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談樓市泡沫--向郎咸平教授請教

[複製鏈接]

6

主題

7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umashijia 發表於 2009-1-28 2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也談樓市泡沫--向郎咸平教授請教

中國的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在各種不同場合的各種演講記錄,我已經多有拜讀。

郎教授常常能把複雜的經濟學問題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地講述出來,也常常能給聽眾或讀者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他的有些觀點甚至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但是,郎教授在各路演講中所表現出來的許多觀點,特別是關於樓市泡沫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的觀點,難以使人信服。

在評論郎教授的觀點之前,有必要搞清楚他講演中的「民營企業」這個重要概念。 郎教授是把「民營企業」同「房地產業」作為兩個不同的範疇來使用的。因此,本文中民營企業是指不包括民營房地產業在內的民營企業。

郎教授還常常把「製造業」同「民營企業」混用。通觀他的講演,他所說的民營企業,似乎是指民營製造業。但是,這些概念的準確內涵究竟是什麼,恐怕只有郎教授清楚,讀者大概是只能糊裡糊塗的。

因此,我的第一個感覺是,郎教授在每次講演之前,有必要界定或澄清這些重要概念。否則,民營企業是一個太大的概念,既包括民營製造業,又包括民營服務業,又包括民營房地產業,甚至還包括了一些壟斷性的民營大企業,又豈能同房地產業並稱?

                        郎教授的主要觀點

按照郎教授的說法,2005年,政府通過實施勞動合同法,讓人民幣升值等措施,惡化了製造業的經營環境,使得製造業不願把剩餘的有限資金用於改善經營,而是轉移到股市上,從而引發了股市的泡沫。

郎教授說,然後,政府誤判了股市泡沫的原因,認為是流動性過剩所造成,因此,不僅沒有出手幫助製造業度過難關,反而通過宏觀調控,提高利率,從製造業收回了流動性,把收回的流動性划給地方政府去搞基本建設。這樣以來,企業經營就更加困難,乾脆不幹了,把剩下的流動性進一步投入到股市中,造成了股市的更大的泡沫;而等到股市崩潰,有把流動性轉移到房市上,引發了房市的泡沫。

郎教授的闡述,聽起來振振有詞,煞有介事,但遺憾的是,他沒有用哪怕是一個例證或一個數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何以見得民營企業的資金都用去炒樓了呢,炒股票了呢?就算是去炒了,又有多少資金投入了股市和房市了呢?退一步說,就算是可以證明有一大批資金從民營企業流入股市和房市,何以見得就一定是因為經營環境的惡化,民營企業不想幹了呢?經營環境不惡化,看著別人在股市或房市大把撈錢,也會忍不住下海撈一把呀?如果要怪經營環境的惡化,還不如怪國人的投機心理和賭博心理。

如果中國製造業的經營環境從2005年甚至此前就開始惡化,何以中國出口商品的總額,多年來一直在迅猛地遞增,好像每年的增長都在百分之十以上,直到2008年底才嘩啦一下降了下來?出口總額在2008年底的銳減,主要是因為西方的經濟危機,看不出是因為國內經營環境的惡化。

我的意思不是說,國內企業的經營環境一定沒有惡化,而是說,郎教授的關於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惡化導致資金外流到股市房市,並強力推動股市和房市的價格膨脹這個觀點需要證明,需要論據。

                                關於勞動合同法

郎教授並沒有明說勞動合同法不應該施行,但字裡行間給人的印象是,勞動合同法實施的時機不對,從而助長了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那麼,什麼時候施行好呢?郎教授沒有說。那麼,我們推算一下,2005年不好,2006年呢?2007年呢?2008年呢?2009年呢?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那叫一年不如一年。假如2005年中國沒有施行勞動合同法,只怕此法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都更難以施行。

