求仁得仁的故事,總使人想向他們深深致敬。

@@@@@@@@@@@@@@@@@@@@@@@@@@@@@@@@@@@@@@@

給予讚美,先「發」制人

對別人好不是一種責任,它是一種享受,因為它可以增進你的健康和快樂。    ──波斯宗教家Zoroaster    戴爾·卡內基曾經敘說過一個小說家葉慈女士的故事。    「葉慈是一位小說家,但她寫的小說沒有一部比她真實的故事精彩。」    她的心臟不好,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那個清晨之前,已有一年的時間躺在床上不能動。她每天最長的旅程,是從房間走到花園作日光浴。    日軍轟炸珍珠港的慘劇,卻給她重生的勇氣。轟炸時,一顆炸彈在她家附近開了花,震得她跌下了床。軍隊派出卡車,接走軍人的家屬。當時有電話的人不多,紅十字會的人知道她床邊有個電話,問她是否願意當軍人和其家屬的聯絡中心。    她發現自己的先生安然無恙之後,仍努力地以她的電話,為那些不知先生死活的太太們聯絡,並為她們打氣;剛開始,她還躺在床上接電話,後來不知不覺地坐了起來,越來越忙之後,她興奮得忘了自己的毛病,開始走來走去。後來她除了每天睡覺的八個小時以外,完全不必躺在床上。為了幫助別人,她醫好了自己。    葉慈女士說:「空襲珍珠港固然是一大慘劇,但卻是我人生中的轉折點,借著幫助別人,我找到了我本應擁有的力量。因為它迫使我把注意力轉到別人身上,給了我一個奮鬥的理由。」    波斯宗教家Zoroaster曾說:「對別人好不是一種責任,它是一種享受,因為它可以增進你的健康和快樂。」    葉慈的康復,正是最好的說明。    愛情不是慈善樂捐    給予,包括物質上與非物質上的。無論大小,總會給你不同的快樂。    但還是有個前提,那就是給予的人要完全心甘情願,還有,被給予的人一定要得到「好處」。    給予苛求回報,徒然使人焦慮。但這在理論和實際上,仍有相當大的距離。    有個朋友到台南演講,發生了一段又有趣又悲涼的小插曲。那天她講的主題是愛情,談到了現代女性的種種愛情難題。演講結束時,一個坐在最前面一排、一直戴著帽子的女人,忽然把自己的帽子摘下來,露出「光可鑒人」的頭,大聲對全場觀眾說:「男人真不是好東西!我為了向我的男友證明我到死都愛他,不惜把一頭頭髮都剪掉,可是他竟然不領情,還是跟著別的女人跑了!我連我的美麗都不惜犧牲,他為什麼一點都不知道感恩?」    全場鴉雀無聲。據我的朋友說,很多人緊咬著嘴唇,想笑而不敢笑。朋友答得妙:「你給他,他又沒得到好處!你只是在傷害自己!」    從此,她對「愛的奉獻」有一層新的體會:讓你愛的人得到好處,才是真的奉獻。    好幾次,我在演講會結束后,也會遇到碰上感情糾紛、一臉狐疑的女孩:「我對他那麼好,什麼都給他,沒有求回報,為什麼他還對我這麼冷淡?」或「他愛我,並沒有我愛他多,應該怎麼辦?」    「你心中真的沒有求回報嗎?如果完全不求,就不會感到沮喪,在你付出的那一剎那,你就應該快樂!」    是的,我知道這很難,犧牲而不求回報,已經是宗教情懷了。完全不求回饋的愛情,等於是用救世主的情操在談戀愛。    但愛情本來就不是慈善樂捐。不論你捐了多少,愛人不必給你收據,你也沒有因而有免稅的權利,更不會買得無形中的心靈平安……你強求回報,回來的不會是愛,而是恨。    愛情也沒有我多你少的問題。又不是上菜市場,一把青菜二十塊,你再多付二十塊,就可以多買一把。    愛情中的給予,值不值得,全憑自由心證。你的付出,得心甘情願才行,因為未必有回報。    既然不一定有回報,何不心寬一些、慷慨一點。把幸福給予自己所愛的人,他能愛,你能給,在過程中歡歡喜喜,何必問結局?    愛情不是一個投資報酬率的問題。    給得越多,收穫越多    最近,我看了吉本巴娜娜的小說《甘露》,書中一個並不重要的角色,講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    「當家庭中的份子,拒絕繼續給予,只是一味索求時,這個家就開始亂七八糟了。」    「給予」也可以使生活中解除不少危機。給予讚美,常常可以收到百般要求而得不到的結果。    有個父親要求念小學的小兒子分工到庭園打掃落葉,孩子總是嘟著嘴,非常不甘願。    父親換了一個方式,他開始讚美起小兒子掃好的落葉來,他說:「你今天的工作看起來好極了,你掃好的落葉堆像個美麗的小山丘……」兒子聽他這麼一說,原本嘟起來的嘴鬆了下來,一味埋頭掃地,掃得汗珠涔涔。父親又讚美了他的認真。    這一天,小兒子沒有對自己的份內工作發出任何抱怨,反而在晚餐時,小聲地要求他:「爸爸,你再說說我掃的那些落葉好嗎?」    不吝施予讚美,才會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偏偏有那麼多人,只知讚美自己,自誇自大,生怕別人不曉得自己的美德。事實上,沒有人會欽佩自吹自擂的傢伙。    但讚美,過之如同不及,表裡不一,很容易露出虛偽的馬腳。    真正懂得給予讚美的人,都先擁有了一顆對世間事物歡喜讚歎的心。他們會領略陽光的燦爛,也能陶醉於黑夜的沉寂,不會在有陽光的日子怨嘆日晒,也不會憎恨夜的孤寂。    有一位女性心理學家也說過:「如果你希望你的男友成為好男人,那麼,不要喋喋不休地要求他,要按照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去讚美他。」指責他的負面行為,只會使兩人翻臉,稱讚他,反而能激發他的好男人潛能。這是人性的微妙之處。    讚美也許是個善意詭計,但任何心理正常的人,都願意開心接納。    想要收,與其強索,不如先「發」制人!    心甘情願給予的人永不吃虧。覺得自己不甘願了,就別再給。心不甘情不願的給,對接受者有害無益。    給予時,你必須內心豐盈,像一座不得不湧出的泉水,無私地讓乾渴的行人,分享最美的甘露。越給,你越多。

