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雜交水稻是怎樣培育成功的

[複製鏈接]

113

主題

1043

帖子

127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鷗 發表於 2009-4-20 0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民日報(1976-12-17):雜交水稻是怎樣培育成功的
--------------------------------------------------------------------------------
作者: 3721(徐.國.紅.桑) [164873:14576], 14:08:06 04/19/2009:
- 論劍談棋 豪傑盡聚 - 華岳論壇 - http://www.washeng.net/
人民日報:雜交水稻是怎樣培育成功的
作者:人民日報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4393 更新時間:2009-4-19 頂 薦 【字體:小 大】

雜交水稻是怎樣培育成功的
《人民日報》 1976-12-17

  (……)

  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征途

  我國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是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的。在短短几年內培育成功,並迅速應用於生產。這項科研新成果,為大幅度地提高我國水稻產量開闢了新的途徑,並且大大地豐富了我國育種科學理論和實踐,將對我國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九六四年,湖南省黔陽農校教師袁隆平和學生李必湖等,從革命的迫切需要出發,根據玉米、高粱利用雜種優勢的經驗,提出了進行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研究。但是,問題一提出,就在農業科技界引起了爭論。不少人主張積極試驗,在水稻生產上闖出一條新路。有的人卻搬出洋人的遺傳學,引「經」據「典」,說什麼「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雜交沒有優勢,提出這個課題是對遺傳學的無知,即使搞成了雜交種子,在生產上也沒有利用價值」,「國外從五十年代起就進行研究,至今也沒有得到應用」,等等。總之一句話,
  「此路不通」。袁隆平等人沒有被「權威」的理論嚇倒。他們向毛主席著作求教,學習了《實踐論》、《矛盾論》。根據對立統一規律,他們認識到,雜種優勢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為什麼水稻要例外呢?他們在實踐中發現,用人工雜交得到的水稻雜種第一代已經顯示了優勢現象,說明利用水稻雜種優勢奪高產是有可能的。但是,由於雜種優勢只有雜種第一代表現最明顯,要利用雜種優勢提高產量,就必須年年培養大量第一代雜交種子。而水稻是雌雄同花,自交結實,不能象玉米那樣依靠人工去雄雜交的方法產生大量雜交種子,這就給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研究帶來極大的困難。
  「外國有的,我們要有,外國沒有的,我們也要有。」袁隆平等人進一步學習毛主席著作,為攀登這座科研高峰,勇敢地迎著困難前進。突破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的關鍵,在於培育雄性不育系。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們按照毛主席的教導,決定在實踐中尋找答案。
  南方的六月,天熱日烈,但也正是水稻抽穗揚花時節。為了尋找雄性不育植株,他們連續幾天頭頂驕陽,腳踩爛泥,蹲在稻田裡,一株一株地觀察研究。為了擴大研究範圍,他們南跑廣東,西去雲南和廣西,奔波不息。他們同兄弟省、區的農業科技人員合作,向野生稻領域進軍。
  南海的颱風曾經吹倒了他們試驗田裡的秧苗,一些思想保守的人吹來了一陣陣冷嘲熱諷,階級敵人也跳出來毀壞了他們的試驗材料。但是,困難嚇不倒這些育種工作者,有毛澤東思想照亮征途,鬥爭使他們越來越堅強。這年,袁隆平經過連續七天的觀察,終於在大田裡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並進行了觀察試驗,使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研究,闖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推動下,不少省、區的大批育種工作者和廣大貧下中農相結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利用我國豐富的水稻資源,收集了數千個水稻品種和材料,配置了千萬個組合,進行了數以萬計的雜交試驗。一九七○年,又一個突破口打開了:李必湖在我國南方發現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一九七一年,湖南、江西、廣西、廣東、新疆、福建等省、自治區的育種工作者,利用野生稻材料進行了大量的雜交試驗。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江西、湖南、廣西先後育成了水稻雄性不育系、相應的保持系和強優恢復系,宣告我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取得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重大成果。