照我看來,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勢在必行,因為,我們不能總是靠過度剝削勞工到國際市場上去競爭。如果一個企業只能依靠過度剝削勞工,壓榨勞工來維持運轉,那麼,這樣的企業垮台也好。我們也不能把實施勞動合同法的時間無限期推遲。既然是一定要施行的,那晚施行就不如早施行。實際上,勞動合同法已經姍姍來遲了至少20年。從改革開放之初就應該施行。筆者一位在英特爾工作的朋友數年前對我說,中國電子產品價格的便宜程度簡直匪夷所思。他說,他們根本不必把價格定的那麼低。我想,如果當初就有勞動合同法,價格也就不會那麼低,勞工也得到了一點實惠,後來的利潤就會多少有一些空間,使得企業可以承受原材料和其他成本的上揚。企業的惡性競爭,對國外行情的無知,使得企業一開始就把價格定的太低,不留餘地,導致了中國對外出口製造業的極端脆弱,一遇到風浪就只能翻船。不要說我們的製造業,就連我們獨有的稀土資源,不也是廉價出售到如今?相比之下,國外的原材料,中國一買就漲價,一直到了我們的企業不能承受的地步。這裡面的道理,倒是需要多加研究才是。

                        關於改善企業經營環境

郎教授所說的改善製造業經營環境的辦法,最重要的一條是讓中央政府把通過銀行划給地方政府搞基建的資金撥還給製造業,放鬆給製造業的銀根。然而,如果企業產能已經過大,銷路已經不暢,產品已經開始過剩,企業越擴大生產就越過剩,越借債背的包袱就越大,造成更大的浪費和更大的損失。當今全世界都經濟蕭條,又有哪個國家能象以前那樣消化中國龐大的製造業的產品呢?

如果遵循郎教授的教導,中國政府數年前就給予民營製造業足夠的流動性,讓他們可以恣意擴大產能,來餵養西方的泡沫消費,那麼,在今天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面前,豈不是有更多的企業要倒閉,更多的生產線要停止運轉?造成的衝擊豈不是更嚴重?

如果只是幫助製造業度過難關,道理上似乎說得通,問題是,國家能有這麼大的能力,來幫助中國龐大的製造業嗎?我看,那簡直是不可能的。政府縱然想幫助,也缺乏這個財力來幫助這樣大的一個攤子。

此外,給一個已經擴張過度的製造業投資,是銀行業的大忌。銀行已經有了太多的呆賬,壞帳,又怎麼能讓銀行再去放出風險太大,甚至無法收回的投資?如果當初銀行沒有收緊銀根,讓製造業進一步過度擴張,然後碰到今天這種局面,其結果必然是爬的高,摔的更慘,說不定把銀行也拖下水,淹個半死。

顯而易見,郎教授的給民營企業放鬆銀根的建議並不可行,甚至是萬萬不可行的。不要說國家沒有這麼大財力,就是有,也萬萬不能這麼做。

                                政府如何幫助製造業

除了放鬆銀根的建議,郎教授並沒有就如何幫助製造業發表其他具體意見, 似乎放鬆銀根就可以解決問題。在下試簡略補充之。

製造業要想保持足夠的利潤,度過難關,要麼降低成本,使得產品價格更有競爭力,以維持甚至擴大產品的銷路,要麼提高價格,此二者必選其一。

但是,中國產品目前的成本,已經是靠剝削勞工,出賣原材料,無視環境污染等慘重代價換來的低成本,在今天能源,各種原材料以及勞工價格高漲之時,那裡還有降低成本的餘地?能維持目前的成本不至於上升太快已經很不容易了。

顯然,靠降低成本走出困境不太現實,至少是太不容易。那麼,還是要回過頭來考慮在不降低成本或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如何維持或擴大產品銷路或者提高價格。既然只能走這條路,那麼,產品的升級換代,就勢在必行;從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過度,從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過度,從低技術產品向高技術產品過度,似乎是企業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政府要幫助製造業,也只能是在這方面幫助有前途的企業。對於有前途,經營有方,無污染或低污染,只是受到資金瓶頸的制約而無法健康發展或生存的企業,銀行可以給予扶持,幫助它們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技術含量,提升產品的檔次,或幫助它們的產品更新換代。而對於那些產品低級,附加值低,污染環境嚴重的企業,正好可以藉機關閉。

也就是說,即便是國家決定幫助製造業度過難關,也必須有重點,有目標,有一套配套的方法,而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把國家財富浪費在不值得扶持的企業上,更要防止某些官員假公濟私。

