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190728b《湘江評論》第三號〔世界雜評〕

[複製鏈接]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9-1-3 1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湘江評論》第三號〔世界雜評〕

    畏德如虎的法蘭(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法國於德國畏懼他如虎狼。德國這麼大敗,法國尚畏懼的很。割薩爾煤礦。劃來因左岸獨立。毀希裏哥倫炮臺。助波瀾[1]獨立以蹙其東陲。助捷克獨立以阻其南出。日爾曼奧地利慾並歸德國,則不惜破壞民族自決主義,多方以妨之。殖民地,陸海空軍備,則多方以削之。商船亦須交出大部,以阻其海外貿易之恢復。這樣也算夠了,還不止此,又向英美兩國,請求保證。前日電傳,威爾遜[2]允於離法以前,鑒定一約,保證將來法國如受攻擊,美國當起而援助。勞合喬治[3]亦以英國名義,簽定一同一性質的條約。此意何等深刻!何等慘澹!藉非法國有不可告人的大缺點,何至有這樣的畏懼。法蘭西民族素負豪氣,何至竟像婦人孺子,斤斤乞人保護。我覺得這不是法蘭西的好現象!

    和約[4]的內容(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斯末資[5]將軍說,「我之簽定和約,非因和約乃滿意的檔。為結束戰爭起見,不得不簽定他。」又說,「新生活,人類大主義的勝利,人民趨向於新國際制度,和優善世界,所抱如此期望的踐行,像這樣的約言,均沒有載上和約。於今只有國民心腔裏所發義俠和人道的新真意,乃能解決和會裏政治家因難而止的問題。」又說,「我很以和約裏取消黷武主義,僅限於敵國為憾。」斯末資是英國一個武人,是手簽和約的一個人,他於簽約後所發議論是這樣,我們就可想見那和約的內容。

    日德密約(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巴黎的路透電說,「近今外間又有日德密約的謠傳。」密約是什麼東西?還有什麼妄人想發現於今後的國際間麼?日德密約更是什麼東西?日俄密約[6],為列寧政府宣佈了,不但沒成,反丟了臉一大塊。日英法密約[7]成了,我們的山東,就要危險。什麼日德密約,前年也謠傳了多次。據說一九一七年,德國允許日本自由處置荷蘭的殖民地,爪哇蘇門答臘在內,為英政府聽見,告訴了荷蘭,陰謀方止。我們應知道日本和德國,是屢次尋奸未遂的狗男女,他們雖未遂,那尋奸的念頭,是永遠不會打斷的。日本的強權政府軍閥浪人不剷除,德國的愛倍爾[8]政府不革命,姦夫和淫婦,還未拆開,危險正多呢。

    政治家(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斯末資[9]雲,「惟人民的新真意,乃能解決和會裏政治家因難而止的問題。」人民的真意,和政治家的見解,何以這麼不相同?政治家何以這麼畏難?人民何以這麼不畏難?這裡面果有一層解說麼?我自來疑惑所謂「政治家」,怕莫不是一種好東西?我如今真得了證據。巴黎和約[10]簽定後,路易喬治[11]回到英國,在下院演說道,「我們英國,得到許多成功,是我們偉大國民團結興奮的效力。我們於今歡欣鼓舞,但不要存著禍患業已過去的妄念。已使我們獲勝的精神,仍要保持,以應付將來事件。我們不要浪費精力於彼此相爭。」這就是政治家的大本領。這就是政治家的大魔力。不要浪費精力於彼此相爭,就是說道,你們人民不要拿著生活痛苦,國民真意,種種無聊問題,和我們政府為難。那些問題都小,都不關痛癢。將來尋著事端,我們還要和別國打仗。愛國,興奮,團結,對外,是最重要沒有的。我正式告訴路易喬治這一類的政治家,你們所說的一大篇,我們都清白是「鬼話」,是「胡說」。我們已經醒了。我們不是從前了。你們且聽著,不要再來罷。

  根據1919年7月28日《湘江評論》第3號刊印。署名澤東。

注 釋

  [1]波瀾,即波蘭。
  [2]威爾遜,見本書第57頁注[30]。
  [3]勞合喬治,即勞合—喬治。見本書第318頁注[2]。
  [4]和約,指凡爾賽和約。見本書第355頁注[9]。
  [5]斯末資,今譯史末資(1870—1950),移居南非的荷蘭人——布林人。南非聯邦的政治活動家、唯心主義哲學家。1910年組成的南非聯邦是英國的自治領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率軍到東非與德軍作戰,被任命為東線英軍總司令。1916年作為外國人破例參加英國戰時內閣。1919年和博塔總理代表南非出席巴黎和會。同年,繼博塔任總理。著有《整體論與進化》。
  [6]日俄密約,指1916年7月3日日本和俄國在彼得格勒簽訂的秘密協約。密約規定,一旦中國在政治上被與日俄兩國敵視的第三國控制時,日俄將協商採取措施;一旦締約國一方同上述第三國宣戰時,締約的另一方將給予援助,並且約定未徵得另一方的同意,不能講和。為此,還規定日俄雙方的有關當局,就兵力援助及實施援助的方法另外簽訂協定。俄國十月革命後,這一密約被蘇俄政府宣佈廢除。
  [7]日英法密約,指1917年2月日本同英國訂立的密約。日本同意位於赤道以南的德屬島嶼在戰後歸於大英帝國,而英國方面則承認日本有權繼承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並同意赤道以北的德屬島嶼歸於日本。法國獲此密約後,亦承認日本對中國山東的無理要求。
  [8]愛倍爾,見本書第357頁注[25]。
  [9]斯末資,今譯史末資,見本書第381頁注[2]。
  [10]巴黎和約,即凡爾賽和約,見本書第355頁注[9]。
  [11]路易喬治,即勞合—喬治,見本書第318頁注[2]。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