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保的大橋與小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2-22 0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2月21日 08:07新京報

作者:砍柴

2月16日,溫家寶總理結束在天津的調查研究準備乘坐火車返回北京時,在天津火車站候車室遇到來自河北張家口2周歲的白血病患兒李瑞。當溫總理得知他因為家庭困難看不起病,母親準備帶他回老家時,當即囑咐隨行人員安排孩子到北京治病。后據媒體跟蹤報道,已有紅十字會和社會各界向李瑞踴躍捐款。

李瑞幸遇總理,是不幸中之大幸。我們必須承認,一個大國總理的善舉,其社會影響肯定會超過一般的公民。

當下,媒體都在討論怎麼能通過制度建設,幫助到「李瑞背後的那一群孩子」,有的提出希望將白血病治療納入醫保,有的提出建立一個面向全國的兒童白血病治療基金。如果總理的善舉,能夠引發一次制度變革,善莫大焉。

《孟子》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大橋」與「小舟」的對話,「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孟子說子產不在河上架橋方便兩岸百姓,而用自己的公車拉幾個老百姓涉水過河。

其實,在我看來,就我國當下的醫療保障體系改革而言,建造一座惠及所有人的「大橋」,與給個別病人提供「小舟」的方便,並不矛盾。

建橋,需要考慮成本而決定是否必須,比如若河兩岸居民較少,在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未必一定要建橋,一艘渡船足矣。而且,建橋從立項、勘探到建造成功,需要一個過程,在橋還未建成之前,任何人為泅水過河者提供渡船,都值得讚揚。

中國現階段的醫療保障體系,問題不少,改革勢所必然。這個改革方嚮應當是增加覆蓋面,體現公平性,也就是說建造一座能造福更多人的大橋。但就中國人口眾多的國情而言,即使建立起全民醫保體系,也只能是從較低水平做起,即重點放在全民的疾病預防、常見病和傳染病的治療。

而白血病、艾滋病等需要巨額費用的疾病治療,公共財政也只能提供有限的資助,大部分費用恐怕仍然要靠社會慈善、商業保險和自籌。因此,到那個時候,一些窮困人士治療某些耗資巨大的大病,還是需要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而在一個資訊發達的社會,公眾人物對促進慈善事業的示範效應是非常明顯的,在醫療保障體系健全的發達國家,也常見政治人物或文藝明星,站出來為某個弱者募捐。

政治人物關注某個患病的孩子,是件好事。公眾當然希望這樣的「好事」更為普遍,有一座人人都可通行的大橋。就今日中國而言,公眾對醫保體系公平性的關注,更重於醫保的水平。

也就是說,公眾所不滿的是,這座橋上,有人可以開汽車狂飆,有人只能騎自行車,而有些人甚至只能步行。中國目前的醫保體系中,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員、企業職員、失業城鎮居民和農民,其享受的權利各有差別,這是最需要改革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0

主題

73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沙發
牛年牛運 發表於 2009-2-22 04: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新鮮人 於 2009-2-22 00:07 發表 [醫保的大橋與小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2009年02月21日 08:07新京報

作者:砍柴

2月16日,溫家寶總理結束在天津的調查研究準備乘坐火車返回北京時,在天津火車站候車室遇到來自河北張家口2周歲的白血病患兒李瑞。當溫總理得知他因為家庭困難看不起病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22 1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3: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