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淡馬錫2008年投資浮虧將超過20億美元

[複製鏈接]

520

主題

1335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月7日,美國銀行宣布拋售建行(00939.HK)56.2億股之後,一股對外資股東拋售中資銀行股的狂潮即席捲而來。

由於越來越多的外資股東正式加入減持中資銀行股行列,有市場消息稱,目前因去年投資美林而遭受到超過20億美元浮虧的淡馬錫,同樣有可能將減持其持有的中資銀行的股票。

1月12日,淡馬錫發言人告訴本報記者,該公司目前並沒有該方面消息,並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

事實上,拋售中資銀行股對於淡馬錫來說並非沒有先例。早在2007年11月27日,淡馬錫就以調整投資組合需要為由,以每股4.09港元的價格減持中國銀行10.82億股H股,套利12.33億港元。次日,又以7.09港元的價格拋售建行2.8億股H股,再度套利超過17億港元。

投資美林之痛

目前,淡馬錫管理總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投資,它在金融業的投資佔總投資組合的40%左右,其中,以對美林的投資最令人矚目。

1月5日,淡馬錫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淡馬錫通過富登管理公司(Fullerton Management)持有美林2.197億股股份。按照美林2008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12.1美元/股計算,淡馬錫持有美林股價的價值約為25.58億美元。相比於淡馬錫此前對美林高達59億美元的總投資額來說,虧損已達23.4億美元。

事實上,淡馬錫原本的情況可能更糟。最初,淡馬錫曾答應以48美元的價格購入超過1.04億股美林股份,但美林去年7月被迫再次融資時,該條款得以重置。當時,淡馬錫以每股低了6美元的價格購得1.51億股美林發行的新股,這樣才使其在美林的評級投資成本降到了每股23美元左右。

然而,進入去年9月以後,美國次貸危機漸趨升級,美林股價跌跌不休,淡馬錫的虧損也一再擴大。不僅如此,美國銀行併購美林的消息公布之後,美銀股價也直落千丈,從26美元一路跌掉了50%。

這一單投資,顯然讓淡馬錫元氣大傷。

除了美林之外,淡馬錫還在英國巴克萊銀行、中國建設銀行(00939.HK)以及中國銀行(03988.HK)上持有大量股份,而隨著股價的跌勢未止,市場人士預計淡馬錫在金融股上的賬面虧損將遠遠不止20億美元。

好年景已過?

淡馬錫一直是投資市場上最活躍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

在2008財年裡,淡馬錫積极參与對歐美、拉丁美洲和俄羅斯等區域的投資。這不僅使淡馬錫在亞洲之外的投資比例從22%增加至26%,而且,亞洲以外市場的投資凈額也首次超過亞洲區內的投資凈額,其中,前者為100億新元,後者則僅有50億新元。在此之前的5年中,淡馬錫在亞洲市場投資凈額為260億新元,亞洲之外市場的投資凈額僅約10億新元。

淡馬錫聲稱,它所投資的公司應具有強大的比較優勢和健全的管理機制,這是它的投資策略。它在英國巴克萊銀行投入了9.75億英鎊(20億美元),並且在去年年底進一步買進渣打銀行股票,將持有的股權比例增至19%。

數據顯示,在2008財年裡,淡馬錫新增的投資還包括印度的電信公司BhartiInfratel、傳媒公司Tata Sky、生物科學公司Interpharma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以及越南的房地產公司Binh Chanh建設投資公司。此外,淡馬錫還提高了其在加拿大油砂企業MEG能源公司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半導體服務提供商新科金朋公司(STATS Chip Pac)的持股比例。

為平衡整體投資組合,淡馬錫減持了其在中國遠洋、新加坡國家印刷出版集團(SNP)以及Punj Lloyd公司的股份,還以42億新元的價格出售了新加坡三大發電廠之一的大士能源公司給中國華能集團。淡馬錫旗下另外兩家發電廠聖諾哥能源公司(Senoko Power)和西拉雅能源公司(Power Seraya)的出售交易預計也將在2008年底至2009年中陸續完成。

「次貸危機的餘波將在今後兩年內持續拖累全球經濟,不斷高漲的油價和食物價格,開始挑戰通脹的預期。我們非常關注正在顯露的滯脹風險。它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帶來巨大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風險。在這樣的情形下,未來投資機會可能十分有限。」淡馬錫主席丹那巴南表示。
2009-1-15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6: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