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地位進一步上升
* 中國仍會量力而行,溫和崛起
作者 華中煒
路透北京1月5日電---中國人歷來信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好事和壞事總是相伴相生.2009年將確定無疑給中國帶來巨大挑戰,但同時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一個更為平衡的經濟發展模式和一個更為強大的國際地位.
在這場80年來最大經濟危機的陰影下,中國過份依賴出口的經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這將迫使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把經濟發展由出口拉動為主轉變成內需拉動為主--會加速進行.
"從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看,每一次大的外部衝擊都是中國經濟調動資源、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邁上新的台階的重大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讓中國下定了改造沉 纏身的國有銀行的決心.結果,中國的銀行體系在金融危機中健康運行,顯示了改革的正確性.
中國社科院世政經所副所長李向陽稱,"中長期看,美國人負債消費的模式無法維持了,這就形成倒逼機制:外部不再給你按照傳統發展模式發展的機會了,這會推動我們的改革和調整."
2007年中國居民消費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3%,為和平時期主要經濟體的最低水平.在上世紀80年代,這一比重超過50%.與之相比,同期美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則為72%.如果說美國人是過度消費,那麽中國的節儉程度則已達到了新的極限.
中國去年11月出口同比下降2.2%,為2001年6月來首次負增長,沿海地區很多出口型企業紛紛倒閉,分析師認為全年貿易對GDP增長貢獻將為負值.
在拯救經濟的同時,中國已經注意適時推進調整經濟結構的措施,例如實施了討論長達十年之久的燃油稅改革以減少能源消耗,以及給企業減少負擔的增值稅轉型等.同時,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將在今年實施新的醫療改革方案,並醞釀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民生投入以消除人們的後顧之憂.
巴曙松認為,在經濟轉型、擴大內需的過程中,許多可以吸收巨大的就業和投資的領域,往往因為存在嚴格的准入管理和行業壟斷,例如醫療、金融等,制約了經濟增長潛力的發揮.一旦對這些行業實施對內開放,將可能吸收巨大的資源並創造內需.
**人民幣國際化**
另一句在中國廣為流傳的諺語是"時勢造英雄".顯然,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為這個擁有1.9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渴望復興的大國提供了機遇.
"中國會以贏得更大國際金融話語權為原則,在現有的國際金融格局下適當參與全球金融救援行動,重點可能放在對可能出現支付危機的發展中國家的救援,輔之以相應的國家資源戰略和產業整合戰略."巴曙松稱.
中國已經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擴大對於周邊國家以及世界的影響.12月份,中國與韓國達成了1,800億元人民幣貨幣互換的協議,並決定對與港澳地區和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在中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單獨由發達國家主導全球經濟秩序已經受到廣泛質疑,中國應該積极參与國際貨幣體系管理規則的改革,積極主動探索和設計有利於自己的國際貨幣體系新範式.
歐盟(EU)執委會主席巴羅索去年11月明確表示,歐盟準備減少自己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投票權,給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留出空間.
目前美國在IMF(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投票權為16.77%,德國、英國和法國分別擁有5.88%、4.86%和4.86%的投票權.中國只有3.66%.
同時,人們不斷呼籲,作為美國最大債權人,中國應該努力爭取把握債權人的主動權,主動表達利益訴求,對債務人施加有效的約束.
"我們可以在中美談判中要求美國放鬆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的限制,向中國金融機構放開金融體系准入,以及允許中國在美國進行更為自由的併購等."中國發展改革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在官方媒體上撰文稱.
危機給世界格局帶來的影響顯然不僅僅局限於金融領域.社科院社科院國際政治問題專家王逸舟表示,2009年國際貿易談判、氣候談判、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等重大國際事務都將進入關鍵階段,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顯然都可以發揮更大影響力.
"如果成功渡過這場危機,金磚四國所代表的新興國家在全球的分量和比重都會上升,意味著發展中國家通過危機站穩了腳跟,在全球金融改革、全球安全管控、全球問題治理方面也有更大的影響力."王逸舟稱.
**量力而行**
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指望中國快速崛起、拯救世界是不現實的,中國崛起的步伐只能是溫和而漸進的.
一直以來,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基調是"韜光養晦",介入國際事務的深度遠遠不及民眾和國際社會的期望.用中國總理溫家寶的話來講,就是"把自己事情辦好就是對世界最大貢獻".
王逸舟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出於對自身的困難和實力的清醒認識."例如,對國際貨幣體系而言,中國仍然是一個剛剛進入複雜遊戲當中的新人,還提不出特別有效、有衝擊力的方案.我們只是說的多,但是要是談到改革和設計,我們的人才、技術層面能力還有很大的距離."王逸舟稱.
但是,他認為中國政府正在加大作為力度.例如,中國最近派遣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前往索馬利亞海域,支持國際社會打擊海盜的努力,這是中國首次派軍艦執行這類任務.
"2008年中國通過了大考,對未來有更多信心,接下來這幾年會有更大力度的出擊,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王逸舟稱.
中國在2008年經歷過了四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等重大事件,給中國領導人帶來了巨大考驗.(完)
--審校 林高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