$$$$$$$$$$$$$$$$$$$$$$$$$$$$$$$$$$$$$$$$$$$$$$$$$$$$$$$$$$$$$$$$$$

你是不會了解的……


要別人了解,首先就要先卸掉自己的城牆。    否則,他人會很容易了解:你為什麼一直不被所有的人了解。    有一天和一群朋友聚首,其中一位結了婚的朋友,忽然一臉困惑地談起她的家庭問題。正如許多個往常一樣,旁人看來好像沒有問題的婚姻,總在她的形容下有著風雲詭譎的變化。    以往她會主動談的是夫妻之間的溝通問題,這一次也差不多,不過多了一個親子問題。她說,她很不認同先生對兒子的教育態度:「他為什麼不對我兒子好好說,要他去睡覺。他不聽,就對他大呼大叫的……」    我們還在傾聽,是的,沒有人覺得這男人為何要對一個五歲大的孩子大呼小叫,但就在這時候,她忽然又嘆了口氣說:「你們沒有小孩,是不會了解的啦……」    聽了她這句話,我忍不住有點「悶」。四周也陷入一片尷尬。既然你覺得我們沒有貴為母親,不會了解,那你幹嘛把問題告訴我們呢?簡直像快熱的炭火被一桶冷水澆熄。    回想一下,我發現這是她向來的口頭禪,她沒有惡意,只是想尋求協助,但又害怕得不到認同或建議之下的習慣用語。    如果她身邊的人自信心不夠堅強,忍耐力不夠高,或並未了解她的說話方式,這句話聽起來像諷刺。如果她的身旁有不孕婦女,這句話聽起來就是百分之百的風涼話。許多姻親關係就是被無心的一句話中傷的。    卸掉自己的城牆,溝通才有道    這句話換了不一樣顏色的外衣,也可以變成抱怨兒子太皮的媽媽,對重男輕女家庭中沒有兒子的妯娌示威    說:「你沒有兒子,你是不會了解的。」    我記得,在腸病毒流行的時候,我好心打電話問候她的兩個孩子,卻換來一種「好心給雷親」的感覺,她也說:「對啊,我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擔心我的孩子有問題,你沒有孩子,你是不會了解的。」    面對沒有不良嗜好,看來也很好溝通的丈夫,卻有那麼多的夫妻溝通問題產生,是不是也因為妻子在和孩子的爸爸談教養問題時,動不動就會挾此話以自重,對孩子的爹說:「他不是從你肚子里出來的,你不會了解的……」    有些人會把「你不會了解的」當成口頭禪,卻沒有想到這句話對於溝通的殺傷力。此話一出,其實就為溝通關了大門,硬生生地把想了解你的人關在鋼鐵大門之外。    青少年渴望父母的了解,卻常在父母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做那樣做時,不肯好好把理由說出來,用一句「你不會了解的」點出他們之間的代溝;妻子問丈夫為什麼要那麼常應酬,丈夫常用「你不是男人,你是不會了解的」來代替解釋或搪塞;你向密友傾吐那個男人或女人有多壞,他要你離開,你最後還是會哀怨地說:「你不是我,你不會了解的……」使別人覺得白費工夫陪你聊天?    借酒澆愁的人也常陷入同樣的矛盾,希望被世人了解,又常常拒人於千里之外,為什麼喝酒?因為沒人了解;結果越喝酒,越沒人敢了解,後來,你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了。    那麼別人為什麼要了解呢?又為什麼要諒解呢?    要別人了解,首先就要先卸掉自己的城牆。否則,他人會很容易了解:你為什麼一直不被所有的人了解。

###########%%%%#########################################







[/td]init();最幸福的人,不必問人生意義
[/tr][/td]


97

主題

2387

帖子

24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36
沙發
daomeidan 發表於 2009-4-25 04:29 | 只看該作者
好,就是字大的都堆疊在一起了。[本話題由 daomeidan 於 2009-04-25 04:31:23 編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8: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