                                人們為什麼熱炒房地產

就算郎教授說得對,民營企業的確抽出部分資金投放在房市上,也只是說明了熱炒房地產的部分資金從何而來,卻沒有說明為什麼人們願意把錢放在房地產上面。製造業的經營環境惡化,房地產業的持續興旺,只是給人們投資提供了一個選擇,並不能說明製造業的老闆一定要把資金投放在房地產上面。他們完全可以把錢投資在股票市場上,存在銀行里,存在國債里,或者鎖在箱子里,放在床底下。總之,沒有人命令他們一定要把錢投放在房地產上。換句話說,製造業的不景氣,不代表房地產業的繁榮;房地產業的不景氣,也不代表製造業的繁榮。

實際上,經濟大局的繁榮,才是房地產市場繁榮的基礎。不能指望靠一個蕭條的經濟來支撐一個繁榮的房地產市場。即以美國為例,前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正是由於此前的經濟繁榮,信貸寬鬆加上人們的投機心理而膨脹起來的。經濟繁榮是前提,是根本,沒有經濟繁榮,信貸再寬鬆,人們再想投機,也無法吹起房產的大泡沫,因為,中國的房產投資,尚未出現象美國那樣的零首付或低首付,要想吹起泡沫,需要太多的流動性。

在中國,製造業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靠製造業帶動起來的。沒有製造業的景氣,也就沒有了經濟的全面繁榮,房地產業也就不可能一枝獨秀。

與其說是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導致人們把錢投資在股市或房產上,倒不如說是股市和房市的瘋漲吸引了其他各路資金,同企業的經營環境惡化與否沒有太大關聯。美國前些年的房產泡沫最膨脹的時期,美國的經濟狀況,企業運營狀況並沒有惡化,反而是欣欣向榮,股市和房市不是照樣有巨大泡沫?

因此,要研究房地產的泡沫是如何產生的,恐怕不能只是說明,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政策惡化了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姑認為這是原因之一)。更加需要說明的是,人們為什麼要把錢放在房市上。

實際上,人們之所以把錢投放在房產上,是因為人們對房產的價值存在幾種誤解:

第一,認為房產會升值,而且會比較快的升值,從而可以大賺一把。

第二,認為房產即便不能升值,至少也不會貶值,投放在房產上的錢,至少可以保值。而放在銀行里,由於通貨膨脹,會越來越不值錢。而股市就更是山高水深,風險太大。相比之下,房市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三,是受傳統的影響。擁有自己的房產,是中國人祖祖輩輩的願望,也是事業成功的標誌。沒有自己的房子,連媳婦都找不上,又怎能不買房子呢?明知貴一些,也要買,除非是買不起。

只是在投資風險的意義上,郎教授的觀點才有道理,即相對於製造業從業者經營和盈利的困難,相對於投資股市的巨大風險,房產的暴利更加具有吸引力。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認為房產會升值呢?

那是因為,房地產的價格隨著經濟的發展的確有了長足的上升。人們親眼目睹了房地產的升值,後悔自己沒有早點涉足,沒有早點入場。

此外,人民幣的通貨膨脹也有了長足的飛躍。如果在改革開放之初,把辛辛苦苦攢的錢放在銀行里吃利息,則目前已經貶值了不知凡幾。當年的萬元戶鳳毛麟角,比現今的億萬元戶還稀罕。籠統地算一下,當年一元人民幣的購買力,超過今天的10元錢的購買力。比如,當年理個髮才0。4元,現今至少5元甚至更高。當年翻譯費是每千字20到30元,而今已經到了200元。當年在下的月薪是70元左右,而今同類工作的月薪是5000元左右。

還有,人們的資金沒有其他出路


在中國,小民百姓創業是十分艱難的。創業資金不容易積累,創業手續繁雜,草創之後要受到地痞流氓的欺壓,貪官污吏的敲詐,有了法律糾紛以後又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還要受到公檢法部門的進一步盤剝,可以說是步步艱難。同時,又有各行各業的壟斷企業一手遮天。小民創業,怎一個難字了得。

單單是一個通貨膨脹,就已經著實教育了老百姓,不能把錢放在銀行里。那麼,錢往那裡放?股市往往受到操縱,波譎雲詭,不可捉摸,顯然也不能把錢放在股市。做生意又困難又辛苦,有手續上的繁雜,有貪官污吏的百般刁難,巧取豪奪,沒有背景,是萬難成事的。因此,投資渠道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非房產莫屬。