  社會主義大協作好

  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從一九七○年開始大「上馬」,到一九七三年就實現三系配套,這個進程是相當快的。為什麼這樣快?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社會主義大協作的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雜交水稻研究這個新事物一出現,就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華國鋒同志的重視,給予正確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一九七○年,在黨的領導下,許多地區就開始協作研究雜交水稻。一九七二年,又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組織了全國大協作。十九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幹部、群眾、科技人員三結合的科研協作組,設立了研究點。同樣,各有關省、市、自治區根據自己的特點,分別組織本地農業科研部門、大專院校、國營農場和社隊開展協作。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攻克雜交水稻的大協作網。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研究成果和育種材料,很快就成為大家的共同財富。一個育種材料發現后,經過多方觀察,反覆分析、鑒定,很快就能摸清其特點,確定其價值。一個新的課題出現后,四面八方,一齊動手,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試驗,很快就能突破。許多農業科研機關、大專院校的專業力量,分擔了雜交水稻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他們同育種工作者和社員群眾密切配合,對水稻三系和一些雜交組合材料,進行了細胞學、遺傳學、生理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績。
  廣大育種工作者和社員群眾,充分利用我國遼闊的土地,各種不同類型的氣候條件,繁育雜交水稻,變一年只能繁育一代為兩年種七代,一年就做了三年半的工作。有關省、自治區的黨組織和社員、幹部,從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出發,為兄弟省、自治區的育種人員提供了土質好、灌溉方便、光照充足的試驗田和育種基地。並在生產管理、交通運輸、生活安排等方面,給予人力、物力的支持和幫助,保證育種工作按季節、按數量順利完成。原來有些人曾預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可是,不是三代,而是三年就三系配套了。

  群眾運動威力無窮

  毛主席指出:「什麼工作都要搞群眾運動,沒有群眾運動是不行的。」我國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並很快在生產上應用,是在黨的領導下,大搞群眾運動的結果。
  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過程,是個大規模的群眾性科學實驗運動。在黨的領導和關懷下,有關部門堅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以農科所、良種場、農業院校為基地,以貧下中農為主力軍,組織起浩浩蕩蕩的科技隊伍,廣泛開展了雜交水稻的科學實驗活動。各地通過舉辦學習班、技術訓練班、座談會等形式,發動群眾,培訓骨幹,把技術交給群眾,又及時總結交流群眾中創造的好經驗、新技術。各科研部門實行專業隊伍與群眾隊伍密切結合,理論研究與生產實踐密切結合,依靠群眾,開門辦科研,把研究、試驗、示範、推廣,環環緊扣,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不但使以貧下中農為主體的農業科技隊伍迅速成長壯大,又推動科研工作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發展。一九七三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后,一九七四年立即進行雜種優勢鑒定,一九七五年就試種五千六百多畝,一九七六年全國示範推廣面積就達到二百零八萬八千三百多畝,開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了。
  有人曾預言:雜交水稻的制種關肯定過不了,即使雜種優勢再強,也不可能在生產上應用。但是,廣大群眾遵照毛主席關於「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教導,經過反覆的試驗,終於突破了制種關,創造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制種技術和體系。最初,制種田每畝只產十多斤,現在已提高到大面積畝產四十到五十斤的水平,最高畝產達到三百五十斤。廣大群眾在實踐中還創造了培育多櫱壯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提高結實率等栽培技術,使雜交水稻充分發揮優勢,提高產量。現在,不少地方創造出小面積一季畝產一千三四百斤甚至一千五六百斤的高產量。
  目前,一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的群眾運動正在有關省、自治區興起,將為我國的糧食增產作出貢獻。
  新華社記者(本報有刪節)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 烏有之鄉 http://www.wyzxsx.com
文章錄入:shijian2008 責任編輯:heji
上一篇文章: 從「赤水戰役」看毛澤東軍事智慧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列印此文】【關閉窗口】

評論主題:人民日報:雜交水稻是怎樣培育成功的(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

評論人:【heqianting8612】 評論時間:2009-4-19 20:37:35 打分:3分
1949~1976年的文獻資料,基本可信;1976年~1978年的文獻資料,除了有關四人幫的東西不可信外,其它東西基本可信;1978年後的文獻資料,基本不可信。
評論人:【冰山雪蓮】 評論時間:2009-4-19 19:32:20 打分:3分
說到底,也就是歷史究竟是人民創造的,還是英雄創造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而不英雄某個人創造的。毛主席是個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毛主席對黨對軍隊對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可是毛主席從來都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而不是某個英雄創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可惜,在毛主席逝世后,某些人就否定了毛主席的人民史觀。認為天下是老子打下來的,忘記了千千萬萬的先烈。結果走向人民的反面。
評論人:【烏有之鄉民】 評論時間:2009-4-19 19:16:29 打分:3分
【標題】= 農民小麥育種家——龔文生
【作者】=
【日期】= 1973.06.24
【版次】= 2
【版名】=
【專欄】=
【正文】=
農民小麥育種家——龔文生
(1973.06.24)

