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懲罰,一個教育失敗者的怪圈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2-12 22: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孩子不聽話了,在大街上為買某件玩具而大哭大鬧,忍無可忍的家長終於甩了一巴掌下去;學生在課堂上搗亂,屢教不改,老師一怒之下把學生趕出教室罰站;與朋友喝酒深夜不歸的丈夫,被妻子拒絕同床共枕……懲罰與被懲罰,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行為心理學認為,懲罰是人類行為的一個基本準則,人的行為因為懲罰後果的存在導致將來再出現的可能性會減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應用到的懲罰,還有更多一重含義,就是:不僅希望某種行為停止,更包括了某種心理補償或報復的因素,它們被看成是做錯事的人應得的,以此來讓受到傷害的心得到平復。這樣做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有一位家長,邀請我給他十二歲的孩子做心理檢查。這個孩子的問題在於,近一年來,性格變得越來越沉默,且行為怪異,不是時常偷偷哭泣,就是突然大發脾氣,問他卻又說不出什麼原因。而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則讓家長感到情況變得非常不妙。起先是家裡養的金魚,莫名其妙地一條條死掉了,魚身傷痕纍纍,顯然不是正常死亡。經過追問,孩子承認是他在家無聊時捏著玩,不小心就捏死了。家長訓斥了一頓也就算了。不久以後的一天,家長提前下班回家,竟然發現孩子在院子里掩埋一隻小貓的屍體。可以看得出來,小貓死前受了很嚴重的虐待。家長大吃一驚,孩子卻辯解說因為小貓的叫聲吵了他做功課。事後,家長越想越不對,想孩子本來很乖巧,家裡一直教育他要愛護動物,竟然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情,是不是心理方面出了問題?


     我初步判斷,這個孩子性格的突然轉變,應該跟他生活中某些變故有關。詢問了家長,家庭中並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發生,那麼,問題看來出在孩子的另一個主要生活場所:學校了


     經過對孩子的接觸,我慢慢了解到,大約一年多以前,孩子所在的班級,調來了一位新的年輕男老師。這位老師的教學能力不錯,但喜歡對學生冷嘲熱諷,甚至進行體罰。他們班上的同學,都很害怕這位老師。而坐在我面前的孩子,本來就是比較內向的類型,有什麼心事,不太會說出來,在外面也不擅長跟老師、同學交往。因此,每當他因為一些事情被老師揪出來訓斥時,總是不能像另外一些孩子那樣,主動地承認錯誤,沉默的表情更讓老師憤怒,有幾次,都被怒火中燒的老師打了巴掌,最嚴重的一次,是被踢到了門外。回來以後,孩子不敢跟家長說,怕被家長說他在學校淘氣,於是,只能自己隱忍,然而,心中的怨恨是按壓不住的,終於在比他更弱小的生命身上發泄了出來。


     了解到情況,這位家長非常憤怒,立刻要去學校反映,讓不稱職的老師下崗。我勸阻了他。這樣的處理方式雖然可能解氣,但並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我決定,先去和那位老師聊一聊
暴躁的老師,綜合現有狀況,我的第一假設是:這位年輕教師可能曾經受過老師的處罰、家長體罰或同學的虐待。懲罰是一種具有連鎖反應,甚至可以遺傳的行為模式,當一個人習慣用各種懲罰來對待生活中被他認為觸犯了自己的人,以懲罰別人來行使自己的權力,這經常是由他生命經歷中的上一環節衍生的。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0: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