而對於小民百姓來說,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投資房產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中國房產的特點,是沒有物業稅,房子堅固耐用,維修費用也低。倘若是在美國,單單一個物業稅,就能把房主壓個半死。

於是,房產的價值年年升高。這種升值的進程教育了廣大老百姓。同時,也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即房產價值只會升,不會降。各種媒體在房產商的賄賂下,也昧著良心推波助瀾,宣揚房產價值只升不降的「科學道理」。

因此,房產的泡沫於是越吹越大。正是因為房產的泡沫越來越大,才日益吸引各路資金到房市中來,於是泡沫就變得更大,房產價值形成了一個上升的螺旋。在這種巨大泡沫的驚天吸引力面前,很多人,特別是沒有經歷過房產泡沫破裂痛苦的中國人,很難抵禦這種誘惑,於是奮不顧身投入到房市中來,正如當初那麼多的資金一度被吸引到股市一樣。

因此,相對於房產投資的高回報,製造業的回報率顯得十分菲薄。因此,製造業老闆把能抽出來的資金投放在房產上就毫不奇怪。當然,這種投資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升了房價, 儘管起了多大作用還很難說。

因此,以筆者看來,這裡的因果關係是,是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吸引了各路投資,包括製造業老闆的投資,並從而也許影響了製造業的經營環境,造成了資金匱乏,而不是製造業惡化的經營環境導致了房產的泡沫。郎教授似乎有些倒因為果。

所以,製造業的資金被吸引到房產市場上來,不是由於製造業經營環境的惡化,而是由於房產大泡沫的吸引。沒有這個大泡沫的吸引,沒有股市的哀鴻遍野,製造業再蕭條,人們也未必會把錢轉移到房市上來。也就是說,資金沒有其他出路,只剩下房產一途,而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房價還沒有大跌過,人們沒有血的教訓,把錢往裡猛投也就不奇怪了。即便製造業不蕭條,人們也會把資金的相當一部分轉移到房市上來。筆者沒有統計數字,無法判斷個人炒房資金,買房自住的資金以及買房長期保存的資金在整個房產資金的投入中各佔多大比例。但我猜測,個人所有的買房資金才是房產泡沫的主要來源。

因此,要解決資金流動性分佈的不平衡和不合理,至少應從改善製造業的經營環境和抑制房地產的投機行為兩個方面同時入手,而不是象郎教授所說,只是改善製造業的經營環境。而且,在這兩方面的努力,抑制房地產方面的投機行為,似乎更為重要。

                                        關於擴大內需

正是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造成過度依賴出口的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過剩。 值此世界經濟大蕭條之際,指望對外出口來消化過剩的產能顯然是不現實的。因而中國政府正在制訂政策以擴大內需,其中一項重要政策就是由國家投資4萬個億用於西部開發。

郎教授說,國家投資4萬個億搞基本建設,是一種浪費,因為沒有創造利潤,也沒有真正擴大內需。他還說,經濟的發展取決於利潤。沒有利潤,發展和擴大內需是空話。

利潤從哪裡來?利潤來自於產品的銷售。不談產品的銷售而侈談利潤,只能更是一句空話。因此,我覺得郎教授在此處又犯了倒因為果的錯誤。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為我國龐大的產能找到國內的銷路,找到內需。

姑且認為郎教授的關於開放西部是浪費的說法正確。 但他仍然沒有說明如何擴大內需。不找到產品的銷路,國家向製造業提供流動性,勢必造成更嚴重的產品過剩,這一點,前面已經談過。

商品社會的本性包含生產以及隨之而來的擴大生產的衝動。生產過剩是商品大生產過程中的必然。這種必然,馬克思早就在闡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文獻中詳細論述過。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體內的貧富懸殊程度,取決於從事生產的勞動群眾,能從他們勞動的結果中取得多大份額。因此,不解決分配的不合理,長期讓勞動群眾生活在貧困之中,必然造成生產過剩,造成一方面產品滯銷,另一方面,廣大群眾無力購買自己生產的產品,甚至是生活必需品。