農民小麥育種家——龔文生
在麥浪滾滾的五月里,很多人懷著讚賞的心情來到河南內鄉縣湍
河岸邊觀看一塊奇異如畫的麥田:整個麥田象是一塊色澤各異的黃綠
色大絨毯,粗看都是小麥,細看千姿萬態!這就是農民育種家龔文生
同志的小麥育種試驗田。龔文生同志和他的助手,在這十畝大的地塊
里,劃成一千三百多塊的長方形,進行著各種不同的小麥良種的培育
工作。
育種入迷
每當小麥成熟的季節,伏牛山腳下的麥田裡,經常有一個頭戴草
帽、身穿白褂的農民。他身上掛著許多小白布袋,當他發現一些好的
麥穗的時候,就如獲至寶,耐心地向農民詢問這種小麥的名字、來源
、特性等等。人們也常常熱情地送麥穗給他。
龔文生同志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解放前給地主種地時,就對選
育良種發生興趣,但這種願望難得實現。解放后,蘊藏在他內心裡的
革命熱情點燃起來了。他下定決心:
「一定要培育出小麥良種來!」他把妻子新織的土布做成了一個一
個的小布袋,在全縣各地選種。他把一穗一穗收集來的小麥品種一粒
一粒地精心培育。他向農業技術幹部學習小麥雜交的知識,向廣大農
民群眾學習實踐經驗。經過了幾年艱苦的勞動,他以「南大二四一九
」作母本,「白火麥」、「白玉皮」等作父本,培育成功「內鄉五號
」等良種。
老龔培育良種達到入迷的程度。去年五月的一天,農業科學研究
所小蔣同志從麥田裡回來說:「剛才發現有一個麥殼裡長著兩個麥籽
。」老龔立即說:「真的嗎?我看看!」小蔣說:「我剝開看看就丟
到地上了。」老龔當即說:「走!咱們趕緊去找回來。」小蔣說:「
那麼大的麥田哪裡找?」老龔堅定地說:「順著你走過的地方去找。
」於是,他們兩個就在麥田裡,從地這頭走到地那頭,從上午一直找
到下午,才在一塊麥地找到了。
六十二歲的龔文生同志懷著為革命創高產的雄心壯志,二十多年
來堅持不懈地精心培育小麥良種。他培育的「內鄉五號」、「內鄉十
九號」、「內鄉三十六號」等小麥良種,已經在全國許多省、市、區
推廣。最近幾年來,他發揚繼續革命的精神,又培育「內鄉一七一號
」和「內鄉一○三號」優良品種。
有所前進
龔文生經常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要使小麥大面積增產,育種究
竟要向什麼方向努力?有的良種在水肥充足的地方能高產,但有些地
方還不具備這些條件,推廣什麼良種好呢?他從全縣想到全省,從豫
西的丘嶺薄地想到豫東的平原沙土,決心要創造出一個適合於薄地生
長的新品種來。
經過研究,龔文生同志決定用「北京三○一號」作母本,用「內
鄉五號」作父本進行雜交試驗。「北京三○一號」揚花時,他馬上就
把麥穗去了雄,套上玻璃紙袋準備進行雜交,可是一算,它比「內鄉
五號」的揚花時間晚了十七天。怎麼辦?龔文生跑遍了附近大隊的麥
田,也找不到「內鄉五號」的雄花,他一夜沒睡好覺,第二天又到其
它地方去找,終於發現了幾棵被踏折的「內鄉五號」小麥正在揚花,
他立即采來雄花進行了雜交。可是因為當時天氣已經炎熱,雜交的四
個麥穗六十四粒籽,僅成功了三個麥籽。當年秋天種上這三粒種籽,
第二年就長出了比較理想的麥粒。龔文生和他的助手,跋山涉水,把
這些種籽送到丘嶺瘠薄地區,和那裡的社員一起進行試驗。到一九七
○年,初步試驗成功,取名「內鄉一七一號」。去年試種,充分顯示
了它的耐瘠薄的性能。龔文生親自在崗坡薄地上種了十五畝,平均畝
產四百二十四斤。余關公社桑庄生產隊是全縣有名的「薄斷筋」崗坡
地,試種四畝,畝產達三百二十七斤,比一般小麥產量提高百分之四
十以上。去年推廣到一千七百多畝。今年種的也很好。人們給它起名
叫「薄地犟」。
滿腔熱情育新苗
龔文生同志長期以來為革命「育種」,同時也不斷培育著育種接
班人。他所在的內鄉縣農業科學研究所,不光是育種的場地,而且是
育人的學校。在龔文生同志的精心培育下,一代青年育種人正在茁壯
成長。南陽地區各縣先後選派青年人來進行專門的育種培訓。龔文生
同志還常常深入到本縣最邊遠的社隊去傳育種技術,還注意加強政治
思想教育,使青年一代成為又紅又專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社
旗縣官寺大隊青年王運章同志在內鄉育種學校學習以後,六年多來搞
了十幾個雜交組合,培育出了三、四個小麥優良品種,受到了當地群
眾的歡迎。
本報通訊員
--------------------------------------------------------------------------------
評論人:【05txlr】 評論時間:2009-4-19 16:46:34 打分:3分
該文與當時大力宣傳華有關,如果袁不是在湖南,或華未在湖南任過職,過問過此事,文章就不會這麼寫。用此文來肯定袁,沒有說服力。
評論人:【格子】 評論時間:2009-4-19 14:48:46 打分:5分
人民公社時期,每個公社都有一個機構「植保站」這個站有雙重領導,縣農業局和公社。請問一問七十年代初在植保站工作過的人(水稻產區),哪一個沒有為雜交水稻出過力?據我所知,那時每個公社一定要種植一定比例的雜交水稻,逐年增加。植保站的農業科技人員要做詳細的報告,匯總到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那時不興提個人)。
袁隆平成為中國首富我也沒意見,可是你是不是該分給那些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和那些農村科技人員點兒?
評論人:【張書林】 評論時間:2009-4-19 13:44:23 打分:3分
自私自利的年代誰想為人民服務的問題?這個時代的新「袁隆平」們,有的去了美國,有的為別人的網上送點「熊貓燒香」什麼的網路病毒,還有的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直接用來實施智能犯罪!我們有的是錢,可以市場換技術,也可以造不如買!