因此,要擴大內需,不能只靠國家投資。如果不減少貧富差別,不改善公平競爭的機制,國家的投資勢必使得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造成更大的貧富懸殊。而一個經濟體系如果長期容忍巨大的貧富懸殊存在並任其發展,勢必會最終走向崩潰。

中國的各路精英都知道要擴大內需,但至今沒看到有人明確提出要減少貧富差別這一個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如何減少貧富懸殊是一個太大的話題,只能另文討論了。
                                       
                                關於如何消解房產泡沫

郎教授沒有針對房價的泡沫提出更具體的解決辦法。我的感覺是,郎教授目前的奮鬥目標,是努力使政府儘快救助民營企業。 他的邏輯似乎是,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得到改善後,資金就會從房市向民營企業迴流,於是房價自然得到抑制,於是皆大歡喜。

我對郎教授的推論感到懷疑。我們目前甚至不知道有多少熱錢從民營企業流到了房市,這些錢究竟在整個熱錢中佔多大比例,流向房市的原因究竟是不是經營環境的惡化,又能憑什麼來判斷民營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就會導致資金從房市迴流,從而導致房價的平穩?

即便是政府遵從郎教授的建議,給製造業提供一個融資寬鬆的環境,也只能使得投資製造業可以擴大再生產。而資金的相對充裕,並不能使製造業提高利潤率,把資金從房產上再吸引回來。恰恰相反,資金充裕了,反而不需要把錢從套牢的房產上抽回。

因此,郎教授至少需要更進一步的,翔實的調查研究之後,才可能說明,為什麼他認為政府的資助會產生他所說的那種結果。

郎教授沒有一字涉及任何具體措施,以避免讓熱錢從各種渠道流入房地產市場,把泡沫吹得更大。顯然,中央政府也無法防止熱錢從其他渠道流入。中央政府充其量也只能命令中央直屬單位和各級政府不得熱炒房地產,而無法制止廣大普羅大眾的錢流入房產市場。

關於如何抑制房產價格的過熱,筆者倒是有自己的見解,並另有專文討論。讀者如有興趣,請看拙文:治重病需用猛葯--中國的房產市場應該如何整頓。

                                關於「迴光返照」

郎教授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著名的沃頓商學院,照理不應該犯太低級的錯誤。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錯?「迴光返照」一辭的用法,顯然是用錯了地方。

以下是郎教授的講演記錄中的一段:

 「我們在06年所碰到的樓市泡沫跟股市泡沫,其實就是工商鏈條的第二張骨牌。第一張骨牌是什麼?那就是從05年到06年所開始的,我國製造業所面臨的投資營商環境急速惡化,大量資金不做製造業,拿出來炒樓、炒股了,從而衝擊第二張骨牌,形成股市泡沫,樓市泡沫。 2、3年之前政府誤判,使得第二張骨牌倒下,形成股市泡沫。那麼由於製造業迴光返照,就造成了第三張骨牌,就是樓價下跌,就造成09年的全面停頓。由於是迴光返照,所以第四張骨牌一定倒下,那就是08年你們所見證的一切,就是製造業的倒閉。第五張工商鏈條就是失業,如果第五張還不斬斷,那第六張出來了。」(原文如此)

我把這段話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才勉強似乎看清楚了這幾張骨牌之間的關係。根據上下文分析,他應該指的是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惡化,導致資金流向股市,造成股市泡沫。然後,股市泡沫破裂。 政府誤判,收走資金,使得製造業問題更加嚴重,造成資金流向房市,從而造成房市泡沫。既然是泡沫,則到了一定程度(他說是2009年),必將破裂。前文隻字未提製造業是如何迴光返照的,迴光返照又是如何導致了樓價的下跌(這裡樓價下跌似乎又成了壞事)。

「迴光返照」的原意,是指瀕死之人在咽氣之前,往往有短暫的身體機能好轉的表現。因此,用在這裡,只能是說製造業在最後大崩潰之前的短期興旺。通觀全文,卻沒有看到製造業有過這樣的表現。因而我覺得,他大概是用錯了辭。此處似乎應該用「氣息奄奄」,而不是「迴光返照」。


(完)                                                駑馬

[ 本帖最後由 numashijia 於 2009-1-28 10:49 編輯 ]

2

主題

20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1
沙發
cn2004bb 發表於 2009-1-29 17:17 | 只看該作者
2009年1月3日下午1時許,山東省青島市瑞豐佳苑回遷戶隋師傅在從回遷現場回家路上,行至嘉興路與人民一路交界處,遭到三個不明身份的暴徒的毆打。這三個暴徒各自手執一截鐵管行兇,其下手之狠毒,手段之下流實在是另人髮指,據目擊者說,暴徒行兇後乘座一輛紅色小汽車逃離。經司法鑒定,隋師傅為輕傷。
  
  
  隋師傅平時為人豪爽義氣,近幾個月來他和購房群眾針對以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有限責任公司為甲方之一的瑞豐佳苑開發商採取數據造假等非法手段恣意高定價再漲價坑害居民的惡行進行交涉。在整個交涉過程中瑞豐佳苑購房群眾們始終採取和平理性的維權方式,贏得了購房群眾們的擁護和其他青島市市民們的同情。在這裡,我們希望瑞豐佳苑購房群眾和其他青島市市民們應該對隋師傅的不幸遭遇給予支持和聲援,至少應該表示一下同情,不要讓隋師傅流血再流淚吧。如果隋師傅的被打真是與為了維護購房戶的利益有關的話,我們更應該站出來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才是對隋師傅最好的報答,也是對自己負責。
  
  
  2008年12月28日,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有限責任公司為甲方之一的瑞豐佳苑開發商在尚未通過驗收竣工、根本不具備交房條件下,悍然在青島早報上刊登回遷通告,竟然要求購房戶先結清購房餘款再驗收領鑰匙,這也太霸道了吧?!第二天就有一百多位群眾到市府信訪局反映意見。市府信訪局答覆:該項目目前還未通過驗收,不具備交房條件。對於前段時間群眾反映的開發商恣意漲單價漲面積問題,市政府有關部門正在研究中。
  
  
  在這裡,我們想給隋師傅說:當今是法制社會時代,要相信政府不會容忍這種發生在光天化日下玷污我們這個舉辦過奧帆賽和殘奧帆賽城市形象的暴行的,更何況我們瑞豐佳苑這個項目是市府的形象民生工程,市主要領導還為這個項目的開工剪過彩。
  
  
  我們想給隋師傅說:要對我們的公安機關抱有信心,我們的民警既能保一方平安,更能保「四方」平安!否則,誰還敢放心地到回遷現場呢?
  
  
  我們想給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有限責任公司說:當前胡主席,黨中央領導我們一直在致力於建設和諧社會。你們負有讓我們這些為四方工廠貢獻了大半生的老人共享近六十年社會主義建設和三十年改革開放成果的光榮責任和崇高義務。一句話:你們要對得起良心!
  
  
  我們也正告行兇的暴徒: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已經有正義的過路群眾給我們提供了有力證據!我們的人民警察既能迅速破獲十四萬元的搶劫案,也一樣不會讓你們逃脫法律的制裁。主動自首,坦白交代幕後主使取得寬大處理,才是你們的唯一出路!
  
  
  最後,我們也想告戒廣大的鄰居們:不要以為隋師傅的不幸遭遇是他自己的事,我們今天容忍了他們的這種行為,後面的物業管理問題正等著你們!
  
  
  當前央視《百家講壇》正在熱播《新說水滸》主講鮑鵬山教授有關林沖對高衙內的惡行一再忍讓的結局,講了下面的一個故事:
  
  
  六十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一個從集中營里劫後餘生回家的德國神父,面對滿目瘡痍,回顧納粹德國將全人類拖入的這場災難,痛定思痛,說下了這樣一段話:  「當他們(納粹)來抓工會組織者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工會的人。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猶太人。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後來,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我們希望廣大的鄰居們為將來的生活三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29 18: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51

帖子

2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1
4
情在家鄉 發表於 2009-1-31 23:22 | 只看該作者
不要輕信磚家叫售,要相信自己,相信先祖們的遺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70

帖子

2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8
5
閑聊 發表於 2009-2-1 10:29 | 只看該作者
好文。我曾拜讀過郎咸平類似的文章,按邏輯推理得不出他的結論。不過,也沒有仔細去思考。這次筆者提出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看法。應該支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