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這個道理就像沒有水就不能養魚一樣簡單。

評論人:【chexingzhoudao】 評論時間:2009-4-19 13:32:01 打分:5分
雜交水稻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社會主義制度,歸功於全國一盤棋的大合作,歸功於毛主席的知識分子政策。
評論人:【樂思】 評論時間:2009-4-19 13:27:20 打分:3分
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袁隆平有貢獻,李必湖有貢獻,廣大的科技工作者有貢獻。
這是毛澤東思想指導的群眾運動的偉大結果,是社會主義大協作的豐碩成果。
這絕不是某個個人的功勞。

評論人:【chinabbs】 評論時間:2009-4-19 13:17:38 打分:3分
76年後的文章 都不可信
評論人:【山野老叟】 評論時間:2009-4-19 13:08:15 打分:3分
重新發表此文很有意義.經過三十年的胡說八道,還原事情的真相都要費很大力氣.
評論人:【xel8705998】 評論時間:2009-4-19 12:42:00 打分:3分
李必湖:雜交稻育種家的綠色夢想
責任編輯:hyc 來源:中國農業經濟信息網 瀏覽人次: 220 次 發布時間:2009-01-16
  一個出生在湖南沅陵大山深處的土家族孩子,因忘不了「野菜野果當雜糧,紅薯要當半年糧」的艱難歲月,立志把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當作自己的理想。他就是幾十年如一日,風裡來,雨里去,在雜交水稻王國里勤耕不輟的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李必湖。

  1966年,李必湖在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畢業后,留校作為袁隆平的主要助手,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為找到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的理想不育系、保持系,他常年轉戰湖南、海南、雲南、廣西,南繁北育,風餐露宿。經過長期的艱難摸索,1970年冬,李必湖在海南三亞南紅農場附近的一塊沼澤地尋找野生稻資源時,發現了一株野生稻雄花不育株———「野敗」。他小心翼翼地將「野敗」稻草挖回來,細心呵護,精心培育,收穫了5粒金燦燦的種子。正是這5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野敗」的發現和轉育成功,為攻克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保持系難關打開了突破口,促成了我國秈型雜交水稻在1973年三系選育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1981年,秈型雜交水稻獲「國家特等發明獎」(李必湖排名第二)。該項目自1976年進入全國應用推廣,至2007年累計種植面積達50億畝,增產稻穀5000多億公斤,增純利稅1800億元,先後被引種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國內外種植的雜交水稻,90%以上的組合是「野敗」細胞質。  

  巨大的成功之後,榮譽和鮮花接踵而來,但李必湖沒有止步。1980年以來,他協助袁隆平院士一起主持原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科研所工作,制訂了培育早熟高產、多抗、生育期適宜、制種產量高的雜交稻新組合方案,指導助手們相繼培育出制三系統、威優16、威優48、湘優102、威優402等一系列強優勢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在南方13省累計推廣4億畝,增產糧食340億公斤,增純利287億元。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一定要把有限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貧困農民,讓他們早日脫貧致富。」李必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隨後的3年,李必湖先後在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中方縣的10多個鄉鎮,建起了雜交水稻新組合制種及高產栽培示範基地,為當地農民現場教學,傳授技術,使他們增產增收、脫產致富。 評論人:【ylfx666】 評論時間:2009-4-19 12:05:43 打分:3分

李必湖何在??為什麼只聽見袁隆平,看不見李必湖?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沙發
yourwrite 發表於 2009-4-25 21:50 | 只看該作者
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